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小官生活-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胜男告诉他能得多少工资的时候,他高兴的都不知说啥好。一个月二两银子,比自己开作坊挣得还多呀,这还只是他一个人的工钱。儿子、徒弟另外有工资,全加起来一个月足足有五两二钱银子呢。

    再加上东家免费提供他们房子、工具还有木材,自己只是动动手就能干挣钱,哪有这样的好事?

    东家还说了,只要自己在南山工作满二十年,他们现在住的房子,便归自己所有。儿子和徒弟们也一样,乖乖的,想当初他在老家的时候,攒上二十年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好的房子住呀。

    有了丰厚的待遇,李木匠更是拼了命的帮东家干活。这段时间刚刚做完一批水车,又给两位东家做完全套的家具,这两日正在做东家画的一些玩意儿。

    “师傅,这是啥呀?”

    小徒弟拿着图纸,有些疑惑的问道。

    “干活就行,哪来这么多废话!”

    李木匠眼睛一瞪,呵斥道。其实,不是他不想告诉徒弟,而是他也不知道这是啥东西。一个个造型这么奇怪,有的像个大空盒子,有的像个转轴,有的则像辘轳,但又没有凿口。当时东家把图纸交给他的时候,自己也问了,可东家说,只是一些小玩意儿,也并没有告诉他具体是干啥的。

    “哦!”

    小徒弟很郁闷,讪讪的拿着图纸去打磨圆圆的像磨盘一样的东西。

    “呵呵,老李,忙着呢?”

    胜男站在门外听了一会,见他们师徒没有再说话,便笑着走进木器作坊。

    “哟,东家!”

    李木匠忙放下手里的墨盒,搓着手迎过来。

    “嗯嗯,这些活好干吗?”

    胜男瞄了一眼地上的零部件,看这外形,几乎和图纸上画的一摸一样,心里暗暗赞叹:真是人才呀,魏良不过是照着前辈日记上的记载,约莫着画出来的图形,人家也能做得如此到位。

    “还成,您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呀?”

    李木匠笑得憨实,他拎起刚刚完工的一个锯齿模样的东西,展示给胜男看。

    “嗯,我看看。”胜男用手摸了摸,不错,她也不知道这些人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用手都可以打磨出如此光滑的切面,而且,木齿轮上十几个齿牙大小、外形一摸一样,如同用机器切割的一般。她又拿起一个小号的齿轮,比划了一番连连点头,嘴里也不住的夸赞,“不错,真不错,哎呀,老李,你们这都是怎么打磨出来的呀,严丝合缝,咋一看还以为原本就是一体的呢!”

    胜男把一大一小两个齿轮对接起来,发现齿牙交错,齿轮之间没有丝毫的缝隙。两个齿轮,如同一个木板一样。

    “嘿嘿,没啥没啥。”李木匠被胜男夸的不好意思,粗糙的手指揉着鼻子:“这都是起码的手艺,让东家见笑了!”

    “好就是好么。”胜男笑着把东西放在大木板搭成的工具台上,她又看了看其他人手上的活计,都做得非常精细,便转头问李木匠:“对了,这些活儿什么时间可以做好?”

    李木匠闻言,半眯着眼掰着手指数了数,“嗯,估计再有三四天就完活儿。东家,这些玩意儿急着要吗,要是赶时间,我们晚上多赶会儿。”

    “哦,不急不急,晚上不用加班。”胜男忙摆手,她递给李木匠几张白纸,“忙着这些,再看着这个样子,给咱们搭几个牲口圈。”

    “哎哎,好的,东家放心!”

    李木匠连忙接过图纸,小心的展开看了看,上面依然是独特的木炭画,画的也是一些简单的木房子和食料槽,估计他的徒弟和儿子都能干。

    胜男又交代了几句,便满意的离开小作坊。

    第二天,东市的集市上,胜男安排的小伙计学着胜男的样子,支开摊子,现场烤玉米,又引来众多好奇的百姓围观;第三天,更为繁华的县衙后街,飘散着香甜的烤玉米味儿,路过的路人又团团围住,交口称赞玉米的美味。

    不到三天的时间,玉米的名头,传遍了整个梅水,很多市民争相询问在哪里能购买玉米,而一些地主、富户也开始寻找玉米的种粮。

    面对大家的关注,孔掌柜有些坐不住了。东家自从知道玉米的事情后,两次给他来信,让他一定要把玉米搞到手。结果,就因为自己想吃点中间价,把李捕头惹毛了。一个小小的捕头,放在平时,他根本就不在乎,可东家的要求是拿到玉米,而不是和人置气。如果玉米真的被其他粮商买走,那东家那里——

    想到这些,孔掌柜再也撑不住了,他只好叫来心腹伙计,吩咐他去县衙请李捕头。

    忙着找胜男的人不止他一个,当日来十香斋赴约的商人们,见识到玉米的价值后,纷纷找李胜男。找了半天,县衙根本就不见她的人影。为了抢先得到玉米,众人只好火速赶赴南山。

    而胜男此刻,正在一家不起眼的小饭店里,和一位重量级的粮商洽谈着。

 第46章 难道是情敌

    午时,小酒馆里人声嘈杂,胜男端着茶杯,默默的打量着对面的年青男子。

    “六十两?”常家林修长的手指轻轻的敲着桌面,他方正的脸上挂着一丝浅笑,“李捕头,这个价格似乎有些高呀?”

    “呵呵,常少东是大商人,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胜男想请教常少东一件事。”胜男一边说着话,一边从身侧的布袋里掏出一个玉米放在桌子上,“除了我这里,您可曾在其他地方见过此物?”

    常家林伸手拿过玉米,仔细的端详着,赴约前,他曾在分店的掌柜那里看过。他自诩走过大半个大明朝,但此物的确没有见过。

    他看了一会儿,又把玉米放回桌上,微微摇头,“呵呵,不瞒李捕头,常某的确没有见过此物。可小小一个玉米,即使新奇,也不值这么多银子吧?!”

    讨价还价是商人的本性,哪怕胜男开出的价格再低,在他眼中还是太贵。

    “胜男听说,常家是山西的商贾大家,以粮食起家,如今各种商号更是遍布天下。”胜男似乎没有听到他的话,而是换了一个话题,讲起这位常少东的家世。

    “没错,先祖得惠于‘开中法’,以粮食换取盐引,又在运盐途中广设商号,这才创下常家的基业。常某不才,不能像先祖一样开辟商路,只能勉强维持现状。”

    常家林对于自家的创业史,倒也没有避讳。自己祖先白手起家,靠着几辆马车,在南方收了粮食运到西北边防,换取朝廷的盐引,以盐业发家,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才创下了偌大的家业。这些都是常家人永远的骄傲,他更是以先祖作为自己的榜样,力求常家在自己手上能更加昌盛。

    “呵呵,常少东太谦虚啦。”胜男微微笑道,她来之前可是找魏良查了不少资料,否则,以她历史小白的程度,她哪里知道什么是“开中法”。(开中法源自宋代,洪武年间为了鼓励商人运粮到边防,朝廷指定了中盐例,按商人运粮的远近、数量,给予不等的盐引,商人凭借盐引可以去盐场取盐。)

    “听说常少东在济南府的永昌粮铺,规模非常大呀,一店之力便可以供应整个省府的用粮。不知常少东听说了没有,今年梅水附近的几个乡镇曾经遭受冰灾,夏粮减产?”

    常家林开始听到胜男的话,有些心不在焉,当他听到后面的时候,脸上懒散的表情顿时一收,他有些探究的看着胜男的眼睛,回道:

    “哦,有这事?”

    “唉,是呀,附近数百里的乡镇,夏粮减产三分之二。”胜男才不信他不知道,这些人消息比朝廷还要灵通,像天灾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不知道,但她并没有点破,而是继续说:“就连秋耕的粮种,价格也比往年增长了数倍。您是大商人,见多识广,您说明年梅水、甚至济南府的粮价会不会上涨呀?”

    常家林面沉似水,心里却忍不住一震:这些话,如果从一个同行口中听闻,他一点也不奇怪。作为商人,嗅觉和判断力一定要敏锐。当冰灾刚发生的时候,他就预测到秋耕的种粮紧缺,火速从其他分号调集数百石小麦种粮来梅水,在梅水的粮市上,他们永昌铺的粮食占到一半还多,几乎可以左右市场上的粮价。

    但,李胜男年龄不过十六岁,职业也是个不入流的小捕头,她如何想到这些呢?

    “嗯,不好说呀,如果明年风调雨顺的话,粮食的价格不会太高的。”

    常家林还是不温不火的说道。

    “不,您错了。”胜男伸出一根手指在常家林面前摇了摇,有些自得的说道:“您可能还不知道吧,梅水、玫瑰等几个乡镇的农民全都和在下签订了收粮协议,待明年夏收后,方圆两百里的小麦,有一多半将属于在下。您说,如果我想提提价儿,粮市会不会有所波动呢?当然,或许也有其他的商人看破这个局势,从四处调集粮食来本地,而我要是把手中的粮食平价撒出去,到那时粮价便不会太高哦。”

    常家林平静的面孔终于出现裂痕,他有些惊讶的问:“李捕头和农民签了收粮协议?”

    如果这样的话,他的永昌铺就不能独占粮市,自己的这几个月的功夫也就白下了。

    “没错!”

    胜男轻松的点头。说实话,她不是很喜欢这些粮商,为了挣钱,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直接激化贫苦百姓的矛盾。

    “呵呵,没想到李捕头有如此灵光的商业头脑呀。”常家林不愧是常在外面混的人,短暂的惊讶之后,他迅速恢复了平静:“不过,这些和常某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呵呵,咱们还是先说说玉米的事情吧。”

    “怎么没有关系?”胜男轻轻反问,她迎向常家林的目光,一字一顿的说:“如果我想把这些粮食一起卖给常少东呢?您说,六十两的价格是不是很优惠呀?”

    “另外,我在南山还种植了一些其他的作物,也是市面上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