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李世民-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丽儿忙迎上去说:“姨娘,你来得正好,快帮我劝劝承乾。” 
吉儿点点头,沉重地走到承乾跟前,对他说:“殿下如此消沉沮丧,皇后地下有知,也会对你痛心失望的。” 
哪知承乾并未理解,蓦地转过身来,怒视着吉儿道:“你……凭什么教训我?” 
吉儿道:“皇后生前费尽心力,为的是使殿下自立自强,你怎么可以只知饮泣退缩,怨天尤人?这样又怎么对得起皇后在天之灵?” 
“你管不着……你不明白内情,凭什么就胡乱指责我?” 
吉儿问他:“我不明白什么?” 
承乾大吼道:“你知不知道父皇已经决定在魏王府设立文学馆,这样一来,李泰岂不是摆明了想抢走我太子的位子?” 
吉儿知道他的心痛病原来在这里,便说:“你错了!” 
承乾暴跳如雷:“我错了?这分明是事实,你怎么说我错了?” 
吉儿严厉地说:“殿下,我以为只有你自己才能抢走你的太子位子!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只要你站得直,做得对,去除心病,真正做到自立自强,就算魏王府建立文学馆,也丝毫不会动摇你的太子地位。你仔细想想看吧!” 
吉儿说完,掉头而去。 
承乾愕然,既而又伏在长孙皇后的灵位前大哭起来。 
太子承乾的软弱,元昌了如指掌。他在大安宫一边饮酒,一边自信地等着承乾。尹德妃搞不懂他是怎么想的,看他不急不慢地品着酒,坐在他对面忧虑地问:“元昌,你说皇后是你和太子之间的障碍,现在皇后死了,你为什么不抓紧,去多跟太子接近呢?” 
元昌冷笑道:“孩儿在等他来找我。”尹妃大惑不解地问:“等太子来找你?元昌,我们有求于太子,怎么能够叫他来找你呢?” 
元昌得意地笑了:“现在情形不同了,是他有求于我了。” 
“这话怎么说呢?我看……”尹德妃正待说下去,忽见承乾已跋着跨过门槛进来了,急忙慌乱地站起相迎。承乾向尹德妃匆匆打了个招呼,急切走到元昌跟前,叫了声:“元昌。” 
元昌笑道:“好啊!殿下又改口叫我元昌了……请坐……” 
承乾局促不安地坐下,说道:“元昌……我……需要你的帮助。” 
“那有什么问题!来,让我们好好喝上两杯。”边说,元昌边斟了两杯酒,将一杯递给了承乾。 
元昌举杯,对承乾道:“干!” 
两人一碰,一饮而尽。 
贞观十一年二月十九日,李世民带了大批随从前往位于河南的显仁宫。 
显仁宫总管从未接待过这么多人,一时慌了手脚。大队人马到达多时,还未吃上晚饭。皇宫侍卫们不满地叨叨起来。 
李世民大怒,命人召来总管,严加斥责:“朕几年难得到这里来一次;偶尔来了,还缺这少那,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总管跪伏在地,惶恐不已:“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 
魏征与无忌匆匆进来,见状,无忌不解地问:“陛下,为什么事生这么大的气?” 
李世民仍怒气冲冲,指着总管道:“他也实在太不像话了,害得朕的贴身侍卫空腹至今,朕非要好好处罚他不可!” 
魏征急忙劝道:“陛下如果因为这些事处罚宫中总管,臣恐怕消息传出之后,从此陛下无论到哪里,官员们接受这个教训,都会准备得非常充裕奢华。长此以往,必然耍弄得民不聊生。这可不是陛下到处巡视的本意啊!过去隋炀帝巡游,要郡县官员献食,以丰盛与否作为赏爵的标准,结果天下大乱。这是陛下亲眼看到的,为什么现在反倒要效法呢?” 
李世民听了,也觉有理,向魏征微笑颔首,又对无忌说:“讨伐王世充时,朕曾经到过这里,那时吃的饭是从街上买的,住的房子也是租的,并不觉得什么;现在,供应如此丰美,还能不知足吗?” 
他温和地笑着对总管道:“你起来回去吧!以后朕要再来,事先会把人数通知你,你也好有准备。”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24   回复此发言
 

 
290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多谢皇上不罚恩典!”总管诚惶诚恐地起身退了出去。 
此后,李世民巡视时,总是尽量减少地方的负担。 
这一年冬季,北方寒冷异常。李世民巡视到蒲州时,发现夹道相迎的百姓没有棉衣,在寒风中冻得嘴唇发青,而沿街店铺、楼台却装饰一新。 
一到驿馆,李世民便问长孙无忌:“刚才那些父老的夹道欢迎和满城华丽的装饰,是谁的主意?” 
无忌回答道:“是蒲州刺史赵元楷的布置。另外……”他望了望世民的脸色,继续说:“他还叫人将一百多只肥羊、数百条 几斤重的大鱼,分别送给陛下的随员。” 
李世民闻言大怒:“立刻宣赵元楷。” 
赵元楷以为皇上要嘉奖他,满心欢喜地进来。一看到满脸怒气的皇上,他心里不由咚咚地打起鼓来。 
“你就是赵元楷?”李世民冷冷地问。 
赵元楷急忙回道:“微臣是!” 
李世民脸色一沉,道:“欢迎的父老和到处装饰一新,都是你的主意?” 
赵元楷道:“是微臣布置的。” 
“那些肥羊鲜鱼,也都是你送的?” 
听李世民的语气不对,赵元楷大惊失色,结结巴巴起来:“是……是微臣……献……献上的。” 
李世民勃然大怒:“朕出外巡视,凡是需要的,都由国家仓库供应,不敢烦劳百姓。你竟叫百姓穿着单衣在风中受冻,又到处大加装饰,你这样做是要百姓说朕好呢,还是要百姓骂朕?” 
赵元楷吓得满脸是汗,跪下来祈求道:“陛下恕罪。” 
李世民怒气难消,厉声斥责:“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隋朝末年的坏风气,是在败坏朕的名声!这样的官,要他何用!你的刺史,也就做到此为止吧!” 
赵元楷趴在地上,连连叩头,后悔莫及。 
李世民巡视归来后,身心疲惫,几天未理朝政,奏章堆积如山。 
这天吃罢晚饭,他正在御书房闭目养神,魏征前来晋见。 
“陛下巡视归来,多日未见上朝。臣有一奏章,想要亲自交给陛下。” 
李世民看他神情严肃地样子,不由接过长卷,展开仔细研读起来。 
这份奏章,就是《十思疏》。 
魏征在奏章中认为,一代英主在贪得无厌时,应知足常乐;在大兴土木时,要断然停止;自己高高在上时,要思及谦卑;每逢自己洋洋得意时,要思及自我克制;喜爱安逸享乐时,要思及省俭;在快乐时,要思及后患;避免受人蒙蔽时,要思及接受别人的劝告建议;厌恶奸邪陷害忠良时,要思及增进自己的品德;实施奖赏时,要思及会因喜爱而重赏;实施惩罚时,要思及会因气愤而重罚。 
在奏章最后,魏征认为应综合上述十思,授权给有才干能力的人,则陛下即令不做什么事,天下也可以太平,又何必劳苦精神、消耗体力去代理文武官员的职务? 
李世民阅完,掩卷长叹一声。 
秘书省著作佐郎邓世隆上疏,请求将李世民所写的文章汇总刊印,以传后世。李世民自阅了《十思疏》后,感想颇多,从秦汉思索到近世的杨隋,前车覆辙不能不借鉴啊! 
于是,他召魏征和房玄龄到政事堂,告诉他俩邓世隆的奏章的内容。 
房玄龄十分赞同,认为有必要留传后世。而魏征却提出了疑问:“立意固然甚佳,但是难免失之锦上添花,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沉思片刻,朗声道:“朕的言论文章,只要对百姓有益的,史书自然会记载,足可以不朽;如果对百姓无益,出册选集,又有何益?当年萧衍父子、陈叔宝、杨广等,都有选集流行于世,并不能拯救他们的国家于不亡。朕认为,身为君王,应该只担心对百姓有没有恩德,不必担心言论不受敬重。” 
魏征、房玄龄皆以为然。 
李世民话题一转,又说:“朕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开创大业和巩固江山,究竟哪一个艰难?” 
房玄龄不加思索地说:“天下大乱之余,群雄并起,要一一拼搏,使之臣服,因此开创大业要难得多。”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24   回复此发言
 

 
291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魏征不同意房玄龄的见解,认为:“自古以来,帝王创业,没有不艰难困苦,而最后都在安逸享乐中失去政权,所以保持成果要难得多。” 
李世民看他俩各执一词,笑道:“玄龄跟朕共同夺取天下,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创业艰难;魏征和朕共同治理天下,常怕富贵产生骄傲奢侈,在怠慢中发生灾难,所以深信巩固江山的艰难。现在,开创大业的艰难,业已过去;巩固江山的艰难,朕与二位都应谨慎。” 
世民欣慰地说:“贞观之前,随朕夺取天下,是玄龄的功劳;贞观以来,能够直言进谏,使朕避免许多过失,是魏征的功劳。” 
房玄龄面有喜色,而魏征则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世民感到诧异,便问为何。 
魏征道:“臣实在受之有愧。” 
世民奇怪地望着他。 
魏征说:“近年来,政事已大不如贞观之初,说明了臣并未尽到纠正各种错误之责,因此臣实在有愧。” 
“难道朕的政事不如过去吗?”李世民不禁问道。 
“陛下权威所到达的地方,比贞观初年远了许多,但人心悦服则不如过去。”魏征坦诚道。 
李世民一愣,心想贞观以来大唐兴盛,远非历朝所比,人心怎能不悦服?于是问道:“四周小国欣羡大唐丰饶的物产,惧怕大唐的武力,所以纷纷向我们称臣。如果不悦服,又怎么能够这样呢?” 
魏征又倔强起来:“陛下过去总担心国家治理不好,所以政绩日新月异。现在陛下以为治理好了,心安理得,所以难免百虑而有一疏。” 
李世民渐渐有些恼意:“依朕看来,现在所作所为与过去并无相异之处,怎能说不同呢?” 
魏征注意到了他的情绪变化,略一沉吟道:“贞观之初,陛下唯恐群臣不提意见,常鼓励大家,只要提得对,就欣然接受。现在则不然,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