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李世民-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成形了。秋菊见了,惶恐不已,武才人却高兴地笑了起来。 
回到房中,武才人在秋菊耳边低语了几句。秋菊面有难色,迟疑地看着她。她极不耐烦地挥挥手,命秋菊快点去办。 
傍晚时分,秋菊手中捏着一小纸包回来了。武才人接过去打开来,包里是一些黑色的粉末。她让秋菊倒了杯水,把粉末全倒了进去。 
秋菊惊慌地看着她,试图劝阻:“武才人,这药虽然不会致死人命,可它毕竟会让人上吐下泻,高烧不已……奴婢看最好还是别……” 
武才人毫不理会,不待秋菊说完,早将放有药的水一骨脑儿灌进了嘴里。秋菊瞪大了眼睛,在一旁盯着。不一会儿,武才人便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地呻吟起来。 
秋菊急将她扶到床上,看着她疼地满床打滚,焦虑地说: 
“武才人,药效发作了……我赶紧去请御医吧?” 
武才人挣扎着爬了起来,忍着疼痛,毅然决然地命令她去请皇上。 
烛光下,摆满了一桌精致的菜肴,李世民饶有兴致地与吉儿一道用晚膳。 
吉儿给他搛了一箸菜,有意无意地问:“听说武才人也做得一手好莱?” 
李世民抬起头来,奇怪地问:“你怎么提起她了?” 
吉儿没有说话,她在等李世民的回答。 
“唔,是不错。只是调味重了些。”李世民说着,若有所思地放下筷子:“也许朕真的老了。” 
吉儿不解地问:“陛下为何这祥说?” 
“朕初见武才人时,看她年轻美貌、活泼可爱,竟把她当成了你和那燕。和她在一起,朕好象也感到了年轻。朕真希望能像她而样,充满青春的朝气……唉,朕能统治江山,手中握有生杀大权,却无法使时光倒流……” 
“是啊,武才人所拥有的,正是我所失去的……”吉儿深受感染,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 
李世民握住了吉儿的手说:“那种吸引力毕竟不能持久,时间一长,朕觉得和她相比,的确自己是老了。朕以为武才人好比是烈酒,而你就象是清茶。对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讲,你说哪样更好些呢?” 
吉儿微微一笑道:“臣妾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温柔地拥过吉儿道:“对两个年已老迈的人而言汀,最重要的是珍惜他们剩下的每一寸时光……” 
用完膳,吉儿与李世民边品着茶,边继续聊着: 
“陛下真的要任命恪儿作雍州牧吗?” 
“朕认为,让恪儿负责京畿一带的安全,既可以就近辅佐治儿,还可以让他多陪陪你。” 
吉儿欣慰地说:“臣妾多谢陛下恩典。” 
正在这时,秋菊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喘着气道:“启禀陛下下,不好了!武才人她得了急症,上吐下泻,一直发着高烧……” 
李世民极为不满地看了秋菊一眼,道:“那你为何还不去请御医,来这儿干什么?” 
秋菊一怔,嚅动着嘴说:“恳请陛下……” 
“还不快去?!”李世民厉声道。 
秋菊匆匆离开了。 
吉儿不忍,对李世民道:“陛下是不是过去探望一下?” 
李世民轻轻地摇了摇头,说:“朕以为,还是不要宠坏了武才人。” 
秋菊回去,如实禀告了武才人皇上刚才的态度。武才人初是惊讶,而后是深深的痛楚与失望,继而趴在床上大哭起来。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32   回复此发言
 

 
326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五十三2) 
辽东的高句丽王国中,臣子盖苏文弑杀了国君高建成,独揽大权,不仅对内残虐百姓,而且无视李世民的劝告,一时间硝烟四起,战火不断。 
李世民对此极为恼怒,决定出兵征讨高句丽,他断然令李靖出兵。 
劳师远征,此乃兵家之大忌,文武百官对他的这一贸然决定多持有不同看法,但面对怒气冲天的皇上,众人相对无言。 
李靖奏请皇上道: 
“臣曾仰仗天威,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四处征战,多有成效。而今年已老迈,将成朽木,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担此重任。况且远征辽东,长途跋涉,粮草难行,即使获胜,也得不偿失。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见李靖托故不愿出征,心中恼怒,便说:“既然如此,朕将御驾亲征。不平高句丽,誓不罢休!” 
房玄龄见皇上一意孤行,思考再三,对李世民说:“陛下需速战速决,万不可拖延日久,以耗兵力。万一不能获胜,便无法以兵威显示远方,有损国威。” 
李世民决心已定,不等众臣再说什么,便宣布退朝。 
贞观十八年十一月十四日,李世民任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宗为副大总管,向辽东进发。任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从莱州出发,横渡黄海,直袭高句丽国都平壤。又命房玄龄辅佐太子李治,留守长安城。他自己则于十九年二十二日亲率大军,从洛阳动身远征。五月十日,李世民渡过辽河,先后攻克了盖牟、辽东、白岩城,直逼安市…… 
安市城池险要,固若金汤,守军兵力精锐,守城将军杨万春更是智勇双全。位于它南边的建安,则势单力薄。李世民意欲先攻建安,出其不意地发动袭击。 
李世绩则主张先攻安市。因为从辽东由北而南地先攻建安,一旦居于其中的安市守军有所行动,切断大军的粮草运输,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道宗却另有良策。据高句丽的降军透露,乌骨城守将褥萨,年老智昏,易于对付。他请求皇上拨给自己五千人马,当天就可拿下乌骨城,然后挥军直捣平壤。沿途的小城镇,定会闻风瓦解,不攻自破。如此,挫败高句丽也就易如反掌了。 
李世民深以为然,长孙无忌却力持异议。他认为,天子御驾亲征不可凭侥幸冒险。若是先攻乌骨,建安和新城的十万兵马,万一抄我后路,岂不是更加麻烦?所以最好先攻安市,再攻建安,此乃万全之计。 
李世民考虑再三,为求万无一失,决定先集中兵力攻打安市。 
李世民远征辽东后,武才人把精力转移到了太子李治身上。她格外关注太子的行动,特意安排秋菊去查探太子的饮食起居和每日活动的时间、地点。 
这天黄昏,刻意打扮了一番的武才人,在御花园的一处亭榭中弹起了琵琶。悦耳的曲调,吸引了御花园中另一角落里的李治。正在看书的李治,抬起去倾听了一会儿,好奇地循声找寻,来到亭榭前,痴痴地望着眼前这位貌如仙子、妩媚动人的女子。 
武才人对着李治灿然一笑,仍旧悠悠地弹着,李治不由地走近了些。一曲终了,武才人灿然一笑,略带着羞涩地问道:“殿下,我弹的好听么?” 
“好听极了!我从未听过这么好的乐曲……”李治赞不绝口道。 
武才人的脸上出现一丝哀怨,长叹了一口气说:“只可惜没人肯听……皇上很久都没听我弹奏琵琶了。”说罢又问李治:“殿下怎么会在这里?” 
李治告诉她,每天这个时辰,他都来御花园散步、读书。边说边忍不住伸出手来摸武才人的子背。 
武才人故作惊慌,手抱琵琶忙忙地向外走,不想脚下一绊,险些摔倒。李治一把扶住了她,她就势倒在了李治的怀里。 
武才人紧紧地依偎着李治,娇声道:“殿下,每天的这个时辰,我都在这儿弹琵琶给你听,好不好?” 
李治神魂颠倒,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这时,武才人一眼看见了循声而来的吉儿。她大吃一惊,急忙推开李治,转身匆匆离去。 
李治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呆呆地看着武才人那窈窕的身影。他并不知道吉儿已看到了他刚才与武才人在一起的情景。 
自从邂逅了武才人,太子李治异常地兴奋。他的眼前常常浮现出武才人那楚楚动人的容颜,耳畔总是萦绕着那柔美的琵琶声。入夜,他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他急切地期待着下一个时刻的到来。每当此时,度日如年的感觉总使他焦渴难耐。于是心神不宁的他什么事也做不成。 
好不容劫盼来了夕阳西下,李治快步如飞地奔向御花园。 
晚霞映照下的御花园,别有一番景致,他却无心观赏,径直来到那处亭榭前。一切如故,只是没有他最想见的人,最想听的曲!他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但他并不死心,带着一丝希望,四处观望、左右搜寻着,仍然不见一个人影。不愿就此离去的李治长久地呆立在那里,苦苦守候着。最终他忍不住了,颓然坐了下来。 
“殿下……” 
突然一声呼唤,他惊喜地转过了身,却见秋菊匆匆而来。秋菊取出一封信递与他,说:“奴婢奉武才人之命,将这封信亲自交给殿下。”她看了看四周,接着说:“这里奴婢不宜久留,奴婢告退了。”说完又匆匆离去。 
李治急切地拆开了信,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在信中,武才人告诉他,由于杨妃看到他们两人在一起,所以她不能来见太子殿下了。不过从今以后,无论身处何地,自己都会如约去为殿下弹奏琵琶的。她在信的最后说,前日一面,是他们两人之间的秘密,今生今世,会永记不忘的……读到这里,李治一阵感动,眼睛不由地酸涩起来。 
这时,房玄龄找来。李治忙收起信,努力克制着自己,强作镇静地问房玄龄:“太傅有何事找我?” 
房玄龄一脸的忧虑,对李治说道:“辽东传来战报,我军久攻安市不下,加上严寒提早来临,皇上已陷入困境中,进退维谷……” 
李治听罢,脸色不由大变。  
第五十四章 
贞观十九年九月十八日,李世民下令班师回朝。这一次远征高句丽王国,先后攻陷了玄菟、盖牟、辽东、白岩城等十个城池,约有七千多人从辽州、盖州、岩州迁居中原。在新城、建安、驻驿山三大战役中,共歼敌四万余人,远征军损兵折将近两千人,战马几乎有百分之七八十死亡。 
十月十一日,李世民抵达营州;十月二十一日,在临渝关,李世民与前来接驾的太子李治会合…… 
旷日持久、长达半年多的远征辽东战争,终于以失败而告结束。对此,李世民感到懊悔不已。 
回到宫中,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