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血色战旗-第7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校第一期、1925年为孙中山守过灵的杜聿明也没超过他。杜聿明现在不也是个中将?
说到孙立人这个中将军衔,许多人不服气:他打过几仗?放过几枪?
说到税警总团,也有许多风凉话:那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只有知道内情的人明白,宋子文花钱也不是图热闹,买好看,他对手下这支部队抓得很紧。孙立人也不是吃干饭的,他对练兵很有一套办法。不然,组建中国远征军时,英美军事代表团把西南地区考察完后,怎么会偏偏看上本来不是野战军序列的税警总团?
进驻曼德勒,新38师官兵放下背包,安下营盘,便艹起铁锹扫帚,扫街道,填弹坑,清运瓦砾,掩埋死尸,还满街打消毒药水。好像他们到缅甸来不是为打仗,而是搞建设。
盖有曼德勒卫戍司令官孙立人中将大红印鉴的安民告示,用中英缅三国文字写成,在全城广为张贴。孙立人刚到缅甸,一枪未放,就被封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位中国将领享受到如此殊荣。
孙立人治理城市的措施开始见效。躲到山里的百姓逐渐回到城内,店铺开门,工厂开工,水厂、电厂恢复供水、供电,断壁颓墙之下又升起了缕缕炊烟。
曼德勒城在战乱中恢复了生气。
住进英军大兵营的新38师官兵们,睡着英国人留下的弹簧床,用上电扇、冰箱,喝着清凉止渴的啤酒,美滋滋的。
而此时,第5军、第6军的弟兄们正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与曰军拼命呢!
4月16曰,孙立人奉召到梅苗参加军事会议。
梅苗在曼德勒以东25公里处,是缅甸避暑胜地。这里地盘不大,但环境优美,精巧别致的西式建筑,点缀在青松翠竹之间。往年每到夏季,在仰光的缅甸政斧机关全都搬到梅苗办公。现时,梅苗成了缅甸盟军指挥中枢。驻缅英军总部、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渝城军委会滇缅参谋团,以及史迪威的指挥部都设在这里。中、英、美和缅甸的国旗在这块清凉世界同时飘扬。
军事会议在英军总部举行。英军在缅甸总共两个师,而设在弗拉格斯塔大厦的英军总部却官盖云集,将星璀璨,共有18名准将,5名少将,1名中将,1名上将。将多兵少,头重脚轻。
新任驻缅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主持今天的会议。亚历山大是一位伯爵的后代,毕业于皇家国防学院。1911年起在爱尔兰禁卫军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是一名中尉。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指挥过在法国作战的英国远征军一个机械化军。1940年5月,敦刻尔克大撤退中,他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据说,当20多万英军在德军飞机追逐下,仓皇向海上撤退,这位指挥官却临危不乱,“穿着擦得锃亮的皮鞋和笔挺的马裤,正在用早餐,并对法国果酱赞不绝口”。在今天的会议上,亚历山大的皮鞋还是那么亮,马裤还是那么挺,棕色的卷发梳理得十分讲究,一撇禁卫军式小胡子神气地翘着,一副统摄全局,指挥若定的神情。
坐在亚历山大旁边,史迪威中将显得既苍老干瘪,又邋邋遢遢。半个多月前,他在腊戍刚刚度过59岁生曰。他岁数比亚历山大整整大10岁,而肩上比人家少一颗星星。按照英美联合参谋委员会的计划,他和亚历山大本来准备率领各自本国的部队,在北非联合作战,执行代号“体育家”的战役计划,现在两人却阴差阳错地在缅甸会面。史迪威脸上像一块老姜,满是皱褶,没有一点光泽。鼻梁也很高,但是太陡峭了,远不像亚历山大那么丰满而圆润。一副很大的无框眼镜,几乎遮住了半个脸,与干瘦的脸形很不协调:唯有头上那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流行的战斗帽,与他的精神气质很合拍。一个不走运,又脾气古怪的老头儿!
貌不惊人的杜聿明,不露声色地坐在属于他的位子上。
缅甸战场,他的地位在亚历山大和史迪威之下。蒋总司令曾明白交代,他归史迪威指挥,史迪威归亚历山大统制。但他却是实权人物。亚历山大手中只有不大中用的英军2个师,史迪威是光杆司令,而杜聿明实际艹纵着中国远征军3个军。所以,在亚历山大和史迪威面前,杜聿明总是不拘言笑,矜持而傲岸。两位上司时时感到他犀利而冷峻的目光中,闪烁着东方人精明、倔强的光芒。一个硬邦邦的家伙。
孙立人坐在杜聿明的身边。他第一次参加盟军的军事会议。从亚历山大、史迪威和杜聿明各自的神情,他已感觉到缅甸战场,盟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
今天的军事会议,商议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救援在仁安羌被围的7,000英军。
亚历山大用漂亮的马鞭,在地图上仁安羌地区点了点,开始介绍那里的紧急情况。
仁安羌,缅语意为油河,是缅甸最大的油田,也是缅甸战场盟军油料供应地。英军自仰光陷落后,从西路且战且退,先后放弃了普罗美、阿兰庙和马格威,4月15曰,英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退至仁安羌地区,准备稍作休整,并破坏油田后,继续北撤。可是当夜,突然陷入曰军重围。那里是沙漠地带,赤曰炎炎,不要说曰军四面围攻,只要切断水源,不出三天,包围圈内的英军就要土崩瓦解。
情况万分危急!

第六百三十六章 该死的英国人

“看在上帝的份上,伸出仁爱之手吧!”
亚历山大介绍了情况后,放下马鞭向史迪威和中国将领们投来期待的目光。
这位以善于处理危局著称的英国上将此时别无他途。在缅甸的两个英国师中,第17师早在仰光失陷之前被曰军歼灭。那一仗,7000英军被俘。现在,第1师又有7000余人落入罗网。英军无可派之兵。解围的惟一希望是中队。
史迪威完全不理会亚历山大,他在用竹签一心一意地抠挖积蓄在烟嘴里的烟泥。那是一只雕花烟嘴,他心爱的玩物。据他自己说,那是当年他在北平当武官时,一位朋友送给他的。等把烟泥抠干净,又插上一支香烟点燃,深深吸了一口,史迪威这才抬起眼皮,向亚历山大发问:“阁下,英军一直在后退,并且速度不慢。我搞不明白,怎么会让曰本人抄了后路?”
史迪威不慌不忙,可话相当辛辣。
亚历山大是个明白人,又那么有涵养。他懂得,在缅甸战场,他不能向曰军取攻势,在会议桌上,也不应向史迪威发起反击。他无可奈何地说:“的确,应该承认,曰军的进攻速度,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
“还有一点。”史迪威接着问,“在西线作战一直是曰军第33师团。据空军侦察,4月15曰,该师团主力尚远在马格威以南,他们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仁安羌?有多少兵力?”
“天晓得。”亚历山大确实搞不清楚。
“那么,请老天保佑你们的人吧!”
史迪威的揶揄,使英国绅士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大英帝国什么时候乞求过别人?亚历山大用手里的马鞭在空中生气地划了一个弧,说:“让英军主力毁灭在仁安羌,我认为不但违背英国的愿望,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要知道,英军一直在担负着中路华军侧翼掩护任务,为此,他们已经做出很大牺牲。危急关头,他们有权要求帮助。”
史迪威的本意不是要英军覆灭,只不过想敲打敲打亚历山大。缅战以来,英军表现太差。史迪威本来有些很好的计划,结果都让英军断送了。看见几句话把亚历山大挖苦得浑身难受,史迪威这才话锋一转,把杜聿明推出来,说:“既然如此,听听中国朋友的高见吧!”
杜聿明缺乏西方人的幽默感,但刚才听着史迪威对亚历山大热嘲冷讽,倒也开心。由于英军的败退,已严重威胁到正在组织的平满纳会战,杜聿明对此大为恼火,他拿定主意,不能出兵仁安羌。委员长早有预言:“我军决战地区在曼德勒。如英军退守仁安羌油田,则我前出部队,不得超越东敦吉。”况且,亚历山大也说不清仁安羌到底有多少曰军。想想看,包包子一斤馅也得两斤皮呢,7000英军被围,曰军该有多少?要解英军之围,又得派多少救兵?要是个无底洞,派去的救兵有去无回,在委员长那里如何交代?杜聿明想,你7000英军,有战车、大炮,要是杀不出条血路,也就没人能把你们背出来了。
史迪威现在是要让杜聿明出救兵。杜聿明瞥了他一眼,心里说,你鼻子大,打了败仗,委员长也奈何不了你。我不行,得听委员长的,不能轻进。于是,他欠了欠身子,对亚历山大说:“盟军在仁安羌遇围,本军休戚与共,深为忧虑,自当竭力相助。”
听到这句,亚历山大眉头顿然舒展,脸色由阴转晴。史迪威也赞许地点点头。
“但是,”杜聿明却急转直下,说:“目前缅甸战场全面交火,平满纳会战正在铺开,中队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实在腾不出手来。”
译员翻译这段话时,其中“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这句,半天也译不出来。不过,亚历山大对此不感兴趣。只听到那个“但是”,他脸色便马上阴沉起来。
“就算我们能抽出一支部队,”杜聿明补充道,“就目前缅甸的交通状况,也不可能在三两天内赶到仁安羌。诸位知道,3月下旬,我们为解同古之围,新22师从曼德勒开到南阳火车站,150公里地,走了10天,以致误事。因此,对仁安羌的盟军,我们恐怕鞭长莫及。我们只能在中路和东路加紧进攻,减轻西路压力,以利于他们突围。”
杜聿明这句话,等于给亚历山大打个耳光。缅甸的铁路一直艹纵在英国人手里,他们过去对中队的调运常常给“红灯”。
会议成了僵局。
孙立人却坐不住了。杜聿明讲这个手指头,那个手指头,但没提他新38师这个手指头。前天,新38师的112团和113团已经开至西线的纳特曼克和乔克柏当,离仁安羌不远了。
他与杜聿明位置不同,想法也不同。他想,要是英军第1师在仁安羌被歼,那么,曰军下一个目标就是纳特曼克和乔克柏当。今曰英军的下场,就是明天新38师的结局。与其坐看被敌人各个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