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10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到二十一世纪末,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已经高得让很多企业无法承担了,也就纷纷把工厂转移到了海外,特别是美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与美国实现共同化的基础条件之一。

当然,由生产力大爆发引发了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劳动力的价格问题。到二十一世纪末,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已经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千多倍,而且扣除了物价因素与通货膨胀。在同一时期,中国周边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了大约五百倍,美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了三百倍,欧洲联邦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了两百倍,就算是较为落后的俄罗斯的劳动力价格也上涨了一百倍。要知道,在任何一个时间段相当的历史时期,都没有如此大的涨幅。

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比如生产效率提高,使得单位劳动力的社会产值大幅度提高。又比如受教育程度提高,导致劳动力的总体劳动时间减少,从而变相导致了总体劳动力减少。还有,社会福利提高,也是劳动力上涨的因素之一。只是,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了的因素。这就是,宇宙大开发占用了大量劳动力,而这种全面开发在最初五十年里几乎是纯投入,产出非常少,所以作为主导国,中国通过政fu调控等手段,把宇宙开发的劳动力成本转嫁到了其他产业上,从而导致其他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也由此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上涨。

第二个影响,就是人口大爆发。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大爆发也是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结果。

虽然中国一直在推行鼓励生育政策,比如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政fu开始为养育两个子女的夫妇提供五到十年的社会保障,保证其中一方不用工作,另外一方也能为家庭提供必要的经济来源。此外,中国政fu的其他一些政策,也是在变相鼓励生育,比如把全民医保范围扩大到所有公民的自然寿命阶段(当时已经出现了通过更换主要器官来延长寿命的医学技术,所以全民医保不包括通过更换主要器官延迟自然死亡的阶段),还比如,把义务教育扩大到大学阶段,并且开始鼓励更多的学生接受素质教育。

后来,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参照中国的标准,推出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当时,美国的鼓励生育政策最为积极,主要就是,在大战期间,美国损失的人口最多,因此需要公民养育更多的后代。

但是这些政策都不是最根本的,因为到这个时期,是否养育后代、以及养育多少后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夫妇双方的个人意志决定的,国家出台的鼓励性政策,最多只能产生一些辅助性效果。

真正能让公民决定养育更多孩子的,还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即作为公民,应该为国家与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这其中,养育后代就是最为重要,也是最需要公民尽职尽责的义务。

当时,劳动力紧缺,已经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在公民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公民认识到,正是养育的后代不够,才引发了如此多的社会问题。

结果就是,在公民产生了自觉认识之后,人口大爆发就到来了。

这个大爆发,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中国官方记录,在大战结束后的二十年里,中国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在减掉了人均寿命延长等因素之后,基本上每一对中国夫妇都养育了三到四个子女,超过了养育两到三个子女的正常值。

当时,很多人对此非常担心,认为人口迅速膨胀,将引发灾难性后果。

要知道,在大约一百年前,中国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而导致的人口灾难,使中国在随后五十年里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只是,今非昔比,一百年前的事情,绝对不会重演。

最关键的就是,社会平均生产力的提高速度,远远超过了国民的消费增长速度,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即便人口大爆发,中国所生产的社会财富仍然足够供养所有人。

到了二十一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总量已经突破五十亿。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就相当于,在大战结束后的四十多年里,中国人口增长了差不多五倍!

事实上,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还不是最快的。

在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人口由七亿降到了六亿,而到二十一世纪末,美国的人口已经接近五十亿,成为了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其增长幅度在七倍以上,增长速度比中国快了百分之四十。

要知道,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全球人口还不到五十亿。即便在全球自然灾害爆发之前,全球人口也就在一百亿左右。结果,到二十一世纪末的时候,仅中国与美国的人口总量就达到了一百亿。

当时,全球人口是多少呢?

排名第三的是印度、有四十亿人,第四的是欧洲联邦、有三十二亿人,第三的是澳大利亚、有二十八亿人,第四是墨西哥、有二十二亿人,第五是巴西、有十八亿人,第六是俄罗斯、有十七亿人,第七是巴基斯坦、有十六亿人,第八是印度尼西亚、有十五亿人,第九是南非、有十三亿人,第十是阿根廷、有十二亿人,第十一是马来西亚、有十二亿人,第十二是越南、有十二亿人,第十三是朝鲜、有十亿人。也就是说,当时世界上排名前十五位的国家的人口都超过了十亿,而且在统计的时候省去了零头。如果算上其他国家,全球人口总量超过了三百亿。

也就是说,地球的人口总量在二十一世纪的最后几年里,增长了五倍多。

由此可见,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实际上低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

当然,人口大爆发,基本上发生在发达国家,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二十国集团。在一些欠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快,而一些极端落后的国家,反而出现了人口减少的情况。比如在非洲,最落后的五个国家的人口就没有增长,而是在四十多年间,大约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当然,也不是纯粹减少,而是这些国家的大量居民流入相邻国家,带动了其他国家人口大幅度增长。

显然,导致人口大爆发的主因,就是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生产的社会财富能够供养更多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大爆发,也正是宇宙大开发的基础。

要知道,在宇宙大开发的时代,最缺乏的就是人力。根据非官方统计,到二十一世纪最后几年,全球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劳动力才从事与宇宙开发有关的工作,或者是在间接支持宇航事业。

如果没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人类的宇航事业肯定不会得到如此飞速的发展。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没有这么多人,宇宙时代就不会在二十二世纪初到来,人类也就不可能迎来科技大爆发时代。

只是,人口增长,即有好处,也有弊端。

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口暴增之后,引发了大量与社会资源有关的问题,并且因此产生了很多内部矛盾。

*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一章 生存空间

第二百九十一章  生存空间

在二十一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不是能源、也不是粮食、更不是社会公共服务与公共福利,而是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而且每一个人在物质富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都希望得到改善的生活空间。

事实上,这非常好理解。

可控聚变核能技术,特别是第二代可控聚变核能技术,彻底解决了能源问题,使能源不再是限制人类文明进步的障碍。至少在第三代可控聚变核能技术问世、以及发展到巅峰状态之前,能源绝对不是问题。

在农业生产全面工厂化之后,粮食与食品,也绝对不是稀缺社会资源。

终于公共服务与公共福利,前者直接与劳动力挂钩、后者则与生产力挂钩,因此也基本上不是问题。

结果就是,在地球上,生活空间的总量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却是无限的。

更要命的是,在物质文明极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极强的环保意识,因此保护环境是社会的头等大事。

受此影响,可供人类生活的空间就变得更加有限了。

在二零八零年左右,中国做了一次调查,如果按照二零八零年的标准,即平均每个中国公民占用一百平方米的生活空间,那么中国可供开发的土地,最多只能养育一百亿人,再多就得想别的办法了。

当然,这个调查结果有一个前提,即中国的国土自然率为百分之七十五,再扣除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地区。所谓的“国土自然率”,就是没有进行人为开发的国土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

这是一个更加科学的概念,因为这包括了自然形成的森林、草原、戈壁、荒漠、冰川与湖泊等各种自然环境。只要没有进行人为开发,特别是与经济有关的开发,都可以认为保持了自然状态。

那么,中国人口会在什么时候达到一百亿呢?

当时,估计要到二十二世纪中叶,也就是二一五零年左右。主要依据就是,人口大爆发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在劳动力资源变得充足之后,公民自然会降低生育率,而不是平添社会负担。

毫无疑问,这个估计非常不准确。

要知道,决定人口大爆发的,即有公民的生育意愿,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即生产力的发展速度。

此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因素,即宇宙大开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程度。

事实上,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人口大爆发,几乎贯穿了整个科技大爆发的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生产力一直在飞速增长,人类迈向宇宙的脚步也在加快,从而带动人口继续膨胀。

要知道,到二十二世纪末,全球人口总量突破了五千亿。

中国,在二一一五年,人口总量就突破了一百亿,并且在二一五零年突破了四百亿,到二十二世纪末达到了一千亿。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到二十二世纪初期,中国的国土上就容纳不下那么多的人了。

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