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说没有上级领导与谍报系统的支持,就算有也很难组织数十名谍报人员,对防卫严密的目标发动袭击。

只要朝鲜的谍报人员稍微有点理智,就不会做这种与自杀无异的蠢事。

随后,美国国防部长伯克希尔紧急访问首尔,与韩国总统、总参谋长等军政要员进行了数个小时的秘密会晤,更能说明问题。

联军确实出了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造成的影响是,在美军积极调整作战部署的时候,作为随从的韩国军队却没有做出任何调整。

战线上,韩军仍然保持着进攻势态。

战线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降低整条战线的强度。韩军的不配合、甚至是消极态度所产生的影响,肯定难以估量。

只是,这个情况,更加证明了阿伦的决定没有错。

如果韩军不配合,仅靠美军作战,别说继续进攻,能在志愿军地面部队参战后守住战线就很不错了。

伯克希尔访问首尔的直接结果是,韩国三军参谋长全被撤职。

虽然韩国当局做得很低调,被撤职的高级将领也非常通情达理,全部以身体健康为由主动向总统提交辞呈,没有扩大*及范围,但是阵前换帅,而且还得更换韩军指挥体系中的众多高级军官,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这些战场之外的事情,即便没有拖累联军,也让阿伦上将花了不少心思。

联军不得不集中力量解决内部矛盾的时候,也就没有多少精力盯住战线对方的威胁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雷暴

第一百二十七章 雷暴

二零一四年九月五日,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的第四十五天,志愿军在作战能力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发动了代号“雷暴”的空中反击战役。

与前几次反击行动相比,“雷暴”更具有战术代表性。

反击开始后,志愿军首先出动用J7与J8改装的无人驾驶战斗机,对联军的空中防线发起冲击。

因为在八月二十四日的战斗中,联军吃过无人驾驶战斗机的苦头,所以及时调整了防空部署,把空优区域扩展到整个朝鲜领空,对所有越过鸭绿江的空中目标实施拦截,尽量把空战区域控制在中朝边境线附近。

为此,联军把制空力量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志愿军发起反击时,在鸭绿江南面一百公里内巡逻的联军战斗机多达六十架,往南一百公里还有数量相当的制空战斗机。凭借E3C与E2D提供的支持,联军的制空战斗机能同时拦截五百个空中目标。

严密的防空拦截网,让联军高枕无忧。

只是这次的情况却在联军预料之外。

第一批J7到达鸭绿江北面后,分散成纵队,只有一架J7在加速到两马赫之后越过鸭绿江,随后在鸭绿江南面大约二十公里处“自毁”。准确的说,是引爆了安装在飞行员座舱里的电磁战斗部。

虽然联军的作战飞机在数十公里之外,没有受到影响,但是联军指挥官立即意识到,志愿军此次反击非同寻常。

大约一分半钟之后,第二架J7无人驾驶战斗机在同一条航线前方二十公里处,电磁战斗部引爆。

随着第三架J7无人驾驶战斗机以同样的方式引爆,联军有点手忙脚乱了。

连续引爆携带了电磁战斗部的无人驾驶战斗机,不但使联军的防空战斗机无法用火控雷达锁定目标,还无法用导弹进行拦截。

在电磁风暴面前,战斗机很脆弱,空对空导弹同样脆弱。

此时,联军防空指挥中心已经计算出,志愿军无人驾驶战斗机的航线终点在咸兴,即志愿军的突击目标是咸兴。

志愿军的战术意图很明显:用电磁干扰开路,对付咸兴上空的联军预警机。

情况万分紧张,联军不是无法拦截那些还没有引爆电磁战斗部的无人驾驶战斗机,而是来不及拦截。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联军的防空战斗机能从侧面迂回,攻击后方那些正在高速突击的无人驾驶战斗机,使其无法到达引爆点,也就无法继续延伸“电磁航道”。没有电磁战斗部的掩护,志愿军的空中突击很难取得战果。

可是,所有突击的战斗机都已加速。

J7能在没有外挂的情况下,以两马赫的速度飞行数百公里。即便是J6,也能在只携带半油的情况下达到一点三五马赫的最高速度。

咸兴离鸭绿江只有两百多公里,以两马赫速度飞行的战斗机只需要五分钟就能到达。

五分钟内,联军的防空战斗机根本无法完成战术包抄。

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彻底打消了联军拦截无人驾驶战斗机的念头。

在第四架J7引爆之前,跟在编队后方的J6迅速展开,排成横队,在鸭绿江中上游全线发起突击。

与J7机群不同,J6没有在越过鸭绿江之后立即引爆电磁战斗部。

此时,从顺川方向赶来的F22A已经到达J6机群右侧,向最近的两架J6各发射了两枚AIM120D。

不管拦截是否能够阻止志愿军的突击行动,防空战斗机能够投入战斗都是好事。

只是,联军指挥官还没高兴起来,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

两枚AIM120D逼近最西面的那架J6时,导弹上的主动雷达引到头开始工作,仅仅半秒钟后,J6上的电磁战斗部引爆。虽然突击的无人驾驶战斗机立即坠毁,但是两枚空对空导弹也没能幸免。

几秒钟后,第二架J6与两枚AIM120D以同样的原因坠毁。

联军指挥官立即明白过来,无人驾驶战斗机的电磁战斗部肯定连在导弹告警机上,只要接收到导弹火控雷达发出的电磁波,电磁战斗部就会引爆,让无人驾驶战斗机与导弹同归于尽。

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即便没有电磁战斗部,两枚导弹也足以击落一架性能落后的无人驾驶战斗机。

很快,联军指挥官就搞清楚了志愿军这么做的原因。

在F22A拦截J6的时候,两架在咸镜北道上空完成了轰炸任务,临时加入防空作战的F15K逼近了一架J6。因为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F15K很少携带AIM120C,一般只携带两枚AIM9X,所以只能在视距内发起攻击。领队长机还没来得及发射导弹,那架无人驾驶战斗机上的电磁战斗部就引爆了。

结果可以想像,两架F15K上的电子设备尽毁。

如果不是无人驾驶战斗机的飞行高度在一万米以上,四名韩国空军飞行员肯定无法从坠落的战斗机中逃生。

毋庸置疑,无人驾驶战斗机上肯定有遥控系统,后方控制员能够观察到前方的情况。

如果联军的战斗机靠近,用红外制导的格斗导弹发起攻击,无人驾驶战斗机上的电磁战斗部也会引爆。

同样的道理,联军的防空战斗机不可能绕过J6,攻击正在向咸兴突击的J7。

要想阻止志愿军的突击势头,联军得逐一击落三百多公里范围内的十多架J6。拦截无人驾驶战斗机没有难度,只需要时间。

此时,联军缺的也是时间。

拦截无法奏效,联军别无选择,只能让咸兴上空的E3C立即向南撤退,避开志愿军的锋芒。

E3C转向时,联军开始调整防空部署。

处于第一梯队的F22A与F15E向每架J6各发生了两枚中程空对空导弹。因为不需要考虑能否击落敌机,所以对发射导弹的距离没有限制。

同时,处于第二梯队的F22A与F15E在咸兴附近散开,准备从侧翼拦截转向追击预警机的J7。

让联军指挥官没有想到的是,最后三架J7没有转向,继续向咸兴飞去。

难道志愿军的反击目标不是预警机?

迷题很快就公布了。

志愿军的反击目标确实不是预警机,而是部署在咸兴的THAAD战区反导系统。

随着两架J7打开了通往目的地的航道,最后一架J7无人驾驶战斗机在距离咸兴大约三十公里处开始俯冲,四十五秒钟之后在咸兴上空四千米处引爆,电磁战斗部顷刻间摧毁了方圆二十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包括那套配备了上百枚拦截弹,能够顶住弹道导弹攻击的THAAD系统。

联军指挥官立即想到,接下来登场的肯定是弹道导弹。

果不其然,不到半分钟,已经飞到咸兴南面大约四十公里处的E3C发现了在江界南面大约五十公里处升空的弹道导弹。

如果是射程在五百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足以对三八线以北的所有联军构成威胁。

因为第71特混舰队已经离开日本海,正在赶往横滨,所以联军的反击目标不会是航母战斗群。

战场上,值得志愿军花力气的有两个目标:一是永兴湾里的运输船队,二是正在北上的两栖突击舰队。

志愿军会攻击运输船队吗?

联军已经在金策停下脚步,即便后勤保障受到影响,第一陆战师也能守住战线。

真正值得攻击的,只有接替第71特混舰队,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以及运载第二陆战师的两栖突击舰队。

情况再明显不过,联军立即组织拦截。

咸兴的THAAD系统瘫痪了,不等于没办法拦截处于上升阶段的弹道导弹。

在此之前,联军已经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所以把增派的THAAD系统分散部署在了多个地点。

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时,THAAD系统的有效作战距离达到一百五十公里。

金策与元山离前线都不远,所以能够用THAAD系统拦截上升的弹道导弹,或者在大气层外将来袭导弹摧毁。

只要能够阻止弹道导弹进入再入段,拦截成功率就不会太低。

在上升阶段,弹道导弹的弹头与弹体不会分离。即便离开了大气层,中短程弹道导弹也不会释放诱饵弹头。只有在再入段,中短程弹道导弹才会释放诱饵弹头,用同时进入大气层的弹体对抗导弹拦截系统。

可惜的是,情况没有联军指挥官想像的那么理想。

导弹升空后不久,E3C就发现,那不是想像中的弹道导弹,而是一些用远程防空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

与货真价实的弹道导弹相比,用SA2改装的弹道导弹有一个特点,即导弹不会离开大气层,弹道的最大高度仅有三十公里。

导弹升空后不久就转向了,没有进入THAAD的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