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的是,联军基层指挥官已经无法向上级汇报战况。

虽然一些联军军官马上意识到,志愿军充分利用了电磁战创造的有利条件,在联军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打响了地面战争,立即派出通信兵,向上级汇报战况,但是等到战场信息逐层转达到联军司令部的时候,已经是几个小时之后了。

当时,最先发现异常的不是联军的预警平台,而是翱翔在太空的侦察卫星。

志愿军的炮火准备开始半个小时后,一颗美军的光学侦察卫星掠过朝鲜半岛,拍下了数百张高分辨率照片。数分钟后,CIA的情报分析员做出了初步判断,志愿军正在轰击联军的正面防线。

虽然最初连钱德勒都不敢相信,志愿军发动了地面进攻,但是等到侦察卫星把第二批照片发回来,情报分析员清楚无误的辨认出上面的主战坦克,钱德勒不敢迟疑,立即联系了阿伦上将。

此时,已经是一个半小时之后了。

炮火准备开始后,主力就是远程火箭炮。

不是前线进攻部队没有火炮,而是这些配属给营与旅的自行榴弹炮都在伴随装甲部队快速推进。

它们的任务不是为部队提供前期火力准备,而是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可以说,这是中国军队应用炮兵的独特战术。

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地面部队在推进中更加依赖炮火支援,而且是及时准确的炮火支援,因此把大口径自行榴弹炮配备给进攻部队,让其伴随装甲部队推进,能够非常及时的替装甲部队解决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比如难以用坦克炮摧毁的坚固堡垒,或者是山坡后面的防御工事。

在南京军区,黄峙博就多次在实战演习中用这套战术教训过对手。

只是,这次的情况却有点意外。

戚凯威安排前期炮火准备的主要目的不是打垮联军的防线,在指挥不畅的时候,也没有必要过于重视联军的前沿防御部队。按照他的想法,炮火准备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联军的注意力,让联军忽视来自空中的威胁,从而让空降部队顺利着陆,在最缺乏战斗力的时候,即着陆之后的数个小时内,不用担心遭到联军反扑。

问题是,当时联军司令部并不知道志愿军已经开始了炮火准备

万幸的是,戚凯威没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炮火准备上。

向南延伸的“电磁幕墙”发挥了关键作用,遭到电磁打击之后,部署在空降场附近的联军地面部队也全部瘫痪。

为了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所有运输机在进入朝鲜上空后,把飞行高度降到了二百五十米以下,一些胆大的飞行员甚至把高度降到两百米以下,让同机的空降兵官兵都不得不捏把汗,因为最低伞降高度是两百米。低于这个高度的话,如果主伞出了问题,伞兵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打开备用伞。

还好,运输机的飞行员都清楚伞降作战条令,在伞降开始前,把高度拉了起来。

等到第一批运输机到达时,联军同样不知道志愿军发动了空降作战。

九月十六日,北京时间十六点三十七分,二十架“伊尔76MD”运输机在朝鲜咸州与定坪之间投下了第43空降师的第一批四十辆空降战车,以及三个机械化伞兵连的三百多名官兵,拉开了空降作战的序幕。

十分钟后,最先着陆的伞兵部队在定坪北郊遭遇了一支韩军的巡逻部队/

虽然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五分钟,仓促应战的韩军一个都没逃走,伞兵在空降战车的掩护下仅有两人阵亡、七人负伤,但是这是志愿军地面部队入朝后,与联军地面部队打的第一场正规战。

由此,第二次朝鲜战争进入了血腥的地面战争阶段。

第一百六十五章 按兵不动

第一百六十五章 按兵不动

第一轮空降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在周围的联军反应过来之前,第一个机械化伞兵营就成功着陆,巩固了至关重要的空降场,并且在遭遇战中,干掉了三支韩军巡逻部队,让后续到达的空降部队顺利着陆。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空降行动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

第一批空降兵还没完全着陆的时候,驻守定坪的韩军就通过有线电话,向联军司令部报告了情况。

有趣的是,韩军的第一份报告没有受到重视。

当时,接到报告的通信参谋非常天真的认为,韩军遇到的不是空降兵,而是跳伞的联军飞行员,所以在处理韩军战报的时候,非但没有让韩军提高戒备,反而让韩军设法营救飞行员。

这也可以理解,志愿军的电磁打击进行得如火如荼,联军的战斗机都无法进入,怎么可能用运输机空投伞兵?

直到十五分钟之后,皮特上校才拿到了韩军发出的第二份战报。

为了引起重视,定坪的韩军指挥官避开了联军的指挥系统,直接向他的上级、也就是东线军团的韩军最高指挥官汇报,然后由其转交给联军司令部。不然这份战报依旧到不了皮特上校手里,而会被某个白痴参谋扣下。

显然,皮特上校不是白痴。

不管韩军前线指挥官的报告是否准确,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定坪那边出现了异常情况。

这绝对不是小事。

定坪位于咸兴南面,扼守从咸兴通往元山的铁路线与公路线,是美军第一陆战师与第二陆战师通往后方的必经之路,也是四个韩军师的大后方。如果定坪被志愿军攻占,联军东线军团的所有主力部队都将插翅难飞。

志愿军打算在东线大干一场的话,肯定会首先攻占定坪。

能够越过联军的地面防线攻打定坪的,只能是空降部队。

皮特上校早就知道,中国唯一的空降部队,即第十五空降军已经编入志愿军,只是作为战略预备队,一直部署在大后方。

可是对空降部队来说,距离从来不是问题。

为了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志愿军完全有可能把空降部队部署在一千公里之外,大不了让运输机多烧点燃油。

皮特上校察觉到了危险,却有点束手无策。

通过有线电话,联军司令部只能向元山、定坪、咸兴、金策与吉州等地的联军地面部队下达作战命令,而且因为通信线路经常遭到人民军游击队破坏,根本无法保证随时能打通电话。

比如在战斗开始后不久,联军司令部就与金策与吉州的地面部队失去了联系。

即便能够打通电话,前线指挥部也要逐层传达命令,等到基层部队收到命令,恐怕是几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只不过,皮特上校要联系的,只是元山、定坪与咸兴的守军。

此时,上校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或者说必须做出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即是否需要派遣部队增援定坪。

虽然定坪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但是咸兴与元山的价值更加重大。

要想增援定坪,只能从元山或者咸兴抽调作战部队。

驻扎在咸兴的是第二陆战师,因为北面就是盖马高原,咸兴所在的城川江下游三角洲正是联军东线军团防线上的蜂腰,防御纵深不到五十公里,绝对是志愿军发起战略反击的理想突破口。

说得直接一些,只要突破了咸兴附近的防线,志愿军就能堵死北面的联军地面部队。

在增援无望的情况下,联军很有可能像六十多年前的联合国军那样,不得不组织一次规模浩大的撤退行动,从海路撤走被围部队。问题是,现在的志愿军,绝对不是六十多年前的志愿军,不会看着联军撤走。

咸兴必须守住,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当然,以第二陆战师的兵力,抽调几个营去定坪,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是皮特必须考虑当前的特殊情况,即在指挥不畅的情况下,第二陆战师会不会准确无误的执行联军司令部的命令,仅派几个营南下,而不是一口气把所有部队派出去。皮特可不敢保证,毕竟第二陆战师刚上战场,还没有经受战火考验呢。如果驻扎在咸兴的是第一陆战师,他就不会有任何担心了。

这样,只能调动元山的守军。

可惜的是,驻守元山的也是韩军,而韩军的情况比美军还要糟糕。在无线通信联络完全中断后,联军司令部通过有线电话接到的战报中,百分之八十来自韩军作战部队,而且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呼叫与请求。如果不是指挥不畅,皮特上校肯定会当场撤掉一些韩军的前线指挥官。

让韩军去援助韩军,会有结果吗?

如果志愿军真的动用了空降部队,而且全力攻打定坪,那么韩军前去就是送死,不但于事无补,还很有可能导致元山防御空虚,让志愿军趁机南下,一举拿下元山,夺取联军在东线战场上最重要的后勤补给中心。

要知道,当时元山港内,至少有一百五十万吨军事物资。

这些军事物资不但关系到联军接下来的作战行动,甚至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胜败。如果让志愿军缴获了这些军事物资,后果将不堪设想。别的不说,志愿军的野战火炮就以一百五十五毫米为主,完全可以使用联军的同口径炮弹。

想来想去,皮特上校也没有想出合适的对策,只能干等着看。

从某种意义上讲,皮特上校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知道志愿军出动空降部队,准备趁乱夺取定坪,联军也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发起反击。出动大股部队的话,必然导致其他地方防御空虚。只派遣小股部队,又无法击溃志愿军。

对联军来说,首先得解决通信指挥上的麻烦,才能组织起有效反击。

有点耐心,不见得是坏事。

第一轮空降结束后,运输机返回后方机场,准备运送第二批空降部队。

地面战场上,前期炮火准备已经收到效果。为了节约炮弹,同时让已经持续战斗近三个小时的远程炮兵得到喘息机会,为接下来的战斗养精蓄锐,戚凯威采用备用方案,让地面部队提前一个小时发起突击。

这么做,也是因为联军地面部队的反应并不强烈。

炮击了将近一个小时,联军竟然没有进行像样的反击,一向易于冲动的韩军连进行象征性的炮火还击都没有。

要知道,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