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想瘫痪敌人的通信指挥网络,就得进行持续不断的电磁干扰。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攻克的技术问题。

要知道,为了制造持续时间不到千分之一秒的高强度电磁脉冲,需要使用将近五十千克的高能炸药,而且还得使用大量高技术设备。如果进行持续的电磁干扰,仅仅能源问题就难以解决。

“怎么样,这个有挑战性吧?”

“陆工,我只是略懂皮毛。”

“我知道,不过你是有过实战经验的军官,而且当过参谋,具有指挥部队作战的基础条件。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名技术专家,而且你也不是技术专家。我们要的,就是像你这种懂得电磁战重大意义的军人。”

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要我干些什么?”

“现在就想知道?”陆雯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在此之前,你怎么也得问一下,我们的项目是什么吧。”

“现在问,来得及吗?”

“当然来得及。”陆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有一个人,你也许听说过。”

“谁?”

“钱仲泰。”

牧浩洋愣了一下,说道:“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

“对,他也是国内顶尖的天体物理学家。”

“听说,他与军队有一些关系,很多项目都是由军队支持的,可是……”

“这与天体物理学有什么关系?”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中校,在我们头顶上,就有一个天然的、而且是在方圆四光年范围之内无可匹敌的电磁干扰源。”

牧浩洋一惊,说道:“太阳?”

“太阳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火球,还是一个巨大的无线电发射器,时刻不断的向宇宙中发出电磁波,而且是全频段电磁波。”

“那你得有一个足够巨大的接受器。”

“地球本身就是接受器,或者说保护着我们免受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就是接受器。”

牧浩洋愣了一下,觉得有点惊奇。

“我不是天体物理学家,在这个领域也只是略懂皮毛。你要是想知道,有机会去跟钱仲泰套近乎,他会给你说一大套理论,让你这辈子都学不完。当然,你也不用学,只需要知道该做什么。”

牧浩洋笑了笑,他确实不想多问。

四年多的学生生活,已经让他有点厌烦了。

第四章 科技竞赛

第四章 科技竞赛

飞行了将近六个小时,运输机才缓缓降低飞行高度。

因为在夜间,所以牧浩洋只能看到跑道上的两列降落指示灯与亮着灯光的塔台。从塔台的位置与大小、以及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来看,应该是某座小型民用机场,在西北某地级市附近。

从机场到实验基地,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来到实验基地,牧浩洋首先见到的不是传说中的钱仲泰教授,而是一身戎装的杨禹方海军少将。

“老杨,你怎么在这里?”

“我怎么不能在这里?”杨禹方朝牧浩洋笑了笑,转而对陆雯说道,“陆工,钱教授正在找你。”

“行,我先过去,你们慢慢聊。”

等陆雯走开,杨禹方才叫上牧浩洋。“走吧,我带你四处转转,等下过去找他们。”

“你是这里的负责人?”

“算不上,只是负责一些管理工作。”

说完这句话,杨禹方没再多说,牧浩洋也没有多问。

进入实验基地,牧浩洋才猛然想起,这就是去年才落成的“国家高能物理学实验室”。

仅从名字上看,这个实验室与军方没有半点关系。

自从相对论与量子理论问世以后,现代物理学再也没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归根结底就是实验物理学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所谓的“高能物理学”,指的就是“粒子物理学”或者“基本粒子物理学”。

在该领域,欧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随后欧洲物理学中心又在瑞士建造更大的粒子加速器。二十多年来,人类在高能物理学领域取得的所有重大进展,几乎都是欧美科学家的成果。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二零一五年,三分之一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都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而且都是欧美科学家。

可以说,人类要想在科技上取得飞跃,就得在高能物理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本世纪初,中国正式加入了高能物理学研究领域,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粒子加速器。只是跟欧美的比起来,规模小得多。

二零一一年底,欧洲物理学中心在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经过反复验证,欧洲的科学家发现,在某种情况下,中微子的速度超过了光速,在相对论的铁幕上撕开了一个角落。

这个发现,极大的刺激了其他国家的物理学家。

接下来的一年之内,先是美国宣布在内华达州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随后中国也宣布在西北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随后俄罗斯与日本也加入进来,均宣布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

谁才是最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个大国都加入了进来。

一时之间,建造粒子加速器成为最时髦的事情。

只是,粒子加速器不是一件仪器,而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拿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来说,其环形隧道直径三米、总长二十七公里,深埋在地下五十到一百五十米处,初期建造成本高达六十亿欧元,系统硬件升级还要花费近百亿欧元,每年科研投入数亿欧元。

钱还是次要问题,如此庞大的工程,最需要的是时间。

仍然拿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来说,从动工到完工,施工周期长达十三年。

技术上的难题,同样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建造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过程中,遇到过层出不穷的问题,即便在投入使用后,也麻烦不断。比如在二零一二年就全面停止运作,进行系统维护检查,而在此之前仅仅运行了不到三年。

用科学家的话来说,高能物理学就是一个无底洞,砸再多的钱都不见得能收到成果。

建造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时候,法国不得不联合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上百所院校与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建造费用与技术开发,中国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院校就参与了四个主要实验项目。

作为前沿科学,而且很有可能是能让人类文明飞跃的前沿科学,砸再多的钱都得搞。

去年,中国国务院正式宣布,已在西北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的时候,连牧浩洋都万分惊讶。

要知道,过去几年间,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官方消息。

在很多人眼里,似乎中国在一夜之间建好了这座占地上百平方公里,拥有一条总长度超过三十六公里的环形加速隧道、入射能量高达1TeV、能以五千亿电子伏的能量将电子与正电子一起粉碎的超级对撞机。

当然,这绝对不是在一夜之间办到的。

因为隧道太长,走完得花六个小时,所以两人走了一小段,就去了杨禹方的办公室。

“这是我临时办公的地方,平常偶尔来一下,呆不了几天。有点乱,随便坐吧。”

不是有点乱,而是非常乱,牧浩洋把垒在椅子上的资料文件搬开,才找到了放屁股的地方。

“怎么样,很惊奇吧?”

“有点,还是第一次身临其境。”

“听说,你在海军学院主修通信与电子技术。没想到,你还是读书的料。要是当年没有参军,而是进了大学,恐怕现在是知名年轻科学家了。”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对这里有多了解?”

“第一次过来。”

“其实,我也不是很了解,去年才过来。”杨禹方笑了笑,说道,“简单说一下吧,早在七年前,基础建设就动工了。”

“二零一一年?”

“应该是二零一二年初,初期工程建设的总投资不多,还不到三百亿,比起那些动辄上千亿、甚至数千亿的大工程,根本算不了什么。”

牧浩洋笑了笑,知道杨禹方说的是某些部门与地方政府搞的面子工程。

“投资少,自然好做文章。根据我的了解,前几年的建设资金都是从其他部门的工程项目中划拨的,具体操作由二部负责。”

“军事情报局?”

杨禹方点了点头,说道:“只有让情报机构负责,才能做到绝对保密。因为挖掘隧道要运走大量土石方,还需要大量钢筋混凝土,所以同期在西北地区搞了几个大项目,包括已经落成的航天城。”

牧浩洋知道,杨禹方说的航天城,就是酒泉的载人航天中心。

在“天宫一号”上天后,国家正式启动了永久性空间站的建设工作。虽然这个项目更加庞大,永久性空间站的发射工作要到二零二零年之后才会开始,但是初期的基础建设工作在二零一二年就正式开始了,酒泉的载人航天中心就是一期工程,建成后成为中国培训航天员的主要基地。

“初期投入不算什么,后期投入才是关键。”

“花了多少钱?”

杨禹方笑了笑,说道:“到底花了多少钱,我也不清楚,反正不少。别的不说,为了解决实验基地的电能供应,我们在西北搞风电联网就投入上千亿,而且还打算在兰州附近建造核电站,也得投入上千亿。”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在杨禹方嘴里,钱好像只是个数字。

“当然,这不是我们该操心的。”杨禹方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叫你过来,是想跟你谈谈。过来的时候,陆工都给你说了吧?”

“她说,让我负责战术上的事情。”

杨禹方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推荐你的是陆雯,但是真正派你过来的是黄总。”

牧浩洋一愣,说道:“总司令?”

“现在是副总参谋长,再过两年就是总参谋长了。”

牧浩洋笑了笑,觉得确实称呼错了。

“朝鲜战争期间,因为军费负担过重,项目投资有些滞后,仅能保证基础建设工程顺利进行。战争结束之后,项目建设开始加速。”杨禹方稍微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