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之前发现的三座小金矿,已经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最大的问题,还是过于寂寞。

在这支三十七人的勘探队伍中,只有两名女性,一个四十七岁,快到更年期了,年轻点的则腰圆体壮,根本不像女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丁兆民专门搞了个流动电影院。

吃完年夜饭,轮休队员都在电影院里,看今年上映的几部大片。最受欢迎的是一部描写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电影。不是国产的,而是来自好莱坞,通过一名美军陆战队军官的视角讲述在朝鲜发生的事情。

必须承认,美国影视工作者很敬业、也很客观,没有过分夸大美军的战斗力,也没有把志愿军描绘成野蛮人。

丁兆民对电影没有兴趣,至少对这部电影没有兴趣,因为已经反复播放了十几编。

他只想早点干完事,不管有没有发现,都要在六天之后,搭上直升机去平壤,向集团总裁汇报勘探情况。

带上几块像样的样品,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津贴。

民营企业不是国营企业,干得好就拿得多,干得差就拿得少,一切都靠业绩说话。

来到工地上,几名队员正在升起钻杆。

矿石样品就在钻杆里面。

走过去之前,丁兆民习惯性的看了眼仪表盘上的数字,深度为七百八十六米,已经深入岩心。

计划钻探深度为一千米,如果没有什么发现,这个洞算是白打了。

“丁队……”

“马上过来。”丁兆民大声回了一句,拉了拉极地防寒服帽沿上的绳子,把帽子拉紧了一些。

朝鲜的冬天绝对不是人过的地方,夜间的最低气温能够达到零下四十度。

丁兆民有点想不明白,七十年前,那些只有秋装的志愿军将士,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徒步追上了乘汽车逃跑的敌人。

要让他脱掉防寒服,几分钟就会冻僵。

丁兆民走过去的时候,队员正把最后一节钻杆升起来。

“丁队……”

朝操作设备的队员点了点头,丁兆民又朝前面走了两步。

最先出来的是干燥的岩芯,没什么价值。随着岩芯一点一点的推出来,丁兆民怀疑是不是看错了,因为有一些星点的反光。看了眼乌云密布的夜空,丁兆民又走近了一点,一名队员拿来了单光电筒。

没错,确实有反光,而且看上去像石英。

随着最后一截岩芯落到地面上,丁兆民注意到,这截岩芯有点湿润。

“拿去做检测。”

两名队员的动作很快,迅速把最后一截岩芯装入密封桶内,避免岩芯被飘洒下来的雪花浸湿。

如果丁兆民没有看错,表明地下河就在这附近。

“丁队,快看……”

旁边的队员叫出来的时候,丁兆民也看到了。

虽然只有核桃般大小,但是光彩夺目。搞金矿勘探的都知道,这是一块无价之宝:狗头金。

丁兆民控制住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的拿起了拿块岩石。

确实是狗头金,而且是石英伴生的狗头金。

这就意味着,在他们脚下,有一座石英脉型的金矿。

虽然还不知道金矿的规模,但是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丁兆民意识到,他很有可能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宝藏。

“丁队……”

勘探队员围了过来,都很激动。

“马上联系总部,让他们立即派一架直升机过来,我要马上回去汇报情况。”丁兆民把那块狗头金装进了一只玻璃瓶,再小心翼翼的揣进口袋。“兄弟们,我们没有白干,等我带回好消息吧”

一个小时后,一架Z9顶着风雪飞了过来。

此时,祖国大地上敲响了鼠年到来的钟声,新的一轮循环开始了。

来到平壤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六日凌晨。

按照军方的保密规定,丁兆民一路上没有说一句话,甚至没有跟那两名熟得不能再熟的飞行员拉家常。

他只知道,必须立即负责金矿勘探的集团总裁助理汇报。

不出所料的话,那名助理应该是一名情报人员,也许还是军方的情报人员。

北京时间凌晨两点,通过保密通信线路从平壤发回来的情报送到了李国强手上。他没有立即给傅秀波打电话,而是安排了一架专机,把丁兆民与样本接回来,然后派情报安全人员去拜访了几位地质学家。

到此,只有几十人知道这件事。

凌晨四点不到,丁兆民回到了北京。

虽然那几名地质学家很不情愿的被情报人员从家里叫了出来,但是见到丁兆民带回来的样本,立即忘记了不愉快的事情。

分析工作立即进行,情报安全工作也随即展开。

天亮前,李明阳与十几名情报安全人员来到了勘探现场,向参与勘探工作的人员强调了保密纪律,并且宣布在得到进一步的指示之前,任何人不得离开勘探工地,也不得与外界通信联络。

当然,工作还得继续,因为地质学家需要更多的勘探数据。

所幸的是,丁兆民他们在这里打了二十多眼钻井。在李明阳赶来之前,勘探者已经在其他七眼钻井中获得了金矿存在的确凿证据。

根据样品的成色,以及钻井的分布情况,至少可以大致判断出金矿的储量。

吃早饭前,李国强收到了李明阳从朝鲜发来的消息,也收到了地质学家给出的初步评估结果。

为了保密,李国强让参与评估的地质学家留了下来。

随后,他给元首秘书打了电话,要求立即向元首汇报重大情况。

此时,牧浩洋已经来到黄峙博家里,换上了黄峙博为他准备的新军装。

吃了早饭,两人就去给陆风烈拜年。

虽然陆风烈在半退休后,主要住在郊外,但是为了方便老部下过来拜年,他搬回了总参家属院。

两人没有乘车,步行过去,路上花了些时间。

因为两个儿子都回来了,所以陆风烈家里很热闹。只是没有人来拜年,一是太早,二是大家都知道黄峙博肯定会在初一上午过去。

让牧浩洋有点惊讶的是,陆风烈的两个儿子都不是军人,至少不是职业军人。

长子在科研机构工作,已经是研究员了。次子是一名军医,还是第一军医大最有名的创伤科医生。

严格说来,只有陆雯继承了陆风烈的衣钵,即便是技术军官,也经常与军队打交道。

把牧浩洋介绍给陆风烈的家人后,黄峙博就跟着陆风烈去了书房。

虽然陆雯在一旁帮着说话,牧浩洋还是有点拘束,特别是陆雯两位兄长的目光,让他觉得一丝不挂。

当然,这也与他这些年来的生活有关。

自从参军后,他从未像参加过家庭式的活动。以往过年,最多在军营里与一帮没有回家的战友大吃大喝一顿。

家的感觉,让他非常陌生。

还好,陆家深受军队影响,相处比较容易,说的话题也比较轻松,没有问这问那,不然牧浩洋早就打退堂鼓了。

第二十五章 光明磊落

第二十五章 光明磊落

黄峙博绝对是说到做到,进了书房,就主动提起牧浩洋与陆雯的事情。

“你对他有多了解?”陆风烈比较谨慎,毕竟他对牧浩洋不够了解。

“很正直的一个年轻人,父母早逝,家里没什么负担,以前谈过一次恋爱,不过因为工作关系,没能走到一起。”黄峙博笑了笑,说道,“人品方面,绝对没问题。有件事,就能证明。”

“什么事?”

“他从朝鲜回来的时候,战争还没有结束。当时我提议让他回国进修,但是希望他能呆到战争结束之后。这样在拿到本科文凭之后,就能立即晋升。结果,他做了别的选择,并且在大学里呆了四年,靠自己努力拿到了通信与电子专业的两个硕士学位。直到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需要一名懂技术的军官主持大局,我才把他叫了回来。”黄峙博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以他在朝鲜的表现,以及跟我的关系,如果在获得本科文凭后归队,两年前就是大校了。”

“也就是说,他没有利用跟你的关系?”

黄峙博点了点头,说道:“很硬气,也很有想法。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评价,腾耀辉也很器重他。”

“是吗?”

“在东海舰队,他好几次提出关键建议。不怕你笑话,腾耀辉专门找过我,说愿意用十名军官换他。”

陆风烈笑了笑,等着黄峙博说下去。

“也许是自幼丧失双亲吧,他非常独立,而且很有眼光。”

“什么意思?”

“在负责海军装备建设的时候,他主动提出应该加强两栖力量,而当时他没有获得任何相关消息。”

“这应该与之前在两栖特种部队服役有关吧?”陆风烈显然不好忽悠。

“确实有关,不过不能就此否定他的远见。老陆,如果总参谋长的任期不是十年,我肯定会给他二十年时间。”

“这个不是问题,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都能得到重用。”

“其实,他跟陆雯也走得很近。”

“是吗?”

“在朝鲜,我就安排他专门保护陆雯,听说还救过陆雯好几次。”

“这只是军人的职责。”

“去年,正是陆雯把他从学校拉出来的。”

陆风烈笑了笑,说道:“不管怎么说,这是年轻人的事,做长辈的,只能祝福他们,其他的事就别操心了。”

“这么说,你没意见?”

“你也知道,我家三个兔崽子,没一个让我省心。要是有个能力出众的女婿,多少也是点安慰。”

黄峙博笑了起来,说道:“陆老,这还不是你自己找的。”

“得了,别跟我提以前的事。”陆风烈叹了口气,说道,“我没什么意见,但是你得告诉他,别以为成了陆风烈的女婿就能平步青云。我会祝福他们,但是绝对不会在家庭之外给予任何帮助。”

“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不可能不操心。”

“老陆,这么跟你说吧。正是因为陆雯有你这个父亲,牧浩洋才一直拖到现在,不然两人早就成婚了。”

“我?”

“那小子硬气得很。”

陆风烈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就好,免得今后往我脸上抹黑。”

黄峙博笑了笑,知道陆风烈也是个硬脾气,没再纠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