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幸的是,日本没有导航卫星、也没有战略预警卫星,通信卫星以商业用途为主,所以攻击对象主要是侦察卫星。

对付轨道高度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侦察卫星,必须使用其他手段。

主要就是激光致盲武器。

所谓的“激光致盲武器”,就是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卫星,烧毁卫星上的敏感设备,比如暴露的通信天线、微波雷达天线、光学照相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使卫星暂时或者永久性丧失工作能力。

与导弹发射时的壮观场面相比,激光致盲武器在使用的时候非常安静。

事实上,激光致盲武器的攻击效率高得多,只需要持续照射五秒钟左右,就能瘫痪一颗大型卫星。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当时中国天兵只有两套激光致盲武器,一套部署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一套部署在山西太原附近。在大约十分钟的交战行动中,两套激光致盲武器总共攻击了二十一个目标。

结果非常理想,二十一颗日本卫星全部瘫痪。

八点二十五分左右,第一轮反卫星作战结束。

因为有部分日本卫星处在地平线以下,所以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内,中国天兵还将进行四次反卫星作战。

战斗结束的时候,日本的八十六颗军用卫星都将完蛋。

从时间上看,天兵的作战效率非常惊人。

只是,天兵不仅仅负责进攻,还要负责防御,主要就是保护中国的军用卫星系统,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补充卫星网络。

为此,在进行反卫星作战时,天兵调整了所有重要军用卫星的运行轨道。

从战略角度讲,最重要的就是战略预警卫星。

这些卫星的主要价值就是监视潜在对手,特别是核大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在敌人发射战略导弹之后发出警报。依靠这些卫星,中国的战略防御系统能够获得十到十五分钟的预警时间。如果没有这些卫星,仅依靠地面的超远程预警雷达,预警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根本来不及进行战略转移。

所幸的是,中国的战略预警卫星的轨道高度在五千公里以上。

有能力攻击中国战略预警卫星的只有美国,日本的反卫星能力,最多只能威胁到近地轨道上的卫星。

真正需要照顾的,正是轨道高度在一千公里以下的侦察卫星。

事实上,几乎所有图像与雷达侦察卫星的工作高度都在一千公里以下。不是这些卫星不能部署到高轨道上,而是为了保证成像质量,特别是图片的分辨率,必须尽可能的降低轨道高度。

与日本相比,中国军用卫星系统的规模大得多。

战争爆发前,仅侦察卫星就有四十六颗,另外还有三十六颗导航卫星、二十二颗通信卫星、十二颗战略预警卫星与八颗军用广播卫星。所有侦察卫星、三分之一的导航卫星与八颗通信卫星在近地轨道上。

这些卫星极易受到攻击,得尽快转移运行轨道。

可惜的是,所有导航卫星与通信卫星,以及少数侦察卫星不具备变轨机动能力,或者已经用光了燃料。

两个小时内,天兵只转移了不到四十颗卫星。

十点过,日本的反击行动开始了。

因为拥有较为完善的导弹防御系统,所以日本的反卫星能力不容小觑。

在十点过五分开始的第一轮反击中,就有十四颗卫星被日本的反卫星导弹击毁,还有两颗卫星遭到高能激光照射。

可以说,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做介质,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再猛烈的爆炸,也只能看到火光,听不到声音。

当时,在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非常有幸的目睹了交战过程。

用一名欧洲宇航员的话来说:漆黑的太空在一片耀眼的闪光之后再次便得暗寂,时隐时显的暗红色光芒,如同超新星爆发般夺目;人类文明八十年的努力,在战争面前尽然如此脆弱不堪;当光芒逝去、绚丽不再的时候,无边无际的黑暗笼罩了寰宇,直到东方出现明亮的曙光。

也许,这家伙在当上宇航员之前是个诗人。

只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八十年后,战争边疆终于突破大气层,寂静的外层空间成为新的战场。

这个战场上的战斗更加残酷。

七月二日天亮时,外层空间的战斗结束。

日本军用卫星系统彻底瘫痪,而中国天兵正在为扩大攻击范围做准备,即打击具有军事用途的民用卫星,比如电视广播卫星,属于通信公司的通信卫星,用于资源探测的遥感卫星等等。

虽然中国的军用卫星系统也遭到重创,但是没有完全丧失使用能力。

战争天平已经倾斜,如果没有外来援助,日本将在开战后三天之内丧失制天权,从而丧失制信息权。

对现代战争来说,丧失制信息权等于战败。

那么,日本有可能丧失制信息权吗?

可以肯定,只要美国不希望日本迅速战败,就会在必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向日本提供至关重要的战场信息。

信息不是物质,不需要用船只、飞机运送。

美国真要这么做,谁也阻止不了。

第八章 胆识

第八章 胆识

太空战打响,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要知道,中国与日本都是“外层空间非军事化国际公约”的缔约国,都承诺不在外层空间部署与使用武器。

七月二日上午,中国外交部率先面对媒体。

主持新闻发布会的是刚从美国回来的杜小蕾,在数百名记者面前,她明确提到,外太空非军事化主要针对和平时期,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时期,中国有权利、也有必要采用一切手段确保自身安全,攻击日本的军用卫星,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随后,日本外务大臣也在记者面前说了类似的话。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中国与日本已经相互宣战,战争成为第一要素,任何国际公约都得让步。

也就是说,从法理上讲,中国与日本均没有违反国际公约。

当然,这并不表明中国与日本这么做,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与支持。

要知道,外层空间属于整个人类,没有疆界之分,中国与日本的太空战,已经对其他国家构成了威胁。比如在上百枚卫星被摧毁之后,产生了难以计算的太空垃圾,必然对邻近的他国卫星构成威胁。

根据美国公布的一份观测报告,七月一日到二日夜间的太空战中,至少产生了一万二千块质量在一千克以上的太空垃圾,质量在十克以上的太空垃圾多达二十万块,而质量在一克以上的则多达一百万块。虽然这些太空垃圾最终都将坠入大气层烧毁,但是一些速度较快的将在轨道上停留数年、甚至数十年,随时有可能与同一轨道上的卫星发生碰撞,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结果就是,近地轨道的可利用区域将大幅度缩小,如果太空战规模扩大,人类的宇航活动必然受到影响。

必须承认,美国的话有点危言耸听,但是不无道理。

在八十年的航天史中,八成以上的事故与太空垃圾有关,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几乎每次航天事故都由太空垃圾导致。比如在二零二七年,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小型载人空天飞行器在返航时烧毁,就是被一块太空垃圾击中,导致隔热层破损;两年后,中国空间站的实验舱被太空垃圾击中,导致一名宇航员丧命,经济损失近千亿元;此后,美国的空天飞行器在轨道上被一块重达一公斤的太空垃圾击穿,两名宇航员当场身亡,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空天飞行器彻底报废。

从理论上讲,太空垃圾的数量达到一个数量后,人类将无法进入外层空间。

问题是,这些都没能阻止太空战继续升级。

当天,中国天兵再次攻击了日本卫星,而且首次攻击了几颗民用卫星,交战范围进一步扩大。

作为回应,日本也攻击了几颗中国的民用卫星。

只是,日本的处境非常不妙。

事实上,在杜小蕾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日本已经丧失了太空活动能力,军用卫星系统已经瘫痪。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军用卫星系统还没有完全瘫痪。

当时,绝大部分通信卫星、大部分导航卫星、半数以上的侦察卫星仍然在为中国军队服务。

可以说,中国的优势非常明显。

只要这个优势保持下去,日本很快就会丧失制信息权。

正是如此,当天上午,日本驻美国大使紧急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希望美国能够提供情报支援。

至于美国是否答应,也许并不重要。

几个小时后,大概在北京时间下午…左右,美国驻华大使向杜小蕾提出,需要一条专机航线来撤离驻日外交人员与美国游客。

显然,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

当时,中国外交部已经收到数十个国家提出的类似要求,即开辟专机航线,让他们撤离本国人员。

杜小蕾给出了明确答复,即中国国防部将在七月三日公布相关信息。

此时,战场形势对中国非常有利。

在太空打击结束之后,中国空军加强了轰炸力度,而且主要打击日本空军、以及本土防空力量。

仅在七月二日上午八点到夜间八点的十二个小时内,中国空军就发动了四次空袭,出动各类作战飞机三千多架次,轰炸了三十六座空军基地、一百二十八处防空阵地、二十五座雷达站。

受军事通信卫星瘫痪影响,日本空军的作战效率大幅度降低。

根据中国国防部公布的战报,在白天的战斗中,击落了一百二十四架日本战斗机,并且炸毁了近百架战斗机,而中国空军仅损失了三十三架作战飞机,其中七架在带伤返航途中坠毁。

虽然日本公布的战报有点出入,但是总体上相差不大。

当时,日本防卫大臣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都承认,日本空军在当天遭受了开战之后最为惨重的损失。

这一天,中国海军也正式参战。

在下午的一次拦截行动中,中国海军的舰载直升机在三次警告未果之后,用反舰导弹击沉了一艘悬挂菲律宾国旗的快速散装货轮,导致货轮上的四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