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6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叙军提供的信息,被以军缴获的弹药并不多。

没有弹药,这些坦克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当然,最值得庆幸的还是没有24式落入以军手里。

以军在二十一日发动反击的时候,叙军两个装备24式坦克的首都卫戍师部署在大马士革附近,没有与以军接触,也就没有丢失装备。按照原定计划,这两个师将作为预备队参加战斗。也就是说,如果以军在二十二日夜间、或者二十三日凌晨发动进攻,那么这两个师将出现在戈兰高地附近。

对叙军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少装备,而是缺乏斗志。

所幸的是,这个问题已经有所淡化。

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上取得的胜利,不但打破了以军不败的神话,还极大的鼓舞了叙利亚军队。虽然叙利亚军队没有得意忘形,但是已经重树信心,不再把以色列国防军看成是无法战胜的对手。

戚凯威在这个时候到来,也使叙利亚军队的士气有所提升。

除了他协助埃及军队夺回西奈半岛之外,还与他在叙利亚当了一年多的军事顾问,帮助叙利亚进行军事改革有关。虽然叙利亚的军事改革并不彻底,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很多改革措施都没推行,但是戚凯威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也赢得了叙利亚军人的信任,树立了非常高的威望。

当时,戚凯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叙军的内部问题,特别是士气与斗志。

与阿萨德会面之后,戚凯威就离开大马士革,轮番视察了叙军各师旅级部队,亲自向叙军指挥官了解情况。

与此同时,叙军也重新回到了前线。

到九月三十日下午,部署在戈兰高地附近的叙军达到了四个师,还有八个师在后方充当预备队。

虽然战斗还没打响,但是谁都知道,戈兰高地将成为新的焦点。

这个时候,以色列国防军的处境却不够理想。

虽然美国已经答应提供援助,不但紧急运送了一批弹药物资,还通过海运向以色列提供大批主战装备,但是船队要到十月三日才能到达,在此之前,以色列国防军只能依靠剩下的主战装备。

经过西奈半岛血战,以军剩余的主战装备仅能武装八个常备旅与四个预备役旅。

根据战后公布的数据,当时以色列国防军中,只剩下了四百二十辆“梅卡瓦6”、八百余辆“梅卡瓦5”、不到一千辆“梅卡瓦4”与“梅卡瓦3”,另外还有近四百辆缴获的主战坦克。其他主战装备,比如装甲战车的情况也差不多。西奈半岛大撤退,以军被迫抛弃了成百千台主战装备,撤回去的不到四分之一。相对而言,以军炮兵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保存了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口径火炮与火箭炮。其他非一线主战装备,比如防空导弹、工程车辆的保有数量也不算太少。

问题是,以色列国防军必须两线作战。

在仅有不到三千辆主战坦克,而且半数以上都是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情况下,以色列国防军的处境非常凶险。

别的不说,在南部国境防线上,就得保留四个常备旅与三倍以上的预备役旅。

可以说,这还是非常保守的部署方式。如果埃及军队在一周之内完成了部署工作,那么以色列国防军还得向南部边境增兵,因此美国提供的主战装备中,有很大一部分要用来加强南方部队。

真正能够用在戈兰高地上的主战装备肯定不会多到哪里去。

九月的最后一天,以色列国防军对部署做出了调整。

为了巩固南部边境防线,之前驻扎在戈兰高地的四个常备旅被抽调了出来,由四个预备役步兵旅顶替。结果就是,巴拉姆少将手上只剩下了四个常备旅,而可以动用的预备役步兵旅也只有八个。

所幸的是,第一步兵旅、第七装甲旅与第一八八装甲旅都留了下来。

根据以色列国防军的战报,到十月一日的时候,部署在戈兰高地方向上的十二个旅总共只有三百六十辆“梅卡瓦6”、二百四十辆“梅卡瓦5”、四百六十辆“梅卡瓦4”与“梅卡瓦3”,另外还有四个预备役步兵旅获得了大约三百辆缴获的主战坦克,总计大约有一千四百辆主战坦克。

在以军对面,叙利亚的十二个师总计拥有近三千辆主战坦克。

除了数量上的差距之外,质量上的差距也非常明显。

叙军两个王牌师,即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装备了七百六十辆24式,两个常备师装备了四百八十辆04式与二百六十辆99改型,八个预备役师装备了一千五百辆99改、96改与T系列主战坦克。虽然T系列,即T72与T90S占到了大约三分之一,但是扣除这些早已落后的坦克,叙军的装甲优势依然非常明显。

当然,即便是T72与T90S,也有足够大的威胁。

在接受中国的军事援助之后,叙利亚陆军利用中国提供的技术,对T72与T90S进行了现代化改进,主要就是换上中国制造的坦克炮,与99改、96改统一弹药。在使用最新式的钨合金长杆穿甲弹的时候,能够在一千五百米内打穿“梅卡瓦6”的前装甲,在二千五百米外打穿“梅卡瓦5”的千装甲。在地形复杂的戈兰高地上,坦克的交战距离很少超过两千米,很多时候甚至不到五百米。也就是说,即便T72与T90S的防护不够硬,也有足够的机会干掉以军坦克。

综合这些因素,只要叙利亚陆军重树信心,就有能力击败以色列国防军。

当然,战争拼的是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装甲部队。只是在戈兰高地上,受较为独特的地形限制,装甲部队仍然是绝对主力。别的不说,受山区影响,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就很难像在西奈半岛上那样,通过远距离空中打击摧毁地面装甲部队,而近距离轰炸,战斗机将面对机动式野战防空系统,作战效率肯定高不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拼到这个时候,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也所剩无几了。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早在二十八日凌晨,美国就表示可以为以色列紧急提供一批战斗机,主要是F35与F22系列,而F44刚刚进行量产,美军只装备了不到一百架,没办法援助给以色列。问题是,以色列没有接受美国援助的战斗机,不是以色列不需要,而是没有合适的飞行员。当时,以色列希望美国能够委派一批飞行员参战,或者是以雇佣的方式为以军作战,可是美国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这很有可能导致中国做出过激反应,同样以志愿的方式让空军参战。

要是中美都打一场“志愿战争”的话,肯定不会局限于空中战场。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中美的军事人员直接参与作战行动,局势就会失去控制,接下来就是派遣地面部队参战。

到时候,谁也无法阻止世界大战爆发。

正是如此,留给巴拉姆少将的除了十二个旅之外,就只有之前还没有在战场上发挥重大作用的武装直升机部队了。

因为以色列的武装直升机编在空军名下,所以不属于陆军航空兵。

可以说,这也是以色列国防军在戈兰高地上唯一的优势,因为叙利亚军队没有几架像样的武装直升机。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更倾向于用攻击机执行近距离对地打击任务与反装甲任务,因此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陆军航空兵的主要装备是倾斜旋转翼飞机,而且以执行运输任务为主。当时,叙利亚陆军只有三十架从俄罗斯引进的Ka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以及大约一百架能够携带反坦克导弹的轻型侦察直升机,而以色列空军拥有一百多架AH64D型武装直升机。

显然,在争夺树梢高度的战斗中,以色列国防军拥有很大的优势。

可以说,这也是戚凯威必须面对的第一个战术问题。

第二十七章 树梢优势

第二十七章 树梢优势

在发展武装直升机的道路上,中国军队进行了探索,也走了很多弯路。

受制于动力系统,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中国军队没有真正的武装直升机。直到二零一六年,第一种武装直升机才问世。只是到这个时候,倾斜旋转翼飞机已经开始逐步取代直升机,而中国军队也在WZ20问世后不久,转向研制攻击性倾斜旋转翼飞机,并且决定用来取代武装直升机。

事实上,这也是当时的国际潮流。

经过第二次朝鲜战争,美国首先认识到,武装直升机即将寿终正寝。因为受最基本问题限制,直升机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载荷、作战半径等方面都不如倾斜旋转翼飞机,而倾斜旋转翼飞机在升力飞行模式下,具有直升机的所有特点,所以随着相关技术成熟,取代直升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当时,美国就以MV22为基础,研制了第一种倾斜旋转翼攻击机。

只是受MV22固有的可靠性问题影响,这种代号X**22的飞机并没量产,而是在研制三年后下马,转为技术储备。

二零二四年,中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二种军用倾斜旋转翼飞机,随即装备陆军航空兵。

与MV22一样,这种代号QY1的飞机也存在可靠性偏低的问题,在装备部队的第一年就因故障坠毁了三架,还导致机群停飞半年,而陆军最终也只采购了一百多架,没有追加第二笔订单。

不久之后,第一次印度洋战争爆发,随后中南半岛战争爆发。

在这两场战争中,武装直升机都没派上用场。

特别是在中南半岛战争中,中国陆军的WZ20的表现并不理想,在围攻河内的战斗中还被越军用步枪击落了一架。在随后围剿越军残余部队的战斗中,至少有五架WZ20因为故障坠毁。

相反,一直不太受重视的攻击机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

当时,空军与海军都有一批J22与J25战斗机专门执行攻击任务,为陆军的地面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比如在攻打海防的一场战斗中,空军的J22在地面部队发出支援请求后不到三分钟就赶了过来,用密集的轰炸击溃了越军的反击部队。在广平省的战斗中,海军的J25更是地面部队的“守护神”,几乎是随叫随到,而且投下的炸弹消灭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敌军。

攻击机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