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8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只需要动用一百三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就能支持一个陆战师作战。

要在以往,至少需要动用四百架战略运输机,而且每天得飞三躺,才能达到同样的运输量。

更重要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空运,给空军造成的负担并不重。

当时,空军只在海南岛的机场部署了四套充电设备,能在十五分钟之内为八十架运输机补充电能。毫无疑问,运输机消耗的电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动用四百架普通运输机飞一千二百架次的话,仅消耗的燃油就多达十万吨,相当于整个运输量了。就算不考虑十万吨燃油的价值,也要考虑由此对后勤系统造成的负担。要知道,向海南岛运送十万吨燃油,而且运到机场,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可以说,大规模战略空运在这个时候现实出了巨大的战争潜力。

到十月三十日,运送到关丹的物资已经达到二十七万吨,其中包括第三十预备陆战师的半数主战装备。

按照这个速度,再过三天,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就将全部部署到位。

虽然走海运,也能在六天内送达,但是需要动用近二十艘大型运输船,而且还得在港口耽搁一到两天。

十一月二日,搭载着第三陆战师的登陆舰队到达关丹港。

因为第三陆战师承担了登陆任务,所以部队没有上岸,只是做了临时休整,并且等待空军部署到位。

当天,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就从关丹出发了。

虽然陆战队更重视预备部队,在和平时期不但保留了师级参谋部,还保留了完整的指挥架构,即所有军官都是现役军人,并且保存了全部主战装备,在战时只需要从预备役军人中征召兵员就能成军,而陆战队有专门的预备役名录,大部分预备役军人都是在过去五年之内退役的军人,如此一来陆战队能够做到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组建预备部队,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之内让部队归建,整个动员时间只有四十八小时,而陆军做类似的动员,至少需要一个星期。但是在装备上,陆战队的做法与陆军一样,即最先进的装备提供给现役部队,预备役的主战装备大多比较落后,有的甚至早就该淘汰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在和平时期,陆战队不可能维持那么多的先进装备。

从编制上看,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就是第三陆战师的预备队。如此一来,第三十预备陆战师的主战装备就是第三陆战师淘汰下来的,比如24式主战坦克,而已经在第三陆战师服役数年的地面战平台根本没有提供给第三十预备陆战师。

受此影响,庞跃龙首先就得考虑后勤保障问题。

要知道,24式主战坦克烧的是油,而不是用电池驱动。

当时,走在最前面的就是第三十预备陆战师的工程部队,他们的任务是在新山,即柔佛巴鲁北面开辟一座能够供大型电动运输机起降的野战机场,并且连上附近的公路与铁路,在沿途建立补给站。

如果第三十预备陆战师配备的是地面战平台,或者出动的是第三陆战师,根本就没有这些问题,因为从丹老通往新山的铁路线就足以运送弹药等消耗物资,不存在运送燃料等物资的问题。

第二十七章 战略目的

第二十七章 战略目的

中国陆战队的行动速度之快,不但让新加坡当局极为震惊,也让美军将领大吃一惊。

事实上,早在二十三日,也就是庞跃龙向关丹与马六甲派遣部队之后,美国情报机构就发出警报,中国陆战队很有可能在近期攻打新加坡。当时,参联会、陆军参谋部与海军参谋部也做出了类似的判断,即中国的第一轮反击将针对新加坡,以打通进入印度洋的航道为主要目的。

从军事上讲,做出这样的判断并不难。

虽然中国海军遭受重创,损失了三分之二的航母战斗群,但是仍然具有作战能力,威胁也非常大。

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印度洋上,而不是太平洋上。

说得直接一点,美国的基本战略就是先西后东,首先完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再逐步向中国本土推进。正是出于这个战略,美国才会积极策划以色列向阿拉伯国家宣战,在中东地区大打出手。要知道,在已经夺取了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制海权,加上俄罗斯在欧亚大陆上起到的阻塞作用,经南亚大陆前往中东的地面通道,成为环绕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上最后一道缺口。只要堵上了这道缺口,中国就将被彻底包围,而且不得不在主要依靠本土的情况下与美国作战。与之相比,美国却能利用几乎整个世界的资源。此消彼涨之下,中国在工业与技术上的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显然,在这个战略包围圈上,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印度洋。

在太平洋方向上,美国有足够大的战略纵深,而且拥有占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虽然俄罗斯脆弱不堪,但是广袤的国土很容易成为中国军队的坟墓,而且冬天已经来临,中国肯定不会冒险在冬季进攻俄罗斯。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的战略纵深大到足以在未来两到三年之内保持不败。至于中东方向上,因为远离中国本土,而且没有海运支持,中国所能投入的兵力与所能发挥的作用都非常有限。只有在印度洋上,因为欠缺前沿军事基地,美军的封锁力度非常弱。

要知道,仅靠迪戈加西亚,美国很难守住整个印度洋。

虽然澳大利亚西部港口与军事基地能够发挥一些作用,但是离迪戈加西亚太远,根本无法相互呼应。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美军陆战队在十月二十二日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作战计划,提出动用四个陆战师在斯里兰卡登陆,攻占加勒港,控制斯里兰卡当局,或者干脆推翻斯里兰卡政府,然后以斯里兰卡为基地,向北进军印度半岛、向东攻打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巩固印度洋上的包围圈。

只是,这份计划当天就被乔丹上将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斯里兰卡离印度半岛太近了。

即便不出任何意外,美国陆战队也只能在十一月底发动进攻,而这个时候中国肯定加强了南亚的军事部署,说不定还向斯里兰卡增派了作战部队,而在中国空军的威胁下,美国海军至少需要动用九支以上的航母战斗群,才有可能夺得制空权,也才有可能掩护陆战队登陆斯里兰卡。

显然,这意味着只能在西太平洋上保留六支航母战斗群。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美军必须在主要战略方向上转攻为守,放弃在西太平洋上向前推进的所有计划。

别说乔丹上将,连陆军参谋长马歇尔都不会支持陆战队的方案。

要知道,在已经拟定好的战争计划中,美军的下一步行动是在十一月份攻打冲绳岛或者菲律宾,在中国的本土外围防线上打开突破口,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封锁,同时对中国本土进行战略轰炸。

可以说,这是美国总体战争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说得直接些,美国要想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用最小的代价打赢这场战争,就得在中国完成战争动员之前走出这一步。

做一个假设,即美国的战争计划进行得很顺利,这场战争会打成什么样子?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美国军方在战前就制定了详细的战争生产规划,明确要求在二零五二年底,使轰炸机的产能达到最大,在二零五三年三月底新增四条轰炸机产线,在二零五三年生产三千六百架战略轰炸机。如果把这个产量平均到每一个月,而且轰炸机在下线后一个月内投入战场,轰炸机的战损率为百分之零点五,那么在二零五三年间,美国空军战略航空兵能出动十五万架次,投弹三百万吨以上,足以摧毁中国百分之八十的军事目标与百分之六十的军事工业目标。

当然,这有好几个前提,比如轰炸机的战损率为百分之零点五。

为了达到这些前提条件,美军就必须撕开中国的本土外围防线,不然轰炸机的战损率绝对不止这么一点。更重要的是,要想达到足够的出动强度,就得缩短轰炸机的航程,也就得夺取前沿基地。

这些因素集中起来,都决定了美军必须以西太平洋为重。

按照美国当局的预测,只要能够在西太平洋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战争将在二零五三年底、最迟二零五四年初结束。因为到这个时候,中国的军事力量将降低四成以上,战争生产力降低六成以上。只要中国当局还有点理智,就应该认识到,根本不可能在这种状态下击败美国。

显然,没有足够的理由,美军不会修改战略目标。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美国的战略中,新加坡就是一颗“弃子”。

虽然在正式向中国宣战前,美国总统卢卡斯征求了新加坡总理的意见,但是有更多的证据证明,美国的总体战争计划中,根本没有考虑守住新加坡,更多的是希望新加坡能够牵制住中国军队。

按照参联会的估计,因为中国的战线更短,而且中国军队的动员能力更强,所以中国很有可能抢先在两栖战场上出手。也就是说,中国在美军进攻西太平洋岛屿之前攻打新加坡的可能性非常大。

可以说,这个判断十分准确。

基于这个判断,参联会做出一个推断,即只要新加坡能够抗住,哪怕只坚持一个月,也能消耗中国的宝贵兵力,因为中国不可能在二零五二年内完成全面战争动员,所以能够用在其他方向上的兵力将大幅度减少。如果中国动用陆战队攻打新加坡,那就意味着能够用在西太平洋上的防御部队将更少。

做出这个推断之后,参联会推动美国当局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鼓动俄罗斯出兵外高加索。

虽然这么做,肯定有负面影响,比如俄罗斯绝对不会在占领高加索之前出兵中国,也就等于减轻了中国本土防御负担,同时也会促使伊朗表明立场,让中国打通前往叙利亚的地面交通线,但是有一个足够大的好处让美国这么去做,即让中国尽快进军中东,消耗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说白了,美军的目的性非常明确。

在进军西太平洋之前,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