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我见李兄弟一路来此,却没有任何准备,不知是何原因?”

这叫李兄弟的哈哈一笑,言道:“王兄,恕小弟之前一直卖着关子,这事是早该与你说了。这要打通北陆倭国当地官府,实际在我眼底一点也并非难事。”

“哦,李兄弟难道有熟人?”

对方微微笑着并摇了摇头。

此人更加讶然言道:“没有熟人,贸然前去,恐怕会被对方以jiān诈之徒抓起。”

这名李兄弟哈哈大笑,言道:“王兄过虑了,此根本不会发生。”

“那我就不知了,李兄弟还是实言了吧。”

对方点了点头,言道:“很简单,我并非认识任何人,只是此地官府的大人,却是我们明人。”

“我们明人在日本出仕?”

此人当下呆立在船头。

李兄弟点了点头,言道:“正是,初听之时,我亦如你一般反应,但此事是千真万确,家父已确认无疑,并且倭国之人多半亦是知晓。听说此人姓李名晓,原本是乃是福建都司福宁卫,一名百户,出海作战时遭遇海难,恰巧流落在此地,却不想出仕倭国。”

那姓王之人听了一番李晓之简历后,啧啧称奇,言道:“此人之经历堪比市井茶楼里唐三藏西游各国,更加传奇了。不过此人眼下在倭国之中具体是何地位?”

这李姓之人犹豫了一阵,言道:“具体我也不知,但在平户听闻,要来此地布教的佛朗机人说,这李晓大人,所辖之地有百里之大,麾下将兵上万,至于眼前这港口亦是为他所有。并且我秘密打探之消息,佛朗机人与他有贸易上往来,并且主要是金银。”

王姓之人点了点头,言道:“原来如此,那是值得一看,就是做不出生意亦无妨,他乡亦可以遇故知,此乃人生之喜。不过此人当地是否明人,在下至今乃不敢确信。”

李姓之人笑道:“其实我已派人事先与他见面,约好在此地见面了,应该是一个明人不错。”

说到这里,两人的安宅船缓缓驶入港口中。

这时早有一艘小早船来接引,上面站着十几名水夫,其中一名正统武士打扮,向他们言道:“两位可是平户来的客人?”

李姓男子点了点头用日语,言道:“正是。”

对方随即毕恭毕敬地言道:“在下增田长盛,乃此港町之町奉行,主公,早已命在下在此等候两位,请两位随船入港。”

“有劳”

李姓男子拱了拱手言道。

随即安宅船在指引之下入港,那名王姓男子问道:“你刚才同倭人说了什么?”

对方想了下,回答言道:“这倭人是此地的知县,奉那李晓之命来迎接我们了。”

哪知王姓男子听对方之话,略有所思,言道“属下是这一地知县?那么这李晓,岂非是州府大人了。”

李姓男子听了哈哈一笑,但想了想,却又打消了解释的念头。

船入港下船之后,两人带了十名随从跟随增田长盛在港间行走。

这十名随从腰挎长刀,而为首的王姓男子腰间还别着一柄短火铳。

在李姓男子看来,这岩濑凑与一般倭国的港口,却没有多大区别,其繁荣处当然远远逊sè;于平户,博多这样的港口。

虽说住户不多,但是可以看出此地,却是秩序井然。

路间并没有看到多少手持长枪的兵士巡逻,但是百姓间人人安守秩序,市井中充满了吵杂喧闹的气氛,但是却丝毫没有拥堵慌luà;n之感。

并且期间还看到数名金发碧眼的传教士,行走在街道上,路人看见了亦没有奇异之sè;,仿佛早已司空见惯。

“看来这位李晓,也是善于治理当地的一名能吏。”。。。

更多到,地址

 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商李旦

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商李旦

岩濑凑之中一座修筑在半山的教堂。/

这是李晓准许葡萄牙人在岩濑凑修筑的两座教堂之一。

眼下李晓现在站立在教堂二楼的窗帘之后,打量着从港口缓缓一路行来的明国来客。

看去这十几人老少皆有,身材虽不魁梧,但都十分结实。每一人都腰间都跨刀,最后几人则手上端着盒子,不知是否是礼品一类之物。

李晓打量着这一行人,首先是为首的两名年轻人,心底猜出他们才是这一行人的主心骨。

为首一名年轻人,大约二十多岁,正与增田长盛一起彼此jiāo谈并缓缓而行,虽是年纪轻轻都是举止皆透出一股沉稳,并行止老练的味道来。

而另一人虽年纪更长一些,但始终有意识地坠后他半步的距离。

李晓看着这名为首年轻人,心道:没想到第一个看见的故国之人,居然就碰到这种厉害角sè;。

李晓并非半仙,看外表就能推断出一人的深度来,而是因为他知道这名年轻人,就是历史上江浙一带赫赫有名的海商头头李旦。

李旦之名虽现在名声不晓,但是其影响力却足以在历史留下重重一笔。

李旦是福建省泉州人,其人原来是五峰船主王直的配下,后来王直被胡忠宪yò;u杀,李旦便成为了继王直之后,明日贸易间的海商头目。

好吧,换一个说法,他们更是实际意义上海盗,或者是这个时代武装海商,从事海上走si贸易,以及打砸抢烧等不法活动。

李旦的厉害之处,并非只是他继承了王直的贸易事业,历史上德川家康一统日本,很大程度上也有李旦的财力支持在里面,后德川家康创立幕府,亦给了李旦以回报,给与其朱印状,允许其在明日之间进行朱印船贸易。

除了进行走si贸易之外,李旦在海上行事作风亦十分彪悍,四处进行劫掠,连当时的西方人亦敬畏地称呼其为‘captain  china。’也就是中国船长的意思,亦或者称为甲比丹李旦。

在一六二三年,明朝为夺回澎湖,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的澎湖海战中,两边皆请李旦居中作为调解人,沟通两边关系,可以看出那时李旦势力已如日中天。

随便提一句,国姓爷的老爹郑芝龙曾作为李旦的翻译助手(亦有是李旦义子之说,但作过翻译是无疑的),李旦死后,郑芝龙继承了李旦的武装船队,成为了有千艘武装商船以上的大海盗。

李晓看向这位将来要雄霸海上,大海盗头子,此刻的李旦还未真正发家,他继王直之后,于郑芝龙之前,真正崛起称雄海上,应该是在十六世纪末的那一段时间。

这时李旦有意无意地抬起头,朝李晓所在窗帘望了一眼。

李晓对上此人犹如海鹰般锐利的目光,不过李旦并没有久视,随即转过头去。

不过李晓心知对方已察觉到自己了。

李晓搬张椅子来坐下,闭目等候,在日本许久之后,李晓整日席地而坐,他已久就没有坐在椅子上的感觉了。

不久之后,房mé;n之外,传来增田长盛的声音,言道:“主公就在里间等候,两位请进,其余随从在客厅休息,已备有茶水。”

“有劳了。”

房mé;n吱地一声推开,李晓睁开双目,正对上两人的目光。

三人对视了片刻。

李旦首先客气一笑,抱拳拱手言道:“在下李旦,见过李大人。”

而另一人却言道:“在下王坦之,见过李将军。”

李晓听二人这不同称呼微微一笑,用汉语言道:“请坐”

李旦听李晓之言,首先一愣言道:“李大人,这是侯官一地的口音么?”

李旦开口亦用与李晓差不多的语腔,李晓亦对其语言能力,感到佩服,因为其进mé;n问询之言语,是明朝当时的通用语言南京官话,现在却转换成近似李晓的语腔。

要知道李旦是泉州人,最jing通肯定是闽南语,至于日语水平他刚才与增田长盛有说有聊的情况来看,亦是不差。

看来这年代当个海盗,居然需要得还是这样的国际语言人才。

不过听闻郑芝龙才是牛人,除了通晓闽南语,南京官话,日语外,还jing通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否则也不能凭此本事成为李旦的语言翻译。

但是李晓对李旦之语不置可否地。

而李旦亦意识到自己方才之举,是冒昧追问他人底细,与同伴对视了一眼,彼此坐下。

之后两名shì;从进来奉茶,用得日本当地的茶汤。

李晓观察二人喝茶的动作,李旦是十分熟练,明显是久居日地的缘故,而另一人却má;o手má;o脚了一点,并且还对茶汤表示出十分苦涩的表情,看来这王坦之才新到日本不久,没有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

接着李晓改用闽南语,与他们二人谈了几句饮这茶汤之道。

这一番情景,更令李旦二人对李晓神sè;大为诧异,其中王坦之犹甚。

实际上,李晓小时候时,曾在闽南住了一年,所以对闽南话有所了解,至少看追看霹雳群侠传时,已全程不用看中文翻译的地步。

不过此举却消去李旦,王坦之二人的疑虑,他们眼下对李晓身为明国人这一点已经是确信无疑。

李旦笑道:“李大人,能在倭国之地,凭一己之力,封疆拜侯,这一点实在难以置信,李某深感佩服。恰好李某又与李大人分属同宗,不是是否巧合。”

李晓嘴角一动,心想,谢了,虽是同姓,但我也不想和你闹出什么亲戚关系来。

李晓温和地言道:“李当家客气了,正所谓炎黄之后,大家五百年都是一家吧。”

李晓这么说三人,二人脸上皆泛起喜sè;。

这时王坦之言道:“李将军,请恕我直言,阁下以一己之力,在倭国开疆扩土,到了现在人上人之地步,可见是一位有抱负,有胆识的好汉,但但为何却出仕蛮夷,要知道阁下本为朝廷将军,即便不回家乡,亦可寻其他手段,总比在倭人手下做事要好。”

李旦听王坦之说话颇不客气,轻轻咳了一声,向李晓言道:“我这位兄弟想来直言,请李大人不要见怪。”

李晓闻言哈哈一笑,实际上他对于王坦之直言的个xì;ng,颇为欣赏。

而王坦之的观点,亦是中国人自来坚持的华夷之辨的观念。

在他眼中李晓即便不为朝廷做官,亦不要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