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同一时间,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和党卫军大本营在柏林举行了多次会谈,国防军希望党卫军提供兵员,用来组建两个新的两栖作战师。国防军一直把党卫军当成二线后备役部队,认为从党卫军调遣士兵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随后党卫军的拒绝让国防军认清了一个事实,同时也加深了国防军的忧虑。
国防军各高级将领无法接受党卫军成了一个有自主权的武装力量,认为国防军才是德意志的国家武装,为了兵员的事情,多次与党卫军大本营的高级军官发生口角,也影响了彼此的看法,使得情绪变得有些紧张。但是,必需说明的一点,以上事情只限于高层。中底层对上面的争吵一无所知。
5月30日,徐阳的专机抵达柏林主机场。
为了欢迎领袖的归来,柏林党卫军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游行仪式,阅兵队伍从柏林主机场一直延伸到菩提树下大街,直至勃兰登堡门。
身穿黑色制服的党卫军武装部队再次高唱《高举旗帜》,迈着鹅步,行走在柏林的街头。
此时徐阳正站在一辆由奔驰公司友情赞助的小汽车后座上,汽车行驶于整个队伍的最前列。徐阳摇手和街道两旁站立着围观的民众致意,耳边传来的是那熟悉的歌声……
高举旗帜!紧密的站在一起,党卫军向前挺进!
为了复兴,我们的榜样。为了崛起,我们的尊严。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
德意志的妇女,德意志的忠诚,德意志的美酒,德意志的战歌。
他们严谨、勤劳、坚忍、忠诚的名声;激励我们从事高尚的事业。即便要用去我们的一生。
荣誉与忠诚!(我的笔名^^)
为了祖国,为了统一、主权和自由;为了实现这使命的荣誉,为了祖国永远繁荣昌盛!年轻的士兵脸色坚毅,每踏出去一步,身躯随着一震,然后又再一次迈动脚步震踏的的是一个个年轻又富有漏*点的斯达克青年团(统称)的战士。这些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2岁,来自德意志第三帝国各的,经过严格甄选,从中选出全日尔曼血统的优秀少年,36年开始集训。39年分配成军,目前斯达克青年团拥有一个装甲师、两个摩托化步兵师、三个伞兵师的规模,包括后勤人员在内,斯达克青年团人数高达26万。他们是世人皆知的斯达克近卫军!
“为了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党卫军宣传机构的成熟,宣传人员利用便利极力在社会上为了打造一个完美的领袖而努力,他们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机会,一场小小的战役在宣传人员润色之后,那场战役成了事关德意志生死存亡的关键。他们在努力。利用宣传让心里空虚的人们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领袖,随着徐阳在前线获得越来越多的胜利。党卫军的宣传攻势越来越有说服力,人们开始相信。那个有远见的、极度睿智的人是上帝选派下来领导德意志走向辉煌的希望
人们激动的欢呼着,丝毫不吝啬自己的热情,在有意的引导下,人们也开始跟唱《党军兄弟之歌》。
这是一首特别的歌曲,在军歌盛行的年代,里面少了一些慷慨激昂,更多的是在强调民族需要团结,应该避免任何内部的矛盾,日耳曼人应该将枪口对外,屠杀任何一个同族都是可耻的行为。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阅兵队伍由柏林的各个主街道向兴登堡广场集合,途径勃兰登堡门时,队伍稍微停顿了一下。会停顿下来也是极其富有含意的,勃兰登堡门位于巴黎广场的西侧,会建造这么一座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主要是为了纪念1814年普鲁士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占领巴黎。
勃兰登堡门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作为蓝本,设计者是普鲁士建筑师朗汉斯。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东西两侧各有6根,依照爱奥尼柱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曾经是为皇家成员通行设计的,在目前而言,正中间的通道也还没有人敢通行。
徐阳的车队在勃兰登堡门的正中间通行道前停下。在徐阳的授意下,各个步兵方阵的士兵把步枪从肩膀上卸下来,拉枪上膛,将枪口对准天空,在军官的口令中,士兵扣动扳机,整齐的五声枪响过后士兵整齐装弹,再次将枪口指向天空,如此重复三次,这才将步枪重新跨在肩膀上。
徐阳将目光从勃兰登堡门的胜利女神雕像身上收回来,随即向司机说:“绕开正中间的通行道。”
胜利女神雕像在1806年被拿破仑劫持回了巴黎,但他还没来得及将雕像在巴黎竖立起来,就失去了政权。胜利女神雕像在1814年回到了柏林,柏林人将这座失而复得的雕像称为归来的马车(德语:Retourkutsche)。在进行修复的同时,雕像上的橡树花环中还被添加了象征权力的铁十字勋章,这枚普鲁士铁十字勋章是申克尔在1813年根据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建议设计的,如今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国防军的标志。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没有任何人敢于从正中间走过勃兰登堡门,就算是目前的徐阳也不敢,在日耳曼人眼中,那里不单代表独裁、至高无上,还有一项重大的含意,那便是英雄。
徐阳想独裁,但是他目前还做不到,他也自认不是英雄,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绕行是最合适的方式。
兴登堡广场曾经是阿道夫希特勒为了举行保罗冯兴登堡丧礼而建造的广场,这场葬礼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隆在兴登堡广场宣誓、就职,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一任集总统和总理权力于一身的帝国元首,也在这里亲手埋葬了一度主导德意志的魏玛共和道夫希特勒也成了历史,新崛起的斯达克家族主导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然而有一件事情却未得到改变,那就是从国外带到德国的民主。民主是什么?恐怕很难定义。其实日耳曼人不喜欢民主,他们几百年来受到的教育是听从领袖,按照领袖的意愿做一些连自己都不明白有什么含意的工作。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实际说来,几代人累积下来的观念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事情,所以也才有了某些人的崛起。
徐阳在兴登堡广场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他只寥寥发言了几句,就将整个活动的主导权交给了戈培尔这个宣传大师。
很坦白的说,徐阳目前有许多事情应该去做,比如先回家和许久没有见面的妻子温存一晚……
隔天,徐阳破天荒的将莉莉雅安斯达克(妇女跟随夫姓)待在身旁,参加了贵族和社会绅士举办的各个欢迎宴会。期间,徐阳多次为身处柏林的贵族和社会绅士介绍前线的战事发展。这些贵族和社会绅士中不乏国会议员,为,徐阳需要极力的拉拢他们,有可能的话,更是需要名言这些人在将来会获得怎么样的好处。毫不隐瞒的说,这是在做利益交换……
说到选举,这次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最高选举更像是在演一场戏,因为除了徐阳被提名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一位参选人。世界各国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选举戏称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吃饱了没事做,戏弄人民的同时,也在嘲笑即将继任的下任元首。
徐阳会去在意那些评论吗?毫无疑问,他当然不会去在意。更甚的说,整个日尔曼民族根本没多少人去在意,人们该做什么的同时,还是继续那么做。或许,还会有人非常气愤的定义:那些家伙在害怕我们变得强大,他们想分划我们,让我们内斗。
于是乎,在有意的宣导下,还真的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也许。。。只是也许。。。政治这东西真有意思。。。。。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ap。16k。c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十三章:荣誉与忠诚(二)
 更新时间:20091014 18:22:18 本章字数:3212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十三章:荣誉与忠诚(二)
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吞并脱维亚、立陶宛这三个国家的吞并之后,立即开始着手实施完全占领政策。所谓的完全占领政策是,用高压政策清洗国内还在反抗的组织,并快速的建立起一个倾向于苏联、听命于苏联的当的政府。
在二战开始之前,苏联就已经开始策划吞并波罗的海三国,但是当时第三帝国的政策阻碍了苏联的吞并行动,让苏联不得不把目光转到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欧洲南部国家身上,后来,第三帝国发动对波兰的战争,德——苏双方又有暗中的协议,使得苏联以极小的代价拥有了波兰的东部领土。
当时,第三帝国采取的政策是极力拉拢波罗的海三国,使其可以作为德——苏缓冲的带而存在,苏联方面也似乎觉得应该有一个缓冲的区,所以暂时放弃了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的计划。后来,迫于第三帝国的日益强大,苏联以建立东方战线为名,在英国驻莫斯科大使的怂恿下,重新升起了占领波罗的海三国的欲望。
苏联之所以不顾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强烈抗议,武力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原因很简单。其一,波罗的海三国的存在很大一部分阻碍了苏联对芬兰的用兵。其二,英国认为有必作,让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之间拥有大量接连的领土,进而使德——苏两国爆发大量的军事摩擦,引发两国的对立情绪。其三,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政策改变转向拉拢波罗的海三国。暗中军援芬兰,使得苏联感受到实在的军事威胁。
德意志对苏联占领波罗的海三国没有感到意外,这是军事扩张的必然性,也让德意志第三帝国有了建立防线,调派更多的军队前往东方的借口。
苏联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前,德意志最高统帅部就已经在制定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军事计划,计划中,波罗的海三国必需被苏联占领。让德意志第三帝国有增兵的借口。另一方面,苏联对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侵略,也可以造成德意志第三帝国注意力被拉向东方的假象,为未来登陆英国做迷雾工作。
直至消息传回柏林,法国前线的国防军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