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10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天下并未统一,未来还有很多大仗需要他们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冲锋陷阵,若是将其放在徐州。颇有明珠蒙尘之嫌。最关键的是,如果由这些将领坐镇徐州,李利便不会授予他们总领江淮三十万大军之权;因为他们没有周瑜的统帅之才。只能独当一面,却不能执掌三军,兼顾长江北岸的所有州郡。

    斟酌再三,最终郭嘉举荐坐镇凉州的镇西将军郭汜出任徐州主将。这一提议得到了贾诩的支持。而李利也觉得是时候启用这位被雪藏许久的西凉宿将,于是欣然同意。由此郭汜再度被启用,李利任命他为镇远将军,职位等同于镇西将军,但俸禄和爵位却比之前上升不少,堪比三公。与此同时,李利任命纪灵为平南将军,担任郭汜的副将。此外侯成和雷薄等将领也留在徐州军中听用。

    所以,当李利率领大军撤离徐州之时。徐州治下七成以上的文武都已撤换,全部由其它州郡的官员跨境调任。值得提的是,陈珪、陈登、糜芳、曹豹、臧霸、魏续和徐奕等徐州文武全部跟随李利一同返回司隶,而后再行调遣安置。

    司隶,洛阳尹府邸。

    正堂门口,一众文臣武将相继离开大堂,不久之后他们将带着大将军府签发的官凭踏上新的旅程。

    在刚刚结束的军政议事上,李利对治下州郡和各营将领予以大范围调整,并颁布封关禁令。

    就在天下仅存的几路诸侯纷纷以为,李利攻取徐州之后必将再次将矛头指向冀州曹操,调集重兵攻打冀州或兖州之际,西凉众将纷纷跃跃欲试、试图一雪前耻之时,李利却毅然决定全军休整,除突发战事之外,未来一年或三年之内不会再有战事。

    与此同时,李利颁布封关禁令:各州郡即凉州、雍州、司隶、并州、幽州、豫州、徐州、扬州一部和汉中等半壁江山,全面封锁与通往兖州、冀州和青州的所有道路,许进不许出。

    此外,李利特意声明,全境修养生息,治理州郡将是第一要务,其次才是厉兵秣马,重整大军。

    为此,李利下令,之前参与冀州之战的所有战骑营,除金猊卫和武威营之外,一律前往并州、雍州、凉州和雍州等边郡休整,就地补充兵员,操练新军。并且,李利明确无误地言明,允许所有戍边兵马伺机出击,剿灭边境周围的所有残余之敌,如遇重大战事,须及时呈报长安大将军府,予以增援。

    伴随全军休整的命令下达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各州刺史和郡守以及各营将领的大范围调整。

    李利命令:鲁肃升任淮南都督,兼领豫州刺史,总领徐州、豫州和九江、庐江等沿江州郡的所有兵马;命张辽为镇南将军,提领豫州和九江、庐江等地兵马,驻守合肥;命波才镇守南阳。

    郭嘉升任司隶都督,领中军将军,总领司隶、并州两地兵马,屯兵河内郡;任命陈宫为司隶刺史,领军师将军;任命鞠义为冀州都督,并组建五万先登营,屯军于常山和中山国;徐荣任幽州都督。余下各营将领亦有调整,暂不细表。

    与此同时,李利任命徐奕为河东太守,陈登为左冯翎太守,陈珪出任大将军府主簿从事,其他徐州诸将全部安置在各营之中,全部得以升迁。

    至此,长达三年的中原之争落下帷幕,尽管李利在河北战场上遭遇惨败,但他依旧夺取了大半中原州郡,大汉十三州之中他独占七个半,已然坐拥半壁江山,势力日益强盛。

    ps:衷心感谢:书友140914220501849月票支持,多谢!

 第113章 带奉先出去散心

    长安,大将军府。

    阔别两年多之后,李利终于率领大军返回长安,再次回到自己的府邸,与麾下文武重逢,与家人团聚。

    自袁术称帝伊始,李利便率军出战中原,此后:组建诸侯联盟,东征幽州,南伐袁术,鏖战河北,平定徐州,直到两年后的仲秋时节方才重返长安。

    在此期间,袁术、袁绍兄弟相继败亡,公孙瓒慷慨赴死,吕布束手。

    而李利也遭遇了征战以来的首次大败,兵败于邺城,以致整个河北战场全线失利,损兵折将,一举葬送了二十余万将士的性命。

    值得提的是,这是李利和曹操数次交锋之中的首场失利,直接危及他的自身性命。在此之前,他也曾将曹操逼到绝境,却终究被曹操逃脱了。而前番邺城惨败,曹操又扳回一局,同样将李利困在城中,但最终李利还是杀出重围,逃出生天了。如此以来,双方先后将对方逼到绝境,却最终都失手了,互有胜负,算是打平了。

    伴随李利实施封关禁令之后,中原战局趋于稳定,烽烟消散,各州百姓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平静生活。

    与此同时,西凉军六成以上的兵力屯聚于司隶、并州、幽州和徐州等四个州郡,将曹操治下的兖州、冀州和青州牢牢困在中间,除了境内互通之外,彻底与外界隔绝。自此以后,曹操帐下的细作想要前往李利治下倒是很容易。但是进去之后再想出来却颇为不易。而曹操治下的商队同样被困在境内,再也无法与其它州郡互通有无,更不可能替曹操打探消息。

    按理说。封关禁令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刺伤对方,也会伤到自己,可谓是成败各半,谁也占不到便宜。但是,此次李利颁布的封关禁令却只是针对曹操,并不禁止通往荆州、益州和江东的道路和水路。如此以来。这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比的就是双方治下州郡的战争潜力和物资储备。

    拼消耗。表面上看起来,曹操并不怯战。毕竟他本身就需要一段时间巩固冀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组建战骑,壮大实力。实际则不然。在他发展壮大的同时。李利治下的军力同样在迅速壮大之中,而且发展速度绝对不比曹操差,反倒是比曹操的发展速度至少快两倍。

    究其原因,就是两个字:资本。

    现如今,李利已经占据七个州郡,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且又牢牢掌控着所有盛产战马的边郡和草原。

    仅以州郡富庶程度而言,冀州固然富庶。但李利治下的豫州和徐州丝毫不比冀州差。更何况,自长安之乱过后,凉州和雍州再无战事。安安稳稳地发展了将近八年,其富庶程度比之冀州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以人口多寡相比,冀州是中原第一大州,人口多达五百万;然则,大汉人口最多的州郡有七成在李利治下。再加上,李利先后剿灭了盘踞在雍凉二州的羌族部落、小月氏和部分西域小国。覆灭了南匈奴,平定北方各大部落。其中就有最为强盛的鲜卑和乌桓两大部族。是以,早在司隶大战之前,李利治下便有千万人口,而今其人口数量已然是今非昔比。

    正是因为剿灭了周边部落和诸多蛮夷,又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李利才会颁布封关禁令,专门针对曹操,要和他打一场消耗战。这就好比自家兄弟之间的争斗,李利虽然年龄比曹操小很多,但他却是大哥;身为大哥就要顾全大局,先把外面的敌人灭掉,然后关起门来,再和自家兄弟一较高下。

    只不过,李利眼下的对手远不止曹操一个,还有三个极其顽固且实力不俗的敌人正虎视眈眈地窥视着他。因此他现在封锁关卡,其实是为了隔绝曹操与另外几路诸侯联手,既能困住曹操,又能切断他和其他诸侯之间的联系,从而避免腹背受敌。

    当然,封关禁令绝非长久之计,最多算作权宜之计,暂时应急而已。一旦曹操率先发起进攻,就有可能冲破封锁,打破僵局。对此,李利早有预料,封关禁令的目的便是能困则困,困不住的话,也必然是曹操主动进攻。

    只要曹操率先打破僵局,那么李利就能赢得战略上的主动。在他拥有足够大的战略纵深的情况下,力争让曹军冲出来之后便再也回不去,继而赢得全面主动,说不定还能给曹操来一个围点打援,让他也尝尝腹背受敌的滋味;就像当日邺城之战中典韦和周瑜等人一样,被曹操围点打援,吃尽了苦头,伤亡惨重。

    总而言之,随着封关禁令全面实施之后,中原战场上再无烽烟,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光。

    而班师返回长安的李利,也迎来了久违的温馨生活,与妻儿团聚,安享天伦之乐。

    蓝田大营,狼骑营驻地。

    在洛阳议事上,李利下令重组三支战骑营和一支步军营。步军营便是新近归附李利麾下的冀州上将军鞠义所部先登营,三支战骑营分别是:曾经隶属公孙瓒帐下的幽州营、桓飞帐下的飞熊重甲骑兵和吕布帐下的并州狼骑军。

    对于新组建的先登死士营,李利没有过多干涉,明确规定先登营为五万兵马,外加斥候、辎重和杂役等附属兵士五千人,并派遣魏续、眭固、孙轻等十余名将领前往鞠义帐下听用,具体职务均由鞠义自行决定,事后呈报上来即可。同时,魏续、眭固等将领还押解着大量军械辎重前去,支援鞠义重整先登营。

    此外,李利给予鞠义极高待遇,敕封他为冀州都督、领镇北将军,位比三公。如此礼遇,在李利麾下新近归降的将领之中尚属首例,由此足见李利对鞠义十分器重,赏识有加。

    显而易见的是,李利之所以这么做,其根源就是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换言之,李利此举便是千金买马骨,不折不扣的收买人心。毕竟,眼下冀州是曹操的地盘,鞠义及其帐下驻扎在冀州境内,处境十分危险,随时都将面临曹军的大举围剿或偷袭。

    而李利所能做的就是,让鞠义和他帐下先登营牢牢驻守在冀州,像一颗钉子一样楔进冀州腹地,摆在曹操的眼皮底下,令其如鲠在喉,寝食难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李利对鞠义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不仅不对他加以约束,反而大力支持,钱粮足额供应,军械辎重更是超额发放,俨然成为鞠义独力抗击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