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于父子。

    董卓没死的时候,叔侄二人为了掩人耳目,弄出分家的把戏,但大多数明眼人对其中的猫腻皆是心知肚明。那时候,他们叔侄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名为两家,实则一体。

    现如今董卓横死,李傕和李利这对叔侄之间的矛盾也就凸显出来了。之所以有矛盾,归根结底一句话,叔侄二人到底以谁为主,谁又甘愿俯首称臣。

    是啊,到底以谁为主呢?

    这个问题乍一提出来,李玄和贾诩二人心中顿时纠结起来,踌躇难决。

    按照世俗伦理纲常而言,自然是李傕为主,李利作为晚辈,理应辅助并听命于李傕。这是世之长理,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正因为如此,李玄和贾诩二人才会这般纠结,无言以对。因为他们是李利的属下,自身的功名利禄和身家姓命全都寄托在李利身上。如果李利屈居李傕之下,那他们所有的希望将全部化作泡影。即便李傕宽容大度,依旧重用他们,但李傕肯定不会完全信任他们。得不到主上的信任,那他们满腹才华也就无从施展,泯然众人矣。所以他们绝对不想臣服于李傕,纵然李利自己愿意屈居人下,他们也不愿意;而武威军将领只怕也和他们俩一样,不愿投效李傕。

    这样一来,李利夹在中间就很难抉择了。一边是恩重如山的叔父,一边是生死与共的属下,如何抉择,怎样取舍?

    倘若李利选择拥兵自立,独霸长安,那么他必然会被世人非议,遭人诟病,为天下人所不耻。毕竟孝道是东汉王朝传檄近两百年的治国之道,已然深入人心,而忠孝之道自古皆然,百善孝为先。若是李利主动对李傕用兵,率先挑起战端,那他的名声就彻底毁了。非但会被世人所不耻,恐怕武威军将士之中也会有一部分人对他心生不满。

    一个连自己叔父都能狠下杀手之人,将士们岂能给这样的不孝之人卖命?哪怕他出手再阔绰,将士们也不会将自身姓命托付于他。就像董卓一样,弑君篡位,结果他前一刻身死,后一刻便树倒猢狲散,大多数人纷纷投向王允和吕布这边,真正以死相抗的将士只有那么区区千余人。

    看着李玄和贾诩二人沉思不语,李利脸上的冷峻之色渐渐淡去,转而微笑着说道:“其实这中抉择放在谁身上都很难做出决定,不过我已经有决定了。尽管此时是我们夺取长安城的绝佳机会,但我还是打算放弃,至少眼下不去争夺长安城。半个月前,我等奉命离开长安,如果此时突然兵临城下,这分明就是告诉我等意图不轨。就如当年董相国屯兵河东,随后进驻洛阳一样,向天下表明我们的不臣之心。所以,此举实属只图一时之快,却失信于天下,断不可取,长安城不要也罢。

    此外,我打算把长安城让给我叔父李傕。等他出兵攻取长安时,我再发兵相助,一举攻下长安。但是,我们也不能兴师动众地出动数万大军,结果却空手而归,一无所得。所以,我们如何让出长安才最划算,确是值得商榷。

    何况,长安城对于我们武威军而言,眼下就是个鸡肋,手中仅有三万余兵马,根基却远在凉州。

    远水解不了近渴!

    故而,长安城不是我军久留之地。只有当我们彻底平定整个凉州之后,方能与长安三辅之地接壤,既而挥兵扫平中间的阻隔,如此方能真正占据长安城。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慎重谋划才行,而我军也必须进一步壮大,否则就只能偏居凉州一隅。”

    李利这番话犹如当头棒喝一般把李玄和贾诩二人震住了。尤其是李利把此时武威军所面临的形势与董卓当年屯兵河东虎视洛阳相比较,仅此一句话,就把他们二人说服了。因为两者所面临的局势实在是太相像了,简直如出一辙。而董卓执掌天下权柄的下场如今已然呈现在他们面前,横死正阳门外,祸及整个董氏家族,太悲惨了!

    果真是只图一时之利,却失信于天下,背负国贼之骂名,殊为不智。

    李玄惊愕之余,恭声问道:“主公所言甚是,属下太过艹之过急了。不过长安城如今正是大乱之际,王允和吕布等人正在大肆捕杀董相国族人和麾下将领的家眷,难道我们什么也不做,作壁上观吗?”

    李利闻言笑着道:“当然不能作壁上观。否则,我怎么对婉儿和文姬交代。何况,当初迎娶婉儿的时候,我便立下三个约定,要保住董相国的嫡系血脉,如今确是到了兑现承诺之时。这样吧,让李挚亲率一千金猊卫将士潜进城中,把李儒的家眷和相国府上的董姓族人救出来。另外,徐荣、樊稠、郭汜和我叔父的家眷和族人一定要救出来,还有我岳父蔡中郎也要安全带回来。你们二人意下如何?”

    贾诩稍稍思量后,说道:“一千金猊卫可以让他们一半进城,一半在城外接应。除此之外,属下建议主公应该加派几位将领与李挚统领一同前去,如此方能安全无虞。毕竟吕布虽然左手已残,但武艺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仍然骁勇无比。若是李挚统领救人时遇到吕布,恐怕一时脱不开身,反而会身陷重围。”

    “嗯,文和所言极是,我倒是把吕布这厮抛之脑后了。既然这样,那就让鞑鲁、铁萧、马超和梁兴等将与李挚同去,各自分工营救,在城外汇合。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让铁萧飞鹰传信,由桓飞率领虎啸营在城外十里接应,以策万全。”李利欣然点头说道。

    “此举甚为妥当,属下无异议。”贾诩微笑着附和道。

    李利颔首说道:“如此,文和即刻全排。李挚何在?”

    随着李利话音一出,李挚突然从大帐正中横梁上轻飘飘地落下来,直接落在李玄和贾诩二人身后。

    顿时间,李玄和贾诩二人的身形不禁为之轻颤,神色微变,心中骇然。

    “请主公吩咐。”李挚躬身一礼,神色平静地应道。

    直到李挚开口说话之际,贾诩方才醒过神,随即拱手一礼,快步离开大帐。

    李利微笑着对李挚说道:“记住我刚才说的话。李儒、郭汜、樊稠、徐荣等将领的家眷,你可以让铁萧他们去营救,你亲自去蔡中郎府上,把他平安带回来。让鞑鲁去我叔父府上,务必将府上家眷救出来。就这样,快去快回!”

    “诺,末将领命。”李挚拱手应声后,当即转身离去。

    李玄目送李挚走出大帐,随即低声对李利说道:“恕属下斗胆一问。此次长安巨变,主公似乎早有所料,成竹在胸,因此才率军驻扎于此。不知属下所言确否?请主公不吝赐教。”(。)

 第259章 仲颖陨落(下)

    李利闻言坦然一笑,说道:“元忠此前不也从星象上看出来了吗。。细说起来,此事皆因王允之女貂蝉而起,此女端是红颜祸水。相国虽然死在吕布戟下,实则是死在王允和貂蝉父女二人的算计之中。连环计呀,可真够毒的!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

    李玄接声说道:“如此说来,这一切都是王允很早谋划好的计谋。他明面上将貂蝉许配给吕布,私底下却又将貂蝉献于相国,从而让相国和吕布父子反目成仇。最后,再借吕布之手,除掉董相国。环环相扣,一女嫁二夫,司徒王允还真狠心,那可是他的亲生女儿呀!属下先前错看王允了,这种下作的计谋还真不是一般谋士能想出来的!”

    “计谋?哼,这也算计谋,我看是阴谋还差不多!”李利颇为不屑地冷哼道。

    李玄观察着李利的神色,轻声问道:“既然主公早已看透王允的心思,那为何???????”

    “元忠是想说我为什么没有事先告知相国?”李利沉吟道。

    李玄恭声道:“主公明鉴,属下正是此意。”

    李利神情黯淡地摇头说道:“离开长安之前,我带着婉儿一起去劝相国。当时我近乎将此事全盘托出,说得明明白白,甚至主动请缨率军剿杀吕布。结果,相国心存侥幸,固执地认为吕布不会背叛他,信不过我,没有应允,转而将我们遣离长安。如此以来,我虽有心助他除贼,可他却不信任我,如之奈何?”

    李玄闻言后,顿时唏嘘不已,叹息道:“原来如此,看来董相国命中注定难逃此劫!恕属下说句大不敬的话,董相国不死,天下无人敢称雄。然而,他这一死,天下只怕从此就彻底大乱了。各镇诸侯将再无忌惮,彻底无视朝廷号令,各自拥兵自立,再也不受朝廷约束了!”

    李利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沉吟道:“王允自以为他杀死了董相国就能挽救大汉江山,殊不知此举才是真正断送东汉王朝的昏昧之举,纯属书生意气,异想天开。他总是把董相国视为国贼,当做祸乱天下的根源,实际却是一叶障目,鼠目寸光。只要董相国不死,便如悬在天下各镇诸侯头顶上的一柄利剑,让他们纵有妄自尊大之心,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将此念藏在心底,还得遵照朝廷号令办事。如今倒好,董相国一死,这些诸侯便如脱缰的野马再也不受约束,肆无忌惮地扩张地盘,大乱之世由此开启啊!”

    李玄点头附和李利之言,随之颇为顾虑的说道:“乱世降临,天下会越来越乱。但是,王允老谋深算,而吕布骁勇善战,他们二人凑到一起,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对于我军而言,他们这对组合威力不小,往后只怕颇为麻烦哪!”

    李利闻言摇头笑着道:“元忠高看王允的智谋了。他在董相国面前俯首称臣两三年了,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相国几次想要杀他,却终因有所顾虑,没有下定决心除掉他,以至让他苟延残喘地活到现在。而王允其人,一辈子沉溺宦海,擅长官场争斗,深谙为人处事之道,但他根本不懂兵事。此次设计杀掉董相国,那是他被逼得无路可走,狗急跳墙之下想出来的阴谋诡计。所以我说他这只能算是阴谋而不是计谋,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