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9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嗵嗵”的脚步声响传进中军大帐,李利与公孙瓒闻声后放下酒樽,抬眼看向帐门外。但见李挚快步走进大帐,躬身禀报道:“禀主公,刺史府送来急报,半个时辰前,原幽州长史关靖伙同代郡守将单经大闹刺史府。关靖声称刺史郭嘉处事不公,打击报复,无故将他贬为上谷郡丞;而与他一起闹事的单经也不愿前往代郡任职,公然讨要渔阳太守之职。”

    “哦?”李利愕然应声,轻轻捋着颌下寸余长的青须,扭头看了公孙瓒一眼,随之沉思不语。

    公孙瓒神色大变,勃然大怒道:“岂有此理!大闹刺史府,公然讨要官职,他们简直胆大包天,目无主公!如此狂妄之徒,理应重处严惩,明正典刑亦不为过!”

    李挚闻言后,接声答道:“公孙将军请息怒,末将还有下情禀报。关靖、单经二人大闹刺史府之后,此时郭嘉也如公孙将军一般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二人羁押,待禀明主公之后再行惩处。不料单经将军当堂反抗,挥剑相向遂被严纲将军当堂斩杀,关靖亦在混战中被亲兵误杀,二人相继身亡。刚刚刺史郭嘉派人前来禀报此事,请主公前往刺史府处理此事。”

    “啊!他二人都死啦?”公孙瓒闻言后大惊失色,惊呼一声,遂自觉失礼便再不赘言。

    李利眉头微蹙,一脸愠色,思索片刻后扭头对公孙瓒问道:“伯圭对此事有何看法?想到什么说什么,无须顾忌,直言无妨。”

    “这”公孙瓒迟疑一声,思量着说道:“此等目无主上之事何须多说,必须予以严惩。此二人死有余辜,军师在这件事情上并无过失,末将对此没有异议。”

    “嗯,既然伯圭兄都这么说了,那此事就这么办吧。”李利微微颔首,遂对李挚吩咐道:“命令郭嘉妥善处理后事,赐予关靖、单经二人关内侯爵位,以侯爵之礼厚葬,并安抚其家眷。此后再有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一律杀无赦!去吧。”摆手示意李挚退下。

    待李挚走后,李利心有所感地对公孙瓒说道:“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伯圭兄帐下将领心怀不满者不在少数,往后还需伯圭兄多多费心。”一边说着话,李利一边给公孙瓒斟上一盏酒,以示谢意。

    公孙瓒连忙躬身施礼,满脸歉意地道:“这都是末将之前驭下不严,方有今日之祸,还请主公宽宥恕罪。”

    李利轻轻摇头,微笑道:“伯圭兄无需自责。乱世当中人心叵测,贪婪成性、得寸进尺者比比皆是,怨不得伯圭兄。如今冬去春来,我幽州又将面临严峻考验,一场大战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当中,想来不久之后便会如期而至。届时,还需伯圭兄鼎力相助,你我二人并肩作战,定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力求一举荡平乌桓蛮夷!”

    公孙瓒神情一动,急声道:“主公从何而知大战临近,不知此事确否?”

    李利微微颔首,高深莫测地笑道:“此事不会有错。据说去岁寒冬,冀州袁绍派出两路使者,一路前往乌桓、鲜卑部落,另一路去了荆州。想来袁绍此举必有所图,至于究竟是何阴谋,目前还不得而知。但眼下已是春季,一切图谋都将在未来几个月揭晓,我等尽可拭目以待。”

    话音未落,但见刚刚离去的李挚又走进大帐,双手奉上一叠信帛,恭声道:“这是细作刚刚传来的消息,淮南战场惊变

    时间无情流淌,转眼已是冬去春来。

    公元198年二月下旬,长沙太守张羡联合零陵、桂阳二郡太守反叛刘表,率领叛军迅速攻占荆南各郡县。至三月底,张羡率领三郡叛军割据荆南,拥兵数万,大肆招兵买马,积极扩充势力,厉兵秣马,虎视眈眈,兵锋直指荆北襄阳,对荆州治所造成极大威胁。

    出征淮南的刘表闻讯后大惊失色,当即率领大军撤出淮南战场,马不停蹄地赶回荆州,率军平叛。与此同时,荆州水师也迅速返回,经水路攻打荆南叛军。如此水陆并进,两路夹击荆南叛军,短短半个月便稳住局势,遏制住了张羡叛军的进攻势头。

    然而接下来的战事却陷入僵持,张羡叛军甚为顽强,节节抵抗,致使刘表大军久攻不下。随之平叛大军进攻受挫,战事胶着,相持不下。至此,刘表大军被牵制在荆州境内,无法开赴淮南战场,使得如火如荼的淮南战事陷入停滞状态,让深陷绝境的袁术得以喘息之机,为整个讨袁之战徒增变数,局势愈发混乱,晦暗不明。

    三月中旬,大将军李利下令刘表出兵淮南、征讨袁术,被刘表以荆南叛乱未平为由婉言拒绝。随后,李利恼羞成怒,颁布讨袁盟主令,公然指责刘表推诿搪塞,置汉室危亡于不顾,背信弃义,数典忘宗,枉为汉室宗亲。在声讨刘表的同时,李利派遣镇东将军波才率领五万大军突袭荆州南阳郡;并颁布大将军令昭告天下,半月内出兵十万,讨伐淮南袁术。

    伴随大将军令传遍天下,西凉军正式介入淮南和幽州两大战场。在幽州战场上,西凉军号称出兵二十万;在淮南战场上出兵十万,另有五万步军悄然逼近南阳。至此,西凉军相继出兵三十五万投入到中原战场,由此开启了西凉军东进中原的序幕。

    (……)

 第950章 乡梓情,仁者爱人

    感谢:书友洪荒逍遥大帝打赏支持,多谢!

    弱柳扶风,绿草如茵。又逢春回大地时节,南阳郡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宛城依然繁华,大街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客栈中商队络绎不绝,百姓安居乐业,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秩序井然。

    两年前汉帝刘协和百官们驾临宛城,引来了七路诸侯大军。二十多万诸侯兵马再加荆州刘表的十万大军,整整三十余万大军聚集在宛城内外,短短一月之间弄得宛城百姓鸡犬不宁,生灵涂炭,无辜枉死者和被诸侯大军掳走的年轻女子数以千计,临走时又祸害一通。以至于,诸侯大军撤离宛城后,城池内外一片狼藉,城中数以千计的百姓举家迁徙至司隶境内,城外方圆数十里荒无人烟。

    时任南阳太守的诸葛玄对此痛心疾首,睚眦浸血,连死的心都有了,恨不得一死了之,一了百了。所幸荆州刘表率军离开时留下一些粮草辎重,并对他大为勉励一番,再加上城中百姓对他极为拥戴,都相信他,促使他再度沉下心来,立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否则死不瞑目。

    苦心人天不负,有付出就有回报。

    时隔两年之后,宛城再度恢复昔日的繁荣,城中百姓恢复到曾经的六千户,商铺又重新开设起来了,来往商队也日益增多,百姓安居乐业。帝乡宛城再度焕发生机,生机盎然。

    当宛城起死回生之时,年近七旬的太守诸葛玄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灯枯油竭,奄奄一息。两年来,他一直苦苦支撑着,每年冬天都要在病榻上躺上两个月以上,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再撑着病体操持郡内政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去年寒冬他又病倒了。原以为春季来临后还能再度爬起来,继续主持南阳政务,劝课农桑。治理郡县。不承想,开春以后他从病榻上爬起来不到一个半月,却在五天前的正午时分晕倒在府衙大堂上,随即一病不起。生命垂危。

    硬生生挺过两个寒冬。第三个寒冬刚过,诸葛玄却再次病倒,这次他是真的挺不过去了。整整昏迷了三天,直到第四天诸葛瑾和诸葛亮闻讯赶回来时,他方才悠悠睁开眼睛,却仍旧是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危在旦夕。

    第五天中午,诸葛玄再度清醒过来。这次他是真的清醒了。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挣扎着靠坐在榻上,将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俩叫到床前,嘟嘟囔囔地说起很多往事,不时开怀大笑。而病榻前的诸葛瑾兄弟俩坐在床沿上侧耳倾听,不时附和一句,强颜欢笑;可他二人心里却是无比心酸,眼眶里泪珠直打转,却硬生生忍住不让泪水落下来,生怕被叔父察觉,不忍打断他的雅兴。

    多年以前,当诸葛瑾、诸葛亮兄妹五人的父亲病逝前也是此刻这般情形。那天,他们的父亲突然好起来了,中午一家人还坐在一起用膳,等到午后他们的父亲便撒手而去了。多年前的一幕犹在眼前,此时此刻诸葛玄又是如此,这让他们兄弟俩如何能不伤心,如何能不流泪?

    回首过去的十余年间,诸葛玄带着他们兄妹从琅琊郡辗转流离,寄居荆州刘表帐下,受尽白眼,饱受欺凌。而这一切都是诸葛玄在前面顶着,一大家人的生计都落在他的肩上,可那时他已是年近花甲之人,垂垂老矣。

    在士族世家之中,这么大岁数的老人都在安享清福,儿女承欢漆下,安度晚年。可诸葛玄却没有这个福分,他还担负着两家人的生计,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要给自家弟弟膝下的四个子女撑起一片天,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将他们抚养成人,成家立业。

    正是肩负着全家人的希望,诸葛玄年近花甲还在谋求出仕之道,忍气吞声地一次次请求刘表代为举荐。其中苦楚,尽管诸葛玄缄默其口、只字不提,可诸葛瑾兄妹五人却将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辈子无法忘记,心里早已将叔父诸葛玄当成生身父亲。

    正因如此,两年前诸葛亮遇到李利之时其实就可以跟随他一起离开,可他秉持“父母在不远行”的孝悌古训,执意留在南阳郡、留在诸葛玄身边略尽孝道。即便是他游历江东和荆南之际,也会定期送回书信报个平安,不让诸葛玄担心惦记。

    去年秋天,李利领军出征之前在洛阳郡守府为诸葛亮举行婚礼。尽管参加婚礼的人并不多,只有十余位西凉军高级将领有资格参加,但婚礼特别隆重。诸葛玄亲自前往洛阳,诸葛家族成员悉数到场,李利亲自主持婚礼,糜竺和诸葛玄高居上座,见证了一对新人的结合。孔明的新婚妻子糜环比他大两岁,却生得花容月貌,美艳清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