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书生混大唐-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命令一声,当即宣布孟星河的罪状,不容拖沓。

“慢着!”

就在那监考官准备拿下孟星河的时候,贡院外面漫步走来三人。为首的一个,正是多日不见的杜如晦。他身边还跟了两个老头,两个老头孟星河都见过,一个是在贤王府中有过一面之缘,还有一个,就是那个在凤鸣轩中招安的老王爷。

三人皆是穿着蟒袍玉带,头戴明珠镶嵌的官帽,脚下一双登云鞋,走在一起气场十足。而下面的学子,已经窃窃私语起来,认出的人都知道,原来是今年的三位主考大人到考场了。

“什么事?”说话的人,正是侯君集的老子,礼部尚书候文海。是此次科举主考官之一。

“禀候大人。此子携带小抄进入考场。已属科考舞弊。”监考官实事求是。有三位大人在此,他还有什么惧怕。科举舞弊,严重点可是要杀头的大罪,朝廷对此事的处理都是极为严格,只要再贡院前抓住,严惩不贷。

“拖下去!别影响后面学子考试。”候大人决伐果断。表面上做的公正严明,心理面却是恨不得当场把孟星河砍了都不解恨。至于科举这点事,当然是他在贡院门前替孟星河下的绊子,目的就是为自己的儿子出口恶气。虽然侯君集身体已经没有大碍,可是尽管御医用尽所有珍贵的药材,都不能治好他不能人道的事情,候家就只有这根独苗,只怕要绝后了。每想到此,候大人就恨不得孟星河死。

孟星河轻蔑一笑,知道今天这事,就是有人对他下了绊子。解释都没有什么用。语气有些自嘲道:“候大人。不知道,这算不算公报私仇?”

候大人不和他计较,心里暗笑,公报私仇怎么样,你能奈我何,只要你想考试,就得从我礼部尚书手中通过。候文海挥手道:“拖下去,拖下去!”

“候大人,何必动怒呢。”

这个时候,一直在看那张小抄的杜如晦说了一句。他从远处走来,到现在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而是仔细观看那张小抄。然后他很有趣的说了一声,道:“这不是孟星河所写!”

“杜大人,不是他所写,并不带表他不会找人代写一张。”候大人反驳道:“此事关乎大唐科举的声誉,还请杜大人三思。”

杜如晦笑道:“孟星河。我问你。你能不能全文背诵下来?”

显然,杜如晦如此聪明的人,当然知道那张小抄上不过是照着择抄了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以孟星河的学问,不可能连如此简单的句子都记不下来,还要抄在纸上带入考场!

这明显就是受了人的诬陷。

孟星河照着杜如晦的提示,一字不差将两本书上比较经典的句子背诵下来。杜如晦听后对着众人笑道:“试问一个能将书本背下来的人,还需要带这些没有用的小抄进入考场,这岂不是画蛇添足,贻笑大方么?”

杜如晦一语道中。下面众人的议论声顿时大了不少。这些句子,只要是能够参加院试的人都能够完全背诵下来,根本没有必要带小抄进去,这当中难免就有疑点存在。那大家立刻将目光投向那个监考官和负责搜身的侍卫,心里都在想可能是受了谁家的银子,来此陷害无辜学子。他们都是十载寒窗的学生,在还没有步入朝堂之前都是极有正义感的人士,自然见不得这种龌龊的勾当,所以,支持孟星河的声音难免就多了起来。

候大人也不是傻子,就算知道杜如晦瞧出端倪,他也在心中暗骂这群废物,做点事情都会弄出马脚,真是没用。呵呵一声,候大人面不改色道:“杜大人,你我二人同为主考。但谁也不敢断定此子究竟带没有带小抄进考场。再则,就算他现在会背,谁也不敢保证在考试的时候,由于心中担忧,而背不出来,所以携带小抄,也不是说不过理。但为了公平起见,我决定,不让此考生进入考场!不知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直接挑明不让孟星河进去,也就从根本上断了孟星河的仕途。等以后找个时间,找个罪名安在孟星河身上,直接让他万劫不复,这就是候文海心中的打算。

杜如晦走到了候文海身边,用很严厉的声音问道:“那若是此子被人冤枉,那候大人作何解释。耽误仕子科举的后果,候大人难道也一力承担?”

用了两个难道,杜如晦突然猛的一巴掌拍在贡院前的神案上,双手缓缓将头上的乌纱取下来,怒声道:“老夫以乌纱作保,先让此子进贡院考试,等科举之后,再禀明圣上,开堂会审,如果孟星河真是科考舞弊,老夫愿意丢掉头上这顶官帽,和他一同受罚,如果他被人陷害,圣上自会做主,还他一个公道。”

杜大人此举,让这一届数千名考生看的目瞪口呆。堂堂一国尚书大人,在官衔上比候文海都还要大一点的当朝宰相,居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否舞弊的学子作保,谁说科举没有青天庇护,杜大人就是活生生的青天大老爷。而那个礼部尚书,自然落到了小人的行列,让这届学子不屑一笑。

“候大人,杜大人说的不错,既然不能确定此子是否舞弊,何不先让他进去考试。以后倘若查出来,自然会罪加一等。我看科考快开始了,别耽搁时间,圣上怪罪下来,我们三人都担当不起。”老王爷在这个时候,也为孟星河说了句好话,虽然没有杜如晦用乌纱做保那么激烈,但三位主考大人有两位说话让孟星河进去,他候文海就算想只手遮天也不可能。

“放!”候文海不情愿的说了一句,转身对着那个没出息连办点小事都弄糟的监考官瞪了一眼,气冲冲走进了贡院。

“去吧!考个状元!”

站在孟星河身边,杜如晦很低沉说道。他此刻已经将乌纱放在贡院前面的神案上,但笑得却是无比开心。他也终于看见,这个从桃源一路走来的学子,踏进了院试的考场,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行。虽然杜如晦知道,他必定是金榜之上的人,但还是希望,他以惊压群雄的文笔,写出旷世文章,有生之年能够看见这样的学子,也算一种欣慰。

 第一百一十章 院试(终)

经过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之后,孟星河终于又走进了贡院。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孟星河看见了自己的座位。

他将箱子放在布满灰尘的桌子上,一股恶臭就传进他的鼻子中,差点让孟星河翻胃。抬头一看,远处居然是茅房,现在正值炎热天气,里面积蓄了一年的臭味随着微风不断向这里飘来,这让占据这个最不好位置的孟星河心里很不是滋味。

算了,我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将这句话在心里默念了几遍,孟星河撕了一快布条勒在鼻子上,静静等待科考。

这个时候,杜大人、候文海、老王爷,三个主考大人已经来到考试的地方。杜大人和老王爷只是监考,而候文海是礼部尚书,科举考试就是属于他管辖的范畴,作为本届最重要的主考大人。他当然先说关于科考的规矩,强调科举当中不准舞弊,不准交头接耳,更不许随意走动,有什么事情可以向他们三个主考官反映,每个考生在考试的三天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走出贡院,否则视为弃权考试。。。

都是从乡试到省试考来的学生,这些早就熟记在心中。杜大人和老王爷又分别交待几句,祝贺每位学子能够不负十年寒窗,争取一朝题名金榜,然后吩咐一声这一届科举考试第一门试卷已经发了下来

当众学子拿着试卷的瞬间,出乎意料的盯着本届科考的试题。全都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放佛苦读数十年书的他们,就像突然看见一本晦涩难懂的文学巨著,原本信心十足的表情,一下子暗淡不少。

这是什么考题?既不是和平时熟读的知识全然不同。。。众人顿时慌乱了。就像已经冲在战场前面的士兵,在喊杀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忘记带宝剑了,嘴里嘶喊着冲杀不就是等于在送命吗。

考场顿时安静下来,拿到考卷的考生都以苦思冥想的表情审视考卷上那不起眼的四个字。

“隋灭兴唐”

四个字,完全颠覆以往考试的内容,但出现在科举考场之上,也看的出统治者是在考察学子的应急能力。如此灵活的考题,如果让学子用所学知识来回答,用孟星河固有的思想来理解,这种考题,就等同在高考场上遇见了最灵活的压轴题,如果掌握不好,或者思路出错,全盘皆输是必然的。

联想历史,隋灭到现在的唐初,不过十几年光景,但唐太宗今年以这个考题来考察天下读书人,究竟是什么寓意。而且,如果文章稍有差池,就等同于妖言惑众,触犯天威,后果那是不可预知的。。。

君威难测,君意更难测。孟星河虽然没有见过唐太宗的真容,可是后世也读过几本历史书,对这个有玄武门兵变丑闻,又不失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若用诚恳的话来评价,什么隐忍啊贤明啊大度啊,那都是不且实际的,因为这个和杨广有着同样遭遇的男人,同样是从父亲大哥手中夺过权利,但结果却截然相反。他懂得如何利用人心,经营人心,才会让人从原本的辱骂中开始慢慢尊重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君主。

得人心者,得天下,看似简单,做起来很难。不是随便的知人善用,收买人心,更不是君王之气四射,让人巴不得跪下来舔脚后跟。而是长久慢慢经营,慢火炖肉,不知不觉将火顿进肉里,也能做到让肉心甘情愿被火炖,还不怕粉身碎骨

磨墨、铺纸、孟星河稍稍整顿了精神,开始他一贯的作风先打腹稿,然后抄到试卷上

“隋灭兴唐。。。”这个带有色彩的科举考题,要想好好的把握出题者的思路,的确要多方面入手,而且写出来的文章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样子。

心中有了大体解答的思路,孟星河也不敢慌张,对一个立志要考进士的人来讲,错一步就全军覆没。所以,孟星河在心里想了很久,他才敢迟迟下笔。

笔尖落下,用漂亮的行书写出第一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亡隋兴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