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早由李世民领之,萧瑀也坚决不同意,群臣纷纷附和。这样,尚书令一职因没有人敢就任,就空了起来,主持尚书省的事务实际上由尚书左右仆射领之,即为宰相职。

李世民对此次事变有功的人员,除了厚加赏赐外,另外皆委以重要武职,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程咬金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马三宝为右卫大将军,段志玄为骁卫将军,侯君集为左卫将军,张公谨为右武侯将军,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常何为中郎将。薛万彻投降之后,李世民很是欣赏他的忠心与勇猛,亦授他为右领军将军。如此,军中重要武职基本上由原天策府府属把持。

登基事毕,诏令发出。李世民身穿衮冕端坐龙椅之上,他目视座下整齐恭肃的群臣,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的威严。他对群臣说道:“朕今日登基,深感天下百废待兴,望众爱卿竭尽心力,为天下苍生计,多思、多述治国方略。朕想起昔日天策府的学士制度,当时使朕受益不浅。欧阳爱卿、魏爱卿,朕看弘文殿内藏书不少,共有多少卷?”

欧阳询出班答道:“回陛下,弘文殿中共有四部书籍计二十二万卷。”

李世民点点头道:“朕想在弘文殿侧再辟一文学馆,可称之为弘文馆,丰富其藏书,精选天下文学之士于其中,这样,朕在听朝之余,可以入弘文馆检言咨学,商榷政事。玄龄,此事由你来办。”

封德彝出班奏道:“陛下初登大宝,即虑国事,又采纳群言,则我朝幸甚。老臣还想,陛下居于东宫,似嫌狭小,能否再造新宫,以显我朝新气象。”

李世民答道:“不好。朕初登皇位,不顾天下之水火,为了一己安乐另造新宫,岂不寒了天下人之心?封卿,这样的话今后不可再说。”

魏征前去山东宣慰,刚刚回到京城,待李世民的话音一落,即出班奏道:“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委实圣明。臣以为,眼前的一件大事,要比置弘文馆更重要。”

“魏卿快说。”

“陛下宽赦原东宫、齐府属下之罪,并信用我们委以官职,更派臣往山东宣慰,免除关东赋税一年,这些都是英明之策。可有一件最紧要的事情,陛下恰恰忘了。”

群臣听后不禁皱起眉头,觉得魏征的话委实刺耳。果然,李世民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问道:“朕有何不当之处,你不妨直说。”

“先太子和齐王至今身首异处,望陛下能将他们好好礼葬。臣与王大夫有表一道,请陛下御览。”

这句话戳到了李世民的痛处,然魏征和王珪现为谏议大夫,说这些话也是分内所当。李世民让将其表呈上来,只见这篇上表写得感情真切,又极富策略。李世民读罢不禁悚然动容,立起身道:“王卿、魏卿,你们所言极是。朕这一段时间诸事忙乱,倒是忽略了此事。他们为朕的亲兄弟,当礼葬至墓所。礼葬之前,可追封建成为息王,元吉为海陵王,还要定下他们的谥号。陆卿,你为渊博之大儒,可先提之。”

陆德明斟字酌句,默默思索片刻,然后小心翼翼地奏道:“《谥法》云‘隐拂不成曰隐。不思忘爱曰剌,暴戾无亲曰剌’,老臣以为,可将息王谥曰‘隐’,海陵王谥曰‘剌’。请陛下定夺。”

陆德明的提议让李世民和群臣都很满意,这样先追封李建成和李元吉为王,维持了他们和李世民的兄弟名分;又加以如此谥号,则申明了玄武门之变的正义性,很是恰当。

李世民感激地看了一眼陆德明,觉得他为自己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脸上的神色依然沉重,说道:“就依陆卿之议,虞卿,拟旨吧。礼葬之日,朕当亲往致祭。王卿、魏卿,此事就由你们二人负责,知会原东宫、齐府僚属统统前往送葬。还有,可嗣赵王福为息王之后。”赵王福是李世民和杨琼生的儿子,年方三岁。

李世民话锋一转,说道:“王、魏二卿今日的行为,让朕又想起了李卿世,他当时礼葬李密,太上皇曾经多次赞其忠义。他们三人殊途同归,都是臣子的本分,朕心甚慰,唯望众卿亦怀忠义之心,是为人之大伦。”

魏征和王珪伏地叩首道:“陛下心术豁达,昭如日月,臣等今后唯忠于陛下,不敢再有一丝儿疑阻。”

解决了这个难题,李世民满意地又复坐下。这时,只见杜如晦匆匆从殿外进来,走到前列奏道:“陛下,颉利可汗带领二十万兵马,突破泾州长驱直入,现在已经到了武功县西。”

李世民大惊,他知道泾州的城防因为李艺之乱尚未修复,以致让颉利可汗钻了空子。他一激灵站起身来,问道:“颉利何来之速也?他长驱直入如进无人之境,沿途州县为何没有一点动静?还有,李靖、李世手握重兵,为何就没有一点动作?”

颉利可汗听说长安内乱,遂引兵来袭,很顺利地就到了武功县西,这里距离长安仅有二百里。这样,李世民在他的登基之日,马上又要面临着突厥大军兵临城下的难题。

【第一卷完】




《唐太宗(套装全3册)第二卷:大治天下》
作者:赵扬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平装: 1369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35448224; 9787535448224
条形码: 9787535448224
商品尺寸: 26。8 x 17。6 x 8。4 cm
商品重量: 1。5 Kg
品牌: 长江文艺出版社

【编辑推荐】
他不是众多电视剧中的复制品,他是独一无二的唐太宗!
【二月河、熊召政】联袂推荐
史上最强帝王构建最强帝国时代

【媒体推荐】
描写唐太宗的小说很容易写得金戈铁马、气象万千。赵扬的《唐太宗》在恢宏大气之外,从另一个方向拓展了历史小说的叙事空间,写一代帝王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其中的阴柔、幽暗,不仅没有践踏唐太宗名垂千古的威望,而且让人穿越了千年历史,读到血泪故事、爱恨别离背后人性的丰富和纠结……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华文学选刊》主编 王干
历史人物的魅力就在于今人可以在已经被证明的生活进程中,以新的眼光对其进行再认识。该书形象地描写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展示了教化治国的理念,是一套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著名导演、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 尤小刚
在二月河、高阳、唐浩明之外,还有赵扬可看。似真似幻,如露如电,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交织成鸿篇巨制,赵扬的运椽之力不可小视。
——《新周刊》主笔 胡赳赳
好看!作者显示了超群的结构与故事能力:唐代初创到盛世的激荡历史,太宗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各路英豪草寇的风云际会,唐代恢弘瑰丽的文化艺术,交相辉映,娓娓道来。这样大部头的书能够让人手不释卷,殊为难能可贵。
——电视制片人、《星库》杂志社社长 刘海洋

《唐太宗第二卷:大治天下》
【内容简介】
贞观年间君臣励精图治,实现天下大治的场景。
李世民登基之时,东突厥入寇,他用疑兵之计,单骑在渭河便桥上与颉利达成盟约,换来了短暂但可贵的和平。
对于如何实现天下大治,元老派、少壮派、君主之间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国家走向大辩论,李世民慧眼独具,采用魏征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抚民以静,唯重教化”的国策。偃武修文,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接二连三地出台。
为导人诤谏,李世民重用魏征,朝堂上出现了以魏征为代表的谏臣群体,不时纠察君臣过失;为任用良吏,李世民组建了以房、杜二人为代表的中央精干团队,形成了清明的政治风气;为震慑番邦,李世民任用李靖、李世勣为元帅,统辖全军,使大唐国威声名远播。
在君臣的努力下,唐朝社会人丁增加、粮食丰盈、牛马成群,逐渐形成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民风,“贞观之治”由此而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儒家的理想盛世。
本卷动静相交,战争场面与朝堂议论穿插进行,节奏明快,张弛有度。细节描写逼真动人,李世民对重臣杜如晦的关怀,对结发妻子长孙皇后的真爱,刻画细腻,表现了千古一帝温情脉脉的一面。



第二卷【大治天下】


第一回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


李世民登基之日,颉利和突利可汗率领二十万兵马进犯至武功县。李世民闻讯大怒,斥道:“乘人之危!突厥以为我国中有大变,朕又刚刚即位,所以倾国而来,妄图捞些便宜。哼,朕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他们必然放兵大掠。敬德来了没有?”

尉迟敬德出班奏道:“臣在。”

“朕授你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可带领十万兵马速速出城,前去迎击。”

“臣领旨。”

李世民又将目光转向杜如晦:“如晦,你可拟旨让李靖、李世提兵前来。另飞鸽传书给张万岁,让他暗暗转告无忌领兵回京。有了这两路兵马,只要敬德能抵挡一阵,谅颉利也讨不到好处去。”

杜如晦和尉迟敬德转身出殿。

看着他们两人走出的背影,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感叹道:“自古以来华夷之防甚明,看来还是有一些道理的。颉利就不用说了,像突利刚刚与朕盟为兄弟,明知朕新近即位,理该庆贺才是,没想到他却选择这样一种庆贺方式。”

萧瑀拱手道:“陛下,突厥向来人面兽心,善于趁火打劫。盟为兄弟?那是作不得真的。对他们,只能兵来将挡,以牙还牙,方能灭其威风。”

这时,魏征出班奏道:“陛下,臣不敢苟同萧公观点。如今陛下刚刚登基,天下不平,国内还未安定。突厥虽兵临城下,却不宜大动干戈。臣以为,兵不血刃。”

萧瑀瞪了魏征一眼,斥道:“你懂什么?还想在这里扰乱陛下的心智。”魏征神色安然,淡淡说道:“微臣现在忝为谏议大夫,提出自己的意见是本官的职责。”不软不硬把萧瑀碰了回去。

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