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生在儿子之间,遂努力压下心中对承乾的厌恶,转对众大臣说:“朕听说外间士民以太子有足疾,而魏王颖悟,多从朕游幸,所以遽生妄议。你们听到过这些议论吗?”

李世民重李泰而轻李承乾,此为众人皆知的事情。去年李世民用魏征为太子太师,表明继续维持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此事已有定论。群臣心存疑惑,想不通李世民今日为何又旧话重提。几名大臣随声附和,说曾经隐隐约约听到外面有此议论。

李世民眼光在李承乾身后的李泰身上停驻片刻,说道:“你们要代朕广为传言,灭掉此等虚妄之议论。承乾虽有足疾,然不影响其行走,朕岂能因为承乾有足疾而废其太子之位?且《礼》中有言,嫡子死,可立嫡孙为储。承乾有男已五岁,可以袭承乾之位。朕这样说,是想告诉大家,也请大家代朕传言天下:朕终不会以孽代宗,启窥窬之源也!”

李世民在开年之初重申固李承乾太子之位,是想消弭祸乱之源,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随行重臣皆赞成此举,脸上现出兴奋之色。也有数人偷眼看魏王李泰的反应,只见他木然站立,想是其笑也不是,悲也不是,只好用木然神色掩饰心中的失落。

李承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泪花,哽咽道:“儿臣谢父皇看顾。”

李世民正色道:“朕这样做,非为你自身,实为天下社稷着想。承乾,你若不明白此节,就辜负了玄龄、魏征等人的教诲。”

李承乾躬身受言,面色愈显恭顺。

君臣在这里观赏闲话一会儿,眼见落雪不止,身子站立在风雪之中太久,也早已有些寒意,遂踏着乱琼碎玉,步出苑去。

魏征自去岁岁末开始,身体渐渐不适。一日,他一脚踏空,摔倒在地上,左大腿骨断裂,就此卧在榻上,不能行动。

李世民带领李承乾和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轻车简从来到魏征府中。李安俨职掌东宫守卫,是李承乾的心腹。李承乾出外时,李安俨肯定护侍左右。

魏征宅第在永和坊之右侧角,其在长安城西南角,距离宫城较远。是时,朝廷达官贵人以住在宫城周围为荣,所以宫城周围的坊间,皆是六品以上的官员在此居住。魏征的宅第,还是他在武德年间任太子洗马时购置的,其位置较偏,宅第又小,与其上品官员的身份极不相称。

李世民迈入魏征府中大门,就闻到一股酒香扑面而来,再看其西厢房,房檐下摆满了坛坛罐罐,从敞开的房门中可以看到其房内杂乱地堆满了物什。魏征以酿酒驰名京城,其所酿的“醽翠涛”更是享誉天下。魏征在公事之余,以酿酒为乐。李世民看到这些酿酒之物,口中又回味其“醽翠涛”味道之美,因思酿此酒之人却长卧榻上,再难品味如此美酒,心中就添了一些酸楚。

魏征夫人裴氏带领家人跪迎在大门以内,李世民让他们平身,然后直奔魏征的寝室。

李世民与魏征这对君臣许多年来一直争辩不断,然其私下里接触并不多,魏征隔些时日向李世民进献一些自己亲手酿成的酒,仅此而已。像魏征的宅第,李世民就从未登过门。李世民今日进入魏征府门,眼见如此重臣居住在如此简陋的宅第中,眉头不觉皱了起来。待进入魏征的寝室,只觉一股因潮而霉的气味扑鼻而来;抬头向上看,就见屋顶甚矮,乌黑的房梁与黑黢黢的屋顶浑然一体,显示此房年数已久。李世民见此情状,扭头问裴夫人道:“魏卿许多年来一直居于此房吗?”

“回陛下话,自武德年间起,拙夫与贱妾一直居住于此。”裴氏怯生生答道。

“没有其他宅第吗?”

“没有。拙夫多次说过,有屋居住即可,何必多费钱财。他所得陛下赏赐以及自身俸禄,除留下一些够日常开销以外,皆周济了他人。”

李世民叹道:“魏卿身为上品官员,其俭朴如此,委实令人可叹。承乾,朕授魏卿为太子太师,固然想让他授你以微言大义,如此俭约之本性,你亦要感之习之。”

李承乾躬身答应。

李世民复对李承乾道:“朕见殿中省近日欲修缮两仪殿之偏殿,你代朕向其传旨,让他们罢修偏殿,将那里的土木砖石移入此宅中,为魏卿营造宅第。让他们日夜监工,五日内必须营造而成。”

裴氏见李世民下旨为己造房,急忙伏地辞谢道:“陛下洪恩浩荡,贱妾心怀感激。然拙夫一生俭素,请陛下了其心愿,收回成命才好。”

李世民示意魏征之子魏叔玉搀起裴氏,感叹道:“魏卿为良臣,又有如此识大节的贤妻,可谓相得益彰。裴氏,朕知道你的心意,然魏卿现为郑国公,太子太师,官至极品,若继续居此陋室,朕之颜面何在?你毋庸多言,带朕去见魏卿吧。”

即日,殿中监接旨后,由将作大匠阎立德带领一应人员入魏征宅中,现场画图,木石砖瓦诸物络绎不绝地运进来,五日后,果然改造成一座明亮宽阔的宅院。

一道低矮的屏风挡在魏征的榻前,众人绕过屏风即看见昏暗光线下躺在榻上的魏征。因居处狭窄:裴氏让魏叔玉撤去屏风,并亲手搬过来一把椅子让李世民坐下。

魏征显然是听到了李世民与裴氏刚才的对话,他那张浮肿的脸上老泪纵横。其上身微动一下欲向李世民行礼,然因此牵动了大腿的伤处,脸上顿现苦楚之色,哽咽道:“陛……下,臣宅中肮脏,何劳陛下来探望?”

李世民伸手按住魏征的手臂,说道:“魏卿,你有伤在身,不可大动。”

李世民又让裴氏取来一块方巾,亲手揩去魏征脸上的泪水,故作轻松道:“魏卿,你我君臣交往多年,你每每直言诤谏,不畏逆鳞,实为一铁骨铮铮的汉子。朕印象中从未见过你落泪的时候,难道现在久卧病榻之上,就生出了一些妇人之思吗?”

魏征眼中又流出眼泪,言道:“臣今日落泪,还是感于陛下圣恩。臣一生得陛下赏赐无数,所以未置新宅及添置家什,缘于臣觉得人有此种房屋居住,比起黎民百姓,已然幸甚。贱内刚才所言,亦为臣之心声,就请陛下收回成命,臣愿终老于斯。”

“罢了,朕一直对你言听计从,此次你就听朕一回!朕刚才说如此做是为顾朕之颜面,然你一生为国劬劳,难道就不该在好一点的宅子中居住吗?此为朕之旨意,亦为朕之赏赐,卿勿再推却。”

魏征眼泡浮肿,用无神的眼光凝视着李世民那熟悉的面庞,心想如今天下兴旺,自己却躺在病榻之上不能再替朝廷出力。想到这里,他的眼眶里又涌出泪花,变得模糊起来。

李世民留心观察魏征的神色,知道他心中难受,遂宽慰道:“魏卿,算来你腿伤之后已有月余,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再过两个月,你的腿伤定会痊愈,不用太多忧心了。”

魏征摇摇头,伸出手臂让李世民观看,说道:“臣腿伤事小,最难者是全身浮肿。如手臂之上,轻轻一按,即可现出大坑。”李世民闻言用手指在其手臂上轻轻一按,只觉其皮肤顿失弹性,手指按处果现一坑,许久方复。

魏征继续言道:“陛下,臣略懂医道,知道人过六十之后,最忌浮肿。臣知道自身已来日不多了。”

李世民叹道:“魏卿,你一生最难得的是明白事理,然也受累于太明白。你居此卧榻之上,难道也要穷究深索吗?朕劝你,人孰能无病,又焉知不能病愈?你此时最好相信良医之能以及药石之功,其他虚妄之想最好糊涂一些。”

魏征知道皇上在宽慰自己,遂微笑不语。

李世民又殷勤探问了一番,然后起身离去。李世民走出寝室之门,回顾李承乾道:“承乾,你代朕向太医署传旨,让他们选尽天下良医,用最好的药石来医治魏征之病。”他又嘱咐李安俨道,“安俨,你这些日子将手头的事情放一放,然后守在这里,每日将魏征的情况禀告于朕。”

两人躬身答应。

随后,太医署之人络绎不绝穿行于魏征家门,朝中大臣闻知魏征病重,也殷勤前来探望。五日后,阎立德将新宅院修缮一新,魏征被移入正寝居住。这里明亮洁净,室内阔大,较之以前所居,不啻天上人间。

李安俨日日向李世民禀报魏征的状况,李世民更是将太医召来询问医治的情况。

李世民训斥太医令道:“朕听李安俨来报,说魏征经过这些日子医治,并未见好,全身浮肿似乎又加重了。魏征年岁才六十多,其身子一向没有多大毛病,如此小病你们都收拾不住,是不是太不尽心了?”

太医令答道:“陛下,魏太师此病非同一般。民间有谚,人上了岁数最怕穿靴戴帽。魏太师全身浮肿,非是饥饿所致,实因其内部机理所累。臣等用药,不敢下得太重,仅使其内服外敷一些消肿散淤药物而已。”

“如此说,魏征身子难以大好吗?”

“陛下,魏太师得此恶病,靠药石难以维持。臣算着日子,至多再维持月余而已。或许,魏太师吉人天相,依靠自身毅力使病魔离去,亦未可知。只是此种机会甚少,非有奇迹难现。”

李世民听明白了太医令的意思,叹道:“依你所言,魏征大限将至,靠人力是勉强不来的,是吗?”

太医令低下头,等于默认。

李世民想起薛收、杜如晦之逝,摇摇头,又叹道:“难道好人不长寿吗?朕得心应手的人,怎么就相继撒手西去了呢?罢了,你去吧。好好派人守在魏征身边,精心为之医治,不要让魏征感到一丝异样。”

太医令答应后离去。

想起这样一个人不久于人世,李世民心内十分不舍,然又无可奈何。他沉思良久,让太监去唤太子前来,然后一同去魏征府中探望。

李承乾近些日子的心情甚好,缘于父皇在太子之位上不再有别样心思,像父皇正月初五踏雪时的那一番话,以及此后多带领自己出外,表明了父皇永固自己太子之位的决心。又如魏征病重,牵动了君臣及百姓之心,父皇让自己的心腹李安俨留在魏征府中充为特使,更显得父皇对自己不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