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虽有书卷气,然一双炯目神光内敛,气度非凡。他想此地战乱,早绝了游学之人,洛阳被困,断无人能出。猛地想起一个人,遂说道:“老道正是王远知,来者中必有圣人,莫非秦王乎?”

来者正是李世民和房玄龄,听到王远知一口道出秦王二字,两人大吃一惊,知道遇到了神人。李世民跨前一步,拱手道:“在下正是世民,久闻道长大名,今日特来请释悬疑。”

王远知袍袖一拂,说道:“老道庵内肮脏,难留秦王驻足。请秦王回营,那里大事甚多,皆需秦王做主呢。我们来日方长,今后还有相会的时候。至于秦王身后,老道只送你一句话:秦王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说完,即将柴扉一闭,把两人关在门外。

李世民和房玄龄一时站在柴扉前诧异,直在那里呆了半天,见王远知再无动静,只好回营。到了路上,房玄龄说道:“恭喜秦王,听那王道士所言,日后你能做太平天子呢。”

李世民并不言语,这几天,他先是和李淳风、袁天纲邂逅夜谈,昨夜听房玄龄直抒胸臆,今天奇异的王道士又说出那短短的一句话,他的心里不禁掀起了狂涛巨澜。在这一刻,他才把一颗雄心牢牢固固地坐实了。

过了数日,王世充果然遣太子王玄应率兵五千前往虎牢关,取出密仓中的粮食运往洛阳。由于前几次翟树仁传出的情报都很准确,王玄应放心大胆,让手下兵士皆驱车运粮,不设护卫之军。他们一路上还算顺利,这样粮队一直到了洛口。王玄应心想,按照如此速度行进,晚间即可到达洛阳。正得意间,只听一声炮响,忽然杀出唐军。北面,王君廓、黄君汉引兵杀出;南面,尉迟敬德、程咬金率兵响应。他们兵临谷下,如虎驱羊,很快将郑军驱散,然后分割包围各个击杀。王玄应见机不好,没命逃窜,所幸坐骑为一千里驹,名叫“玉花骢”,为隋炀帝的御用良马,较之尉迟敬德的乌骓马和程咬金的九花虬还要迅捷,众人追赶不及,最终被他逃逸了去。这边的唐军很快打垮了五千郑军,他们打扫战场,凭空又得到许多粮食。

王君廓、黄君汉又占了洛口、回洛城。这时,南面的史万宝终于有了进展,前军仅距虎牢关二十余里,基本上形成了对洛阳的合围。过了三天,王世充的郑州司兵沈悦看到前途无望,悄悄写了一封信送到驻扎在北邙山的李世手中,信中表示愿意作为唐军内应献出虎牢关。沈悦原来是李世旧部,李世当即将此信交给李世民,李世民阅罢大喜,命李世前往洛口,与王君廓一起率军向东攻击虎牢关。

李世到了洛口,与王君廓带军在黄昏时向虎牢关进发。他们走到关前的时候天还未亮,沈悦就在城内放起火来,并趁乱打开城门放进唐军。虎牢关轻轻松松落入唐军之手。

失去虎牢关,王世充通往河北的唯一通道被堵死了,洛阳真正成了一座孤城。这日李世民下令,大军拔营离开北邙山,开始围困洛阳宫城。为了就近指挥,李世民将中军帐移到青羊宫。青羊宫离洛阳宫城仅有二里,前些时候王世充曾经将这里当成他的行宫,没想到不出两月时间,王世充被步步紧逼龟缩入洛阳宫城内,这里反而成了李世民的前沿帅府。

武德四年二月初八,李世民下令攻打洛阳宫城。

洛阳在战国时代称为雒阳,秦时始在这里置县,西汉时为河南郡、河南府、河南路治所,其后,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皆在这里定都。现在的洛阳城,是隋炀帝于大业初年在汉城西十里处营建。城区周围约有七十里,跨洛渠南北、水东西。当时隋炀帝“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依长安城的图样在洛阳造出一座都城。四周城墙皆用青砖垒就,砖缝之间用糯米汁浇灰粘连,城门用厚达二尺的坚木辅以铜钉造就。这样新造的一座城池,远较长安城池坚实。

李世民令李世、秦叔宝、罗士信带领四万人在东面上春门攻打;长孙无忌、段志玄、史大柰、程咬金领四万人在北面尤光门、德猷门、徽安门、喜宁门处攻击;宫城南墙面临洛渠,渠南城各坊早在李密攻打洛阳时,被他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现在唐军兵临城下,王世充令拆除宫城与之相连的桥梁,无法相通。唐军见这里无法驻足不宜派人,仅派少许人警戒,不派重兵攻打。李世民自己和屈突通及一批文臣坐镇青羊宫,眼前的尉迟敬德、长孙顺德、刘弘基正带领五万人马日夜不停攻击西门。

城内的王世充命单雄信排兵四面防御,单雄信一面调度兵马,一面搬出两件城中巧匠制作的厉害兵器,将之架在四周围墙之上。一件名为大炮飞石,抛石重五十斤,可射出二百余步;另一件名为八弓弩箭,每排可发二十箭,箭镞如巨斧,能射出五百步以外。这两件兵器一投入使用,便打得城下唐军鬼哭狼嚎,损伤严重,唐军无法接近城墙。尉迟敬德将飞石和巨箭拿给李世民等人观看,屈突通叹道:“没想到洛阳城内还有这样的能人,竟然能造出这般兵器。”

李世民意志坚定,严令各路将领努力攻打。这日他亲自到西门处观察城内发射石箭的情况,对尉迟敬德等人说道:“你们不能一味上前死拼,可以频繁出击,引诱他们发射。洛阳现在已成了一座孤城,储备毕竟有限,又外无接济,石镞终有用尽的时候。”

此后唐、郑两军就在城墙下僵持,不觉已过去十余日。

这天刘弘基从阵前下来,求见李世民,说道:“秦王,两军就这样僵持下去,我们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将士皆疲惫不堪。依我之见,我们不若暂且退兵,休整一段时间再来攻打。”

李世民听后觉得诧异,在他的印象中,刘弘基不应该这样:“弘基兄,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大举而来,现在东方诸州县已经望风降服,眼前仅剩下一座洛阳孤城,其势断不能久,我们应该一鼓作气将其拿下。这样,长安以东基本上可以一劳永逸。功在垂成,奈何弃之而去?”李世民的语气颇显得严厉,刘弘基听后仔细一想,觉得李世民所言甚有道理,不由得羞惭万分,说道:“弘基也知此理,不过将士思归,不能因此动了军心,尚请秦王妥为安置。”看到李世民在那里思索,他行礼后转身又奔阵前。

李世民问众人道:“刚才刘弘基所言,你们有何想法?”

萧瑀道:“将士疲惫思归自有他们的道理,这场战事也确实长了一些。算来自去年七月出长安,至今已有九个月了。”

封德彝说道:“秦王刚才对刘总管说的话甚是有理!现在箭在弦上,岂可引而不发?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现在和王世充既要比勇,更要比耐心。若此时退兵,王世充又可喘息一阵。”

大家又议论了一番,最后众人的观点达成一致,就是要继续攻打洛阳。李世民遂对屈突通说道:“屈公,你马上拟一条军令: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

屈突通点头道:“好,这样可以彻底打消军中一些人的幻想!秦王,我马上就办。”

第二天屈突通把军令通告全军。这天午后,于志宁携带两名从人风尘仆仆自长安来到洛阳青羊宫。于志宁向众人宣读了李渊的圣旨,其中多是抚慰之词。之后他将李世民拉到后堂,悄悄将李渊的密旨交给他。李世民展开一看,原来李渊在长安也得知了这里的战况,密敕李世民若一时难以攻下洛阳,可以退兵。

于志宁在旁边悄悄说道:“秦王,这些日子前线的密奏如雪片般飞到长安,听说齐王是一天一奏。朝中大臣议论纷纷,都说重兵东征,如此旷日持久耗费钱粮,使都城难以支持,群言汹汹要求罢兵。不过我听皇上的口气,对秦王甚是信任,他让你在这里临机定夺。”

李世民道:“于先生,不用你说我就想得出来,想那朝中裴寂老儿,恐怕嚷嚷得最凶。于先生,你在这里也不可多留,明日我让封德彝随你一同返朝,一起向父皇和大臣们陈说其中利害。父皇对这里的情况了解得不多,你们要多有准备,我知道,父皇每断大事还是慎重的。”

晚间李世民设宴款待于志宁,席间说起前时于志宁和颜师古出使南方,李世民说道:“于先生,我在这里听说孝恭兄和药师兄大破萧铣的故事,惜未知详。你和颜先生恰逢其盛,今日我们把酒临风,谈兴甚浓,且让我们听一回故事如何?”

于志宁每一提起大破萧铣的故事,都大为兴奋。这会儿听李世民点题,他呷了一口酒,开言道:“诸位若不嫌我啰嗦,我就演说一回。话说那日李药师向赵郡王孝恭献了破敌十策,大军兵发夔州,水陆俱进,沿江而下……”

萧瑀看到于志宁在那里摇头晃脑,忍不住哈哈大笑:“没想到短短一别,志宁又成了一位说书先生了。”

筵席上哄堂大笑,李世民也觉得很有意思,他示意于志宁继续话题。

“其时萧铣都于江陵,江南之土悉归其属。萧铣一统江南过程中,手下将领还能听令征战,及至稍微安定下来,诸将恃功恣横,好专诛杀。这萧铣性褊狭,多猜忌,见诸将跋扈,深恐危及己位,遂宣言罢兵营农,夺诸将之兵权。手下诸将皆有怨望,大司马董景珍弟为将军,领兵作乱,被萧铣扑灭。因惧怕牵连,董景珍率兵来投赵郡王。本来,李药师已经为赵郡王筹划下破敌十策,没想到萧铣自己也来帮忙,乱了自己阵脚,坏了手下将士,反成了李药师所筹划计策之外的最大计策。”

房玄龄插言道:“设若内部精诚团结,外人来攻,终要费一番气力呢。”

于志宁继续道:“那日赵郡王孝恭统领十二总管出了夔州,另有三路兵马也奔向江陵。他们是:庐江王李瑗为荆襄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合计水陆兵马十八万,浩浩荡荡杀奔江陵。

“大队战舰到了三峡,正值秋汛,江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