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辽西郡内,靺鞨族,丁零族,随着屡次追随李重九出征,势力不断壮大,由不断汉化,因此有了各自在部族领内建城的能力。
  李重九于是决定,在辽西郡内,除了治所柳城县外,再设两县,如此辽西郡加上通定镇,一共所辖四县,定为中郡。
  辽西郡暨辽东郡郡守杨林甫为正四品,都尉赵雀儿为从四品。
  至于靺鞨,丁零族新设的两个县,李重九也派出流官前往管辖。靺鞨族新设之县,位于燕都龙城旧址,依旧称为龙城县。至于丁零族所设之县,则位于柳城以南,以辽西郡古称昌黎县为名。
  至于北平,渔阳,安乐三郡,下辖都只有一县,虽然郡下土地广袤,但户数不过两三千的,都定下为下郡,如安乐郡郡守刘易,为从四品。
  同时李重九还任命周博,为正六品的北平郡郡丞,负责三岔河口,将来水军都督府修筑,以及海盐盐田之事。
  众人议论之后,当下散会,众官吏纷纷离开,而李重九留下温彦博,陈孝意,魏征,姬川等人。尉迟恭,王马汉,徐武等军中大将一并前来。
  众人吃过一顿简餐,酒足饭饱后,李重九对众将言道:“下面乃是军议,刺史府成立后,再向各郡抽调郡兵,进行作战已不合适,我决定将郡兵抽取精锐编作亲卫军,由刺史府直属。”
  听李重九这么说,众人也心知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眼下雁门郡郡兵三千五百人,番军五百人,上谷郡郡兵八千,涿郡郡兵一万,辽西郡合辽东郡,两千五百人,草原之上,突骑团万胜军共六千人。
  此外安乐郡,北平郡,渔阳郡还有部分驻军,或是尚等待整编的军力,不过一共只有两三千人。
  这就是李重九目前的常备军力,在三万左近。
  李重九言道:“府军成立后,驻扎于何处,何处就食,还有从郡兵之中抽调多少,以及郡兵保留多少你们可有意见?”
  李重九说完之后,众人纷纷相互议论。
  商量了一阵后,温彦博上前发言言道:“上谷公,我等商议后,觉得设立府军,乃是强干弱枝之法,定是实行,但是若是从郡兵之中,抽调精锐,未免会大大削弱原先郡兵的实力,我们幽州四面皆乃是强敌番族环立,若是郡兵太弱,则不足以守卫地方。若是同时若只抽调部分郡兵,新立的府军战力也会不足,将来不能作为依持。”
  温彦博说完后,李重九点了点头,言道:“此言甚好,之前此案却有不妥之处,幽州四面环敌,地方军力不可薄弱,那依你们看法应该如何?”
  尉迟恭言道:“上谷公,末将建议,不如直接将郡兵皆编为府兵,由上谷公遣各将分驻各郡,而地方再募乡兵自守,两年一更替如何?”
  一旁魏征言道:“不可,我们以幽州六郡加上草原之上,口百二十万,供给三万常备,已是负担过重。目前军粮一是依靠涿郡粮仓,二是依靠此次高句丽大胜的劫掠,还有对契丹奚族联军的俘获,不过面前支持。若是不裁撤郡兵,而再募乡兵守卫地方,那么以军粮消耗,支持不到明年年初。”
  李重九心底本是颇为赞同尉迟恭的建议,但魏征出言倒是令李重九有些扫兴。魏征的强项他是知道,所以李重九也不能当面驳斥,但是眼下乃是争夺天下之时,别人都在一日千里的扩军,而自己却要兼顾地方百姓,民生,实在是令李重九有些心焦。
  不过魏征确实说得有他的道理,若是要顾及民生地方,虽起势较缓,但利在长远,若是给李重九五至十年满满发展,这些矛盾皆不是问题,但偏偏李渊崛起于关中的势头太速,现在自己若不进行遏制,一旦李唐势成,自己与窦建德,李密之流,只是束手就擒了。
  李重九这次要设立府军,自为扩军与李唐一战,为谋夺太原铺路。
  这时一直不说话的陈孝意,开口言道:“上谷公我建议,可让乡兵一面戍卫地方,自行屯垦,同时对其家人免两年之赋。如此可不费一钱一米。”
  陈孝意此言一出,众人皆是点头称是,确实是良策。
  李重九亦不由大悦,看向魏征问道:“魏郡守,如此可以了吧。”
  魏征想了下,亦不由附和地言道:“如此倒是解决之道,不过卑职能建议上谷公,不宜招募太多乡兵,如此地方税赋则会大减。”
  李重九点了点头,言道:“这我知道。乡兵就以地方自募,减税赋两年,不妥,就减一年,或者是两年减其半如何”
  众人听了一并拱手言道:“诺。”
  李重九向众人言道:“我已决定在九月时,合幽州之力出兵太原!”
  众人有的已是知道这消息,有的还不知道,听闻李重九要出兵太原,众人不由沉思,皆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反对。
  
  第三百四十章再临七千寨
  
  听李重九言要攻打幽州,姬川第一个打破沉默,言道:“上谷公,眼下李渊占据关中,其势正强,我们在这时拔其虎须,恐怕会触怒对方。”
  李重九闻言直斥道:“若是我们不去攻伐李渊,难道李渊就不会来攻伐我们?”
  姬川见李重九其意甚决,当下不言语了。
  魏征亦开口言道:“若是出兵所费甚大,魏某本想建议,在涿郡各县,由各大商家募资大部,官府再出面主办,并负责剩余的募资,在每县再办三所蒙学,请儒生教学,并刻印书籍,让更多寒门子弟,能够读书识字。”
  李重九闻言,心道让更多子弟读书识字,开蒙读书,让知识不垄断在士族之手,此事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举。
  李重九不由言道:“魏郡守,此是个不错想法。”
  魏征叹道:“可是若郡守用兵,再加上乡兵募集,今年的税赋就不够用了,此事无法办成了。”
  李重九默然了一阵,王马汉言道:“怎么可以不打,李渊这厮老子看不惯,不乘此机会搞他一下,老子憋不下这口气。”
  魏征,姬川听王马汉这么说,想到李重九与李渊的恩怨,他们也知平素李重九待他们敬重,甚至有时让他们直言进谏也没有斥责,但在此事上,他们却不敢再道。
  魏征言道:“既然如此,卑职再想想办法。”
  姬川亦言道:“不错。”
  李重九见魏征,姬川二人退步。当下言道:“此事大家再议一议,至于兴办蒙学之事。我会想办法再开源财流,你们也多提我想想办法。”
  姬川,魏征见李重九没有叱二人之意,单独决定强自出兵,当下不由皆是感到李重九对他们意见的重视。
  二人一并言道:“诺。”
  太原郡,石艾县。
  七千寨大山,仍是云雾缭绕。樵夫漂女的山歌声,犹然不绝。
  “将军这边请!”
  山道一旁本是横行一县的县衙捕快。此刻居然拿起柴刀上山开路,沿途砍伐荆棘。
  捕快之后,石艾县县令,县丞,县尉,以及六曹官吏皆是身着官服。他们皆是在一旁赔着笑脸,殷勤的侍奉着眼前这位一身白衣的男子。
  这名男子腰挂长剑。手持一卷左传,头扎林宗巾,一看便知是文武双全之人,更显得气度卓尔不群。
  这名白衣书生看着这几名石艾县一方父母官,则是平和地言道:“曾明府,此来不过故地重游。你们不必送某到山上。”
  那姓曾的县令,听对方这么说,连忙上前赔笑言道:“殷将军,哪里话,听闻你曾任过本地县令。现在卑职能在此地为官一任,听咛教诲。乃是卑职的荣幸啊。”
  那白衣男子自是太原道总管殷开山。
  听着县令的奉承,殷开山笑了笑言道:“言重了,既然如此县令一并前来就是了。”
  听得殷开山答允,众人皆是大喜。
  曾县令在一旁悄声对县尉言道:“你们一会要好生侍奉这位殷将军,此乃是唐王,秦公的心腹,将来一旦唐王称帝,此人就是开国公,我们务必好生伺候,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县尉言道:“请县令放心,某一定照办。”
  于是众人一并山上,山上本来是樵夫踩出的山道,现在县内捕快在前面开路,故而众人行得还不甚艰难。
  众人不久到了一处如屏风一般绝壁前,眼前却乃是一片好几亩宽阔之地,上面一片废墟,可见旧屋歪斜倒塌。
  曾县令来到殷开山一旁,言道:“将军,这七千寨山风景甚好,常有渔樵上山,只是几年前有一群强盗霸山为王,将此地封地,百姓皆受其流毒。”
  殷开山点点头,笑道:“当初某曾任县令时来此剿匪,平此山寨。”
  听殷开山这么说,曾县令当下立即夸张作出惊讶之情,言道:“原来是将军你,果真是为地方除了一大害,为大事而不居其名,真高风亮节。”
  县丞也一并恭维言道:“殷将军这一次随唐王,灭敌军卫孝节,武功盖世,当初来此平贼,不过是牛刀小试罢了。”
  一旁县尉亦跟着凑头,言道:“不错,区区贼寇,也敢在殷将军面前放肆,跳梁小丑的罢了。”
  “跳梁小丑。”殷开山心底嗤笑,若他们知道往昔贼寇而今真正身份,恐怕会大吃一惊吧。
  殷开山当下没有言语,而是在此处默坐,言道:“你们回去吧,我一人在此。”
  众人听了一愣,曾县令心道莫非刚才自己说了哪里,触怒了对方。
  “回去。”
  曾县令正待开口,见殷开山如此说,当下一并告退,同时心底皆是腹诽,心道此人脾气怪异。
  这时山上的浓雾渐渐散去,殷开山只有和几名近侍在此。
  不久山下传来一阵拨草的声音,显然又是有人上山。
  殷开山的侍卫,见殷开山正默坐在马扎之上,按剑看着手中左传,当下上前言道:“此地官府征用,闲杂之人,不可上山。”
  “什么官府,这荒山野岭也来什么征用?”一个女子清脆的声音传来。
  殷开山将书一搁,言道:“让他们过来。”
  不久两名穿着青衣女扮男装的女子走了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