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重九知这也是实情,刀枪棍棒有所长,没有一个具体标准,容易为人舞弊,不似弓弩,六矢中三中一,都是众人可见的,权衡的。没办法这就是制度的弊病。
  不过李重九仍是言道:“府兵乃是我幽州之精锐,既要本着宁缺毋滥,也不能缺漏任何良才,凡是长于陌刀,刀枪者,凡事身有所长者,你们经过认可后,报知于我,我可将之拔为府军。”
  听李重九这么说,尉迟恭,徐武当下都是领命而退。
  最后经过这一番筛选,李重九从三万五千余郡兵番兵,以及高,罗二人降军之中,挑选两万五千人加入府军。
  府军之中,自然是待遇优厚。
  上卒每月可有两石之米,换在若没有青壮男子的家庭,这米粮足以让一家三四口,衣食温饱。至于中卒,一石五斗,也算可以渡日,不过至少家里人吃饱肚子还是可以的。至于下卒一石,就是十分勉强了,家里人必须另外找些生计。
  此制度现在虽听起来,不甚理想,但比之当时大隋府兵,已是天上地下。要知道幽州府军待遇相当于半雇佣军。而当时隋朝府军,只是享有免役的优厚,除了战斗获胜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
  这也是为何到了唐时,府兵军户渐渐破产,导致府兵制度崩溃的原因之一。
  至于其余,尽数汰为乡军,而高句丽,契丹降卒一万余人皆是编入乡军,另外又从地方募集了一定乡兵,乡兵亦抵达两万五千之数。
  乡兵的优厚,就是给与两人名额的,两年税赋减半,应征两年。李重九对于乡兵则是采取义务兵制,规定幽州内男子成丁之后,皆必须入乡兵轮替。
  乡兵不同于郡兵,于各县就近入籍,于各地作地屯垦,乡兵每五日中选一日练兵,每一个月中可有五日回家省亲。并且乡兵不归幽州刺史府统辖,而是归于六郡都尉,副都尉掌管。
  至于府军,李重九命令王马汉为翊卫大将军,万胜军,突骑团,以及三千汉军骑兵,一共九千兵卒一律编为翊卫军屯扎于御夷镇。
  薛万彻,薛万述分别为鹰扬郎将。
  尉迟恭为武卫军大将军,率领一万武卫军,坐镇于涿郡蓟县。
  昙宗为骁卫军虎贲郎将,率三千骁卫军,驻扎于上谷郡易县。
  乌古乃为骁卫军虎贲郎将,率三千骁卫军,驻扎于安乐郡密云县。
  府军分为翊卫,武卫,骁卫三军,虽是驻扎四地,但是彼此距离都不远,必要时,可以随即增援边境各郡战事。
  
  第三百四十三章瞒天过海
  
  涿郡平静的一日。
  辰时三刻,东边的晨曦已照在了屋顶的瓦片之上。
  就在坊间鼓声准时响起,司徒丘从家里水缸中,舀了一瓢水漱口后,挎起长弓,从门后取下腰刀准时出门。
  在坊里的闾门前,正拥挤满了要出门赶集,或者是上工的苍头百姓。守门士卒持抢侯立,而坊官坐在塾门内打着呵欠。
  又是平常的一天,司徒丘看后大步走向闾门。
  拥挤在门前的百姓,待见了司徒丘后,皆是点头哈腰言道:“陈弓手,早,去衙门应卯呢?”
  “陈弓手,早。”
  司徒丘笑着点了点头。
  “陈弓手,我和你打听个事,魏郡守说今年免赋,可是真的?”
  发问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娘,司徒丘想了下言道:“是,不过只是免了今年丁税,不过你家的炊饼铺,还是要收钱的。”
  对方听了大喜言道:“看来是真的呀,我家大牛今年二十,二牛刚十六了,若免了丁税,不就是可以省了两份子钱。”
  看着这位大娘高兴的样子,司徒丘亦是笑了笑,他自小生在蓟县,家道贫寒,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的,对坊里的乡里乡亲很有感情。
  不久坊门开了,百姓们不再攀谈,各自背上自己的工具,出门走去。
  司徒丘在街上行走者,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葛衣,头扎麻布的乡兵,扛着长枪巡城。司徒丘腰间挂着弓手的腰牌,故而可以持械。畅通无阻的行走。
  穿过两坊之地,司徒丘到达了县衙,任何一城县衙都是心腹之地,但蓟县县衙,因为与涿郡郡守府。幽州刺史府两府同城,故而只是在城西占了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毫不起眼。
  司徒丘应了卯,听闻上司陈捕快说了,县令今日带着县丞,主薄等一瓢县衙官员。去城南视察秋收去了,故而不在县衙。司徒丘点了点头,劝课农桑关系到县令政绩,自必须重视。
  陈捕快这么说了,自己早是一副懒散的模样,县官不在。自然县衙内兄弟们就可以随意一点,又领了一日俸禄。
  司徒丘心道看来涿郡还是一如以往平静,如此就好了。
  当下司徒丘寻了个借口,向陈捕快告辞,熟门熟路地来到街边酒馆。司徒丘来到酒馆前,突然见酒馆的酒幌子,突然反了一面挂着。目光一凛,当下快步进入酒馆。
  这个点酒馆还未开张,小儿在抹着桌子,掌柜则是随意看着账目。
  “诶,客官。”
  司徒丘进门对掌柜言道:“要三碗高粱酒,送到楼上来。”
  “好咧,三碗高粱酒。”
  司徒丘噔噔上楼,来到沿街一位子坐下,左右屏风遮起,座位十分隐蔽。
  随即一名面上有者黑痣的店小二。用盘子端着三碗高粱酒到桌上,高声言道:“客官,你的三碗高粱酒。”
  二人交换了个眼色,店小二言道:“三日前,城南军营之内。蓟县一万府军不知踪迹。”
  司徒丘闻言脸色一僵,言道:“这怎么可能,为何三日后才知道,不是我们人一直盯着吗?”
  “谁知道,幽州人这般奸猾,他们用乡军替代府军的旗帜,每日操练,号子都不停,待我们人察觉后,才知道大营内的府军早三日之前早已出发了。”
  司徒丘凝神言道:“我看他们是一定去攻打太原去了。”
  “不错,”店小二用拳头一砸,言道,“幽州军若是出兵攻打契丹,高句丽,奚族,焉要用如此瞒天过海的计策。这明显就是他们用来,诓骗我们这些在幽州的细作的,”
  司徒丘叹了口气,言道:“太出乎意料了,之前从刺史府,郡守府传出的消息,幽州今年出兵之事,给涿郡魏郡守,从事郎中姬川给否掉了,我们都以为今年幽州不可能有所动作的。没想到,我们都被骗过去了。”
  “是啊,上头说的没错,李重九此人有揽括天下之志,我们都大意了,”店小二深吸了口气,言道:“但是眼下我们必须将此事告之给唐王,让太原早作准备。”
  见店小二将目光自己,司徒丘言道:“包在某身上。”
  司徒丘心知自己自投靠了唐王,成为其细作之后,就必须当起这责任来。当初他成为唐王细作,一来是待遇优厚,可以给自从家中不富裕的他攒下一笔银子,二来司徒丘是认为李重九这般市井出身的人,怎么能统领幽州。
  但自李重九入主幽州一年来,官声甚好,民间拥护,连一贯反对的幽州士族也有所改观。司徒丘也算慢慢接受了李重九,甚至刮目相看,但无奈身入此门,不可能有下船之日,所以必须一条道走到黑。
  “小儿,喝不完给我装酒葫芦了。”
  当下司徒丘将一碗高粱酒喝下肚,将嘴巴一抹,店小儿给了一个装酒的酒葫芦,就下了楼梯。
  随即他挎着腰刀,刀柄挂着酒葫芦,来到城西榷场,这里是番汉马匹互市之地。中原番地来的马贩子,皆在这里交头。
  司徒丘看似有几分心不在焉,但突然脚步一顿,在一家卖着骡子的马贩子前停下脚步,仔细打量了这头青花毛色的骡子,问道:“你这骡子多少钱?”
  “不要肉好,换六匹绢或者十石米!”马贩子开口言道。
  “哪里的骡子?”
  “恒山郡的。”
  “便宜点,行不行,”司徒丘点点头,凑近对方言道,“涿郡府兵已离蓟县三日,动向很可能朝太原郡而去。”
  这马贩子目光中露出一抹惊讶的神色,只见司徒丘面色一狞,言道:“太贵了,不买。”
  那马贩子连忙言道:“官爷,官爷,再便宜也好啊。”
  司徒丘脚步不停的离去,随即这马贩子一副垂足顿胸的样子,再过了一刻种,立即收了摊子,牵着骡子出了蓟县城门。
  太原郡晋阳城。
  晋阳宫内,一名身着青衣的太监,正手持黄书帛,站在香案之前,而左右各有一名身着金甲威武士卒候立。
  而在太监身前,齐公李元吉,李芷婉,殷开山三人,皆是跪伏在地上。
  这名太监徐徐言道:“武德元年八月,朕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命萧造兼太尉,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改元武德,国号为唐。赐百官、庶人爵一级,义师所过给复三年,其馀给复一年。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
  “追谥皇高祖曰宣简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祖妣梁氏曰景烈皇后;皇考曰元皇帝,庙号世祖,妣独孤氏曰元贞皇后;妃窦氏曰穆皇后。”
  “世子建成为皇太子,秦公世民为秦王,晋齐公元吉为齐王,平阳县公主芷婉为平阳郡公主。钦此。”
  说到这里,这位太监本是严肃的脸上,露出笑容,言道:“齐王,公主地上凉着,赶紧起身吧。”
  李元吉站起身来,有些激动言道:“娘你看到了吗?孤今日封王了,而娘你也得追谥,真是太好了。”
  “齐王,你应该称穆皇后。”
  “孤到是一时忘了,对了,你们也平身吧!”李元吉哈哈大笑,而堂下太原郡百官,以及殷开山这才站起身来。
  李芷婉接过圣旨。那太监言道:“公主还请借步。”
  李芷婉点点头,二人来到殿旁一走廊上,大殿之内,是一片颂声如潮,都是向李元吉道贺李渊在关中登基,登上帝位。
  听着周边文臣武将慷慨之言,以及李元吉爽朗的笑声,只令人觉得新生的大唐鼎运昌隆,恰如繁华似锦,烈火烹油。
  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