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重九令后军待大军行进过后,将木板全部拆除,再堆雪毁路。
  而身后追击的三万唐军,却没有突地稽之办法,一路走着被李重九捣得稀烂的烂路,苦不堪言。连唐军骑兵都不得不下马,牵马行进。
  如此又行了两日,李重九大军抵达太原郡上党郡交界太谷县。进入太谷县境内后,山势渐缓,马上要进入平原。
  前军探马禀报,前方山岗之上发现唐军步卒,人马极众拦截住去去路。
  而拦截在前方的乃是唐军大将李仲文,潘何仁,此二人都乃是李芷婉夺取关中时的部将,他们必是奉李芷婉之令,率领留守恒山郡的一万唐军赶到。
  闻之去路有唐军,堵截之时,众将皆是倒吸了一口气,这几年为李三娘三万唐军追赶,大军已是疲乏不堪,若是遇到这股生力军,真是陷入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绝境。
  李重九闻言却并无半点忧色,因为他知道尉迟恭,颜也列的两万接应大军,这时候必也是到了左近。
  PS:今天出差,回来晚了,不过晚上十二点前补上第二更,看在我这么努力份上,求推荐票!求月票!拜谢各位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北归之战
  
  从恒山郡赶来的一万唐军驻扎山岗之上,其大将分别乃是李仲文,何潘仁。
  李仲文未到四十多岁,面留长须,颇有儒家之风。他出身大阀赵郡李氏,乃魏八柱国之一赵国公李弼之孙,论资排辈乃是李密的堂叔,其年少时好魏晋名士之风,行止放诞不羁,故而一直被族中长辈认为是末流之才,不堪造就。
  但李渊晋阳起兵后,关陇门阀皆倒向了李渊,李芷婉当初在关中募兵时,李仲文率家丁曲部自投于李芷婉帐下。李仲文攻打长安数立战功,后官加太常少卿。
  而李仲文一旁的何潘仁,则是赤眉碧目,乃是出身西域胡商,隋末大乱时,于关中聚众两万呼啸为寇,七万大军中仅何潘仁就带来两万人马。何潘仁能投李芷婉,其军中长史李纲立功不小。
  李纲乃是旧太子杨勇的太子洗马,杨勇被废后辞官,大业末年为何潘仁征辟为长史,言听计从。何潘仁当初能投靠李三娘,多亏李纲之力。李渊攻取长安后,李纲就拜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辅佐李建成。
  (闲话一句,历史上贞观年间,此人又为太子少师,辅佐李承乾,可谓两朝三位太子的帝师,但结果是三位太子都挂了,可谓太子终结者)。
  李纲被拔为重用,而何潘仁因出身盗贼,又是商贾,故而只是一名车骑将军,不过李渊亦赐厚爵给之。
  李仲文与何潘仁虽出身不同,但彼此交情不错。
  李仲文捏须言道:“幽州军自璐水决战之后。一路之上,大战小战不断。部队减员,这人马能战能有两万就不易了,何况又是疲军,已入吾掌中了。”
  何潘仁哈哈一笑,言道:“老李,自长安之后,很久没有恶战了,这回要大干一票。”
  李仲文微微一笑。言道:“都是公主办事,敢不勤力,你老何与我,能有今日亦是多拜公主之赐啊。”
  何潘仁点点头。
  另一旁,李芷婉已得知,李仲文,何潘仁将李重九军归路堵住之事。
  李芷婉铠甲之外。披着一身银白色的狐裘,寒风吹拂,狐裘上的白毛轻抖。
  现在幽州军似闻之归路为切断后,大军退到山岗边,摆出半月之阵,背山固守。
  李芷婉细细观阵。而一旁李元吉,郭子武此刻都是欣喜若狂,若是能击败李重九,那么丢失晋阳,璐水边作战不利的罪名。皆可以通通洗脱。
  “三姐,此李重九可一战成擒了吧。”李元吉哈哈大笑言道。
  李芷婉没有说话。这时身旁一将言道:“齐王殿下,正所谓归师勿遏,此战还需谨慎才是。”
  李元吉闻言不由大不喜,看去原来乃是李芷婉麾下大将丘师利。
  此人乃是交趾太守丘和之子,系出将门,李渊入关中时,与其弟丘行恭一并,斩杀义军头领,得众万人,后投奔李芷婉。
  现在二人一并在李芷婉麾下为将,之前李芷婉率骑兵本袭璐水时,二人与另一大将向善志一并,率领步卒慢了一步赶往潞州。丘师利没有顾及李元吉面子,在璐水旁一战,李元吉之无能表现,着实丢了大唐军人之颜面。
  李芷婉将长剑一指言道:“敌军退去下营,乃是避免腹背受敌之境,而此下营法,乃是半月营,背山为险,向平为易,其锋锐在于两翼,骑兵畜牧贯置于营后,而旗鼓大将,必置于中央。”
  听李芷婉娓娓道来,众将不由心悦诚服。
  丘师利之弟丘行恭言道:“既公主殿下,窥破敌阵虚实,必有法破之。”
  丘师利言道:“未必要战,眼下敌寇山穷水尽,不如遣一人前往劝降。免去一场刀兵之灾,不也是极好。”
  众将看向李芷婉的反应,连李元吉亦附和言道:“若能兵不血刃,就太好了。”
  李芷婉听后摇了摇头,言道:“我知敌将之性格,他绝不会投降的,不要以为敌军山穷水尽了,其晋阳守军以及番骑,必在赶往于此的路上,我军速战速决。”
  “诺。”
  “大帅,唐军上来了!”姬川对李重九禀报道。
  李重九点了点头,这大营才刚刚扎下不足半时辰,唐军就攻上来了,显然是不给自己丝毫喘息之机。
  但见唐军清一色的步卒密密麻麻朝自己大营而来。
  唐军仓促之间将上百辆随军马车改制为,即可攻营,又可以挡箭的擂木车,刀盾手、弓弩手跟随在后。
  战鼓擂动,令旗游动,轻骑在各军之间来回穿梭。
  几百戍黄色的唐军战旗,逆着朔风飘飞,而战旗之下,唐军士卒用刀拍着盾牌,整声高喝。
  “杀!”
  “杀!”
  两万大军的步伐之声,和着这冲天喊杀之声,令人觉得顿时昏天黑地了一般。
  李重九的幽州军快速从大营而出,奔到了用马车堆起的营垒旁。马车之上都竖立了高高橹盾,弩手弓手皆是藏身其后。
  王马汉哈哈笑道:“来得好,老子已休息了一个时辰,恢复气力,正是大开杀戒之时,你们这些杀才就过来吧。”
  突地稽一拍弓弩,言道:“论及体力,唐军怎会及得过我们靺鞨人。只要谨守营寨,援军必至。”
  “放箭!”负伤上阵的昙宗在阵前高喝。
  一时幽州军的箭矢如飞蝗一般,从阵营之中射出。唐军听得号令后,全军举盾,抵御箭矢。
  这一刻时间好似凝固住一般。
  两个时辰之后。
  幽州军的营垒之中,数处燃火,唐军如潮水一般退去。
  战场之上一片狼藉,焚毁的战车,残破的营垒,倒伏的尸体四处皆是。
  李重九站在倒塌的营门之前,看着这血腥的战场。
  两军激战了两个时辰,唐军一度占据优势,就要攻破幽州军外围营垒了。但幽州军依墙死守,额托,乌古乃率领骑兵拼死反击,最后不仅遏制了唐军的攻势,凶猛的反击之下,最后唐军几乎可谓是溃退而去。
  不过乌古乃亦受了伤,八百靺鞨重骑,死伤得只剩下五百多骑,可见这一战的惨烈。
  现在唐军席卷退去,不是返回大营,而是让出幽州军的北归之路,四万唐军匆匆从南路上党郡的方向而去。
  在北方晋阳尉迟恭和颜也列援军的旗帜,已出现在三里之外。
  
  第三百六十三章重地晋阳
  
  太原郡境内,原先滚滚而流的晋水现已是结冻,河面上铺着一层坚冰。
  当年周王桐叶封弟,封叔虞于此,其主见晋水之源奔流不息,遂改国号为晋,后为春秋五霸之一。
  后晋国家臣,赵简子家臣董安在晋水以北筑城。以古人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河南为阴。河北为阳说法。筑在晋水之北的城池,故名为晋阳。
  渡过晋水后,在看到晋阳城城头的一刻,幽州军上下从头到尾皆是爆发出欢呼的声音。士卒们皆是举枪一并欢呼,番军士卒也是一并脱了皮帽,丢掷上天空,一并捶胸高呼。
  人马一片熙熙攘攘,这就是幽州军入城之景。
  姬川一席儒衫,骑在马上不由讽刺地言道:“我们明明在上党郡碰了个灰头土脸,但这番动静,却好似让太原郡百姓以为我们打了胜战一般,再也没什么比这更好安定人心的办法了。”
  一旁薛万述笑了笑,言道:“姬川兄,还是一贯如此言辞刻薄,不过大军从侥幸,回师晋阳,确实值得庆贺一番。”
  两人虽是这么说,但见到晋阳城头之际,也是同样神情一松,这半个月璐水畔激战,可谓是幽州军成军以来,最艰苦的一战。眼下随着大军返回晋阳,他们二人心中喜悦之情,丝毫不逊于普通士卒,只是二人面上却不表露出来。
  薛万述扬起马鞭言道:“此度征讨上党郡,渡河血战。大雪封路,追兵前追后堵。我幽州军根基薄弱。起于寒微,如何能于陇西李家这等高门大阀,相提并论,能战到这个地步已是不易了。”
  姬川看着晋阳的门楼,感慨言道:“李阀半年横扫关中,声望隐隐凌驾于蒲山公之上,天下枭雄谁敢争锋。但此次我们征讨并州,不仅攻下太原。还纵横河东数州,驳去李渊的脸面。李唐不是号称有关中府兵精锐二十万嘛,亦不过如此。”
  “正是,”薛万述言道,“假以时日,下一次我军再战李唐之时,定叫其刮目相看。”
  姬川言道:“那么薛兄。你猜我军主力返回晋阳,那么李世民是否还会继续北上,来晋阳城下与我军决战?”
  薛万述想了一番,言道:“这倒是不好说,我军人马虽众,但晋阳兵粮不足。当初李渊从晋阳起兵,裴寂进宫女五百人,并上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晋阳仓城之中的粮草,李渊差不多已是用尽。我军五六万人马,若聚集晋阳。不出两个月,粮食就会食尽。”
  姬川点点头。裴寂为起兵三功臣之一,李渊入长安后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