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王君廓就于乌桓山等待薛万彻,一直等到约定之日,薛万彻,乌古乃的两千骑兵,仍没有踪迹。王君廓只能耐着性子继续等下去。
  又等候了五日,王君廓派出轻骑在乌桓山附近北面,东面寻找,却一无所获。
  深入敌境,处境十分危险,虽说兵粮加上缴获,可以再支撑上月,但是王君廓却决然认为薛万彻多已凶多吉少,当下下令大军压着俘虏南归。
  众将闻言一并反对,都为王君廓驳回。
  王君廓留下三百骑兵,于乌桓山再等待薛万彻两日,而本人则率大军,押送契丹俘虏从乌桓山启程,前往白狼山。王君廓大军于潢水上铺设浮桥,再度潢水,半道上契丹俘虏反抗激变,王君廓杀五百人,镇压下叛乱,尸首抛于潢水之上,河面皆赤。
  众将见王君廓杀伐太重,无不变色。
  渡过潢水后,却听闻屯后的三百骑兵得到了薛万彻两千骑兵的消息。
  薛万彻押解的大量的契丹俘虏赶到,原来薛万彻追击的乃是契丹八部中匹絮部的一支。
  薛万彻奔行了五日后,才追到匹絮部的尾翼。匹絮部心知不敌,当下合部主动降伏,三万多契丹人和十几万牛羊马匹,一并投降薛万彻。
  因为三万多人拖家带口,而薛万彻派出联络的骑兵又因迷途,没有抵达鲜卑山,这才错过了归期。
  心知薛万彻无事,诸位大将皆是喜色,王君廓却是言薛万彻未从军令,失期不至,言明要将此事附在薛万彻的请功奏章中送至中书省。
  但此事不过是一件小小的插曲。
  两路大军会师,他们此番深入草原连破吐六于部,匹絮部,加上之前主动归附的羽陵部,伏弗郁部,契丹八部有四部在此番战事中遭到了打击,而从匹絮部俘虏口中传来消息,言大贺咄罗父子,已是逃往鲜卑山,求黑水靺鞨之人庇护。
  大贺咄罗已在契丹威信扫地,虽没有生擒大贺咄罗本人,但是对于这次深入草原,追击契丹之事也算有了交代。
  王君廓,薛万彻合兵后,与近五万契丹人一并南归,路途之上,契丹各部看见大军经过,望风而逃。
  大军再渡乌侯秦水后,距离归途又近了一步,这里是粟末靺鞨,高句丽,契丹,赵国势力,东北四族力量的交汇之地。
  又经两日大军抵达白狼山,当年白狼山之战大胜后,刻石之痕迹犹然可见。
  
  第四百六十六章有喜
  
  白狼山当初李重九率众将祭天的祭坛犹在。
  祭坛之下巨石所书,惟大业十四年夏五月,有隋幽州刺史李重九……暨室得奚,东胡靺鞨,中原丁零之群,骁骑十万,遂陵辽水……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之字。
  薛万彻想到当初,正因为李重九在此大破二十万契丹,奚族联军,威震塞外,幽州,薛家一门见其功业才生了投效之心。
  而今日薛万彻,王君廓以七千精骑,深入契丹腹地千里,破敌无数,降其众十余万,此之战功可谓赫赫。
  大军抵达白狼山路口,但见远处烽烟燃起。
  突地稽对众人言道:“当初大军破契丹之后,辽西郡在此设了一火墩子,传递警讯。”
  众将听了纷纷释然,大军未至火墩子前,但见前方大营扎于此处,大营遍是兵马。
  众将皆是不知其故,后来大营内兵马而出,原来才知道是李重九得知薛万彻,王君廓决定从白狼山而返后,命大将王马汉率军三千人马,至辽西郡白狼山,接应大军归师。
  知是虚惊一场,众将这才放下了心。
  幽京临朔宫。
  早朝众官齐上殿,这几日因薛万彻,王君廓率七千骑兵深入火儿慎草原,失去音讯二十日之事,众臣们为此都是忧虑重重。
  上朝之时,众臣们不免有几分长吁短叹。
  宫内中书省的班房,更是有十几名官吏日夜值守,将任何关于火儿慎军情,从奏折之中优先筛选而出,第一时间呈送至李重九之处御览。
  但是众臣们伸长了脖子,日也等,晚也等,就是盼不到前线而来的军情。
  最近民间流言。已在幽京之中传来,流言叙述王君廓,薛万彻孤军深入,追击契丹敌酋至鲜卑山,结果兵粮耗尽,为契丹人与黑水靺鞨联兵所败。七千骑兵全军覆没,王君廓被俘。薛万彻阵亡。
  消息说的有鼻子有眼,大军交战,以及远征军几名大将的名字,都说的绘声绘色的,在大军渺无音讯的情况之下,倍加令人确信。幽京之中有不少远征军百姓家属。甚至听信流言设幡祭奠家人来。
  这消息唯有李重九,两位尚书仆射,以及几名心腹官吏,心知是造谣,因为薛万彻,王君廓送来最后的军报来看,他们已决定折道往南。大军奔袭乌桓山,再从白狼山返回辽西郡。
  不过这军报极度机密,除了几名心腹官吏,其他人一概不知,故而在没有真正消息之下,才使得不少人都是听之信之。
  远征大军生死未卜,众朝臣也是密切关注着中书省的军报。
  每日送至中书省班房的军情有上百份之多,但关于薛王二人的毫无音讯。却丝毫全无,这时候连郭孝恪,张玄素二人的七万主力大军,以及南附数万契丹人,都已经抵达了御夷镇,但是唯独就是没有深入火儿慎草原大军的踪影。
  正所谓不怕坏消息,就怕没消息。在场众臣如王珪,陈孝意,卢承庆,魏征等人都是久经风浪的。就算再坏的处境都可以应对处理,但眼下毫无消息,让他们不知从何处理起。
  这日早朝众臣皆是看向温彦博的神色,但见其四平八稳从容在朝班之前,毫无异色,心知是看不出什么端倪来。只能看向中书省两位侍郎薛万述,姬川。
  姬川是这几日小染风寒,脸色本就是欠佳,今日更是阴着脸,仿佛他人都欠着他钱一般,至于薛万述虽没说什么,但见其眉头紧锁的样子,众人心底都知恐怕还是没有消息。
  “诸官入殿!”
  随着内侍高喊,众官员皆分为文武两列,按照班序鱼贯进入大殿。
  朝拜之后,先是户部尚书林当锋禀告河北一府六郡夏粮之事。
  林当锋似因为军情所忧,一夜没有睡好,当场说错好几处。林当锋难免诚惶诚恐,额上汗水直滴,众官员见李重九神色不佳,虽是没有当殿斥责,但是众人都心知在远征大军音讯全无的情况之下,皆是为林当锋捏了一把汗。
  林当锋终于将夏粮征税之事说毕,李重九言道:“契丹归附之民数万口,嗷嗷待哺,眼下府库已是入不敷出,今年新收夏粮的已为重中之重……”
  说到这里,李重九看向众臣一个个眉头紧锁,当下言道:“众卿,我知你们担忧前线战况,但孤忧心更在你们之上,大军生死未卜,而出征的大都护,更是孤的二叔。你们若不能为孤分解,也不该在朝堂垂头……”
  正待李重九说话之时,突然一人急匆匆奔入殿内,却被殿外侍卫拦下。
  李重九见话说了一半被人打断,待见擅闯大殿乃是内廷侍女,当下伸掌往桌上一按。
  众臣见李重九动怒,皆是伏下头。
  李重九深吸一口气,言道:“此乃是朝堂之上,商讨机要之事,身为侍女,竟然能直入大殿,乃是值守内廷官失职,将内廷官高胜拖下去先杖责三十。”
  殿外内廷官高胜脸色微变,不由言道:“赵王还请……”
  正待高胜要出声解释时,突然身子被人挤开,众臣诧异心道现在大殿谁都能擅入了吗?
  待看见来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值守中书省的七品主事,主事有上殿禀告紧急军情之责。
  莫非是薛王两位将军有消息了?众臣都是老经验了,不看对方说什么,先从对方的神色来猜测是喜是忧。
  但见对方一脸焦急的模样,到底如何也是不知。
  这名七品主事先是告罪,上呈了一个盖着火漆的奏折。众人心知如此盖着火漆的奏折,只有李重九有资格亲启,其余任何人敢于窥看,一律重罪。
  难怪这名七品主事不敢亲拆,而是呈上大殿。
  李重九问道:“何人的奏折?”
  这名主事言道:“塞北道行军总管,弱水州大都护的联名奏折!”
  此言一出,满堂众臣几乎都是哦地一声。薛王二人不仅有了消息,还是亲自送来的奏折,无论如何说,比之前渺无音讯实在好太多了。
  “取来!”李重九重新坐回位上,袖袍一挥,朗声言道。
  大堂之上,阴霾之气转眼之间一扫而空。
  主事将奏折转交给内侍,内侍再呈给李重九本人亲启。李重九一揭火漆,亲自看奏折。
  大殿之上,寂静一片,甚至连咳嗽声都省却了,只是盯着李重九的脸色。
  但见李重九一目十行将奏折看到最后,最后将奏折一合,神态平静如常。
  “温爱卿。”李重九直接将奏折一放,温彦博上得台阶,双手李重九接过奏折。
  众臣温彦博手也不抖,将奏折接过读毕。温彦博看到一半,就将奏折放到一边,跪伏下行叩首之礼,言道:“恭贺王上,贺喜王上,薛王两位将军马到成功,从此契丹不足为患矣!”
  众臣一听当下精神一醒,卯足了劲一并随着温彦博行叩拜之礼。
  李重九朗声大笑,言道:“众卿请起!”
  李重九看向仍跪伏在殿前的内廷官高胜,言道:“今日恰逢我军大喜,不过汝罪不可抵,领罚去吧!”
  内廷官言道:“诺。”
  正待李重九要接受众臣的道贺时,突然殿外那名被侍卫拿下的侍女大喊言道:“高总管是无罪的,是婢子哀求他的,实是有急事!”
  李重九听了讶然,仔细看去,认得对方乃是侍奉杨娥皇的侍女,心底一凛,当下言道:“让那婢女进殿!”
  侍女当下进入殿内,向李重九言道:“婢子自知擅闯大殿,乃是死罪,但请容婢子禀告,王后今日在后廊时走路时,突晕厥过去了。”
  “什么?”
  李重九微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