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厥商定贸易,进行互市。我看若有突厥支持王世充,若要用兵是否询问下处罗可汗的意思。”
  李唐上一度攻打李轨,结果突厥不肯,最后弄得割让两郡之地,并无数金银给处罗。喂饱了突厥人后,李唐方才破了李轨。
  “处罗乃是番外之人,焉能管得中原之事。”一响彻的声音在大殿上响起,众人见得正是秦王李世民。
  陈叔达言道:“秦王,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千军万马不可轻发,何况以我大唐的储备来看,时机也是未到。”
  李世民言道:“陛下,李重九已连破河北六郡,现十几万人马将刘黑闼包围为洺州,水泄不通,一旦李重九击败刘黑闼,必然全力与我李唐争天下。眼下大势虽对我大唐有利,但时机稍纵即逝,若我们不能先破王世充,那么鹿之谁属,犹未可知。”
  李渊捻须沉吟,陈叔达已是默不作声退到一旁。
  李世民见李渊不语,知是疑虑突厥,上前一步慷慨激昂地言道:“陛下,眼下四海之人皆承我大唐为正朔,独王世充执迷而不悟。东都士民百姓来逃至长安,请师东征,此乃是天授之机,儿臣请率大军攻下洛阳,擒王世充献于阙下。”
  李世民出言,李建成并没有当堂反对,最近事情一切皆是十分顺利,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刘文静被杀,在朝廷中失去一强援。李建成举荐的大将段德操又破梁师都,令李渊龙颜大悦。
  至于李世民现在急于出兵王世充,显然是要以灭王世充之功,挽回自己眼下不利的处境。
  李家诸子中,李世民最有将才,李建成也是心底有数的,所以他故而与李世民不睦,但也是知道李唐与王世充,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决战中,若因一己之私,而撤李世民为帅,显然对国家无益的。
  不过李建成也不能让李世民太过得意了。
  当下李建成上前一步言道:“微臣也是附议,微臣听闻打战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李家父子四人一条心,故而想和秦王一并上阵,并肩杀敌。”
  李渊言道:“诶,你是太子,怎可轻离长安,不行,不行。”
  李建成言道:“父皇,既然如此,那就让齐王与秦王一起去。”
  李渊双手拄剑,立于地图前,向李元吉问道:“四郎,太原之役后,我一直留你在长安,即是不肯让你再赴戎机,眼下大哥坐镇长安不能前往,你可愿意与二郎一起,为我李唐扛着这重担来。”
  李元吉心底大喜,朗声言道:“马革裹尸方为男儿本色,儿臣不愿安乐侯,只作大将军。”
  李渊听了顿时仰头大笑,笑声在空旷的殿内一震一震的。
  
  第五百零三章唐郑大战
  
  李元吉慷慨激昂之言,顿时令李渊龙颜大悦。
  李渊看向屈突通问道:“朕现在想让你东征洛阳,但你两个儿子为王世充所质于洛阳,如之奈何?”
  屈突通抱拳言道:“臣下过去作为阶下囚,本当应死,但蒙陛下不弃,不仅释缚,还加以恩礼。当时臣心口相誓,期以余生皆为陛下尽节。眼下得以先驱破贼,二子何足顾乎!”
  李渊闻言赞叹言道:“卿真乃是舍生取义之士矣。”
  随着众将的商议,这时殿外的雷雨亦是渐渐停歇了下来,大殿上一片安静。
  李渊跨步走来殿中,足音清晰。
  李渊突然言道:“太子。”
  李建成出首言道:“诺。”
  李渊言道:“突厥乃是心腹之患,不可不防。你率军渡蒲津,驻扎在此以护长安北侧。”
  李建成领命退下,蒲津离长安一河之隔,随时可以返回,况且又可领兵在手。李建成欣然同意。
  李渊当下看向李世民言道:“秦王,齐王。”
  李世民,李元吉一并抱拳上前。李渊言道:“秦王为主帅,齐王为副将,陕东道行军总管屈突通,潞州道行军总管刘德威,陕州道行军总管刘弘基,熊州行军总管史万宝,怀州总管黄君汉,宋州总管盛彦师,泾州道行军总管柴绍,安州道行军总管刘世让东出潼关,伐郑!”
  李世民,李元吉以及众将一并答允。
  说完李渊将手中之剑交给李世民,肃然言道:“定鼎天下,在此一战,朕就托付你了。”
  李世民垂下头言道:“父皇。儿臣定不辱使命。”
  李唐伐郑之事,就已定下。武德三年十月,李渊派秦王李世民为主将,齐王李元吉为副将,率屈突通。柴绍等八总管,二十五将,一共水陆十万府兵,东出潼关伐郑。
  李唐征讨郑国的消息一出,立即传入身在洛阳王世充的耳中。此刻已是称帝的王世充,于洛阳行宫之内。召集众将商议。
  王世充言道:“李唐来伐朕,朕丝毫也不意外,从朕击败李密以来,就等着与大唐决战之日的到来,眼下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说到这里,王世充言道:“此战关系到郑。唐两国的生死存亡,故而朕决定把诸州镇中勇猛善战的士兵集结到洛阳,设置四镇将军,募兵分别戍守洛阳四城。齐王王世恽守南城,楚王王世伟守宝城,太子王玄应守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含嘉城。鲁王王道徇守曜仪城。除了洛阳外,几处重地亦要有大将守之,魏王王弘烈镇襄阳,荆王王行本镇虎牢,宋王王秦镇怀州。”
  众将听了皆是面无表情,这洛阳四城,王世充都是委任王家子弟。如楚王王世伟,齐王王世恽,都是王世充的兄长,王玄应。王玄恕则是王世充的长子,次子。至于鲁王王道徇,魏王王弘烈,荆王王行本,宋王王秦都是王世充的侄儿。
  王世充看似任人唯亲。但眼下王世充已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大将官吏百姓都不能信任,纷纷叛郑降唐,所以他只有以王家子弟来掌握军权。
  王世充接着言道:“我以战兵为精锐,自守于洛阳,左辅大将军杨公卿帅左龙骧二十八府骑兵,右游击大将军郭善才帅内军二十八府步兵,左游击大将军跋野纲帅外军二十八府步兵,总三万人马,以备与唐军一战。诸位对我安排可有异议?”
  滑州行台仆射邴元真出首言道:“洛阳虽有崤函之险,但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国也。眼下唐军大举来袭,我军若不出战而闭门自守,必为唐军所破。”
  王世充点点头,言道:“朕也有此意,眼下安排一切不过未雨绸缪。”
  单雄信言道:“陛下,唐军眼下势大,李世民乃是有数之名将,关中府兵精锐甲天下,何不向外求以强援呢?”
  王世充还未开口,吏部尚书杜淹言道:“陛下已向突厥求援,突厥言将攻打李唐河西,以为奥援。”
  单雄信一晒言道:“突厥虽是兵强马壮,但是远水解不了近火。”
  王世充问道:“大将军有何高见?”
  单雄信言道:“遍观天下群雄,而今杜伏威已降李唐,随时可抽兵北上,与李唐东西夹击,王薄势弱又蛇鼠两端,不可信任,宇文化及自身难保。当今天下唯有赵主,方有余力助我与李渊一战。陛下何不派一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使赵呢?”
  单雄信之言,令在场郑军大将纷纷附和。
  司徒段达言道:“赵主方破刘黑闼,声势正旺啊。”
  内史令长孙安世言道:“眼下赵主率十几万大军屯于黎阳,观兵于洺州,不是正有南渡大河之意。”
  王世充听众将议论,拍腿言道:“大将军以为朕不愿意吗?前一段朕命薛卿使赵,结果李重九不许也就罢了,还拐走朕秦,罗两员大将,这口气朕到现在都咽不下啊。”
  杨公卿抱拳言道:“陛下乃是做大事的人,岂可拘泥于过去恩怨呢?眼下不论与李唐之战,胜负如何,请河北之援兵,势在必行。”
  “何况此一时彼一时,要知道李渊这老贼得陇而望蜀,此次他大举伐郑,若给他平郑,必然伐赵,赵主乃是枭雄一般的人物,怎么会看不透这一点?”
  邴元真言道:“只是怕李重九现在攻伐刘黑闼,无暇分身来援郑倒是真的,但无论如何,探探他的口风也是好的。”
  王世充捏须言道:“邴,单,杨三位爱卿,说的有理,既然如此朕再派人使赵,杜爱卿,这一次你就替朕走一趟吧。”
  吏部尚书杜淹出手言道:“陛下,微臣虽不如苏秦,张仪,但必当尽力而为。”
  当日吏部尚书杜淹,带了厚礼,就从河阳坐一艘水军战舰,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到了黎阳渡上岸后闻之李重九正在大名,当下又坐船赶至大名。
  杜淹肩负使命,丝毫不敢怠慢,一路行色匆匆在大名登岸后,得知赵军大军已从大名出发,要攻打夏军邯郸城,李重九亲自率军征讨。
  当下杜淹更是直追到赵军行营之后,拜见李重九。
  李重九一席戎装在身,听说郑国使者前来,就算不用想,也知道对方这时候来寻自己是为了什么。
  军中薛万述言道:“郑国来使,必是为王世充求援兵一事。眼下刘黑闼未破,我军哪里有余力援郑。”
  张玄素言道:“我军对于援郑之事,暂时有心无力,但也要交好一二,以坚定王世充抗唐之心。”
  李重九言道:“就宣郑国使者入内吧。”
  不久后,杜淹入营拜见。
  杜淹步入赵军大营,此人还有很有来头,对方乃是关中大阀京兆杜氏的子弟,祖上不是任刺史,即是郡守,同时还是杜如晦的叔父。此人年轻时曾言说天子好用隐士,不如隐之太白山。于是隐居不仕,后隋文帝闻之后大怒,将他流放至江南,隋文帝死后才入朝为官。
  而这位装逼失败的杜淹,也是吸取教训,不再装逼,十分恭敬地拜见李重九,言道:“现今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赵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势。若借古喻今,李唐其势最强,可比曹魏,郑国可比东吴,赵国可比西蜀,现今唐举兵临郑,唐军势大,而郑国难有转圜之地,兵马又不如唐军,局势艰危。”
  “唐强郑弱,势必不支。郑亡,则赵不能独立矣。不如两家为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