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重九言道:“愿留者留之,不愿留者释之。”
  刘黑闼言道:“我还要河北免赋三年,赵王能答应吗?”
  李重九言道:“吾有心免赋,但此乃赵国朝廷之恩德。与你何干,你若是求之,将来河北百姓只会感念你刘黑闼的恩德,无益于孤,不能答允。”
  刘黑闼嘿嘿笑道:“赵王好不给我老刘面子,信不信。你即便现在杀了我,永年城也不会降,城内仍可据一个月,到时候就等着突厥人打到城下吧。”
  李重九言道:“孤不杀空手无刃之人,放了你又何妨,永年城在孤眼底,覆掌可下。迟上十日又如何,你大可回城整兵备战,看看你期盼的突厥援军会不会打到城下。”
  李重九之言掷地有声,刘黑闼脸上亦是铁青,从李重九的脸上丝毫也猜不透突厥人,攻到了何处,不得到确切的消息,如此永年城士卒就没有信心坚守。好个李重九城府也太深了。连最后的机会也不给我。
  或者这就是天命吧,刘黑闼仰起头,飞雪片片落下,脸上一凉,猛然深吸了一口气,一窜白气长长于面前吐出。
  刘黑闼看向李重九言道:“赵王怎么说也是河北人,不要便宜了李唐。”
  说完刘黑闼手腕一翻。一柄匕首露出在手间,见此一幕簇拥在李重九左右的薛万彻,秦琼,罗士信等大将一并拔剑。死命护在李重九身上。
  姬川在一旁喊道:“护卫王上。”
  “让开。”
  李重九一声大喝,将侍卫推在了一旁,但见这时匕首已插在了刘黑闼的心窝处。
  众将动作顿时停滞,但见刘黑闼的身躯缓缓向后倒下,重重地砸在地上。
  李重九上前一步,见刘黑闼已是就死于自己面前。
  随即噗通一声水响传来,刘黑闼的随从,亦在舟上横剑自杀,坠尸水中。
  “大将军!”
  城东城墙上,夏军将士一阵悲呼。
  李重九走到刘黑闼尸身前,对着其长长一揖,言道:“刘兄走好!”
  左右众将见之,亦是纷纷锵锵地收剑,一并抱拳言道:“走好!”
  见此一幕,永年城城头上传来悲哭之声,随即一杠白旗长长挑出。
  永年城降!
  “罪臣凌敬叩见赵王!”
  城东土山上,李重九笑着将凌敬扶起,言道:“玄素一直在我面前推荐凌祭酒你,眼下得你,我如添一臂。”
  凌敬苦笑言道:“赵王谬赞了,罪臣先后仕夏王,大将军皆是兵败。吾有何面目再仕赵,但求归老于田园。”
  一旁李重九言道:“天下赵郑唐三分未定,孤正需要凌祭酒这样的贤臣来助,何必着急退隐呢?”
  凌敬看了李重九的张玄素一眼,言道:“赵主有张玄素相助,岂非胜吾十倍,吾在不过是画蛇添足罢了。”
  李重九又挽留数句,但见凌敬其意甚坚,当下李重九也就不再劝了,对左右言道:“给凌祭酒,赠金二十两,让其安度晚年。”
  凌敬颇为意外,当下言道:“赵王真仁厚之主,本临行前还想劝赵王,善抚河北百姓,但赵王对吾这样的罪人都如此宽容,又何愁不能如此待百姓呢?自大业七年后,河北乱了十年,大乱后当能大治,真需要赵王这样的明主镇之,如此夏王,大将军一生心血也没有白费。”
  说完凌敬不受李重九赠金,长笑而去。
  众将见凌敬如此,不由皆是称许言道,真是河北多奇士。
  之后刘黑闼之弟刘十善在两名士卒押解下,押到李重九面前。
  刘十善未至面前,即高声言道:“不降求死!”
  李重九言道:“成全汝之愿,我会让你与兄长葬在一起的。”
  当下刘十善嚎啕大哭,言道:“兄长,你当初不听我之言,今日竟有此日啊。”
  “慢着,这是何意?”李重九问道。
  一旁裴矩言道:“当初刘十善劝刘黑闼从永年城突围,至山东投徐圆朗,孟海公。”
  李重九摆了摆手,言道:“刘黑闼一世英雄,竟有如此之兄弟!”
  说完刘十善被押下处斩。
  刘十善押走后,接着就是张君立等为首夏军守将,这些将领倒是十分通达,明白夏军已灭,但又不甘返乡耕田,这些人都愿率部改编为赵军。
  其余就是夏军文臣了,内史侍郎孔绍德当下奉着玉玺,符印上前,向李重九一躬倒地言道:“夏国的玉玺,兵符皆是在此,还请赵王过目。”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辛苦了。”
  玉玺兵符自被姬川收去查看,孔绍德当下以一副有功之臣自居,早在李重九攻夏前,他就被张玄素策反,为赵军传递了不少消息。
  孔绍德出自会稽孔氏,乃是江南士族,而孔绍德之后,乃是侍中崔君素,对方出自清河崔氏。
  孔绍德,崔君素都是才能平庸之臣,可以说无论是为窦建德,还是刘黑闼麾下做事,可谓都是尸位素餐,但没办法谁叫对方背后有一层世家光环笼罩。
  李重九当下将二人好生安抚,对于将他们收纳为臣,崔君素,孔绍德与十几名出身世族的官吏,想也没有想就答允了,尽管这时候刘黑闼尚尸骨未寒。
  李重九见此没有计较,不能将出身寒门凌敬与崔君素,裴矩之流这等人并为一谈。
  无论这河北姓李,姓刘,姓窦,甚至姓宇文,不过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些扎根河北的世家是不会变的。这一点从历史上裴矩,虞世南,欧阳询这些出仕五朝的二五仔身上,可以轻易看出。
  历史上真正的改朝换代,黄巢,朱温,朱元璋都算,而杨坚,李渊则只是换了一张皮而已。
  而对于出身寒门的李重九而言,到底是要换骨换髓,还是只换皮呢?
  “启禀赵王,窦建德的妻子曹氏,还有窦建德的儿子都在,敢问如何处置?”
  李重九转过头,但见一名妇人抱着一襁褓之中的婴孩,凛然地看向自己。这位妇人粗布荆钗,丝毫不见夏国王后的风姿。
  李重九闻道:“汝就是曹氏?”
  这名妇人言道:“夫君尚在,请赵王称奴家为窦夫人。”
  李重九言道:“这倒是孤的口误了,素闻窦夫人甚贤,当年乐寿侯称帝时,你们夫妻二人屋舍不过数间,奴婢不过十几人,实为清廉。眼下你有何求?”
  妇人手捧着怀中孩儿,垂泪言道:“夏国已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奴家就死无妨,但孩子是无辜的,但请赵王宽厚,释此孩儿寄养至普通人家,平平安安长大好了。”
  李重九言道:“孤连乐寿侯都可以容,又何况夫人,如此孤赐次子世袭乐寿侯之爵位,安排你至御夷镇,与乐寿侯一家团圆。”
  妇人闻言僵立住了,一旁孔绍德一拉妇人低声言道:“赵王恩典,还不快称谢。”
  “免了,”李重九笑着起身言道,“先去御夷镇委屈一段吧,若是十年后,河北太平,我许诺可让你们迁回河北老家,虽不能达为河北之主,但退也不终生为一安乐侯。”
  众臣一听暗呼厉害,此一举两得,既施仁义,又告诫夏国余孽,若要想在河北挑事,那么就要考虑窦建德一家人质的后果。
  
  第五百二十一章暗棋
  
  永年城之事,大致捋定。
  夏军降卒打散接受改编,而旧臣不愿从者释之,其余尽数录用。
  这边听闻李重九既破高阳城,再攻陷永年城,横扫许,夏两国,夺取河北之事。
  王世充的使者杜淹再度前来,随行的还有副使王琬、长孙安世。
  这两位副使也是不一般,王琬乃是王世充之兄楚王王世伟之子,其又被王世充封为代王,而长孙安世乃是出自代北贵戚中名族长孙氏,与长孙无忌,秦王妃都乃是姻亲。
  杜淹脸上的神色愈发恭敬,面前的男子,仅仅一个月不到,就已将河北之地囊括其中,而今坐拥十几万大军,在河北坐观郑唐大战。
  “恭贺赵主攻取许,夏二国,一统河北。敝主特献上珍珠百珠,美玉百璧贺赵主大胜之喜。”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郑主太客气,此多亏众将用命,终幸不辱命。不知眼下洛阳战况如何?”
  杜淹言道:“正要向赵王禀告,一个月前陛下率三万人马,至慈涧会战李世民所率五万唐军,两军恶战数战,不相上下。”
  “李世民乃唐军第一名将,郑主以三万之精锐迎战,能平分秋色实属不易。”李重九露出讶异之色。
  杜淹一旁的王琬开口言道:“关中府军虽精锐,但陛下麾下的三万士卒,乃是当年在江淮所募的子弟兵。”
  原来如此,众将露出恍然的神色。隋末天下群雄纷起,朝廷三十万府军精锐丧师辽东后,各地官军可以称得上劲旅的,分别是杨广亲军骁果军,罗艺的幽州铁骑,张须陀的齐郡郡兵,最后就是王世充的江淮军了。
  江淮自古出精兵,项羽横扫天下的八千子弟兵。以及谢玄,刘牢之的北府兵,都是出自江淮。在历史上,李世民昭陵六骏,有两匹战马都是战死在与王世充之战中,连身为主将的李世民都如此了,可见当时唐郑大战如何惨烈。
  难怪王世充在与李世民慈涧的正面对决中。居然不落下风。
  “既然平分秋色,郑主可于慈涧与李世民相持,堵住唐军从潼关西出中原之路。”薛万述开口言道。
  杜淹言道:“有所不知,陛下亦有此打算,但唐军并非一路而来,唐军主帅李世民。命熊州道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出兵,攻伊阙龙门,潞州道行军刘德威自太行向东攻河内怀州,泾州道行军总管柴绍攻洛口,切断我军粮草,怀州总管黄君汉从河阴进攻回洛城,陛下不得已不退兵返师洛阳。”
  一旁长孙安世言道:“眼下李世民大军。已进驻扎在洛阳北面的北邙山,连营进逼洛阳。而洧州长史繁水人张公谨与洧州刺史崔枢以洧州城降唐。”
  说到这里长孙安世顿了顿言道:“我们离开洛阳时,刚得到消息,怀州总管黄君汉遣校尉张夜叉以舟师袭回洛城,回洛城城破,我军大将达奚善定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