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4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盐,服饰珍玩,贱如土芥。城内的公卿,连粗糠都吃不饱。陛下如果不救,洛阳必亡。”
  李重九看了长孙安世,杜淹一眼反问:“朕有说过要退兵吗?”
  杜淹,长孙安世对望一眼,都稍稍松了口气。
  “历城侯!”李重九看向王薄。
  一旁王薄本见李重九连王玄应都如此不留情面的掌掴了,当下心道吾死矣。但见李重九道:“虎牢之战,虽没有保住虎牢,但你已是尽力了,吾甚欣慰。现朕加你为齐郡公,好好赵国效力。”
  王薄没有料到事情居然有此转机,当下跪下叩头道:“微臣多谢陛下不杀之恩,愿效犬马之劳。”
  李重九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薛万述言道:“我军要进洛阳,必走成皋道,若不破虎牢关,则无法进洛阳一步。而眼下唐军据守虎牢关,又有李世民亲自坐镇,我看要强攻虎牢关,恐怕不易啊。”
  “薛卿,你有何高见?”李重九问道。
  薛万述道:“陛下与其和唐军战于虎牢之下,不如引兵攻河内,兵临蒲津,威胁关中,这也是上策啊。”
  薛万述之言,倒是有不少赵国臣子附和。
  
  第五百五十九章历史借鉴
  
  姬川亦同意薛万述的意见,他言道:“唐军封堵了虎牢关,等于绝了洛阳东面之路。”
  从地图上来看,洛阳正北面的河阳三城,孟津渡,正东面的虎牢关,旋门关,东南的轩辕关,正南方的伊阙关,襄阳,西南的龙门,包括正西的潼关,皆是落入了李唐之手。
  洛阳已是真正与外界断绝关系,处于李唐重围之中。若是要继续西进,攻打虎牢形势与我军而言十分严峻,洛阳已是一座孤城,如此之下,我军不如避实就虚,挥师北进,沿着河内行军,直插上党,太行,再以重兵临于蒲津渡,造出要大举入关中的形势,或许可以围魏救赵,来解救洛阳之围。就算救不了洛阳,我军也可以尽收河内之地,拓地收众,待日后再与李唐一争高下。
  姬川这么说,得到了赵军很多将领的同意,李唐驻守河内大将乃是李神通,他的河内军团,在经过宇文化及毁灭性打击后,还没有缓过气来。而本来要来接替李神通为河内军团大将的李芷婉,却出了意外。
  导致李唐现在在河内指挥体系混乱,所以这个方案对于赵国而言,风险最小,又可以获利,何乐而不为。
  李重九记得历史上,同样在自己现在关头上,窦建德的军师凌敬也是这么向窦建德建议的。但窦建德的部下,却为王世充的人收买,多反对他的意见,结果一意进取虎牢。但是在虎牢关外,十几万夏军拿李唐精兵驻守的虎牢关毫无办法。
  最后给李世民断绝窦建德粮道。再在虎牢关下反击得手。
  历史借鉴在前,李重九是沿窦建德老路,还是取另一条路线。
  听姬川这么说,杜淹等人王世充的谋臣,皆是垂泪道:“陛下若是挥军河东,郑国必亡矣。”
  众将听了都是暗叹,以洛阳现在的状况,实很难说。能支撑多久,也许几十日,也许就在明天。
  不过众人都知道,李重九实已是仁至义尽,当初给杜淹开出三个条件,郑国一个也没有达到,现在就算李重九不救虎牢。也是说得过去。
  毕竟赵军确实尽力了。
  郑国使者都是陷入一片沉默,等待着李重九最后的决定。
  李重九陡然道:“诸位当初虎牢关失陷,朕已有所预感。兵者在于庙算,庙算多着胜,当初预计我军据虎牢关把握不过四成,既眼下没有攻下。也不算在意料之外。”
  “那若是虎牢关失利后,我军当从何而走呢?”姬川问道。
  李重九没有说话,从眼下的战略态势而言,自己相较于历史上的窦建德的夏军有三大明面优势。
  其一历史上攻打虎牢关的夏军虽有十几万之众,号称三十万。但兵马多是义军武装而成,虽经历多场大战。但训练较差,而且窦建德又新平河北,连战连胜,军中上下都是将骄卒惰,而李重九人马虽不足十万,都是经历战事,其麾下府兵都是常备军,训练精良丝毫不逊色于李唐的关中府军。
  其二赵军现在战略态势,也强过窦建德,当时宇文化及为李神通所灭,魏郡,汲郡都在李唐手中,窦建德只是刚刚击败李神通夺取了黎阳而已,但现在李重九先灭了许国,魏,汲二郡在手。
  如此进攻河内发起点,就近了许多,若是掩护黎阳至虎牢关前的粮道,也是大有好处。窦建德当年就是战线拉锯太长,被袭了粮道,导致军心混乱。
  其三就是李世民现在处境不妙,在李重九反间计下,李世民与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父子兄弟之情,已是岌岌可危。出征在外的大将受到质疑,势必会多少影响唐军作战的士气。
  而反观赵国,李重九一贯是一元化政治,身为帝皇亲自领兵征战,全军上下对他俯首帖耳。在赵国绝不会出现皇帝与大将不和的局面。
  此外,李重九还有两个没有摆在台面上的优势,这是李唐所暂时无法察觉,甚至赵国大部分谋臣大将暂时也不知道的。
  李重九言道:“朕决定,令徐世绩,王马汉两位,率两万人马沿着黄河攻打河内,而其余大军,则于白马渡登岸,出兵虎牢!”
  王世充一方人露出惊喜交加的神色,赵军大将们都是惊讶,本以为听了姬川的话,李重九会改变策略的,没想到还是要出兵虎牢关。
  李重九不由想到远在塞外软禁之中的窦建德,心想窦建德啊,窦建德,没想到我还是作出了当年与你一样的抉择,但不知这一次,又是如何呢?
  二月十一日。
  春日依旧迟迟,黄河南北仍是天寒地冻。六万赵军主力在白马渡登岸,一万水军驾乘三百多艘战舰,泛舟运粮,溯河西上,呈水路并肩之势。
  李重九在齐郡时,令虞世南代笔发出了第二封讨唐檄文,言李渊之祖本赵郡无名氏,寒门之后,本无懿德,窃以陇西李氏之后自居,攀附门楣。先隋两代天子,不以李渊父子卑微,委以大器。但李渊身受前朝旧恩,委以太原留守重任,却辜负天恩,起兵反隋。
  李渊入主长安后强臣弱主,奉幼帝,暗强臣弱主之谋,怀曹操,司马懿之心,行赵高,王莽之实。
  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而今大赵汇聚水陆大军五十万伐唐,望各州官吏百姓,整聚义旗之下。
  李重九传檄天下后,王世充之弟徐州行台王世辩遣大将郭士衡率军一万与李重九会合,王薄率一万齐郡战士,加入讨伐赵国的大军。
  原先降伏李唐的管州刺史郭士安,得知李重九大军逼近后,向虎牢关方向求援,希望李世民能派出兵马救援。
  但李唐的援军刚出了虎牢关时,管州已被李重九麾下前锋罗士信攻破。
  而同时徐世绩,王马汉的两万人马在河内与唐军李神通部接战,结果李神通部为夏军降将苏定方所破。
  赵军援郑声势浩大,连战连胜,消息顿时飞快地传入了关中。
  在长安李唐皇宫之中。
  李渊收拿着李重九讨唐檄文时,脸上阵阵寒笑,特别待看到李渊之祖本赵郡无名氏,寒门之后,本无懿德,窃以陇西李氏之后自居,攀附门楣后。整张檄文在李渊手中扭曲着。李渊冷笑道:“竖子竟然辱我,我李渊祖上乃是无名氏,你呢?中山李氏根本是无稽之谈。”
  “陛下,保重龙体啊!”裴寂连忙言道。
  李渊站起身来道:“朕没事,此人也就口头逞能罢了,朕会让他知道,有的人就算蹦跶了一时,也长久不了一世。此人心胸狭隘,看来还是记得当初拒婚之事,竖子,就是竖子,心胸狭隘,成不了气候。”
  裴寂看李渊这么说,也是感慨,李重九若是根本不可能与李唐相提并论的势力,李渊又何必发火,而李渊现在如此动气,只能说大唐现在实没有取胜赵国的把握。
  “现在秦王已攻陷虎牢堵上缺口,但王世充得知秦王离开后,派大将单雄信,杨公卿出城作战,齐王在城下吃了败战,总管卢君愕战死!齐王恳求秦王退兵,秦王不肯,齐王,屈突通又请解洛阳之围,驻险要而守,秦王又不肯。这里是齐王的奏折,弹劾秦王拥兵自重等八罪。”
  “封爱卿,你在洛阳军中一段,你怎么看?”
  封德彝言道:“秦王殿下是想一战而全功,既攻破洛阳,又于虎牢关外击败赵军,生擒李重九,要一举两克,若是放赵军入虎牢,让二贼合力,恐怕其势更强。”
  “不过齐王殿下也说得十分在理,我军已攻下王世充六十余州,其地大半归降我土,王世充就算此战能存,也不过是比王薄,徐圆朗,孟海公之流稍强,见好就收也是足够了,将来徐徐图之,不过一到两年,洛阳之地可拿于掌中。”
  封德彝这话说得模棱两可,而裴寂接过话道:“陛下,老臣有句话,不知说得说不得?”
  李渊道:“裴卿,你我岂是一般君臣,但说无妨。”
  裴寂道:“那微臣就斗胆直言了,正如封兄所言,我看秦王要一战而建功,并非是为了国家社稷,而是为了自己名望与功业。”
  说到这里李渊,封德彝都是一震。
  封德彝暗骂,心道自己本是秦王太子之间左右逢源的,但裴寂这句话,就似刚才自己帮太子说秦王坏话的。
  而李渊则是懂得裴寂的意思,李世民是想乘着自己身为主帅之际,一战击败李重九,王世充两大强敌,扫清河北,立下不世功勋,但若是现在退兵,将来伐郑的大功恐怕就不会落在他手上了,更不用说身在幽燕的李重九。
  这是要功高震主啊,震得李建成还是李渊,此中不得而知。
  “陛下,张婕妤求见!”
  李渊不快递道:“朕在商议国家大事,她进来做什么?”
  “似乎与秦王殿下有关!”
  裴寂,封德彝见机知是李渊家事当下告退,而张婕妤入殿后,向李渊哭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