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长孙安世向王玄应恭维道:“陛下,实在高明啊,以洛阳作饵,吸引唐军来攻,最后会同赵军一举将唐军歼灭于城下,此乃是中心开花之策。李渊,李世民父子失策了,真是可笑。”
  说到这里,长孙安世,郭士衡都向王玄应道贺。
  这时一名赵军将领骑马而来,向王玄应抱拳道:“玄应太子,陛下有话带到!”
  王玄应哦地一声问道:“赵王有什么话要吩咐我的?”
  那名将领道:“陛下道李世民退兵,必以精兵殿后,太子急切而行,必然中伏。还请太子不要离开前军太远。”
  王玄应闻言哈哈笑道:“赵王真是有心了,好吧,回去告诉赵王陛下,就说孤知道了。”当下赵军将领向王玄应施礼后退下。
  “殿下,赵王……”
  王玄应道:“不要理会,这成皋道,孤走得比谁都熟,命令加速前行,不要停留。”
  
  第五百六十九章萧铣出兵
  
  梁国都城江陵。
  梁王萧铣正与赵国使者欧阳询二人一面喝着清茶一面谈笑。
  萧铣乃是梁国帝胄之后,天生带着帝王之家的气度,谈吐间十分大气。梁国萧氏崇佛,当年梁武帝甚至在位之时,多次出家为僧。
  萧铣与欧阳询闲聊,从佛经聊到玄学。
  欧阳询不由讶然道:“未料到陛下不仅对于佛理如此精深,连玄学亦是如此精通。”
  萧铣笑着道:“当年先祖曾言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说回来还是释儒道三家相互印证罢了。”
  欧阳询点了点头,作为一个对玄学经营多年的人,萧铣这一番话实在很令他折服。
  “好了,闲话不提了,”萧铣道,“谈谈我们出兵之事。当年姑母为皇后后,拔萧氏家族之人为官,若非如此朕不能为罗县县令,以此为基,而有了今日梁国,这恩情朕是要还的。何况李唐要横扫天下,但自视我梁,郑如此贼寇,将来必灭之,于情于理朕都不能不出兵与李唐一战。”
  欧阳询听萧铣先谈恩情,不由暗道不好,一般此必为拒绝的铺垫。
  但萧铣笑了笑,却出人意料地道:“朕只想知道赵王称帝,又立前朝帝女为后,此次出兵讨伐李唐,倘若胜之,下一步是不是也要如李唐般,横平天下呢?”
  萧铣这么问,令欧阳询一时难以回答。赵国击败了李唐后,那么横扫四方乃是必然的,如此萧铣又何必帮助一个未来的敌人,但是若说没有,则又显得太假。
  欧阳询本来想说,若是赵国击败李唐后,与梁国两家划江而治,一南一北各自相安。但看萧铣的神色,就知道这话肯定骗不过他。
  欧阳询琢磨了一番道:“当年炀皇帝没于江都后,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鹿只有一头。陛下您不也是志在涿鹿吗?”
  萧铣点了点头:“此话不错。那是不是也可从你这番话中认为赵主,真有一统天下之心呢?”
  欧阳询索性默认了反问道:“陛下不妨想想,相较于窦建德和李密的下场,李唐和我大赵两国,哪国得鹿对梁更有利呢?”
  萧铣沉默了一会,欧阳询心底打鼓。不知自己这番话是否得罪了萧铣。
  “说得好,”萧铣神色一敛,喜怒不动于色淡淡地道,“来人!”
  殿内内侍连忙上前道:“陛下。”
  “宋王,岑侍郎到了吗?”
  “正在殿外等候陛下的召见!”
  “让他们进来。”
  不久一文一武两名梁国臣子来到萧铣面前。萧铣指着二人向欧阳询道:“这位岑侍郎,其祖父在梁国出仕为官,出任吏部尚书。现在其孙也出仕我萧家,现任中书侍郎,朕的诏书皆由他而出,这位是宋王,起兵之初,若非他来投,朕焉能有今日。”
  欧阳询当下连忙道:“久仰大名!”
  欧阳询倒不是谦虚,这岑侍郎。乃是岑文本,才气纵横,他当年在江都时就听过他的名声,眼下严然为梁国文官第一人。而这宋王名为杨道生,萧铣起兵之处,对方就攻下了南郡,率军归附。
  自董景珍。张绣二人先后为萧铣所杀后,此人就乃是萧铣麾下很受信任的大将。
  岑文本倒是笑了笑道:“舌如箭,笔如刀,听闻欧阳兄书法当世无双也就罢了。没料到言辞亦是如此了得,能为赵王委派出仕梁国作一任说客,岑某佩服佩服!”
  欧阳询知岑文本讽刺自己来游说梁国,不过他倒是不动气道:“微微绵薄之词,焉能动得了梁王之心,陛下心底早有成算才是。”
  萧铣道:“李渊策反我大将周法明,夺我四州之地,又以李孝恭,李靖,徐绍为将,沿江大造战舰,早有伐我梁国之心。眼下李唐又围攻洛阳,我与王世充虽没有交情,但唇亡齿寒的道理是知道的。”
  欧阳询顿时面露喜色。
  杨道生道:“好啊,我们受李唐的气早已久了,能出这口鸟气实在太好了。”
  萧铣道:“宋王,我就令你以一万人马,攻打襄阳,打通洛阳以南通道。”
  出兵襄阳啊,欧阳询心道这不是正好。
  岑文本道:“陛下,李唐李孝恭,李靖大军就驻扎在大江上游,若是宋王北征,唐军顺流直下,那该如何是好?”
  萧铣道:“无妨,令文将军率军驻扎清江口,扼守上游要路即可。”
  岑文本还待再劝,这时候殿外一名文官入内向萧铣道:“陛下洛阳紧急军情!”
  萧铣,岑文本都是不说话了,欧阳询暗道,萧铣的出兵本就是在模棱两可之间,这时候若是不好军情,岂非影响萧铣出兵的决心。
  萧铣当下道:“念!”
  “三日前,李世民焚掉虎牢关退兵往洛阳方向,现在赵国十万大军已挥师直奔洛阳。”
  好啊,欧阳询一时激动差一点喊出声来。
  岑文本怔怔地道:“李唐居然连虎牢关都不要,难道真的放赵军直抵洛阳城下与王世充会师?”
  萧铣站起身来喜道:“此事真是做得极好。”
  说到这里萧铣看向杨道先道:“宋王,李唐已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无论如何一定要攻下襄阳懂了吗?”
  “是,襄阳啊。”
  欧阳询听了萧铣的话,心底琢磨,萧铣之前让杨道生攻打襄阳,可能只是牵制,但听闻赵军攻陷虎牢关后,却是下令一定要攻下襄阳,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以三国时的荆州九郡天下中的地位,若要从荆州下江扬,重在江夏;若要安定荆州,则重在江陵,而若要进取天下,则重在襄阳。这也就是为何在东晋南朝时期,据荆襄上游强藩巨镇,屡屡能更迭南朝政权,而从隆中对中说从荆川两路讨伐中原,襄阳乃是关键。
  以荆州地理位置,襄阳,江陵,江夏都是重地,现在萧铣是得陇而望蜀。萧铣听说李唐在洛阳战事,急转直下,真正动了要取襄阳的心思。看来对方也不是偏安一偶的人物,而是真正有志于天下。
  现在洛阳城下,李唐,大赵,郑国已是三家交兵,而梁国也是加入,这场戏真正越来越精彩,但无论如何梁国出兵已成定居,欧阳询想到自己出使任务成功,不由暗自高兴。
  
  第五百七十章城下之战
  
  春雨已是小了不少,嵩山北麓的山脚,松林密布,在春雨的浇灌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色。扎着绑腿的赵军士卒正在前行,赵军队伍犹如长龙一般,望不见首尾,而李重九按马持鞭看着远方的丘陵。
  一旁士卒搭盖了一个临时的行营,李重九下马脱掉蓑衣,坐在一张交杌上。士卒们抓着一张羊皮地图的四角,铺到李重九面前,地图上密密麻麻,划了好几个箭头。而一旁薛万述,张玄素,姬川三名文官也是脱掉蓑衣,匆匆来到行营见过李重九。早有士卒将炖好的姜汤给三人奉上。
  “郭士衡的前军前进到哪里了?”
  “半日前突破巩县,在城南与唐军交战,唐军失利后退却,原郑军投降李唐的巩县县令倒戈,巩县已是收复,现在郑军前锋正朝偃师前进。”一旁薛万述向李重九禀告。
  “攻下偃师后,就可以抵达洛阳城下了,没料到郑军还有点实力。”姬川笑道。
  张玄素沉默了一阵道:“不,我看王玄应,郭士衡危矣才是。”
  “张爱卿,怎么说?”李重九问道。
  张玄素道:“以唐军的实力怎么可能被郑军击败,若是二人败了,尚好不会大损,若是胜了,必是诱敌之计。”
  李重九点点头,当下众人商议了一阵,此时在黄河北岸,徐世绩,王马汉的两万人马,势如破竹。
  淮安王李神通一路节节败退,连续攻下新乡,获嘉两县。李神通损兵折将,退至河内城与刘德威部会合,才遏制住败势。而徐世绩的前锋苏定方已是率军,攻至距离河阳不足三十里之处。
  一旦攻下河阳,意味着赵军随时可渡河,援救洛阳。若是李重九今日仍是被阻在虎牢关前,那么徐世绩的两万大军。却可以先行一步,不仅可以解救洛阳,而且身在虎牢关的唐军,还随时有后路被切断的危险。
  薛万述道:“唐军总管黄君汉已败,李唐在河北只有潞州行军总管刘德威一支,其主要兵马都在河内,镇守河阳的兵马并不多。徐。王两位大将军攻下河阳,绝不成问题,但就是看河阳唐军能坚守多久。”
  李重九用马鞭指着地图道:“程名振的水军和苏定方精骑,合击河阳势在必行,河阳我军一定要拿在手中,让徐世绩。王马汉继续率军深入,不必理会河内的李神通,刘德威的唐军,调转南下,沿河而进攻下河阳三城,就为大功。”
  “诺!”薛万述当下替李重九起草文书,命人渡河送至徐世绩军中。
  处理军务后。李重九方才闭目养神一会。
  “急报!”
  一名骑兵来至行营停下,战马身上都是泥泞,对方翻身下马向李重九道:“陛下,郑军前锋在偃师以东中伏了,唐军将郑国太子,郭士衡都围住了,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