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真不久后,张小虎听说方丈答允了盛彦师派少林寺五百僧兵,到轩辕关替李唐作战。但是事实上却是为赵军的内应,要骗开轩辕关。张小虎知道不由吃惊,普胜大师居然骗了盛彦师,阿弥陀佛,出家人可是不打诳语的啊。
  到了轩辕关后,张小虎一直受到内心谴责,他虽是在家弟子,但也是受居士五戒的。不过少林寺建寺以来,俗家弟子为了练武护寺,杀了不少流寇,首先第一这杀戒,早就是破了。而不少半路出家的俗家弟子,为了练武打熬气力,也是酒肉不禁的。
  故而再度破戒,也不算什么大事。
  张小虎记得潜入轩辕关后,少林武僧们就袭破了城门,放埋伏在城外的赵军杀入轩辕关,里应外合破了此关。但张小虎却不开心,因为李唐是来打王世充,而赵军是来帮王世充的,他现在这么做不是帮了王世充吗?
  想到这里,站在轩辕关上的张小虎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小虎!”
  张小虎听见有人在叫他,不由转过身去,看见原来是师伯昙宗。现在他穿戴着一身铠甲,立在关楼旁。而轩辕关下赵军士卒正源源不断从这关道入关。
  昙宗很是高兴,拍了张小虎的肩膀道:“听说那晚攻下轩辕关,你打倒三名唐军士卒,为抢门立下大功。真是厉害啊!”
  张小虎连忙道:“师伯,这不算什么,我操练棍棒就是为了护寺弘法!”
  昙宗点点头道:“你还未出家,愿意不愿意加入我赵军,凭着你昨日的战功,陛下一定会好好封赏你的。到时说不定能当个将军。”
  “将军啊!”张小虎一愣道,“我倒是从未想过当将军。”
  昙宗摸了摸脑袋道:“你不想当将军想作啥呢?”
  张小虎正色道:“我要杀了王仁则父子,为我爹娘报仇!”
  当下张小虎将当年父母冤死的事告之了昙宗,昙宗听了大怒骂道:“我呸!这两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待我到了洛阳就替你出这口气。”
  “这可以吗?”张小虎不由又惊又喜。
  昙宗道:“这有什么,现在我赵军十几万大军水陆并进洛阳,现在轩辕关都攻下了,王世充那现在都恨不得跪着舔我老昙的马靴呢,那两个人又算得什么。你们明日就随我进兵洛阳。”
  
  第五百七十二章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盛彦师坏孤大事!”
  李世民目光闪动,眼下已不是追究轩辕关如何被攻下之事。轩辕关一丢失,赵军在轩辕关的人马,随时可以北上切断偃师退路,或者是直进洛阳。虽不清楚,赵军在轩辕关的具体兵力,但李世民已不可能在偃师继续据守下去了。
  李世民望向虎牢关的来路,决然地道:“撤兵至洛阳城下,与齐王,屈突通大军会师!”
  既然事不可为,那么就干脆退兵,绝不拖泥带水。李世民想透了这一点,就立下做出了决断。
  “那么困在此的郑军怎么办?”长孙无忌问。
  李世民淡淡地道:“他们是李重九弃子,杀之无益,撤围撤军!”
  当即唐军开始撤退,而偃师城中,县令,县尉见唐军撤军,皆是出门哀求道:“我等背郑而降唐,此事必为王世充所怒,眼下唐军退兵,我等必为王世充所戮,求秦王哀怜!”
  李世民温言言道:“县令你们尽管放心,尔等随我军一同撤走即是!”
  县令,县尉都是大喜,心道果真秦王殿下乃是宽厚之人道:“多谢秦王,可是城中乡绅百姓……”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其余孤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半日之后,李重九的帅旗出现在偃师城。
  偃师城城头上燃烧着熊熊大火,显然是李唐大军退出偃师之后,放火烧城,不留给赵军。偃师城外都是无处可归的难民,有数千之多,哀嚎遍野。
  李重九见了当下令魏征拿出军粮安抚百姓,姬川道:“我军粮船还没有到,现在将粮食分给百姓,我军如何进军洛阳?”
  李重九看了姬川一眼道:“朕不惜粮草,而是为了取名望!”
  说话间。王玄应,杜淹,长孙世安等人仓皇来见李重九。王玄应发髻皆乱一见李重九即拉住李重九的马,嚎啕大哭。
  杜淹亦是垂泪道:“悔不听陛下之言,我等几乎不能保住性命。”
  李重九道:“尔等平安无事就好,朕也没有料到李世民会在偃师伏击之事,说来还是朕的过失。”
  王玄应。杜淹,长孙世安三人都是惭愧不说,只道李重九是安慰他们,张玄素在一旁道:“三位不必灰心,我军已攻破了轩辕关,眼下两路并见。洛阳之围旦夕可解,郑国无事了。”
  三人听后这才从大败中的阴影稍稍恢复回来。
  而偃师的百姓得到赵军的军粮后,数千百姓都是感激不尽。赵国大军乘势向洛阳而去。
  过了偃师,洛阳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没有了,下面就是宽阔的河洛平原。当年周公经营洛邑,形容此地道:“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自古兴衰更替。必取决于中原。
  河洛平原,处于中原腹地,有河、雒、伊三川纵横,当年秦灭周王室后,在此置三川郡。
  杨广称帝后,听相士庾季才之言,将都城长安迁至洛阳。后杨广率十几万骁果军南下江南,离开洛阳时对留在洛阳宫女作诗。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最终杨广离东都一去不回。
  而李密为取天下,数战王世充于洛阳城下,但最后于偃师城下功败垂成。王世充击败李密后,本可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但他名望不够,以西域胡人的军阀身份,为洛阳士族公卿所排斥,故而以兵夺权。强行窃据帝位。
  但没料到遭到众叛亲离,李唐大军一出关中,洛阳诸位周边州县,不战而降。李唐扫平洛阳四周后,李世民率大军围攻洛阳,希望一战而克,但最后功亏一篑。
  现在洛阳城雄伟的城郭,就在李重九眼见,更远处乃是绵延起伏的邙山。洛阳城郭下,伊水流淌,这三川汇聚,伊水直通黄河,也是千里大运河的起点。往日大隋在洛阳建都时,在城东建上亭宫和华林园,但李密与王世充在此一战后,往昔宫殿皆是成土。
  李重九驻马于山坡,伊水从旁而过,赵军铺路架桥直渡伊水,河洛平原上遍布赤红色的赵军战旗,赵军士卒精神百倍,齐头并肩,人马好似泛起的大潮般。
  李重九思绪万千,年少之时,自己被殷开山通缉,千里流亡至洛阳,那时一文不名,只是来洛阳一睹王都气象,而今日李重九已是一朝帝王,手提十万大军再至洛阳,想起往昔种种,长乐公主已为他的娇妻,堂堂齐王则为他的妻兄,而当年峨冠博带,与自己谈笑古今的李密已是作古,昔年笑语嫣然的李芷婉已是永不能再见。
  恰如流水迢迢,光阴荏苒,十年后的今日早已是物是人非。
  “陛下,洛阳已至,围攻洛阳城的唐军,已是向西退走。”
  “知道了,再探!”
  “陛下,我们前锋骑兵已渡过洛水,洛阳城城墙之下。”
  “就地驻扎!”
  “陛下,洛阳上春门紧闭。郑军没有动静。”
  前方探马一路一路回禀。
  听到洛阳上春门紧闭,李重九眉头微微一皱,转头向王玄应,杜淹二人笑道:“郑王这可并非是待客之道啊!”
  杜淹尴尬地笑了笑道:“洛阳刚刚激战,城内残破,难以待陛下尊驾。”
  李重九闻言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计较的话,而杜淹则是从额头上抹了一把汗。
  而就在洛阳城东的上春门上,王世充向城东眺望,但见赵军前军骑兵沿着洛,伊两水,奔驰而进,人马如龙,而身后赵军主力步军军团更是漫山遍野而出,旗帜招展,士卒皆是鲜衣怒马。
  王世充为将多年,最擅从一路军队的行进之中,看出其强弱来,但见赵军行军之状,才是真正的背后浸透了冷汗。
  王世充手按在城垛上道:“都说燕赵精兵为天下雄,今日睹之不假。有此雄兵,难怪李重九胆敢于李渊父子争锋!”
  一旁大将段达道:“本以为赵军与唐军会在虎牢关下,一拼高下,两败俱伤,但没有料到李重九不战而屈人之兵,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即令李世民让出虎牢关,这等雄谋才是真正可怕。陛下,赵军不可不妨。”
  王世充长叹道:“朕担心也是前门去虎,而后门进狼。”
  
  第五百七十三章袭城
  
  “拜见秦王殿下!”
  “二兄!”
  屈突通,李元吉二人抱拳向从偃师前线归来的李世民行礼,李元吉十分殷情,一改之前对李世民冷淡的态度。其余如宇文化及,封德彝等大臣皆是在一旁向李世民参拜。
  李元吉满脸堆笑道:“恭喜二兄晋为司徒,这可是位列三公啊!”
  李世民笑着道:“吾能晋司徒,还不是众位将士浴血奋战而来,若无诸位努力,孤焉能晋位三公。”
  李元吉满脸讶然,他本以为李世民从虎牢关前线调回,会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但没想到李世民却是如此平和,反而令他心底不甚好受。
  屈突通道:“可惜若非赵军这次援郑,我军就可一战攻下洛阳,生擒王世充,立下不世之功。眼下却是差了那么一点。”
  李世民道:“事焉有十全十美的,此番我军出关中,已攻下王世充七十余州,河南之地大半已平,又何必在乎区区一个残破的洛阳。有人要之就给之,反正洛阳就在边上又跑不走,我们将来随时可以回来再取,事事借希望一蹴而就,岂非显得我等太懒了。”
  众人听李世民这么说,不由纷纷大笑。众将心里道秦王果真有大将之风,这番得失淡然的气度,真是令人心折。
  李世民看向李元吉笑了笑道:“这次班师回朝后,下一次攻打洛阳,父皇就要靠齐王你了。”
  李元吉见李世民一语道破他的心事,连忙道:“二兄哪里话,我等都要仰仗你才是。”
  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