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浪拍击着赵军战舰,船身轻轻的晃动起来,茶水也是撒得满桌都是。
  李重九目光扫过二人。一旁虞世南道:“是啊,我军远征高句丽,水土不服,需要在党项城歇息一番。何况眼下新罗王已是许诺给我们陛下在党项城的驻军之权不是吗?”
  金春秋道:“回禀赵皇陛下,吾主是有此意,但赵军征讨高句丽,兵马恐怕有过万之众,若是驻扎党项城是否声势太大,会令全国上下有所不安。”
  李重九笑了笑道:“我赵国与新罗互为盟友,有何不安,反而要看你们新罗国主如何认为了,当然王子殿下愿意不愿意帮忙也是重要,若是不肯,就当朕今日从未说过这话。”
  金春秋一愣,他此刻怎么把握不到李重九的意思。他的脸上明显抽动了几下道:“赵皇陛下,在下谢过你的好意。但是在下有在下的坚持。”
  李重九闻言哈哈一笑道:“金王子果真快人快语,朕更欣赏你,更欣赏你的坚持,好吧,朕不为难你,要知道朕的大门愿随时向你打开。”
  “多谢陛下。”
  金春秋是汗流浃背地与金庾信一起离开。
  小船摇摆在海中,虽四面风平浪静。但方才的一切在二人的心底却犹如惊涛骇浪一般。二人登上小船,四周都是自己新罗心腹后。这才放下心来。
  小帆升起,小桨击打着海水,金春秋回头望着赵军旗舰战船半响,这才长长叹了一口气。
  金庾信握剑在手,迎着船头的拍浪,目光雄雄。
  金春秋对金庾信道:“好险啊,方才一时就作了另外一个决定啊。我们新罗句话说的没错,利欲就像是藏在美女后的毒蛇般。诱惑着你。赵皇的随意一句话,我就差一点陷入了万劫不复境地。”
  金庾信想了下道:“我觉得还好,天下将要大变,赵国雄起于河北,迟早是要席卷四方的,眼下我朝鲜三国,若不求变革。再固步自封下去,必然会被赵国侵吞。女主临朝,亚夫把持朝政,和白会议上众上大等碌碌无为,这早已是旧弊,若是长久下去。我新罗必然灭亡。眼下当有一名圣者,引领我新罗子孙走出这困境之中。王子殿下,我相信你会比公主殿下作得更好。”
  金春秋听金庾信这么说,满是激动之后也道:“你说的对,只是赵皇此人野心难测。我实在不敢借助他的力量,生怕一旦为他控制。终生就摆脱不了了。眼下公主殿下,尚得和白会议支持,不过上大等毗曇一直在反对公主,我们要想反对公主,必须联合毗曇,而不是寻求赵皇,否则赵国势力一旦介入新罗,后果不堪设想。”
  金庾信声音沉沉地道:“你说的有道理。”说罢金庾信一剑拔出,一剑劈在了迎头浪上道:“你说不错,赵皇乃是枭雄,我们要留心防着他。”
  赵军旗舰上,目送金春秋二人离去的小船。
  张玄素对李重九言道:“看来这二人很谨慎,不敢借助陛下的力量。”
  李重九笑了笑,拂袖道:“他们很聪明,知道现在新罗借助我大赵的力量,就犹如三岁小孩挥舞大锤,一时不慎就会砸中己身。他们是想借着朕这一次征讨平壤后,削弱高句丽,再壮大新罗自己的力量。这也算是每个人都有的,渔翁得利的想法。”
  张玄素道:“这很合理啊,他们若是贸然答应了,这才奇怪,不是吗陛下。”
  李重九笑着道:“朕给他们考虑的时间。但朕有这自信,他们会回来找朕的。”
  “陛下何以见得?”
  李重九对张玄素言道:“金春秋这人你看到了吗?这人目光中无时无刻不燃烧着雄雄野心,他不是一个心甘情愿居于人下之辈,他知道他只要一句话,我大赵就可以替他夺取新罗王王位,而眼下他没有更好的选择。朕看人十不离开八九的。”
  虞世南,张玄素都是一并点头。
  二十日的时间一晃而过,三岔河口的天气已是愈加寒冷,马上就要迎来冬日了。
  这一次攻伐高句丽,奇袭平壤之事已是敲定。一百六十艘战舰,三百余运输物资的平地拖船云集在三岔河口。
  海上也是开始刮起了西风。一万三千余名赵军精锐士卒经过二十日操练之后,半适应了海上颠簸,这一次将作为作战之主力。还有从黄河,登州调来的水军一万两千余人也是准备就绪。
  “两万五千士卒,加上北平郡郡兵三千,新罗军三千,一共三万多大军征讨平壤,这恐怕人马是不是少了一点。”一旁魏征满是忧心地对李重九言道。
  这一次随李重九出征的武卫军大将薛万彻也道:“陛下是不是把剩下的武卫军也带上,毕竟晕船之事,一阵子就好了,到了岸上我们弟兄就生龙活虎的了。毕竟还有这么多空船。”
  李重九道:“按照你说的,即便如此,他们战力也会大打折扣,我军这一次攻打平壤利在出其不意,速战速决,而不是坚于城下与高句丽人久持。所以朕决定一击中后,即扬长而去,不作拖延,至于空船是用来拉平壤城的金银珠宝的,朕还嫌船不够多呢。”
  “陛下。”魏征还要再劝。
  李重九摆了摆手笑着道:“兵贵精,不贵多。魏爱卿只需祈求朕这一次能凯旋而归就好了。”
  随即李重九看着一系列的伏牛弩,八梢砲的零件,还有积蓄下来的火油弹陆续运上船舶,心里想这些物质,才是更胜于几千士卒呢。
  当下李重九登上了赵军旗舰,举目眺望,远方浮日东升,太阳正在冉冉升起。
  海面上金光万道,景色雄壮美丽。海湾处一片寂静,赵军士卒一并登船完毕,正在甲板上看着东面日出海面的景象。
  最前方的旗舰上,赵字帅旗正缓缓从旗舰桅杆上升起。帅旗与旭日交相辉映,这一幕情景不胜壮丽。
  李重九拔剑一挥朝着东方喝道:“起锚向东,目标平壤!”
  
  第六百五十四章隋军战俘
  
  平壤城。据朝鲜人的说法,此城已有悠久历史,檀君在此创立朝鲜。后此城名为王俭城,王俭正是檀君的名字。箕子,卫满先后在此定都,汉武帝灭卫满后,王俭城成为乐浪郡郡治,王俭城亦改名为朝鲜县。高句丽建国后,长寿王将首都由国内城迁至平壤,并修筑了宏伟的安鹤宫,因王俭城所在地势平坦,而改名为平壤城。
  从此平壤城成为高句丽人的国都,又因平壤城遍植柳树,平壤又有一个别名,称为柳京。
  高句丽人与新罗人一般都是崇佛,故而在平壤四周修建了不少佛寺,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安国寺和广法寺。广法寺是由广开土大王,好太王以木材建造的佛教寺庙。
  好太王是高句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为王的国君,此后高句丽的君主一直以好大王的丰功伟绩为目标。此寺庙的位置,正修筑于高句丽王城的大城山下。
  大城山上城墙围绕,广法寺大雄殿内,释迦牟尼的金身耸立。
  两名僧人相对而坐,一名僧人五六十岁满头鹤发,一名僧人有四十多岁,却是失去了一条左臂。
  为首一名老迈的僧人将手中经书合上道:“当年好太王在位时,发下无上大愿,要将天下佛经刻录为典,成大藏经,但当时中土战乱,好大王几度遣使求经而不得,这才作罢。没料到,两百年后,好太王的宏愿,竟在老衲手中可以达成。”
  那四十多岁的僧人言道:“弘扬佛法。也是我的一点绵薄之力,大师虽是高句丽人。与我大隋乃是仇邦。但是国家有仇,于佛理无碍,能将佛理弘之四海,也是贫僧残生的愿望。”
  这老迈僧人看了一眼那僧人叹道:“你这人还是放不下那点国仇家恨,大隋今朝已灭了数年了,北方早已是大赵立国,你为何还是放不下呢?”
  那僧人道:“并非放不下,当年袍泽随我渡辽水而击高句丽。三十万子弟几人生还,这几年我一直拒绝大师收我为徒的好意,实是从不敢忘记我是汉人,而不是高句丽尔等蛮夷。”
  老迈僧人听了道:“在佛眼底,岂有汉人,蛮夷之念,众生皆等。”
  那僧人拂袖站起。但听哗啦一声,原来他脚底带着两副脚镣道:“大师,我尊你这一句,是因为这几年你救下不少我隋军汉人,但你要劝服我,却是不能。眼下经书我已抄录给你。可以赐我一顿斋饭了吧。”
  老迈僧人听了叹了口气道:“好吧,还是老规矩,你去香堂用饭。”
  说着这名僧人哐当哐当地离去,走到饭桌前将一顿斋饭吃完,又领了三捆荷叶包饭当下离去。
  这名僧人原名高涛。是当年随于仲文征辽的三十万隋军中的一员。萨水之败后,他的袍泽多半被杀。首级被高句丽堆作京观。还有七八万大隋士卒被高句丽俘虏。
  高涛也是其中一员,后来被充作官奴,为高句丽人铺桥修路之用。官奴为高句丽人奴役,十者早死了七八,他因为通晓佛经,故而时常不必服役,而去广法寺内给方丈诵念经书,因此活命。但高涛却不愿意作广法寺的僧人,而是只愿意回奴营与众士卒们一起。
  这又是官奴营中,普通的一日,这里到处充斥着垃圾秽物,屋舍破旧,夏不能挡雨,冬日不能避寒,只能是勉强的住着。但高句丽人却让这些大隋战俘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官奴营中防备简陋,高句丽人也不担心大隋战俘会跑,在这里他们人生地不熟,一旦跑走了,不要几天就会被从大山里抓出来,之后被拿出示众。高句丽人对待逃奴自有一套办法,先用火炬烧灼,将逃奴身体烧得体无完肤,又不断气,最后再斩首悬挂示众。
  高涛将荷叶包饭带回屋里,但见床榻上本是卧着十几名汉子,顿时有了气力般。
  高涛看了一眼,这些都是当年大隋的最精锐的将士啊,现在各个都是饿得皮包骨头,眼睛泛出绿光。
  高涛道:“饭在这里,你们先将这两包分了,这一包给病得最重的小古,小河吃了。”
  “小古不用了,他昨夜病死了。”
  “那好给小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