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难,目的为得是敲山震虎,逼降青州。张玄素,你和他们讲讲。”
  众人之中果真只有张玄素了解李重九的意思。张玄素当下道:“诸位陛下的意思是,山东唐军坚持如此之久,主要在臧君相从东海来的三万人马,眼下我军东莱登陆,不仅令唐军陷入腹背受敌之势,还可以随时可纵兵南下,攻打臧君相在东海郡的老巢。臧君相打了半辈子战,才有今日的基业,要他为别人舍弃,如何能肯,必然抽师回保东海。只要臧君相一走,青州的唐军哪里抵得住我军两路合击,不久将不攻自破。”
  薛万彻露出了恍然的神色,当下抱拳道:“原来如此,陛下深谋远虑,末将远不能及,末将这就替陛下攻下淳于难老巢。”
  李重九道:“去吧。”
  当下薛万彻大步而去,赵欣上前道:“陛下舟车劳顿,恳请先至郡守府休息,待微臣寻一处干净的府邸,再请陛下搬去居住。”
  李重九对程名振言道:“大军出征在外,一切简便行事。程将军,你在此督促各部下船,高句丽的俘虏要好生照看,特别是高建武的安全,另外当初征辽隋军安置之事,大家也再议一议。”
  安置征辽隋军,程名振苦恼饶了饶头,用目光向一旁的张玄素求助。张玄素直接道:“陛下这些征辽隋军该如何安置呢?陛下直接示下就好了。”
  李重九道:“好吧,这十几日来他们想必已是想得清楚了,这些人都是当年大隋府兵,都是朝廷精锐,各个都是老兵,身经百战。你选他们之中,身体康健的,自愿服役从军的留下加入我军。不愿意为军的,可以让他们返回原籍,若是原籍没有亲人的,不愿意回去的,就让他们在东莱郡这安置。若是家眷在关中的……”
  说到这里,李重九话音顿了顿。
  李重九看了一眼岸边道:“算了吧,若是他们愿意回关中就随他们回去吧,赠给他们一些钱。身在异乡十年,想必都是思乡了,人同此心。”
  听李重九这么说,众人都是一并点头。
  
  第六百七十四章闻风而降
  
  淳于难自失了登州后,将大本营搬至东莱郡内即墨城。即墨自古地利鱼盐,曾为齐东之饶邑,也是田单在此用火牛阵大破燕军的地方。
  此刻天色渐渐明亮,即墨城门前都是等待要进城的百姓。城头上守军三三两两,现在才是刚刚醒来不久。
  “着急什么,着急什么?”看着城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城门守将不满的骂了一句。
  城下的百姓队伍微微挪动了一下。
  “开城门。”守将不快地说了一句。
  当下即墨城的城门缓缓开启,城外的百姓们开始入城。
  就在这时候,城外传来的马嘶声,城上守将微微一愣,看去远处官道上,突然出现数百骑骑兵,骑兵的旌旗上写着一个赵字。
  守将猝然一惊,看了一阵立即喊道:“不好,敌袭,快快,关城门。”
  城下百姓正不断入城,但城门还没有合拢,无数百姓向城内涌去。而这时候赵军骑兵的前锋已是很近,守将当机立断喝令士卒将城门处涌入的百姓赶出去,强行关上城门。士卒们拔起刀来在城门内剁人。
  “不要,放我们进去!”
  十几双手搭住了城门,要将门扳开。士卒们当下拿起刀就往城门上剁去,刀子一下手掌手指头,纷纷被剁下。惨叫声此起彼伏下,城门终于被合拢。
  “糟了。”
  守将骂了一声,原来城门虽是关上。但城头吊桥却升不起来,无数百姓到吊桥上来回奔跑。
  这时候赵军骑兵已是赶到。吊桥上的铁索已是有些年头,锈迹斑斑,只见几名赵军骑兵拿起大斧狠劈下,将吊桥两根铁索斩断。
  守将顿时露出大恨的神色。
  即墨城总管府内。
  一名年轻男子正在房内弹琴,但见这时一名谋士急忙忙地奔入屋外。
  “不好了,二公子,赵军来袭。”
  琴声一停,那年轻男子听了皱眉道:“赵军?笑话。就凭掖县城内几百人马,我不去打他主意,已算是他祖上烧香了,居然还敢来攻我。”
  “不是啊,城外赵军人马不少,仅仅是先头部队,就有几百精骑。后面还开来上千人的步军。”
  “精骑?”
  “不错,都是一人双马,而且马披具装,人披铠甲。”
  那年轻男子听了顿时起身道:“不对,赵军之中只有府兵才大规模装备的骑兵,居然还有数百精骑之多。肯定是赵军府军精锐。可是现在赵国哪里有余力调来这人马,他的精锐府兵,不是都在防备李唐,突厥,高句丽吗?”
  “除非……”
  这年轻男子突然想到一个可能。脚步一停。
  那谋士言道:“二公子,是否现在立即派人去北海。禀告刺史此事,让他速速回援。”
  这年轻男子目光一厉道:“事到了这个地步,还回援什么,就算兄长回援,凭我们这即墨城内不到千名老弱士卒能守得住吗?若是真是李重九征讨高句丽大军在掖县登陆,不说我小小即墨,整个山东都完了。”
  那谋士随即会意,颤声道:“二公子,你说李重九征讨高句丽的得胜大军,没有返回幽京,而是出现在东莱。”
  “没错,只有如此才能解释了。”
  那谋士摇了摇头道:“完了,这可真是完了,当年来护儿,周法尚四万大军都没有攻下平壤城,都被这支赵军攻下了,而他眼下既出现在东莱,必是横扫山东之局。事到如此,该怎么办啊,二公子?”
  这年轻公子长叹道:“当初我大哥要降唐,我劝他再等一等,想一想三思而后行,但我大哥意思甚坚,言连徐圆朗之辈都肯为唐公牵马,我又如何甘于人后,若是迟了,到时候唐皇必然轻我。但他没有想到,李唐在关中,我淳于家在山东,一在东一在西,一旦有事则鞭长莫及。”
  那谋士已听出的年轻男子的意思道:“那么二公子的意思是?”
  “为今一切只有保住我淳于家,还有追随于我们的人要紧,大哥会见谅的,我们决定献城降了赵军,免除兵祸。”
  谋士长叹了一声言道:“二公子,我侍奉淳于家多年,未能有一计为公子分忧,但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
  到了傍晚,即墨城城门大开,薛万彻骑马入城,到了城门前对着跪伏在地上男子道:“你就是淳于难的弟弟淳于朗?”
  “是的。”
  “尔淳于家为何不早识大势,今日方才投降?”
  淳于朗道:“回禀将军,我淳于家不识天威,才有今日之失,恳请将军恕罪。”
  薛万彻点点头道:“也好,到了现在投降,也是为时不晚,你书信一封给你兄长,让他早日投降我大赵,可以免他一死,说不定陛下恩典,还会让他做官。”
  “在下一定从命,这就写信给家兄。”
  北海郡青州。
  城内綦公顺,刘兰,臧君相,淳于难,李义满等几位山东唐军大将,都坐在一堂。
  此刻堂内气氛严肃,众人都不发一言。放在一旁的茶水早都是凉了,这时也无人出来打破这沉默的局面。
  等了一阵,终于上首一名粗豪大汉站起身来,提了提裤子,此人正是臧君相。他看向众人道:“既然大家都不说,那就我来说,现在的情况大家都明白,据我所知,李重九的两万赵军已在东莱郡登陆,这两万人马就是灭了高句丽,攻破平壤城的赵军府军武卫军,亲自领兵的大将就是李重九本人。刘先生,我说的没错吧。”
  刘兰看向臧君相笑着点了点头道:“说的一点也不错。”
  “眼下我们青州城下有三万多赵军精锐,我们已是抵挡不住了,这两万人马在东莱郡登陆,那么腹背受敌下,北海郡肯定是守不住的。”臧君相下了这个论断。
  “那倒是未必,陛下之前有旨意,说让我们忍耐一阵,他马上就要在关中,荆襄对赵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若是我们能在这里拖住李重九的主力,那么对于陛下的攻势很有帮助啊。”李义满开口言道。
  臧君相冷笑一声道:“你这是还没睡醒呢?还是在做梦?陛下在关中发动不发动攻势,与我们有什么相干,等陛下的大军打到这里时,我们的人头早就高高地挂在青州城城头上了。”
  “那臧公你这是什么意思?”綦公顺忍不住问道。
  臧君相哼地一声道:“很简单,就是从青州撤退,大家一并退到东海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第六百七十五章江上论势
  
  长江之上,激流滔滔。
  大江之上,战舰如云。唐字的战旗在舰首前猎猎飘扬。
  十月,李渊以河间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任命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萧铣降将,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
  四路大军分头并进,兵锋直指梁朝国都江陵。
  这一年多以来,李孝恭,李靖在长江上游,巴蜀之地打造战舰,操练水军,蓄势待发,这一次顺江而下,李孝恭亲率战舰两千余艘东下,要破竹之势,一战攻克江陵,将荆襄之地收入掌中。
  不过李孝恭的计划却遭到了一点变故,此刻正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流经三峡的涛涛江水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着峡谷。峡谷内唐军战舰密密麻麻,难以前进后退,而三峡河道又是长江的艰险之地。出兵前唐军上下见三峡如此难行,不由踌躇。
  但李靖却向李孝恭进言道:“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如今我军队刚集结,萧铣尚不知我军来伐,若我们乘江水猛涨出师,顺流东下,突然出现在江陵城下,正是迅雷不及掩耳,乃兵家上策。纵然萧铣得知我将出师的消息,仓促调集军队,也无法应战,这样擒获萧铣定可一举成功。”
  李孝恭听从的李靖意见,现在正率舰队强行渡过三峡天险。
  此刻暴雨如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