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重九看去但见城墙边上,一排士卒稀稀拉拉地依在墙边上,战袍染血,大多数士卒都打着绷带,身上也是血迹斑斑。他们望向李重九目光淡淡的,口中沉默却没有丝毫言语。
  李重九将马缰一勒,翻身从战马上跳下,士卒们见这一幕,纷纷扶着兵器站起身来道:“陛下!”随即他们又垂下了头。
  “陛下,我们的徐将军昨夜战死!”众士卒都垂下了头。
  李重九点了点头道:“将士们,昨夜若非徐将军,朕岂能攻破青州城。他鲜血不会白流,朕决定追封徐将军为郡公,郡公之礼安葬,他的家小,朝廷养他们一辈子。”
  “多谢陛下。”众士卒们都是一并垂泪言道。
  李重九看向众士卒道:“你们抬起头来!”
  李重九道:“昨夜你们以寡军力敌青州军优势兵力一昼夜,你们与徐将军一样,都是好样子的。昨夜所有阵亡将士,朕都会抚恤,而你们朕决定授予你们勋章?”
  众士卒们听了李重九话都是不解。
  李重九道:“所谓勋章就是活着戴着别人看。死着时候带进棺材,这是你们荣誉的标志。另外除了勋章外,朕赏赐于你们每名将士五贯钱,百石米,可以免除家里一人的劳役。此外这一次破城,但凡抵抗的青州军将领的家眷,朕都赏给你们为奴!”
  李重九的话音在风中回荡着。
  青州城的一角。一处府门被砸开,门外赵军士卒涌了进去。府内的妇孺都被推赶了出来。
  “我们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
  妇孺门垂泪大喊着。
  他们的家里被一件一件的搬空,赵军尖锐的铁矛对着她们,她们不敢有丝毫反抗。
  这一幕在青州城各处上演着。
  东门城楼上,徐世绩。张玄素二人看着这一幕。
  “陛下,终于用以铁腕,而制这些不服之臣了。”徐世绩慢慢言道。
  张玄素捏须道:“帝王之道,就是内圣外王,以圣人教谕,而王道制裁,故而儒家治天下。教人以仁德,以法家实王霸之道,方才令人畏惧。”
  说话间,数百名城中青州军将领的家眷被拿到东门。她们散发跣足被赶到这里,在秋风中瑟瑟发抖。
  徐世绩看了一眼,没有说话,而对张玄素道:“宋金刚向我进言说要保举李义满,希望陛下能赦免他的罪责。用他为将,你们怎么看?”
  张玄素捏须道:“徐公,你还不知吗?并非我怎么看,而是李义满怎么看才是?”
  徐世绩哈哈笑道:“他的家小,马上就要充军为奴,由不得他怎么想,此人领兵有一套。我要让他加入我屯卫军,加强力量。”
  张玄素道:“那要恭喜徐公,又收得一爱将了。”
  徐世绩长叹道:“你看青州城终于攻下了,山东将传檄而定。你说下一步该如何演变呢?”
  张玄素道:“着实难说,眼下高句丽已破,我大赵的对手,还有杜伏威,突厥,李唐,三者都并非轻易能够收拾的。我看这要看陛下的考量了。”
  二人正商议间,突然又一士卒前来禀告道:“徐将军,张侍郎,陛下在府衙内召两位大人议事,说是有梁国的战事传来。”
  徐世绩,张玄素听了对视一眼,当下都露出了郑重之色,一并下楼,赶往府衙。
  此刻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江陵城外长江翻滚,秋雨落下,江面涨潮。随着潮水涌入,战舰的残骸,士卒的尸体沿着江水不断被冲到江陵城的岸边。
  见到这一幕,江陵的军民无不触目惊心。
  此刻城内,疾风正打着宫殿外头的竹帘啪嗒啪嗒直响,殿上的桌案下散落着一地的文书。
  殿上萧铣垂手枯坐,面上毫无血色。
  殿下满堂大臣武将鸦雀无声。
  “你们说,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救梁国?救救朕?”萧铣方才怒吼还在殿上盘旋,余音不绝。
  但是现在众大臣们都是不说话。
  梁国大臣岑文本上前一步道:“陛下,文将军之败,是上天不保佑梁朝,如待力尽,必害满城。如今趁城未下,陛下可令出降,以免乱兵祸害。”
  “这就是你的妙策吗?”
  岑文本道:“陛下国势已到了这个地步,纵有排山倒海之力,也难回天,不如早作抉择,免得事到临头,这才是上策。”
  “你们的意思呢?”
  众大臣都是不语。
  萧铣怒道:“寡人养你们千里,到这个时候却百无一用,罢了罢了,我索性降了,宁死于李渊之手,也免得被你们活活气死。”
  “陛下不可啊!”
  萧铣话刚说完,这边大殿上一人疾步而来。
  萧铣视之不由大喜,急忙下了台阶上前道:“贵使来此,莫非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寡人吗?”
  此人正是赵国使者欧阳询。
  欧阳询道:“自赵皇陛下得知李唐无理攻打梁国后,十分震怒,虽兵马不足,鞭长莫及,但也令驻扎洛阳的薛万述,单雄信二将率军攻打襄城郡,以援陛下。”
  萧铣闻言几乎双目泪下,抓住欧阳询的手感激地道:“真是多谢赵皇了,寡人不知如何道谢才是。”
  欧阳询道:“此乃是吾友邦分内之事,只是眼下陛下一战失利,就思投降,以微臣之见此不足取也。”
  
  第六百八十三章外交恐吓
  
  大殿之上,在满堂梁国臣子面前,欧阳询慷慨陈词力劝萧铣不可投降。
  殿外风雨飘摇,萧铣本人面色阴沉,显然有点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候岑文本上前一步道:“赵国贵使可能有所不知吧,我军主力已清江口大败于唐军,大将文士弘丧师数万,水师全军覆没,现在我长江之上已无险可守,江州司马盖彦更是举城投降。就算有赵国一路偏师来援,又如何能够济事的,而今你劝吾主不要降唐,岂非是误了吾主。”
  欧阳询看了岑文本一眼道:“岑侍郎,我听闻梁国立国之初,国有带甲之师四十万,而今仅因为文士弘之败,汝就丧胆了吗?汉高祖立国之初,大战七十,小战四十,败战最惨时,连妻儿都可以推下车去。而今梁国远远未到如此窘迫之地步,为何轻言放弃?”
  “荒谬,李孝恭,李靖十万大军陈兵于外江陵城外,城内兵马不过五千,你说不要放弃就能退了敌军吗?”
  欧阳询向萧铣道:“陛下,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李唐水师顺流而下,江陵城是守不住,我们不如弃之江陵,东山再起。”
  听欧阳询这么说,几个梁国大将也是道:“陛下,赵国贵使说的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如暂退一步,弃了江陵再说。”
  萧铣听了长叹道:“我萧铣起家立业,一手建立梁国,就在江陵,若失此而逃,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
  欧阳询道:“陛下不可学楚霸王,意气用事啊,大丈夫能进能退,能伸能缩,失去了将来再打回来就是了。”
  大将们也纷纷言道:“陛下若是要走。我等江陵百姓都是愿意,携家带口与陛下一起的。”下面众大将也是一并附和,而主张投降李唐的臣子却不说话了。
  萧铣听了长叹道:“那寡人现在又能退到哪里去呢?”
  岑文本冷笑道:“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已是举旗率交州降唐了,还有大将张镇州,王仁寿。眼下又难保其他刺史没有这个心思。”
  欧阳询斥道:“你这是哪里话,梁国根基雄厚,怎么会没有忠贞之臣,难道各个都是反臣吗?”
  这时一名臣子出首道:“微臣保举,豫章郡刺史苏胡儿,此人对大梁忠心耿耿。况且其妻儿都在江陵。若是退保豫章郡,也可保全宜春郡左近数郡。”
  岑文本道:“陛下,豫章郡东有林士弘,南有冯盎,地方不靖,陛下真要迁都至豫章郡?”
  萧铣听了为难道:“朕与林士弘素来不和,若是朕撤到豫章郡。他恐怕不会与朕干休。”
  欧阳询道:“陛下你请放心,李渊攻破江陵,不会止步于此的,他岂能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让在下前往九江,说服林士弘,包准他不会为难陛下,反而会与陛下共御唐军。”
  萧铣听了大喜道:“有贵使这一番话,朕就安心多了。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话说,豫章郡虽偏僻,但想必李唐也是鞭长莫及,朕决定带着皇后与宗室去豫章郡,诸卿意下如何?”
  众臣听了都是言道:“吾等愿意追随陛下。”
  连岑文本等人此刻也是不说话了。萧铣听此,双目泛泪道:“多谢众位信我萧铣。对我萧家不离不弃,朕不会薄待任何一人的。”
  说到这里萧铣话语顿了顿向欧阳询道:“贵使回去回禀赵皇陛下,就说我萧铣多蒙不弃,但眼下丧师失土。实是无颜见天下之人。以后梁国一切愿为赵皇陛下马首是瞻。”
  这一席话是当着众臣的面上说的,萧铣这么说的意思,显然有归附赵国之意。当然也有借赵国的力量来自保的意思。
  欧阳询连忙道:“陛下之言,我一定会转告天子,眼下还请陛下保重才是。”
  萧铣听了点了点头。
  欧阳询等一行赵国使节,离开江陵,但见江陵城上,一片繁忙。萧铣仓促离开江陵城,士卒与百姓争渡,一片慌乱。
  欧阳询看了叹了口气与左右道:“梁国怎么说也是一个大国,一战兵败,就兵败如山倒,士民上下皆无再战之心,说起来都是萧铣没有恩惠于百姓,否则怎么会如此。”
  欧阳询叹息之后,进入了船舱。“走吧,我们去九江,会一会这林士弘。”
  纷乱之中,他的船在码头不免也遭到百姓的冲击,但却被梁军的士卒们拦住。
  “这是什么船,为什么不让我们登船?”
  为首的士卒骂道:“混账,这是赵国使者的船,你们也敢阻拦吗?”众百姓们恍然,看着这艘船顺着江水激流缓缓而下。
  九江郡,治所湓城县。
  眼下九江郡乃是楚帝林士弘所据。
  欧阳询在舟船上看着细作收集来林士弘的资料,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