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5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王雄涎顿了顿苦笑道:“果真是赵国天子,率领武卫军和翊卫军的精锐渡海而来,某死也不算是糊涂鬼了。”
  “慢着!”秦琼上前一步道:“阁下受困于此,何必寻短见,吾皇陛下一向唯才是举,某当初也是王世充的降将,今日也得陛下的重用。你若是肯降,某会在陛下面前推举你,必得一个前程,将来我大赵得了天下,你也不失封侯如何?”
  王雄涎听了目光一闪,似有几分意动,左右士卒听了一并道:“将军,眼下大势已去,留得有用之身才是啊。”
  王雄涎听了亲兵的劝说,当下长叹一口气将手中铁枪一丢,跪在地上道:“愿听秦将军吩咐了。”
  见王雄涎如此,他手下士卒也是一并将手中兵器都是尽数丢了,表示愿意降伏。
  秦琼见此哈哈大笑,上前扶起王雄涎,之后对左右道:“收缴了兵器,对这些江淮军的弟兄们不可无礼,等待陛下发落!”
  “诺!”
  
  第七百一十七章大丈夫当乘风破浪
  
  扫平了岸上的江淮军后,赵军舰队当下进入朐山港附近。
  赵军海舰要登岸时才却遇到了难题,第一个原因是退潮,第二个原因是战舰不合适的缘故。
  现在赵军舰队中一半以上战舰是模仿新罗战船,新近才造的尖底宽头航海大舰。这些尖底宽头的海船,都是赵军近两年打造的新舰,一改过去平底方头沙船。
  这样的新式海上战舰,比原先的赵军从隋军旧船那接纳过来的方头方梢,而且平底的沙船在海上航速要快,而且更适合远洋航行。要知道平底海船,不仅海上航速慢,而且抗风抗浪能力差,为了出海,必须牺牲装载能力,加装批水板和太平篮,来保持船身稳定。
  所以尖底船在海洋远航能力上,无论是速度还是载量,都远远高过不止一筹。
  至于为何汉人一直在隋唐时采用沙船航船,而不改用尖底海船,不是因为我们造不出,而是市场决定需求。因为沙船有一个优点,到处可以停泊,就算沙滩也可以。沙船是既能在海上行驶,又可以在江河航行,一船可以两用,当时对于汉人来说,运河以及内河航运和近海航运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远洋贸易需求不大的隋唐两朝来说,沙船就足够用了,但到了宋元时,远洋贸易激增,这时候尖底上宽的广船才开始推广起来。
  不过到了这个时空中国造船史,因为李重九的决定而改变。皇帝说,朕要威慑高句丽,新罗,百济和倭国,番邦小国不听话,朕就要派舰队教训他。于是大赵舰船作匠,为了迎合皇帝需求,就模仿新罗船。去年就造了三十艘新式战舰下水,今年又三十艘,明年还有五十艘。
  这一次李重九得到密报,说杜伏威要撕破与自己的协议,大举出兵攻打赵国山东后。
  李重九当下震怒,他这时候早已令程名振率领内河水师,沿着永济渠增援洛阳。同时也放出烟雾弹,说自己已率主力大军南下了,而实际上他率大军驻扎在幽京按兵不动。
  李重九原计划,是准备要要对付突厥人的,按照突厥人的习性,一旦听说李重九大军离开幽京。这时候肯定是要来袭扰,攻打背后的。李重九这一次就将自己这主力军团留着幽京,结合北面大军随时给突厥人一个‘惊喜’。
  不过这一次突厥人却没有来,李重九怎么也没有想到草原上,传来处罗病重的消息。
  现在突厥是内部自己乱作一团,因为每一次突厥的汗位更替,都包含着血腥和杀戮。这也是草原上丛林法则,强者为尊,弱者只能被淘汰。而这一次各个有希望继承突厥可汗的特勤子弟,当然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失败者,所以他们也是暗中蓄力,各自准备人吗,要为将来可汗之位进行一番你死我活的争夺。
  所以李重九不但没有等来提着刀子上门的突厥大军,反而处罗的弟弟。两个儿子,义成公主都派出使者前来幽京,甚至小可汗突利都亲自到幽京来,无比热情地与李重九称兄道弟起来了。
  翻来覆去无非都是那句话,我将来当上可汗以后,怎么样,怎么样……若是这时候赵国可以表个态度支持我。怎么样,怎么样……
  好吧,李重九未免也觉得,草原民族的人。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耿直嘛,为了利益,这转变也太快了吧。
  对于这些上门的突厥人,李重九当然是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年突厥人乘着隋末战乱,不是对汉人采取离强合弱之策吗?好,我也一样。
  只要是处罗可汗赞成的继位者,我大赵一律不赞成,而其他来赵国寻求支持的突厥势力,我们就一律给与支持。反正朕李重九就这个态度,你们自己内部慢慢搞去吧。
  这样一来突厥这一大敌一去,赵军北境相安无事,李重九心底一安。这时候传来的唐军主力渡过蒲津,攻打河内的消息。说实在李渊这个奇谋,虽颇为出人意料,但对于提前知道唐军出兵消息的李重九并没有太意外。
  当初张玄素,姬川,虞世南三位中书侍郎,就与李重九进行过无数次兵棋推演,其中就包含了这一种状况的发生。
  按照当初的推演,若是李建成率主力大军攻打河内,李重九对外佯装出一副从永济渠从水路增援洛阳的样子,实际上自己率领主力大军,偷偷走太原,与尉迟恭的骁卫军会师后,进攻唐军河东重地,切断李建成大军后路,并威胁关中。
  你不是打我洛阳嘛,我就打你长安,一城换一城,你不答应,我围魏救赵之策就成了,逼迫唐军回师与自己决战。
  不过计划还是没有赶上变化,这时候英贺弗率骑兵劫了唐军粮草,李建成主力大军陷入进退两难境地,而另一方面伏威要撕破与自己的协议,大举出兵攻打赵国山东。
  李重九心知没有军粮支持的李建成,这时候是不敢贸然与自己进行主力决战的,必然退缩防守。与其这时候与李唐决战,倒不如先打杜伏威,这头随时想要在自己身上咬上一口的恶狗!
  先破杜伏威,得了江淮之钱粮后,再西进与李唐争雄!如此胜算更大,而赵军只要保持洛阳不失,那就算丢几座城池,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是两线作战,两个拳头打人,也有一定风险,取决于要么洛阳更早失陷,要么杜伏威先被灭掉。
  不过李重九已是决定改变计划,突厥的内乱,给了大赵很好的机会,如此驻扎在怀荒,御夷二镇的重兵就解放出来了。李重九已是下令,让王君廓和额托,再率领三万草原铁骑,从怀荒镇南下,至并州与英贺弗会师。
  想尽办法将李建成的唐军主力拖在黄河以北,不可让他从河阳渡过黄河,攻打洛阳。
  而郭孝恪率领松漠都护府的两万人马,从白狼山向北渡过潢水,在距离突厥汗庭只有三四百里的地方,进行狩猎。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身为突厥人战略合作伙伴,赵国用这样的方式对突厥内政更替表示着一种深切的关注。
  最后李重九亲自率领赵军精锐大军,从幽京坐船至三岔河口,再在三岔河口换乘海船,途径经登州补给粮食和淡水后,南下直抵朐山港。
  这新式战舰海上航速果真比沙船快了许多,这时候又是顺着洋流前进,战舰一路行来没有什么阻拦,与预期之中要快了不少抵达了朐山港外。
  这新舰虽好,但是问题来了,新式战舰不如沙船好靠岸,难以停泊登陆,这时候的朐山港,远没有达到后世时连云港那种霸气的吞吐装载的能力。这时候黄河还没有夺淮,泥沙还未淤积,所以今日连云港大部分的地区,还是沉在海中的。
  因此赵军的海上新式战舰开到了朐山港外,因为不明水情,不敢靠岸,万一搁浅就糟糕了。
  于是赵军大将王马汉,薛万彻,乌古乃各率人马依次从大舰上转乘小船,在朐山港登岸。
  连李重九也是立即上岸,他拒绝了姬川建议,换乘舰队中的沙船登岸,而是与姬川,虞世南,张玄素等谋臣将士三十余人,一并乘坐旗舰附属的柴水船,向港口驶去。
  这相当于现代救生艇的柴水船,大约只有旗舰四分之一大小,为了快点驶向港口,李重九左右近侍都是动手,拿起船桨来划船。
  而李重九独自按剑立于船首,目眺远方,疾风拂身,海水激溅,打在嘴角边上满是咸味。
  海上波涛翻滚,李重九亦是随着波涛心潮起伏,忍不住用剑柄击起船沿来,这时候天空之上层层云翻滚,望去好一番风起云游的景象,而在苍穹笼罩下的大海上,波涛翻滚,层层排浪追逐,李重九乘着小船上,身子随着浪头起伏沉降,一高一低浮沉于浪花上。
  “大风起兮!大浪逐兮!想必当年祖逖,也是如此横江之上,中流击楫吧!”李重九一边击剑于船沿一边言道。
  一旁张玄素道:“当年祖逖殚精竭虑收服中原而未果,最后功败垂成,他的功业又岂能与陛下今日相较呢。”
  李重九回过头,笑着道:“你是否担心,朕这一次出征,步祖逖后尘,一语成谶呢?朕从不担心如此,大丈夫在世,当如船行于海上,破浪而进,岂能因其他事而分心。朕敬仰祖逖,是敬仰他当年中流击楫的豪情壮志,而不是以成败而取人。”
  张玄素闻言道:“陛下豪迈,是微臣多言了。”
  李重九话说完,船上起居舍人,就立即挥毫在船上写下。
  革新二年三月,是时杜伏威攻山东,兵徇琅琊,帝率大舰百艘,将士三万有余,浮海而征。及船上,帝言祖逖中流击楫之事。
  中书侍郎张玄素劝帝,大战之际,何故道不吉之言。
  帝谓玄素曰,大丈夫在世当乘船破浪,勇猛精进,其可他顾!
  
  第七百一十八章盟友发力
  
  朐山港夜幕降临,港口上人声鼎沸。
  小小的朐山城,自是容不下赵国大军,港外刚刚登陆的赵军士卒,在这里竖营。
  营内中军主帐,镶着金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