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勇二哥上前抱着裴勇双肩,问道:“三弟,你是真是如此想的吗?”
  裴勇重重地点头道:“二兄,你以前和我讲过周处的故事,我想也是,有句话叫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也想效仿周处。这一次裴松我就不带走了,大兄,二兄勿以为念。照顾好娘亲。”
  两位兄长听裴勇这么说,顿时都是洒泪。
  “三弟保重!”
  “大兄二兄。你们也是。”
  当天吃过午饭,裴勇收拾了一番。牵着战马,备好行装就辞别卧床的母亲,兄长和家人离了家。裴勇走得匆匆竟是连住一夜都没有。临走之时,大兄二兄依旧仍给裴勇塞了满满一袋铜钱,说是在军里备用。裴勇心知自家情况不好,见了铜钱差一点眼泪都掉了出来。
  裴勇牵着战马随军来到蒲津渡戍卫,裴勇看着面前的蒲津、中潬二城,正雄视着黄河。他不知道李唐在攻打洛阳失利后,从战略进攻暂时转入战略防守。扼守长安北面要害的蒲津渡,成了唐军重点布防之地。
  “陈阿四,出列!”
  洛阳校场上,站着十几名身穿红色战袄的士卒。清晨的阳光撒落,照在陈阿四的脸上,照得他一张显得沧桑的脸却又有几分精神起来。
  陈阿四听得鹰扬郎将叫自己的名字,当下大步向前了一步,十分有力地回答道,并双手背后站立在队伍前。
  这一系列的操练。都是当初李重九在怀荒镇时定下的。李重九认为军人有军人的尊严,有甲胄在身时,就算面见皇帝时,也可以不用下拜。而且李重九还简化了多。士卒面见将官时的礼仪。
  现在陈阿四身穿着武卫军的火红色的战袄,挺胸直背站在前方,目光直视。
  站在陈阿四的身前的鹰扬郎将。看了陈阿四一眼朗声对十几名士卒言道:“武卫军伙长陈阿四,入伍三年。累计叙功两转为伙长。因此次攻打江淮的出色表现,陛下决定授予你从九品散官。立信尉。”
  “谢陛下隆恩。”陈阿四转身北面,重重一叩之后,弄得黄尘满脸。
  “起来吧!”鹰扬郎将看着陈阿四温和地言道。陈阿四这才站起身来,眼角中早已是一片湿润。
  鹰扬郎将见了陈阿四这般激动,笑着道:“不必如此,这是汝应得的。”
  陈阿四抹了一把眼泪,他还能不激动吗,从九品立信尉虽小,但却是散官,能拿一辈子俸禄的。如旅率,校尉甚至正五品的鹰扬郎将等虽拿得禄米,要比立信尉多多了。但这些都是职事官,一旦将来退役或者去职,就没有俸禄可以拿了。
  从九品立信尉,除了官职的荣耀外,最重要是一年可以拿四十九石的俸米,而现在他身为伙长,拿到手的俸米也才十石。
  陈阿四抹去眼泪道:“阿四,多谢郎将栽培,陛下隆恩。”
  鹰扬郎将笑了笑拍了拍陈阿四道:“你小子真是好运气,这一次军中选拔将校去讲武堂,本将决定推举你,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就看你了。”
  陈阿四微微一愣道:“讲武堂?”
  鹰扬郎将点点头道:“是啊,讲武堂,多好的机会,从讲武堂回来,你最少就是队副了。”
  陈阿四犹豫了一阵,上前道:“不,郎将,某想过这一次伐唐后,某就决定退伍了,不当兵了。”
  鹰扬郎将脸板了下来,怒道:“这怎么可以,你退伍岂非辜负了我对你一番栽培。”
  陈阿四垂下头道:“郎将,你知道某,某其实是怕死的,这几年我从军,也没有立什么功劳,只是郎将你指挥得力,这才一次次的打了胜战。某想过了某不是当兵的料。之前某问过了参军了,府兵服役三年,可向鹰扬府要求退伍的。我想回幽京,随便作一点小生意,侍奉自己的瞎眼老娘终老就可以了。”
  鹰扬郎将听了陈阿四的话,本是十分动怒,但听到后来陈阿四说要侍奉自己眼瞎的老娘,脸色才缓了下来。
  鹰扬郎将长叹道:“阿四,本将知道汝一直是极忠厚的人,对母亲又极孝顺,没得说。不过此事你虽有理由,但我不能答允你,你想你现在一年有四十九石的俸禄了,还请不到人来侍奉你亲娘吗?说难听就算有一天,你战没了,不说朝廷给你的抚恤钱,就是你的一年的俸禄,也足够你老娘终老的。”
  “再说了,你说你不会打战,我不信,每次出征其他伙,旅的人马都有折损,就你身为伙长,一队人却连一根毛也没有丢,甚至连战马都没有少一匹,我都怀疑是不是你当逃兵了。你再好好想想吧,就算回了幽京,最多也只是里长,党长,当个乡绅有意思吗?”
  陈阿四陷入了犹豫挣扎。
  “还有一件事,我还没有告诉你,你兄弟在渡河之战中,受了重伤,后经过医治侥幸活下一条命,不过却没有右腿,现在已是回幽京老家了,你陈家的希望就在你一人身上了。”
  
  第七百五十四章嫌隙已成
  
  长安八月末,天气甚是炎热,当李渊率领大军返回长安后,因为战事的波及关中的粮价一直居高不下,长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身为大唐门下省侍中,堂堂宰相陈叔达虽是不愁吃穿,但是对他而言,现在的处境同样也不太好不好。这一天他退朝后,回到家里,推掉了一切官吏的拜访,自己一个人在书房内看奏章。
  自从河阳失利之后,他已是可以感觉到李渊对他的态度已远远不如从前那般信任,这其中的不信任,说来十分荒谬,竟是自己侄女的缘故。
  陈叔达是陈宣帝陈顼之子,陈灭亡后,久久不能得志。后来杨广因为宠信陈后主之女陈婤之故,将陈氏子弟尽数起复。陈叔达身为陈婤的叔叔,官位也是一路升迁,先拜内史舍人,后出为绛郡通守。
  当初陈叔达与李渊也是旧交,为绛郡通守后,李渊于晋阳起兵。陈叔达乘势叛乱,将整个绛郡献给李渊,官封为汉东郡公,后累迁至宰相,在朝堂上可谓是位高权重,地位十分稳固。但现在一夜之间,陈叔达却感到快朝不保夕了,仅仅是因为陈婤为李重九封为郡夫人的缘故。
  这猜测本是毫无根据的,英明如李渊,岂会因为这点小事而恼他,但是这几个月朝廷的变故,证明了他的判断。
  想到这里陈叔达不由长叹,他将奏章放在案头,转而拿起一封写了一半的请辞的奏章,这已是他第二本请辞奏折了。上个月他已是给李渊呈上一本了,但是被李渊好言劝回。
  陈叔达以为自己可能是多心了。但是几日后,就传来范阳郡公卢赤松。因贪污获罪下狱后,在牢狱中自杀的事。
  卢赤松何人,当初李渊从晋阳起兵,身为河东令的卢赤松率师迎李渊大军入关,被李渊封为范阳郡公。这一次河阳失利以后,有传闻说卢赤松秘密与他的儿子,大赵的重臣卢承庆私下有书信往来,似乎泄露了朝廷机密。所以卢赤松被李渊以贪污的罪名拿下盘查,结果审问不过几日。卢赤松就在狱中自杀。
  正是卢赤松之死,令陈叔达十分害怕,卢赤松与自己颇有深交,而且与陈叔达一般,原来都是李渊昔日的故交。当初在大隋时三人都是同殿为臣的,彼此交情很好。所以李渊起兵,二人才二话不说,不仅叛变隋朝,割地举兵响应李渊。后李唐开国后,他们二人为李渊重用。
  可是到了如今,李渊却已经开始不念旧情了。萧瑀听说不仅仅是卢赤松,甚至与自己一贯不和的宰相萧瑀也都引起了李渊的猜忌。
  萧瑀是南朝梁明帝萧岿之子。萧瑀年少通经术,善属文为独孤皇后所喜。后独孤皇后将她侄女下嫁给了萧瑀,恰巧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所以两人交情一直很深。后来李渊从晋阳起兵。出任河池太守的萧瑀,起兵响应。迎李渊入了长安。李渊对萧瑀也很看重,拜为民部尚书,光禄大夫,封宋国公,后为宰相。
  在李唐朝堂上,萧瑀,陈叔达,卢赤松都可谓从龙三功臣,都是在局势还未明朗之际,将注压在李渊身上,之后得到了巨大回报。
  本来萧瑀李渊是不应该怀疑的,但问题恰恰就在于他是萧皇后的弟弟上。李渊竟连萧瑀也是疏远,冷淡多了。陈叔达自问自己当初功劳不如萧瑀,也没有萧瑀这般与李渊深厚的关系。
  李渊连萧瑀都猜忌起来,又何况自己。除了萧瑀,朝堂上还有被怀疑的,有温大雅,温大有二人,他们本来功劳就不卓著。李渊也就直接不客气了,温大雅原任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改去陇右屯田。温大有也外放到川蜀做官,两人都算是明升暗降,谁叫他们是大赵宰相温彦博的亲兄弟。
  陈叔达将手中请辞的奏折又重新看了一遍,当初出仕李唐时,那一番宏图大志早已是渐渐消弭。现在他想得只是要全身而退罢了。
  就在陈叔达在书房内闷闷一个人想心事时,门外传来声音道:“老爷,秦王殿下来府上拜见!”陈叔达听了心道秦王这时候来我府里做什么。不过陈叔达与李世民一贯交好,二人也是经常暗中通气,相互在朝堂上声援。
  陈叔达当下道:“让秦王在大堂稍候,我更衣之后就去相见。”
  不久陈叔达穿着一身常服走到大堂上,但见李世民与其亲信长孙无忌二人都在。陈叔达当下施礼道:“秦王殿下此来,是为了公事,还是私事?”
  李世民上前一步,急切道:“汉东公,孤是有求而来,眼下阽危之兆,其迹已见,将之若何啊?”
  陈叔达见李世民这么说脸色微变,但见堂内并无外人,心底才松了口气,当下皱起眉头微微责备道:“秦王殿下,你是做大事的人,无论何事都不可乱了阵脚。你慢慢与我说来。”
  李世民垂泪道:“世民性命只在片刻,哪里计较那么多,眼下来求郡公你救命啊!”
  陈叔达何时见过李世民这般,也知道李世民为何所苦恼,现在市井上传得沸沸扬扬,说唐军折戟于河阳后,李世民私下说唐军除我李世民外,无将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