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寂的意见被李世民拒绝,神色一僵,当下失落退下。
  “诺!”杜如晦当下领命退下。
  “虔州胡成郎等杀长史,叛逃梁师都,虔州都督刘旻率军追击,却让胡成郎逃脱,现已至赵境。”
  “此外细作回报,段德操也有不稳之势,此人乃是李建成心腹,乃是其余党,眼下也是拥兵自重,观望起来。”
  消息一道又一道传来,都是最近叛乱之事。李世民虽已是雷厉风行地斩除了一波人,但是李建成,李元吉余党的叛乱犹自不断。虽然大部分被镇压下去,但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又重新死灰复燃。
  退朝之后。
  内史令萧瑀回到家中,立即有人禀告道:“相爷,萧德言萧侍读来访。”
  萧瑀听了点点头道:“我更衣后,让他来内堂见我。”
  萧瑀到了宅里脱去朝袍,换上常服来到了内堂中。这萧德言也是出自兰陵萧氏,南宋名臣尚书左仆射萧思话的玄孙。
  在长安仕官的兰陵萧氏子弟不多,所以萧瑀对这位族侄也是十分亲近,两边时常也有走动。之前萧德言在太子李建成宫里任东宫侍读,这本是非常有前途的职位,但是而今李建成一死,一切都变了。
  萧瑀在内堂中见了这位侄儿,但见萧德言一见自己就哭着拜下道:“叔叔,请替侄儿做主啊!”
  萧瑀见了叹道:“我知你失了官制,此事你暂且忍耐。”
  萧德言道:“若是失去官职也就罢了,但若为人所辱,七尺男儿又怎么能忍下。”
  “怎么被人所辱了?”
  萧德言道:“叔叔,自前太子被秦王所杀后,东宫臣属各谋出路。我之前也做过最坏打算,既是太子失败了,那么作为太子亲信的我,能不被清算也就罢了,就算仕途中断也无话可说,谁叫我站错队了。可是……可是,半个月前消息传来,以往东宫属僚纷纷起复,出仕为官,唯独我一人没有消息。”
  “开始我还以为是否消息慢了一些,后来东宫那些官位比我低微的人,都得到启用了,我还没有得到消息,当然我坐不住了去吏部询问。哪里知道吏部官吏对我多番搪塞,就是不让我见尚书和侍郎。”
  萧瑀道:“这倒是吏部不对,就算尚书侍郎不在,但也有主事在,连主事也不见你吗?”。
  萧德言道:“是的,我忍不住了找吏部官员理论,吵架都没有用,只有回到家里,托人去询问。最后这才得知消息,原来吏部官员见我出身兰陵萧氏,就说眼下兰陵萧氏在赵国重用,这样人的若是启用了,将来不知是否成为赵国奸细,索性就不将我选官了。叔叔你说这气人不气人,我并非我自己生气,而是为叔叔你啊,我都被如此看待了,叔叔你在朝中的日子不久更难熬了吗?”。
  “他李家有把你当作心腹来看待吗?”。
  
  第八百一十三章萧瑀叛唐
  
  萧瑀听了没有说话,沉默了一会道:“连你都被怀疑,看来我萧瑀,果真是身处嫌疑之地了。这李唐我是留不下去了。”
  “叔叔你的意思?”
  萧瑀摆了摆手道:“想我萧瑀乃是梁朝天子的儿子,隋朝皇后的弟弟,当今尚书左仆射,又是天子亲家翁,也是落到这个田地。既然李渊,李世民不要我了,我就去投奔赵国。赵国风闻司的人求得老夫不是一日两日了,而且萧皇后也是多次写信于我,劝我降赵,保我一生荣华不衰。怎么样侄儿你愿意不愿意随我去?””“萧德言听了萧瑀这么说当下道:“叔叔,侄儿正有此意,眼下李唐江河日下,要期望李世民扭转乾坤,这实在太难了。此人虽有项羽之勇,刘邦之谋,但是李重九也是当时枭雄,何况眼下赵国连灭突厥,高句丽,解除了北境和东部的忧患,眼下只要林士弘一平,天下三分已有两分,下面就是全力向李唐用兵的时候,我看这一战李唐凶多吉少。”
  萧瑀抚须道:“正是如此。这样我的背叛才有意义,我正想看到李世民得知,当朝尚书左仆射投靠赵国时那一刻的脸色,这也是李家父子不重用我的后果。”
  萧瑀说到这里,露出恨色。
  当夜萧瑀下了决定,次日就向朝廷告假,往长安郊外扫墓。而在路途之上,萧瑀则是由风闻司的人接应骤然从长安离开,前往赵地。
  萧瑀叛唐的消息,并没有隐瞒多久。第一个发现萧瑀失踪的是尚书省的书吏,此人得知萧瑀一夜未回长安后。立即禀告了李世民。
  李世民闻之消息后顿时震怒,一面封锁消息。一面派人去抓拿萧瑀。
  但是当朝尚书左仆射失踪之事,又怎么是封锁消息可以隐瞒得住的。小道消息不断爆出,特别是长安派人前往渭水,黄河沿河抓拿后,消息更是走漏。
  长安的官员不少人都已是听说了萧瑀叛唐降赵的消息,连当朝宰辅都是叛变赵国了,这件事实在是非同小可。越是遮掩,越是瞒不住,这对朝堂上的震动。就犹如赵国温彦博,魏征,王珪三人之一投降了李唐一般。
  李唐朝廷上的震惊可谓不小,更何况萧瑀身为宰辅,掌握得李唐机密也不少,这一降赵。李唐的国内局势更是毫不遮掩地展露在赵国的面前。现在李唐朝堂上下必是人心惶惶,萧瑀降赵之后,那么李唐官吏里还有哪一个是可以信任的,此刻都是人人自危。
  加上李元吉。萧瑀,萧德言一并降赵之事,李唐官吏不知道明日还有谁会宣布降赵。官员们都是在提心吊胆中渡着日子,但表面上在李世民维持下长安城内还是维持一个安定的样子。
  就在这看似安定朝局下。玄武门事变的导火索,杨文干本人,正式在庆州宣布造反。
  这一消息。犹如烈火点燃下的干柴,顿时将李唐河西的局势瞬间点燃。
  两仪殿内。李世民端坐在龙椅旁,一旁龙椅空无一人。但谁都知道李渊此刻已是不可能再回来坐在龙椅之上了,所以一旁的李世民已是大唐的掌舵人。
  两仪殿里灯火通明,李世民的心腹重臣都在向李世民奏事。
  房玄龄向李世民道:“延州总管段德操,庐江王李瑗,拒绝奉太子殿下诏令,返回长安之事也是在朝堂中悄悄传遍,不过这二人尚好,虽是反对太子殿下您,却没有公开表露过叛变的意思。但是杨文干却是公然举兵叛乱,他打出的旗号,竟是要起兵杀太子殿下,替李建成报仇,迎回陛下掌管大唐!”
  李世民道:“杨文干此人愚昧不明,对于这样人的,孤没有话好说的,传令下去拜侯君集为左武卫将军,出兵讨伐杨文干,再派灵州都督杨师道,从灵州进击,两面夹攻。孤要以雷厉风行之势,扫平杨文干,杀一儆百!”
  杜如晦道:“太子殿下圣明,杨文干起事纯属不智,庆州之地,不比段德操所在的庆州,以及李瑗所在的河东,这里赵国的势力鞭长莫及。此人造反,若是能迅速剿灭,这样对段德操,李瑗也是一个震慑。”
  房杜二人说完,高士廉捏须道:“太子殿下还有一事,眼下宗室里已是有不少人指责你这一次玄武门之变杀戮兄弟之事,尽管陛下已是极力挽回了,但是宗室之内仍是有不少人抗拒。”
  这一句话也只有李世民半个舅父高士廉,才敢和他这么说。而其他人都不敢在李世民面前提及玄武门三个字,就算房玄龄,杜如晦都不敢。
  李世民道:“父皇吸取前隋教训,不肯信任外人,只重用宗室为将,故而提拔李神通,李神符,李道玄,李孝恭,李瑗等人。这乃是用人唯亲,这数人之中,除了李孝恭外,哪一个是真正有本事的,还有李瑗竟然反对孤。这样的宗室,孤不要也罢!”
  听李世民这么说,房玄龄等人都劝道:“殿下不可以这么说,无论如此,这些宗室都是陛下的亲戚,不信任他们还能信任谁呢?”
  “孤偏不信任他们,”李世民道,“天策府里如侯君集,长孙无忌,段志玄,张亮,程知节等人,哪一个人为将不胜过他们十倍,就不提他们,我大唐中还有柴绍,杨恭仁,刘弘基,张公瑾这样的名将,各个才能都胜过他们十倍,凭什么由他们来掌握军权。孤用人唯才是举,绝不任人唯亲,那些尸位素餐之辈,就应通通革除,让有才能的人担任大将!”
  李世民这么说在场天策府的将领,都是露出感激之色,这才是他们值得效忠的君主啊,不负了他们在玄武门中的鼎力支持。
  而房玄龄心底大赞,这才是高策啊,李渊靠重用宗室,维系了大唐的现在,李世民现在通过篡权上台,自是不能用李渊的班底,当然要用自己信任的天策府将领为将,来接管军权。
  所以李世民才有打算革除,李神通,李神符,李道玄,李孝恭,李瑗这些人的兵权。尽管这些人中李神通当初也是大力支持李世民上位的,但是李世民已是铁了心的换掉,让自己亲信将领接管军权。
  
  第八百一十四章河南烽火
  
  邓州,唐军河南道行台。
  “河间王,这是天子的旨意,请你回长安一趟,而河南道行台的人马,暂时改有李靖节制,另有张公瑾辅之。”
  殿中监陈福将圣旨交到了李孝恭的手中。
  李孝恭呵呵一笑,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丝毫失意之色道:“戎马在外,老夫已是五年没有回长安了,这一次回长安,终于有机会可以面见天子,叙叙旧了。”
  李孝恭这么说,下面将领却是神色不一。
  陈福连忙道:“郡王是国之重臣,这一次回长安,天子是有要事交托的,眼下大唐时局有变,哪里少得了郡王这样重臣在旁扶持。”
  李孝恭笑着道:“我明白,请你转告太子殿下,明日我就放下军务,返回长安,你先去驿站下榻吧,我这里还有军务要交割。”
  陈福听对方不指陛下,而是谈及太子殿下,当下脸上尴尬一笑道:“太子年轻,也少不了郡王帮着太子扶一把啊,那我先告退了。”
  于是向李孝恭重新施礼后,这才退下。
  陈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