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6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赵进攻之前,赵国大臣们对李世民的军略作了详细的分析。李世民确实是这个时代第一流的用兵大师。此人军略虽不能说当世无出其右,但是能及得上他的人不多。
  再加上有着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帮助,以及历史上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幕僚团也是相当的强大。所以这一次用兵,如何和李世民周旋,也是成了赵国幕僚团所考虑的范畴。相对而言,这一次攻唐,既然战略主动权把握在赵国的手中,而且形势占据了很大优势。所以在庙算之中,这就占据了先手。
  就好比下棋一般,赵国现在取得先手,李唐为后手。不过这一点对于对决而言,优势并非很大,当年蜀国疲惫,诸葛亮七出祁山,讨伐魏国,也曾以攻代守,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两国国力的比拼。而张玄素在之前分析上,赵国与李唐相较最大的优势还是财力,人力,物力上,李唐唯一可以和赵国一较高下的是他的军力。
  至于进攻的各种方略,可以说都被李重九身边这最顶尖的幕僚团给想尽了。同样李世民那边应该也是这样。
  算无遗策,自古以来没有人可以说得上,但是对于庞大的幕僚团而来,这是可行的。赵军各种进攻方略。唐军各种防守,几乎都被张玄素他们绞尽脑汁想尽了。
  事实上。要遗漏的可能很小。
  最后张玄素给李重九拿出这个方案,属于正统的用兵。正奇结合的作战方略。
  这时候张玄素走到李重九声旁道:“陛下,前方传来消息,王马汉已经攻下了高平郡了。这是捷报!”
  李重九点点头,接过捷报,张玄素继续道:“与我们预料的一样,唐军果真在高平郡没有布防,只有郡县自己募集的乡兵,作战时操持是竹弓,破旧的铁枪。兵马不到三千之众,遇我军精锐一战即溃。”
  李重九在捷报放在一旁道:“张卿,你说李世民是要收缩兵力,放弃外围,在内线与我们决战,用空间换时间对吗?”
  张玄素道:“有这个可能,李世民用兵擅于坚壁而守,再断人粮草,他放弃外围。可能是为了诱我军深入。若是我军在占领的郡县上布置太多的兵力,那么前方攻击的力量就会不足,若是不投入兵力防守,那么后方的粮道就危险了。”
  李重九合掌道:“正是如此。当年薛仁杲就是在浅水原这么被打败的。我们必须引以为鉴。但是现在只是攻下唐军的高平郡,尚且不可以轻易下判断,相信不用太久就会有答案。待尉迟恭的大军出太行山后。再与朕禀告,至于其他小事。就不必知会朕了,你们拿决定就好了。”
  “诺!”张玄素告退后。
  李重九敲定军务后。就站起身了,房间内自己的幕僚们仍是在忙碌着。这些出自兵部和中书省的官员们,虽是品秩不高,但是在这场大战之中作用却是至关重要。
  李重九看李鹰也是伏在沙盘旁睡觉。三国志里记载魏国名将邓艾,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看来自己的儿子与邓艾一并都是地图控啊。想想李重九自己儿时时候,不也是如此,正如有的小孩喜欢玩骑马打战的玩耍般,而有的小孩,如自己小时候则是喜欢将棋子堆起,模拟两军对垒的小兵,排兵布阵。
  同样是流动在男儿身躯里的好武之风,但表现也是各有不同的。
  观其幼,而知其志。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李重九抱起睡着的李鹰,当下返回第二层甲板,与家人共同用餐。
  之后一夜无话,战舰从黄河之上逆流直上。经过三天的路程,从黎阳渡抵至河阳登岸。
  李重九的主力战舰抵至河阳城附近,缓缓登岸,为了配合这一次进攻,河阳守将苏定方早就在河阳城,修建了巨大的水上船坞。河阳城守将苏定方,率领人马早已是率军在前线作战。
  故而河阳城城内的都尉,铠曹参军,记室参军来到码头迎接。
  赵军战舰缓缓进港,六月黄河汹涌的激流,不断地拍打得两岸和船身。但是李重九巨大的五牙大舰在疾风高浪之中,却是纹丝不动。长长的口号声响起,下面是无数雄壮的应声,岸旁数百名精赤着身子的纤夫,将李重九的五牙大舰逆流拉至岸边停靠。
  在驳岸之中,李重九登上舰头,在北侧是黄河雄关河阳三城,中央是铁索横江的河阳浮桥,但见一河之隔,就是孟津,再往南就是陪都洛阳。洛阳城方向人头浮动,奔驰疲惫的战马不顾黄河的激流,来到岸边喝水。
  南岸是拥挤满了赵军士卒和将士。
  现在浮桥上大军源源不断的进发,这是从洛阳方面开来的大军。南道大行台的人马,绕过西面的潼关和武关防线,从河阳渡河,向北与李重九会师。
  李重九手指着河阳浮桥密密麻麻,正在行军的大军问道:“河南道大行台的人马,到了几日?”
  张玄素道:“为了怕过早惊动驻守在武关,潼关的唐军,我们之前作为佯装要攻打武关,潼关的态势。在陛下的舰队抵达河阳后,大军这才从武关和潼关前线撤下。”
  李重九点点头道:“这很好。”
  姬川道:“预计两日内,人马都可以过完,一共是徐世绩,单雄信,薛万彻率领的三支府军精锐,还有一万辅兵。南岸留下王薄,孟海公二将镇守洛阳。”
  另一旁虞世南道:“陛下一切在我们计划中,李世民若知道我们驻扎在洛阳的十万大军北调,必是抽调驻守潼关和武关的人马,这样长安的南面就空虚了。如此宋金刚,萧铣的南路军团就更容易成功了!”
  李重九问道:“南路大军的前锋是何人?”
  “回禀陛下,是虎贲郎将王雄诞!”
  李重九听后赞道:“此人乃当世虎将,足以威震汉中唐军!”
  
  第八百三十八章双管齐下
  
  有了王雄诞为深入汉中的前锋,李重九对南路军的心底把握更大。
  南路大军一共五万人马,隶属于宋金刚御卫军的府军人马有三万之众,萧铣的原旧梁部属,蛮兵,辅兵也有两万。
  这一路人马,先攻上庸,再从上庸小道进入汉中。要知道这条小道,不容易走,难进也是难退。属于兵法上所云,如不克捷,还路甚难。
  所以自古除了楚国灭庸国,没有几人走过这条小路。
  但是就因为如此,才能收到奇兵之效。
  唐军在汉中防守十分薄弱,这就是有利的机会。当然这一路兵马还一定要有当年邓艾破蜀的胆略和勇气,而王雄诞此人正可以担任前锋重任。
  正所谓正奇结合,没有奇兵的作战,怎么能称得上用兵。
  可以想像两千里之外,南路大军正跋山涉水秘密前进,而李重九眼前十万精锐大军正源源不断的渡河。
  武卫军,屯卫军,侯卫军三师,乃是赵军府兵中坚,这一次从河南调至河东再战。
  李重九的座舰登岸后,从黎阳仓运输而来的军粮,也随后在黄河下游源源不断开来的粮船上运抵。
  米袋从船舱里卸下,搬运到码头上。三万从河北征发来的民役,正在将粮草搬运至城内粮草。
  不过米袋子还是在岸边垒得老高老高的。若是唐军细作见到这一幕,十有就要断定,河阳城就是赵军水陆转换的囤粮大营了。
  河阳城这座城池当年李建成。李元吉大军来攻打时,曾与苏定方在此激战。苏定方三千守军。抗击了唐军十二万大军数日之久。后来唐军退去后,曾破坏河阳城。之后李重九攻打突厥时,河阳城又失陷,让唐军夺了回去。
  现在再度落进赵军手中,成为了前线重镇所在。
  下船之后,李重九第一件事情,就是巡视了河阳城防。作为屯粮要地,为主将者怎么能不来亲自巡视一番。
  当初攻伐时,李重九早命人城内秘密修建起一座大粮仓。现在巡视一遍,无论防火防水防潮。这座粮仓都修葺的非常好。
  李重九当下十分满意,当场赏赐了河阳城内的仓曹参军黄金百两。
  然后李重九对身后的水师都督程名振道:“河阳城乃是我军囤粮要地,切不可有失,若是朕决定将此城交给你来驻守,你会如何做呢?”
  听到这里,随行在李重九身后的众幕僚们,都是露出倾听的神色。
  这也是君臣奏对,程名振听了连忙道:“陛下高策,若是由微臣水师镇守河阳城再好不过了。”
  李重九笑着道:“朕只是问你的意思。还没有最后决定。”
  程名振道:“陛下,微臣的内河水师,抵达河阳已是不能再进黄河一步,与其不能与陛下一并溯流直上会师于长安。倒不如让水师,留守于河阳城,看护此镇。若是微臣守河阳城。必先扼守北城,在陆上多设望哨。绵延五十里,再排出水师战舰。往上游巡弋,以防李唐舟师从上游乘坐浮舟攻伐此城。”
  听了程名振的回答,李重九笑着对左右问道:“你们觉得程都督回答得如何?”
  姬川道:“微臣觉得程都督,君前奏对得宜。”
  李重九点点头道:“好,朕也如此认为,既是如此,朕将河阳城交给你镇守了,这里是我二十万大军囤粮之地,切不可有失。”
  “若是微臣丢了河阳城,甘当军令。”
  程名振说后,李重九当下道:“薛万彻,徐世绩的十万大军渡河之后,命人立即将河阳浮桥拆除。再令薛万述,王薄率两万人马守洛阳,孟海公率一万守南阳,分别监视唐军潼关,武关动向。”
  中书舍人王博听旨后,当下立即拟诏,挥就之后。李重九取过盖过玉玺,当下将手一扬道:“立即传谕!”
  五牙大舰抵岸后,杨娥皇,李鹰他们也是从舰上登陆,当下李重九就在河阳城内休息了一晚。
  次日起床后,外面内侍禀告道:“徐世绩,薛万彻,单雄信三位大将军,都已是率军赶至河阳了。”
  李重九听后道:“让他们立即见朕。”
  李重九穿了戎服后,三位大将一并前来参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