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重九当下去取了两副碗筷来,将王马汉浑家给自己烧得一大瓦罐放在桌上揭开。顿时党参,姜片,混合着羊肉的味道,四下飘逸而出。王马汉的浑家果然是整治的一手好厨艺,汤面上泊着一层金灿灿的油膏,而羊肉炖得是香味四逸,却又不烂。
  登时薛神医忍不住了,亦忘记了给李重九使脸色,当下笑着言道:“不错,不错,党参归脾、肺经,补中益气。虽对你爹的病,没甚帮助,但是吃之有益。”
  当下李重九给李虎,薛神医分别端上两碗。薛神医吃得是赞不绝口,直接一碗羊肉羹吃得碗底朝天后,脸色略显红润。而李虎亦是十分开怀,羊肉鲜香,主要是李重九一片孝敬之意,故而更感到高兴。
  李重九看向李虎的脸色。李虎的病情,他是方才才知道的,沉积了数年之久。除了薛神医外,亦‘请’了不少附近的名医上山寨医治,却一个个束手无策。对于薛神医,对自己的愤怒,李重九亦是明白了,这些年薛神医一直穿行于漠北,辽东就是为了,给李虎找一些可君臣相辅的药材,医治他的顽疾。不过此事一直未办到,却给李重九先一步糟蹋,救命之药。
  李重九当下言道:“薛神医,你方才说,有一位在陟岵寺出家的人,或许可以医治我爹的顽疾吗?”注1:‘美’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羊大则美”。
  PS:今天将前面修改了一天,对一些细节进行调整,看过前文的,有兴趣可以看下。
  但是大体上剧情不变,可顺畅阅读。
  铺垫马上结束,就要进入本书第一个小高潮了,请大家耐心。
  最后求推荐票,恳请大家支持,新书不容易。
  
  第九章意外收获
  
  薛神医看了李重九一眼,摸着额下的山羊胡,言道:“你倒是耳尖。”
  “不错,我爹的医术乃是他传授的,后出家为僧,世上或许还有其他名医,可以根治大当家的顽疾,但我所知的人,唯有其一人。”
  李虎听了言道:“三弟,我看此事不妥,令尊的医术乃是他传授的,那岂非有八九十岁的,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吧。”
  薛神医摇了摇头,笑道:“他虽传授我爹医术,但年纪却不甚大很多,据他爹说他习之一套养生功,身体一贯康健,想必应该还健在才是。”
  李重九言道:“薛神医,既然如此,我前往陟岵寺一趟,无论何种方法,都请这位高僧来医治我爹的顽疾。”
  薛神医听了点点头,笑道:“未料到,少当家你却是孝心有嘉。”
  “但若有这办法,我还不知的去用,前几年,我托人去陟岵寺打听这位高僧的行踪,却听闻他去游方了,这才拖延下来。我已派人叮嘱了陟岵寺的僧人,若是有他消息,立即报之于我。”
  李重九听了当下心底有了计较。
  正所谓盛世信皇帝,乱世信神仙。
  自东汉起,佛学东传,北魏北周一度灭佛后而兴佛。
  而至隋文帝之时,天下归一,佛家终而大兴。
  隋文帝崇佛,李重九是有所知晓的,至于陟岵寺的名字倒是奇怪,一时没有听说过。
  洛阳附近,有释源之称的白马寺,隋文帝即位之后,更是在五岳胜地各修一座寺庙,以及大兴城的大善兴寺,皆天下有名的珈蓝。
  至于陟岵寺,名字如此难记,李重九倒是一时没有听说过。
  薛神医抚着长须,言道:“陟岵二字,出自诗经,乃是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为何寺庙要取得如此之名,有何典故?”李虎不由问道。
  薛神医笑道:“这我是略知一二的,当年周武帝,以求武器于塔庙之间、士兵于僧侣之下之名大举灭佛。其皇后见之不忍,劝阻之,遭其之恶。周武帝当时要娶突厥可汗之女阿氏娜,要废除皇后,皇后见之当下答允,不过言明必须立其子为太子。周武帝答允之后,皇后当下出家为尼。”
  “之后武帝暴毙,太子即位,为宣帝。宣帝感念母亲之恩,当下将他出家之寺,名为陟岵寺,以表其孝心。”
  李重九听后,没想到还有这则典故。不过历史上佛家所谓三武一宗之厄,他还是有说听闻。
  这时薛神医话锋一转,言道:“不过前些年,先帝已将其名由陟岵寺,改回本名,称作少林寺。”
  “少林寺?”李重九不由有几分失声。
  “少当家,你听说过?”薛神医丝毫不以为意言道,“少林寺虽并非什么名刹,但亦有薄名。”
  李重九摇了摇头,定了下神。
  虽在他眼底,现代的少林寺已变得商业化气息浓厚,少了当初很多底蕴,但是任这个时候的谁也想象不到后世少林寺的名气,实已盖过那时候任何一家寺庙。不用拜托各种武侠小说的宣传。
  达摩,慧可,僧副,道育,十三棍僧都是存在过的人物。
  等等,十三棍僧救唐王。
  李重九身躯一震,这不正是历史上要上演的桥段。想到这里,李重九双目微凝。应当正是如此,若自己想要学习古武术,那么少林寺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而一旁薛神医,李虎二人仍是在细细交谈着,却不知此刻李重九心底,已有了新的打算。
  次日清晨,在七千寨的大山之中,那层薄雾已收去。湿衣沾身,汗透重衣。
  李重九身在密林之中,目光盯向了山坡下,正快速咀嚼树叶的一头麂子。麂子乃是最擅长跳动的动物,对于深山猎手而言,其难捕猎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山羊。
  李重九这十几日来,数次射猎此动物,都被它们灵巧的躲避开。而今日,李重九再次碰上这头麂子。
  这头麂子李重九认得,其大眼泪窝旁赫然有一个明显的白斑,之前射猎过两次都失手了。由于马上就要准备过冬,麂子的皮毛非常的好,黑油油的,显然平日在山间过得十分滋润。
  麂子的皮毛一贯是上等货。李重九揣测,若是将这麂子的皮毛买了,最少可换得百五十个肉好,若是换成新皇的白钱,就更多了。手底的铜扳指,轻轻扣着弓弦,李重九没有贸然取箭射去。
  出没山林间的猎户不止他一个,而豺狼亦是不少。这只麂子活得如此滋润,肯定十分机警。前两次射猎的失败,就给了他最好的教训。
  现在李重九默默地站着树丛之中,呼吸平缓,甚至连山虫咬在身上,亦不顾的。整个人犹如磐石一般,一动不动,他在等待一个机会。
  大山里真正的猎手,并非是射术最好的,而是耐性最佳的。这亦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博弈。
  渐渐时间慢慢过去,吃了数丛树叶,只见那麂子的肚子微微鼓起。不过麂子贪婪的食欲,仍让它继续吃着。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吃饱之后,反应动作都会下降许多。而这就是李重九所等待的机会。
  现在李重九已勾起弓弦,张弓搭箭。
  咻地一声破风声响过!
  秋季正是丰收之时节,太原郡的农人们,正查点着他们一年一季的收获。
  今年气候还不错,算是一个小丰年,不过任谁都知道,明年当今天下要大规模征讨辽东,抽丁服役,到时明年会很艰难。故而农人们都估摸着,想多攒一些粮食来。但无论如何,今年的冬天已是无忧了,至于明年暂时无法顾上。
  日已偏西,绵延起伏的七千山中。李重九亦是一身收获,背上还负着一头射下的麂子,手里提着两只锦鸡。
  习猎实际上,是最好锻炼武艺之法,以当朝的主力部队府兵而言。
  天下十二卫四府之府兵在家皆是习射,而到了每年冬季时,则由折冲都尉率五校兵马,进行行猎,以此来训练兵马。而府兵上番(注1)之时,亦是教以射技,而冬春讲武之举。
  讲武,即是校阅;而练习射技则常以狩猎,称之为校猎。近半个月的深山入猎,李重九的箭术通过融合,差不多恢复了以往正常水平,百分百中,尚不敢说,是十中五六亦是可以有的。
  待返回山寨时,从摇篮上落到实地时,李重九眼见身旁几个山贼脸上具都是喜色。不待李重九询问,一名山贼即开口言道:“少当家,四当家,五当家回来了。”
  李重九闻言后这才明白,为何如此欣喜。在北地,正值前往漠北往返行商,返回中原的高峰期。
  这些行商们,快入秋时即一起搭伙,即组成一个大商队,翻越长城,到塞外于突厥,奚,霫等部族进行贸易。这些来自中原的行商,将绸缎,茶砖,布匹运往这些部族交易,之后在初秋时乘着草原人,这时候为了节约过冬草料,大量屠宰牛羊的时候,换成大量生皮子,以及突厥良马返回中原。
  通过商贸,在中原粗制的绸缎,布匹,茶砖,卖到草原都能翻上十倍的利润,而生皮子,良马亦是中原的稀缺货。两下转手,可谓是暴利。
  李重九当下笑着言道:“这一趟四当家,五当家下山,应该捞到了不少油水吧!”
  “这是当然!”众山贼们皆是开怀大笑。
  乘秋季时,劫掠商队,亦是七千寨的惯例。后来打通了路子,大的商队,亦和这些山寨土匪们攀上交情,以过百抽一的方式,交纳一笔孝敬钱,当作过路费。
  因此这一趟,四当家,五当家率山贼过去,亦不过是走个过场。形势犹如地主到佃户家里催租一般。当然对于拖欠的,一般少不得一番棍棒教育了。
  牛二自那日与李重九攀上交情后,当下对其酒量甚是佩服,喋喋不休地言道:“今年官府收生牛皮,故而关内的牛皮,亦是涨到了天价。你说那些剥皮的商贩们,出一趟漠北,从奚人那里收来牛皮,还不大赚一笔。”
  牛二说完,大家都是哈哈大笑,脸上充满了喜悦。确实四当家,五当家有了收获,自然是七千寨人人沾光。这也是七千寨的规矩,不准任何人吃水。
  吃水,也就是不能私吞劫来财物,所有七千寨的山贼,由大当家的分配,虽按照功劳多寡分配,但亦是人人有份。
  “少当家,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