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警花闯三国-第5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王全部答应便是。”

刘欣扭过头,朝着旁边的黄忠使了个眼色。黄忠会意,站起身拱手,说道:“启禀主公,刚才大宛王所言空口无凭,当立字为据!”

在得知摩之提亲自前来以后,刘欣就和黄忠他们商量过了,如果摩之提不在乎那些大宛战俘也就罢了,如果他在乎那些战俘,那肯定要提几个条件的。本来这些事情应该交由贾诩去做更加合适,可是贾诩已经动身前往龟兹组建他的都护府了,也只能让黄忠勉为其难了。好在黄忠也不只是个一勇之夫,这番话说出来倒也正义凛然,很像那么回事。

摩之提听得一愣,脱口问道:“什么叫立字为据?”

刘欣呵呵一笑,说道:“你看,这里是疏勒王宫。为了让大汉与大宛永结盟好,刘某的意思是,咱们就在这座疏勒王宫里签订一个条约,将咱们刚才谈好的东西都写下来,双言画押,一式两份。若是今后有哪一方违背此约,另一方有权兴师问罪!这个条约既然是在疏勒王宫签署的,那么就叫做好了,不知你意下如何?”

说到这里,早有亲卫捧过两份文书过来,正是刚才刘欣和摩之提商谈以后,旁边的书吏整理出来的。文书用大汉和大宛两种文字写成,上面一行行记载的清清楚楚,每年大宛要向大汉进贡的事项,以及大汉可以在大宛随意驻军和训练,可以开设大汉钱庄等等。而关于大汉应尽的义务只有在汉城完工以后释放所有大宛战俘。这分明就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655章 读书使人进步

那时候的人可没有太多的平等意识,何况面对大汉这个庞然大物,摩之提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奢求什么平等待遇。摩之提拿起面前两份用两种文字写成的,匆匆看了一遍,与刚才商谈的并没有什么出入,不由点了点头,向随从一伸手。随从赶紧递上一支笔来,刘欣看得眼前一亮。

那其实算不得一支笔,而是一根粗壮的鹅毛,刘欣终于明白马芸那些纤秀的字是怎么写出来的。

摩之提拿起鹅毛笔,刷刷刷,在两份文书上都签上自己的大名,然后将文书递给刘欣。这两份文书本来就是刘欣让人整理的,自然没什么好看的,他提起一支毛笔,也龙飞凤舞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又有亲卫捧过一拿印泥和一方玉印,这是刘欣的私印,并不是传国玉玺。刘欣拿起玉印,郑重地盖在自己的名字后面,这才将其中的一份文书递给摩之提。

摩之提拿着自己手上那份文书看了半天,忽然做出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他伸出右手在印泥盒上轻轻一按,然后便将那只沾满印泥的手按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文书上便留下一个鲜红的掌印。

刘欣拿着摩之提按下掌印的文书,不觉有种杨白劳出卖喜儿的感觉,好半晌才回过神来。不过,大汉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终于正式签订了,当然,这个不平等是对外国而言的,对于大汉来说却是一点损失都没有。

条约已经签订了,进贡的马匹和女子也点收清楚,可摩之提却没有一丝离开的意思。刘欣诧异之下,突然明白过来,笑着问道:“摩之提,你莫非还想要什么赏赐不成?”

摩之提脸上微微一热,不过他皮肤黝黑,却也看不出来。这次动身前来疏勒的时候,摩之提也做了一番功课,了解到过去每次向大汉进贡,都会得到汉延厚重的赏赐,可是刘欣却迟迟没有任何举动,反而直截了当地问了出来,又如何不让他脸红?摩之提愣了一下,还是说道:“本王久闻大汉的丝绸、瓷器为天下至宝,还望大人能够赏赐一二。还有这件用来书写条约的东西,甚是奇特,能否也赏赐一些?”

自古以来,历朝皇帝都好面子,如果有万国来朝,那便是难得的盛世了,对于朝贡的外国使臣都要回赠以厚礼,往往贡品不值几文钱,回礼却价值百倍、千倍。到了后世,更有那些精明的外国君臣,假借朝贡之名,骗取朝廷的财物。

刘欣是个讲究实惠的人,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他的计划中,今后不仅不会赏赐给这些外国使臣一文钱的财物,甚至连一顿像样的招待酒宴都不打算准备。当然了,作为外国使臣,自有专门的驿馆负责接待,几顿便饭还是有的。

听到摩之提迫不及待地开口索要赏赐,刘欣笑了起来,摆了摆手,说道:“书写条约所用的叫做襄纸,乃是我大汉的国宝,是不可以轻易交与你们的。至于丝绸和瓷器,现在疏勒街上多的是,你若是想要,可以自己去买嘛。”

摩之提没想到刘欣会这样抠门,但东西在刘欣手里,刘欣不愿意给他,他也没有办法。不过,这天底下也不是只有汉人才重面子,而摩之提刚刚当上大宛王,更是不能丢了脸面,如果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一定受到大宛贵族的嘲笑。

还是延塞识得时务,悄悄附在摩之提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摩之提这才躬身告退。

出了疏勒王宫,摩之提和延塞带了几名亲信悄悄来到大街上,果然看到有许多店铺正在出售来自大汉的丝绸和瓷器。自从大汉内乱,商路断绝以后,在大宛已经很少看到丝绸,更不要说瓷器了。

摩之提看得眼花缭乱,但他却没时间精挑细选,匆匆逛了几家店铺,便买了两对白瓷花瓶和十匹丝绸。他来的时候带着三千两白银,本来是准备用来打点刘欣身边亲信的,结果没能用上,正好可以买些丝绸和瓷器回去。

只是那两对白瓷花瓶价格高昂,再加上十匹上好的丝绸,他这点银子一下子就花光了。

摩之提买完白瓷和丝绸,没有在疏勒城多呆,直接打道返回贵山城去了。回到贵山城以后,摩之提立刻将大宛的贵族都召集了过来,将两对白瓷花瓶和十匹丝绸展示给他们看。当然,摩之提没有说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在疏勒城的大街上买的,而是说成刘欣赏赐给他的礼物。反正这件事只有延塞和几个亲信知道,也不用担心这些贵族会当面向刘欣求证,居然真的瞒过了那些贵族,而摩之提在大宛的声望也随之高了起来,终于一举坐稳了他的王位。

刘欣并没有把心思放在摩之提身上。既然他暂时不打算对大宛用兵,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对那里过多关注了。他现在关注的重点还是乌孜别里要塞、图鲁格尔特要塞以及汉城这三个重大工程的建设情况,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去工地上巡视一番。

在刘欣的亲自督促下,无论是汉军士兵,还是疏勒民夫和大宛战俘,都铆足了干劲。尤其是那些大宛战俘,在得知汉城完工以后,他们便可以返回自己的家乡,而且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工钱,更是起早贪黑,拼了命地干活。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三大工程都已经初现雏形。

这时,来自襄阳的第一支大汉商队终于抵达了疏勒。早在鄯善国扜泥城的时候,刘欣就写了一封信回去,让沮授组织商队前来西域,并且放开了关于禁止丝绸和瓷器买卖的规定,按说早就应该有商队来了,结果直到今天才看到第一支大汉商队,而且这支商队还和他有密切的关系。

其实也难怪,通往西域的商路已经断了许多年,就连凉州一带也是匪患横行。再加上这些年来,北方接连不断的战乱,真正的大商家已经都集中在荆州、益州这些相对平静些的地方,而这些南方的商队对于陌生的西北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担心,不愿意前来冒险也是情有可原的。

眼前这支商队是来自襄阳蔡家的。作为蔡家的家主,蔡瑁的想法和那些大家族一样,也不愿意冒险。但是蔡家的命运现在已经和刘欣牢牢在绑在一起了,正因为有刘欣,他们蔡家在荆州的产业才会蒸蒸日上。因此,当蔡珏回了一趟娘家以后,蔡瑁终于不情不愿地派出了自家的商队。

刘欣此时还不知道这里面的内情,不过,能够见到来自大汉的商队,他还是十分开心的,亲自迎出了宫门,不由脸色一沉,喝叱道:“蔡和,你不好好读书,跑这里来做什么!”

原来,蔡家商队的领头人居然是蔡和。蔡和是蔡珏的弟弟,也是襄阳书院的第一批学生之一,按理说要到明年才能毕业,然后再由刘欣按照蔡邕出具的考评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职位,谁知他居然出现在蔡家商队中间,刘欣自然要生气了。

面对刘欣的怒火,蔡和虽然吓了一跳,但他好歹也在襄阳书院学习了这么多年,早已经不是历史上那个碌碌无为的家伙。蔡和定了定神,拱手说道:“请姐丈息怒。如今襄阳城内正忙于科举考试,书院已经停课多日了,所以小弟才有时间来西域一行。再说了,姐丈当年不是还对郭大人说过,读万卷书还当行万里路,小弟这是行万里路来了。”

因为来自后世的原因,刘欣从来都没有看好过蔡和这个小舅子,他当初让蔡和去襄阳书院读书,也只不过是为了安抚蔡家,让蔡家能够死心塌地站在自己一边而已。却没想到几年的功夫,蔡和在他面前居然能够表现得不卑不亢,看来读书使人进步,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刘欣满意地点了点头,问道:“蔡和,你这一路过来,生意如何?还有,襄阳的科举考试进行得如何了?”

蔡和不假思索地拱了拱手,说道:“回姐丈,这生意实在太火爆,如果不是我坚持把货捂着,早在西城就卖完了。不过,我离开襄阳的时候,科举考试还没有开始,也不知道进行得怎样了,按日子算来,应该就在这两天吧。”

日子正如蔡和算的那样,一场盛况空前的科举考试正在万里之遥的襄阳城内上演。有了去年的经验,科举考试的组织显得有条不紊,而参加的人也明显比去年多了好几倍。

所有的考试都是在襄阳书院进行的,这也是书院被迫提前放假的原因。今天举行的是工科考试,这也是文、武、工二科考试中第一个登场的。

工科考试非常简单,只要拿出自己的作品或者发明创造,经过工部的那些技师的评定,就可以确定谁是最终的胜出者了。当然,这些作品也不是考生现在完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