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在俄罗斯帝国-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尔塔臣达和莫日根自然不知道两人的蹊跷,阿尔塔臣达很是感慨的看一眼海日古身边的莫日根说道:“我已经五十多岁,距离服侍长生天的时日已经不远,这些斗争上的事情今后我不会再参与,我愿意效忠贝勒爷。”

虽然阿尔塔臣达是亲王,但是在外蒙草原上就要按照外蒙草原上的规矩来办,无谓来自满清的爵位、无谓年龄,只要输掉,那么阿尔塔臣达就是心甘情愿的奉伊凡为主。

当然这个心甘情愿中有几分真心实意谁也不是很清楚,最起码看他身后那些子侄辈不忿的目光就明白想要收服这些人任重而道远。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海日古带着十余万牧民、两万多名俘虏前往王帐,按理说阿尔塔臣达已经投诚,那么应该放这些牧民回去。

但是海日古知道伊凡想要什么,他想要的是整个外蒙正黄旗的安稳,因此把十万牧民带回去,然后夹杂到另外已经归顺的牧民当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安稳。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消息已经传递回王帐,当伊凡知道阿尔塔臣达被俘、十余万牧民整体归顺的消息之后很高兴的说了几声好。

海日古之前的事情可以说是一笔勾销,如同海日古之前想的那样,当伊凡知道莫日根的表现之后就决定把他外放。

“贝勒爷,我认为可以把这二十万牧民分为小帐、大帐、左右王庭、王庭,小帐设置百户长一名、大帐设置千户长一名、左右王庭各设置一位副都统,至于军队则按照满清帝国的标准来划分,贝勒爷认为怎么样?”

副都统即是军职同时也是民生官职,至于新增添的两位副都统自然就是海日古和扎那二人,莫日根?他还是原本的参领,不过这一次他是以海日古的副手出现。

骑兵师的编制在外蒙取消,当然贝尔加行省还是按照之前的体制,这样做主要是伊凡为把外蒙和贝尔加区分开。

胡勒根同样是参领,不过他这位参领却是整个外蒙正黄旗权利排名第二的参领,因为整个在外蒙正黄旗二十万牧民全部归他管理。

阿尔塔臣达同样是副都统,不过这个副都统名存实亡而已,不过为保证这些蒙古王爷的利益,同时也是为更好的管理他们之前的那些属民。

伊凡准备单独把阿尔塔臣达和一些投降的士兵编成一个营,阿尔塔臣达就是这个营的都统,当然这个都统和外蒙正黄旗的都统完全不言而喻,就如同县级市的市长和副省级市的市长的区别。

外蒙正黄旗分为四个营,分别是左军营、右军营、中军营、后军营,除去中军营之外,其余的三个营都是一万人,中军营五千人,属于伊凡的亲兵部队。

不过这样一来莫日根的外放日子需要往后延迟,毕竟中军营统领的位置缺他不可,毕竟现在有资历成为中军营都统的还没有人。

当然对于莫日根来说这也是好事,之前他只是实际上的亲卫统领,但是官面上也没有称谓、也没有官位,就是薪俸都不知道哪里领取。

后军营虽然属于外蒙正黄旗的四大营的编制,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的军费,一切费用都是需要阿尔塔臣达他们这些蒙古王爷自掏。

 第一百零五章 神秘的贝尔加

如同刚开始伊凡吩咐的那样,海日古在第五天的时候赶回到王庭,同时前来的还有阿尔塔臣达、田宗秀几人,至于莫日根则在后面监督着牧民和俘虏们。

当伊凡把自己的任命说出来时,阿尔塔臣达很是激动,他本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再也不会触碰兵权,但是却想不到伊凡如此的大方。

其实并不是伊凡大方,而是这些人大概就是阿尔塔臣达等人的嫡系人马,无论将来伊凡如何的分拆,在这些人的心中永远都会认定是阿尔塔臣达的下属。

与其这样一直防备着他们,还不如让他们组建一营,瞬间一些硬仗、恶仗时交给他们,既能够消耗他们的兵力,又能够不损耗自己一兵一马攻城略地。

不过这些人表面上还是满清帝国的臣子,因此想要让他们攻打“自己人”是不行的,但是借助这些人的力量帮着攻打西伯利亚或者小玉兹则不是问题。

“阿尔塔臣达都统,关于分帐的事情你应该没有特别的意见吧!”

给一个甜枣,然后再提出分帐的事情,这样一来就是阿尔塔臣达等蒙古王爷想要拒绝也说不出口,毕竟这些人现在还是俘虏的身份。

“一切都由旗主做主。”

阿尔塔臣达等人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咬着牙把苦果吞下去,没有办法,谁让现在一切都在伊凡的掌控中,通知他们是好意,就是不通知强行收编,难道他们还敢说不行?

到此时外蒙正黄旗可以说已经在伊凡的掌控当中,从册封到现在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平定外蒙正黄旗,可以说伊凡是外蒙八位旗主中速度最快的一位。

当然这和海日古之前的行为区分不开的,可惜那两位曾经侵略贝尔加的外蒙王爷没有在这里,否则此时也是伊凡和他们算算总账的时候了。

自从那两位被阿剌忽失驱逐之后,整个外蒙就失去他们的踪迹,不要说伊凡,就是唐古乌梁海的前盟长阿尔塔臣达也不知道他们二位的去向。

因为涉及到重新分帐的事情,所以当莫日根驱赶着十余万牧民来到王庭时,包括扎那在内的左王庭一众将领都已经聚集到王庭。

二十余万牧民,三万五千名士兵,因为数量太多聚集地太挤的缘故,当天就由胡勒根开始安排千户长、百户长的人员,最后由这些千户长、百户长带领自己的牧民前往固定的草场。

牧民的分配问题交给胡勒根,而四个营的分配则由田宗秀来安排,扎那负责左王庭的安全问题,左王庭下辖三万四千户,海日古负责右王庭的安全问题,右王庭下辖四万六千户。

王庭的安全问题由莫日根负责,后庭的一个营则分散开,巡视整个外蒙正黄旗,这样也就免除阿尔塔臣达会聚集作乱的可能。

后营的驻地就在王庭的不远处,但由于全部被分散开巡逻,因此他们的驻地最多时也超不过三千人,这样做让伊凡在安全上也有保障。

其实阿尔塔臣达此时已经没有之前的心思,外蒙正黄旗只是伊凡势力的一部分,即便是这样也能够完虐他,更不要说全部的力量。

另外伊凡对他也有再造之恩,谁会让一个投降的老将带兵?虽然没有补给、虽然享受的待遇远远不如那些嫡系,但是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足以让他们感激伊凡。

其他人如何阿尔塔臣达不知道,反正他是没有其他的心思,只要能够安安稳稳的过一生,那么为谁效力不是效力?另外他对于伊凡的潜力也非常看好。

就在伊凡开始整编外蒙正黄旗的时候,前土谢图汗部首领外、蒙正白旗旗主延丕勒多尔济亲王,阿剌忽失亲王二儿子、外蒙正蓝旗旗主额依多贝勒,前乌兰察布盟的盟主、外蒙镶黄旗旗主努图格沁·那木济勒郡王也在整编着属于自己的势力。

相比较伊凡,这里面只有延丕勒多尔济亲王最为轻松,毕竟在之前他已经把土谢图汗部掌控的差不多,唯一恶心的就是大量哈吉古特族人。

虽然那些哈吉古特族人并不是很强大,他们各个的聚集地也不接洽,甚至他们还不团结,但就是这样一个部落让延丕勒多尔济亲王很是挠头。

不过现在问题已经解决,延丕勒多尔济亲王答应帮助额依多整顿外蒙正蓝旗,而他的条件则是让额依多用哈吉古特族族长的身份呼唤回那些哈吉古特族人。

这样合则两利的事情额依多没有理由拒绝,延丕勒多尔济亲王已经把自己的正白旗整编的差不多,而额依多也在延丕勒多尔济亲王的帮助下开始平息正蓝旗那些不服从统治的蒙古部落、王爷们。

几位外蒙旗主中最困难的无疑是那木济勒郡王,他是内蒙的王爷,和外蒙根本就不是一条线,外蒙的部落对他很是排斥,甚至远比伊凡要排斥。

但是他也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乾隆的鼎力支持、他本身带来的大量骑兵,蒙古人的身份,这些都让他有一个良好的整编基础。

虽然现在镶黄旗依然在僵持当中,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镶黄旗被他掌控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

不过对于这些事情,伊凡已经没有心思去关注,趁现在外蒙草原一片混乱,伊凡准备前往贝尔加一趟,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只是涉及到随行人员的问题时伊凡开始纠结起来,三千亲卫军?可是这样以来王庭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毕竟旁边就是阿尔塔臣达和他的几千骑兵。

带着阿尔塔臣达和他的骑兵前去,万一贝尔加真的出现叛乱,那么阿尔塔臣达突然反水怎么办?那时候可真是死无葬身之地。

纠结一宿之后,伊凡最终还是决定带上阿尔塔臣达,不过究竟带他多少骑兵还是一个需要细想的问题,太多不行、太少也不合适。

三千亲卫、两千后营士兵,五千骑兵这是伊凡的最终队伍,当然这里面还有田宗秀、阿尔塔臣达、莫日根三人。

此时距离阿尔塔臣达投降已经过去半个月的时间,1791年代表着伊凡再长一岁,现在他已经是八岁的小孩子。

与此同时伊凡年龄的增长也代表着叶卡捷琳娜二世距离死神再进一步,已经五十多岁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还能够熬几年没有人知道,但是伊凡无比的希望她能够坚持的久一些。

不是因为那是他的教母,而是伊凡还没有准备好进攻莫斯科的准备,当然也不是伊凡绝情,而如果是真爱叶卡捷琳娜二世,那么就应该期望她早一些离开人世。

病苦的折磨很不好受,与其这样遭受劫难还不如早点脱离苦海,这也是伊凡尽量不让自己去想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原因。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希望叶卡捷琳娜二世活的久一些还是希望她早些去死,不过和伊凡相比保罗则是单纯的想要叶卡捷琳娜二世早点死亡。

拖得时间越长,那么对于保罗来说就越不是好事情,随着亚历山大年龄的增长、在莫斯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将来保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