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吕布收敛笑容,加重语气道:“日后莫要在那些世家子弟面前自惭身世,比起那些躺在父辈基业上坐享其成的行尸走肉,你们更能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大时代里生存发展,你们会是日后名扬天下的大将,而那些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的世家子弟只会被人像宰牛羊一样宰掉!”
  吕布的话掷地有声,在魏延陈到心里激起回响,他们不由得更庆幸自己离开刘表投奔吕布。
  前往中央军大营的路上,吕布跟他们天马行空地一通闲聊,似是没有重点。
  魏延见吕布谈笑无忌,便敞开心扉,跟吕布倾谈起来,却渐渐地被吕布带入话语圈套里,吕布旁敲侧击不着痕迹地知道了魏延的所有情况。
  魏延乃是魏无忌的后人,家传的兵法便是《魏公子兵法》,家传的刀法和箭术亦是从信陵君魏无忌那里传承下来的,怎奈魏无忌这一支的人在刘邦拿取天下的时候做的是刘邦的绊脚石,刘邦建立大汉以后,对魏氏后人有所抑制,所以魏氏后人虽然屡有英才却不为朝廷所重用,一直都是屈居于县尉这样的低级武官行列,一直蔓延到魏延这一代,魏延父亲去世后,魏延想子承父业继续做义阳县尉,却被新到的义阳县令拒绝,魏延无颜再在义阳混了,便带着父亲的部曲前去投奔那些太守刺史,三番两次地因为年幼、没有名声而被拒之门外,要不是吕布,魏延怕是还要蹉跎十几年才能出头。
  吕布却注意到,陈到沉默寡言,但凡出言必有深意,再看他,自从父亲逝世以后,十四五岁的年纪,就能把父亲遗留下的部曲统率的井井有条,历经多次阵仗,折损过半,余下的也没有弃他而逃,可见他颇有治军之才。吕布心里不由得赞叹,看陈到小小年龄已经如此沉稳,难怪历史上的刘备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陈到的白耳兵守卫。
  吕布虽然自己武功高超,但自己的家属和那些谋士多是不能自保的,需要一支强大的亲军护卫,虽然典韦忠于职守,但他个性里依然有一些毛糙,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赵云很完美,但吕布想让他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吕布需要一个谨慎细心的人辅助典韦带好亲兵,陈到便是最适合的人选。
  陈到在历史上带过的白耳兵又叫白毦军,之所以叫这个名字,那是因为所有将士的头盔上都插着一丛白色的牦牛尾巴。传说,在刘备猇亭被陆逊打败之后,陈到领数百白耳兵就把数万追击的吴兵挡住,足见白耳兵的精锐和陈到的勇猛。
  吕布自然不会再用大耳贼的白耳兵名称作为自己的亲军名称,还是飞虎军响亮好听。
  第312章 同族大才吕范
  第312章同族大才吕范
  吕布便直接说道:“叔至,我看你个性谨严厚重,以后就做我的亲军副统帅吧,只是从此之后你便少了许多攻城拔寨的正面作战机会,也会少了许多战功,不知你意下如何?”
  陈到稍微想了一下,笑道:“能够在主公鞍前马后护卫,末将还怕少了军功不成?”
  吕布恍然想起,自己这样的主公不像三国时期大部分由世家子弟转化成的主公,他们都是龟缩在后方的,而自己这样的主公为三军战魂,少不得要征战厮杀,陈到跟随自己身后,战功也少不了,自己刚才那番话是按照一般主公的侍卫统领的角度来说的,比如历史上赵云、陈到作为大耳贼的侍卫统领,领兵出征建立功业的机会就比关张马黄魏少上很多。 /《  》/ 《  》广告 全文字
  吕布点头赞许道:“叔至,你见微知著,我很满意,只是你初来乍到,对中央军系统并不熟悉,还是跟文长一样,先在教导营里做一个队的队长,三个月后再兼任飞虎军一营营帅。”
  陈到欣然领命。
  又过了一日,吕布期待已久的族内高才,汝南细阳人吕范前来投奔。
  吕范身高八尺五寸,身材伟岸,一身白袍,丰神俊美,跟满宠一样都是当之无愧的美男子。
  吕范见到吕布的第一句话便是:“主公且看,我吕子衡宁当久贫者乎?”
  “子衡,以你之能,绝非久居人下久居贫寒之人,若得良机,必能飞黄腾达,如今你慧眼识主,投奔与我,我敢担保,你未来必是朝中重臣!”吕布难得得到一个族内高才,十分振奋,继而又诧异地问道:“子衡,你为何如此相问?”
  吕范微微一笑,把缘由细说了一遍。
  吕范原来是汝南郡细阳县的一介小吏,以“容观姿貌”著称于世。细阳县城里有一个刘姓大户,他们有个女儿,是名符其实的白富美。吕范本人算是三分之二的高富帅,因为他又高又帅,就是家里贫穷,靠自学成才做成了小吏,他丝毫不为家贫而自卑地沦为吊丝,反而非常自信地登门求亲。那个姓刘的白富美的母亲呢,是天底下大部分丈母娘的典型代表,嫌弃吕范家贫,不愿意结亲,可那个白富美眼光独到,对母亲说:“观吕子衡宁当久贫者邪?”
  吕范的准丈母娘见吕范人才出众又有才学,便同意了女儿的论断,没要吕范出多少万彩礼,也没有强迫吕范一定要在洛阳汝南这样的大城市买房子,还赔了很多嫁妆送女出嫁。(《  》网点点)
  长得帅就是好,吕范一下子就从一贫如洗的穷光蛋变成了可以招揽上百名门客的富翁。
  但是,虽然吕范招揽了上百名各有所长的门客,但因为他是寒庶子弟出身,又有倒插门女婿做小白脸的不良名声,所以一直没有达官贵人荐举他,他也一直遇不到慧眼识英的明主前来招揽他,还屈居在细阳县做一介小吏,蹉跎了两三年还没有混出头,原本就嫌弃他家贫的丈母娘便又开始嫌弃他的黯淡前景。
  吕范被丈母娘念叨得烦不胜烦之际,吕布的征辟书信到来了。吕范便想立马动身前去投奔吕布,却被他丈母娘拉住,说要再看看吕布这个无名小卒到底能在洛阳掀起什么大风大浪,直到吕布成为征北大将军并拥兵十余万的消息传到细阳,吕范的丈母娘才容许吕范前来邺城。
  吕范前来投奔吕布除了辅助吕布成就大业顺便让自己扬名立万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做出一番大业来回报妻子的青眼之恩,回报丈母娘的白眼之恩。
  吕布很清楚,像吕范这样有真本事大本事的人才即便是一时之间被埋没,只要时机已到,自然会峥嵘出来,即便是被罗灌水给埋没了。
  在演义上,吕范只是给孙策出过拿玉玺换人马的计策、给刘备拉过皮条,似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东吴谋士,但熟读三国志的吕布知道吕范是一个值得拉拢的大牛。
  在正史上,吕范对东吴来说,绝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谋士,而是股肱之臣。
  历史上,吕范避难至寿春,结识了当时在袁术手下效力的孙策,孙策认为吕范与众不同,以礼相待,于是吕范将自己的百余名门客交由孙策指令,自此跟从孙策。当时孙策还未建立功业,手下就只有吕范和族人孙河经常跟随左右,二人常为孙策四处奔走,不避危难,因此孙策亦视吕范为至亲,每每请其赴宴,便与吴夫人一起饮食,并不紧执君臣之礼。
  吕范给孙策出主意,让他拿玉玺换人马,遂开孙策、孙权兄弟雄霸江东三分天下之基。
  起初孙策的军队军纪散漫,纲纪不整,吕范请缨任都督,监管军纪,从此之后,孙策军中威令谨严,纪律日趋严整,方才横扫江东,奠定霸业。
  孙策病逝,孙权接掌东吴势力,再征江夏,吕范奉命与重臣张昭留守根据地吴郡。赤壁之战中,吕范跟随周瑜破敌有功,战后官拜裨将军,领彭泽太守,受彭泽、柴桑、历阳三地奉邑。
  之后,刘备亲自来到建业与孙氏结为姻亲,吕范曾建议软禁刘备,然而其计最终没有实行。
  当孙权正要背盟偷袭刘备驻守荆州的大将关羽前,同吕范说过:“如果当初听从你的建议,今天就不必劳师动众了。如今我将逆流攻讨关羽,你要帮我守卫好建业。”结果孙权成功讨破关羽,之后回师迁都武昌。吕范拜为建威将军,封宛陵侯,领丹杨太守,治理旧都建业,并监督扶州以南直至南海地区一带的军队。
  黄武七年,吕范迁任大司马,可是印绶尚未下发便因病逝世。孙权为其素服举哀,并遣使者追赠印绶。在回建业的路上,孙权经过吕范坟墓,仍忍不住悲呼:“子衡!”并且泪流不止。孙权回都后,更下令以太牢之礼(猪、牛、羊三牲齐备谓之太牢,是古时天子祭祀社稷天地所用的大礼)祭祀吕范。
  看遍正史,吕布非常钦佩吕范的贤德才干。
  当然,吕布重用吕范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他过人的贤德才干,更是因为他是跟自己同姓。
  吕布注意到,后来鼎立三国的刘备、曹操、孙权三方势力都有心腹至亲作为军中将领。
  刘备能够在三国群雄里峥嵘出来,跟他有两个铁杆结义的异性兄弟关羽、张飞密不可分。
  曹操前期能够发迹,跟他曹家和夏侯家人才众多,有曹仁、曹纯、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等大将之才,亦是大有关联。
  孙家也有孙静、孙河、孙贲、孙辅、孙瑜、孙韶等族内才俊。
  反观吕布,五原郡九原县的吕氏宗族内人口凋零,没有几个像样的人才,根本不可能像曹操、孙权那样重用至亲来辖制外将。既然祖辈没给自己留下至亲兄弟给自己助威,那自己就只好找一些同姓的贤才,认作自己的族内兄弟。
  在东汉三国时期,家大于国,很多人都把家族利益摆在其他利益之上,有些人为了保家而不惜出卖现任的主公,有些人甚至为了家族宗亲而不断更换主公,如陈珪陈登之流跟随过陶谦、刘备、吕布、曹操,但没人敢背叛自己的家族。
  虽然认过来的没有血缘传承来的亲,但依然比一般武将的忠诚度高,因为他们背叛自己的成本要比一般将领大得多,为了下一个主公而背叛现任主公还算是“良禽择木”,背叛家族只会沦为“丧家之犬”。
  吕布属意的是吕蒙、吕范、吕岱、吕虔等吕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