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盐泽旁边有座山,名曰青岩山,山势不高,却很宽广,山里有一片谷地,能容纳十余万人这十四万匈奴骑兵便隐藏在这里,而那些匈奴部落的老弱妇孺还在外面放牧,似是那些青壮年男子从未离开过他们的部落一样
  很明显,这十四万匈奴骑兵就在青盐泽埋伏下来,等待吕布大军经过那里好乘机伏击,因为青盐泽附近这个山谷中间正是一处秦始皇时期打造的栈道,经历了数百年还未被荒草淹没,历代汉军出塞都从那里经过,然后再经过鸡鸣塞出击
  如果这个情报不被吕布侦破,他因为之前扫平那十几个匈奴小部落而意得志满,大摇大摆地从青盐泽过去,肯定会中了匈奴骑兵的伏击,吕布本部人马八万,真正的骑兵战兵不足两万,遇到十四万匈奴骑兵,只有死路一条但现在吕布已经知道了匈奴人在青盐泽布好了口袋,等自己钻进去,他不来个将计就计,就对不起匈奴人的良苦用心
  吕布跟随军出征的几个谋士郭嘉、贾诩、徐庶、黄权以及军中大将张辽、高顺、曹性等人做了一番研究,一道道命令发了出去
  吕布大军在青盐泽山谷外五十里地扎下了大营,传出的消息是,大军行军多日,十分疲惫,最近抓到了很多匈奴女人,放假三天,大家好乐呵乐呵
  消息传到青岩山谷,匈奴人都勃然大怒,想要立马冲出去,跟吕布大军来个硬碰硬,却被一个匈奴大部落头人阻拦,那个头人名为李健,是当年无奈投降匈奴的名将李陵之后,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李家在匈奴经过三百年的苦心经营,已成了匈奴几个大部落之一,但李陵的后人已经安心做匈奴人,不会再有李陵当年的彷徨心境
  李健大声劝阻道:“各位头人,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当年我先祖以五千步卒抵抗且鞮侯单于八万精骑的故事,吕布本部人马有八万之众,虽然骑兵不足两万,但弓弩兵却有四万多,你我联军不如当年且鞮侯单于骑兵之精锐,而吕布的弓弩兵力尤甚于我先祖当年,何况吕布还有鞠义、朱灵、赵云、徐晃等三路援军,若是我们冒然出击,恐怕不但攻破不了中央军的营垒,反而有可能被中央军四路大军围攻的危险,请诸位三思”
  李陵当年以五千步兵出塞,在浚稽山遭遇且鞮侯单于八万精骑,以大车为营,连战连退,一直退到距离长城百里外,若不是箭矢用完,能坚持到长城,就不至于被俘虏,即便那样也射杀匈奴骑兵一万多人
  李健以先祖的故事来警告这些匈奴头人,莫要轻视了汉人的弓弩,这些匈奴头人都凌然领悟,决定还是潜伏在青岩山谷里,等待吕布自动上来
  而吕布已经来到了青岩山外围,留在大营里的是四万辅兵,吕布与高顺、张辽已经领四万战兵,乘着夜色,人与马都上了保险,静悄悄地将青岩山包围住了
  与此同时,鞠义、朱灵、赵云、徐晃的人马也都连夜来到青岩山外,张燕、呼厨泉的人马也到了青岩山,善于翻山越岭的二千飞燕军携带火油悄悄地进了青岩山
  吕布站在一片一人多高的草丛里,静静地眺望着这片密集的山林,青岩山,多好的名字,可惜很快就会成了黑岩山
  吕布身后,四万中央军精锐全都趴伏在草丛里,战马也悄然地蹲伏在草丛里,口里衔着枚,没有发出半点声息,只是凌厉的寒风出动树梢和野草的刷刷声
  吕布抬头凝望着天空,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当真是一个月黑风高杀人夜啊
  山谷深处,匈奴人都在酣睡之中,那些放哨的匈奴兵也都蹲在那里不住地打屯,他们根本看不清楚,也留意不到,山谷四周的山林里不断有黑影窜来窜去,那些黑影都在往树林里倾洒一些墨黑色的液体
  一个多时辰后,张燕飞身来到吕布近前,低声禀告道:“大将军,您吩咐倾洒的石油已经全部撒完了,要不要现在点火呢?”
  在冀州河间郡鄞县,也就是后来的河北省任丘市,有个全国最大的碳酸盐有天你,储量将近六亿多吨,吕布知道任丘油田的事情,但局限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无法把石油开采出来,但之前去扫平幽州世家叛军的时候,路过鄞县,忽然看到地表有黑油露出,当地人只知道这种油有毒,却不知道功用,吕布尝试拿这油来点燃,火势腾然而起,当地人连连惊呼,吕布便命人取了上百罐做备用,吕布这次出征却忘了携带那上百罐石油,但他却在河套地区好几个地方都看到了露出地表的石油
  吕布一开始感到很惊诧,因为他觉得石油一般都是埋藏在大陆或海洋下的地壳深处,但后来他就见怪不怪,并且想到要把石油用在打战上
  书中暗表,人类很早就发掘出了埋藏较浅或由于地壳运动露出地表的石油,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在延安附近,人们用竹竿钻井取油,燃烧后可以用烟灰制成墨来写字,并将“石油”一名保留至今北周年间公元578年,突厥人攻打甘肃酒泉,当地军民把“火油”点燃,烧毁敌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敌人,保卫了酒泉城后梁公元919年时,就有把“火油”装在铁罐里,发射出去烧毁敌船的战例 北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对如何以石油为原料制成颇具威力的进攻武器“猛火油”,有相当具体的记载据康誉之所著的《昨梦录》记载,北宋时期,西北边域“皆掘地做大池,纵横丈余,以蓄猛火油”,用来防御外族统治者的侵扰
  吕布现在所处的地方已近西北边域,能够找到埋藏很浅或露出地表的石油,并不出奇
  张燕得到吕布的命令,赶紧吩咐下去,数百根火把点起,投掷在散了石油的山林里,熊熊大火腾空而起,冷冽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大火迅蔓延,席卷整个青岩山
  过不多时,大火顺着漫山遍野的荒草,弥漫到匈奴人的营地,万马嘶鸣,凄厉的叫喊声响彻山谷:“着火了,山火,漫山遍野都是,快逃命啊”
  李健等头人听到呼喊声,赶紧冲出营帐,漫山遍野的大火冲天而起,青岩山在一时之间都变成了白昼
  匈奴人都是满头雾水,这把火到底是怎么起来的,怎么蔓延得这么快
  那弥漫到脚底板的火势让他们来不及多想,都往山谷之间的栈道冲去,冲上栈道,再往山谷外冲,可山谷两侧潜伏的是十四万匈奴人马,都往栈道上冲,窄狭的栈道又那么能容纳的了,那匈奴人只好挥起马刀,互相残杀,争着往栈道上跑,一时之间,人仰马翻,匈奴人乱成一团未完待续)
  第479章 四面楚歌匈奴版
  这些匈奴人虽然临近大汉边境生活了二百多年,但他们一直顽固地拒绝被汉化,头脑愚昧不堪,许多匈奴人看到这漫山遍野避无可避的山火,竟然不再四散奔逃,而是跪倒在火里,敬畏地俯身跪拜:“伟大的昆仑神,您降下天火惩罚我们匈奴人,请您宽恕我们匈奴人的罪过”
  那个子虚乌有的昆仑神没办法宽恕他们,那泼了石油而熊熊而起的山火不会宽恕他们,那些灰心丧气临时拜神的匈奴人,一旦他们跪在地上,身上沾了石油,稍微碰上火星,那因北地十月天而早早披上的皮袍子瞬间着火,将全身的皮毛全数烧灼,而且根本无法扑灭,一个好端端的匈奴人就因为宗教信仰的不正确,竟然无端端地自焚了,不大一会儿,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一连串的凄厉惨叫中变成焦炭一般
  吕布端着千里镜,看着那些纵火焚身的匈奴人,不住感叹道,宗教愚昧害死人啊
  匈奴大部落涂头部的头人李健冲出匈奴大营,看到山谷两侧山坡上原本遮天蔽日的树木全部噼噼啪啪地烧着了,火势蔓延极快,几乎一眨眼间就把山谷周边所有能燃着的草木都燃着了,大火熊熊,腾空而起
  李健觉得甚是奇怪,虽然这山间林木都是富含油脂的松木,虽然这已近十月天,草木枯黄,天气干燥,但大火也不应该蔓延的那么快
  李健的鼻子灵敏,跟匈奴人养的猎犬有一拼他闻到空气中有种刺鼻的气味,这股气味他似乎在什么地方闻过,他又闻了闻终于确定丛林草木间弥漫的刺鼻味道是什么东西散发的:“石漆,是石漆这不是天火这不是天火是有人故意纵火肯定是吕布,只有吕布这个杀神才能用上这样的手段这石漆太容易引火了不能沾身,赶紧脱掉袍子,赶紧脱掉袍子,快点往没火的地方跑”
  在李健的凄厉大喝下,他的部落将士首先清醒过来,不管身上的袍子有没有着火,都脱去身上的皮袍,往火势尚未弥漫到的栈道跑去
  李健部落的匈奴将士一边奔跑一边疾呼重复李健刚才的话语,其他的匈奴人都听到了,他们都连忙惊惶地脱掉身上易燃的皮袍,也不管自己战时的好伙伴马匹了,提着弯刀,背着弓箭,往栈道跑去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意识到,逃脱火海并未逃离死亡禁区,山谷外面必然还有吕布的大队人马在等着他们,若是不加防备地冲突出去,结果还是一个字死
  吕布听到山谷里凄厉喊叫声中的石漆,便诧异地问身边的贾诩:“石漆是什么东西?”
  贾诩点点头:“主公,石漆便是您所说的石油,在上郡高奴县便有这种油,能浮在河上,能够燃烧,被当地人称之为石漆,匈奴人也跟着上郡人称之为石漆”
  吕布有些自惭于自己的孤陋寡闻
  实际上吕布命张燕飞燕军倾洒在青岩山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完全不同于后世提炼过的汽油、煤油,而是没有经过提炼的原油石油一名首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在此之前有石漆、水肥、脂水等称大约在西汉时已发现石油,据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上郡高奴县延安一带,有洧水,肥可燃”, 即石油浮于延河水上,可作燃料,这是目前对石油最早的记载后来,晋张华在《博物志》中指出:“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洧水也”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中还引《博物志》说,把石油“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燃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釭甚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