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平坦,水草也比较丰盛,更利于骑兵活动,缺点是距离关中较远,但在延川道、马莲河道受阻的情况下,胡人也常由此道南下。马莲河道、肖关道、延川道都关系着关中安危。
  延川道、马莲河道、肖关道这三条河谷通道,马莲河道居其中间,三条河谷道之间还有一些道路可以互相通往,这样,马莲河道还承受着由延川道、肖关道转过来的攻击和压力,因此马莲河道所处的地位更为突出,延川道和马莲河道分处于横岭的东西两侧,而直道在横岭之上,以此观之,直道对于两侧的河谷大道起着扼控作用。
  前汉文帝三年,匈奴右贤王入据河南地,攻掠上郡,未能沿延川道继续南下,就是因为有直道的控制。而同时,文帝派大将灌婴率军由直道行进,抗击匈奴,匈奴人很快撤出了河套地,确保了关中的安全。
  文帝十四年匈奴族老上单于率骑兵十四万入侵朝那、肖关,杀死北地都尉,掠夺了大批财富,随后又进攻彭阳,其前锋到了雍和甘泉。匈奴族这次来势凶猛,为什么老上单于在塞内停留一月以后又撤回塞外,为什么不走距关中较近的马莲河道,而走距关中较远的肖关道呢?就是因为直道扼制着马莲河道之故。
  直道的扼控作用还表现在对于横岭周围交通的控制,横岭东西两侧的延川道和马莲河道是两条平行的河谷道,它们之间的连接必须通过横岭才能连同,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因而在横岭有许多关卡都处于直道上,如沮源关、雕令关、午亭子、老爷岭等处都是主要的交叉路口,控制着子午岭周围的交通,成为控制延川道和马莲河道的重要咽喉,成为边郡重镇和关中的天然屏障。
  秦朝灭亡以后,直道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汉初年,匈奴人曾两度试图进犯关中,其中一次入萧关,直抵雍县和甘泉。既然匈奴人有意窥伺甘泉,为什么不从九原直接南下,却要远远绕道六盘山下?在横岭的东西,分别是洛河河谷和马莲河河谷。胡人南下侵犯中原地区,一般都是取道河谷。而当时洛河河谷和马莲河河谷都没有受到骚扰,这又是什么原因?推究其实际情况,正是横岭上增添了一条直道,使得匈奴人不能不有所顾虑。他们虽然暂时控制了河套地,也不敢长期盘踞。当时匈奴左贤王曾一度占据阴山和河套地区,但不久又复撤走,就是这个缘故。”
  吕布听贾诩这样一说,重视起对直道的防御,便传令给留守河套的张辽,让他速派人马占领横岭一带。(未完待续)
  第492章 郭淮入府
  贾诩凝视着地图上的横岭,感叹道:“前汉时期,元封元年,武帝自泰山复东至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所走的正是直道。这次巡幸,司马迁曾经随行,故而能将直道的起讫地点明确记载下来,还说,行观蒙恬所为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对秦人开辟直道的利弊得失进行了总结。
  前汉不仅积极利用秦时所修的直道防御匈奴南犯,而且对于直道的维护也曾有所着力,在北地郡新增了直路县和除道县,这两县正分别设在子午岭段直道的南北两端,加强了对直道的控制。
  反观今朝,消极防御,毫无作为,大好直道,沦落至斯,让人扼腕叹息。
  遥想当年大将军窦宪,以执金吾耿秉为副,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北单于逃走。窦宪大将军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刻石纪功,命中护军班固作铭。随后窦宪大将军又遣左校尉耿夔等出居延塞,大败北匈奴于金微山,北单于奔逃,下落不明,北匈奴从此破散。当时大汉何其雄哉!
  后来为何衰败至此,便是因袁安等世家大臣把持朝政,挑拨外戚与内廷争斗所致。随后的梁冀、何进与内廷宦官本来都是皇帝对抗外官的左膀右臂,却被世家大臣巧施计谋,挑拨他们自相残杀,世家乘机坐大,尾大不掉。到后来虽然桓帝、灵帝觉察到世家做大威胁皇权,已经无力铲除。
  因为汝南袁家、弘农杨家等世家把持朝政,搬弄是非。挑拨外戚、内监争斗,大汉忙于内斗,无力图外。窦宪大将军时期的积极防御遂一去不复返,渐变成后来的消极防御,原本归附塞内不敢妄动的南匈奴、乌桓、羌胡都转而依附跟从鲜卑为祸边境,甚至入寇司隶关中,大汉沦落至斯,若非主公您力挽狂澜,大汉命运堪忧!”
  吕布淡淡一笑道:“你我皆是边塞热血男儿,而那些世家大臣饱食终日不履边塞。自然不知我们边塞百姓的疾苦。”
  贾诩听主公这么一说,心里暖暖的,同时也庆幸于自己的选择,自己出身武威,常年居于北地郡,在羌胡人年年叛乱劫掠之下,虽然自己又保身之道。但自己的很多亲友都被羌胡人所杀,自己对胡人恨之入骨,可若是自己找个世家人物做主公,恐怕这辈子都不能为那些死于胡人之手的亲友报仇。还好自己跟随了大将军吕布为主公,主公跟自己一样。都是边塞人,都遭受过胡人的荼毒,自己的亲友死于羌胡人之手,主公的父母都死于鲜卑人之手,主公对胡人强力、彻底的汉化很让自己钦服,这辈子能跟着一个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主公,为其奔走,不虚此生!
  吕布说了刚才那句话,忽然想到后世培养领导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都要有艰苦地方工作的经验,最好是有边塞胡人杂居地方工作的经验,而最近几十年为什么大汉对胡人危害认识不足,就因为当政的世家大臣几乎都没有在幽州、并州、凉州等边塞地方工作过,像汝南袁家历代三公都是在司隶、豫州、冀州、兖州等中原地区转来转去。
  吕布骑在马上,回头对秘书令路粹说道:“向朝廷上书,命吏部设下制度,庶族子弟必须先外放边疆五年以上,每年考核他治下汉化水平,完成的越好,就能越早入朝为官。”
  至于那些世家子弟,反正是放在位高权轻的地方养猪,就无所谓了,但那些庶族子弟都要有基层工作经验,也有对付胡人的经验,也要沾染点血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往边疆做实际工作。五年之内看不出这些庶族子弟的厉害,五年之后十年之后,这些在边疆饱经风霜杀气腾腾的寒庶子弟入得朝廷,必定把那些没有实际治政经验只懂得坐而论道的大部分世家子弟斗得人仰马翻,吕布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吕布回到邺城后,待河套那些城池修缮略尽,便动议将河套立为朔州。
  吕布这个动议的前提是,他收回了河套。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朔方刺史部”,州治在朔方县,东汉建武十一年(45年),因为放弃了河套地区,朔方刺史部名存实亡,便省朔方刺史部入并州。吕布收回了河套地以后,便又有了设立朔州的基础。
  吕布之所以把河套地设立的州命名为朔州,既是取朔方的朔字,又是因为在历史上这块地方就曾被设为朔州。北魏太武帝置朔州,治盛乐城,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及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等县,准格尔、达拉特、杭锦等旗地,正光五年改为云州。北魏正光五年以怀朔镇置,时六镇起义军已占领怀朔镇,孝昌中乃寄治并州界,东魏又侨置于介休县界,又称南朔州,北周废。北齐天保六年置,治新城县,又称北朔州。天保八年徙治马邑城,另置招远县,辖境约后世山西朔州市一带。隋大业初改为代郡,后改为马邑郡,唐武德四年复为朔州,天宝元年又改为马邑郡,乾元初仍改为朔州。
  新立的朔州辖有朔方郡、九原郡、上郡、北地郡,以及武威郡黄河以东部分地区、西河郡在黄河以西部分地区,新任的朔州刺史由雁门郡太守郭缊担任,郭缊虽然才兼文武,在演义上并不出名,但他有一个有名的儿子郭淮。
  郭淮现年只有六岁,冲龄小童,看起来呆头呆脑的,除吕布之外,谁能料想历史上的郭淮,竟然能做到曹魏的大将军。郭淮在历史上,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早年曾任夏侯渊军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后来一直留在魏国西方负责防守西部边境,并且多次平定羌胡的叛乱。在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初期,郭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对蜀的抵御战争,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立下战功。后来郭淮打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最后受命总督雍、凉两州军事,官位升至车骑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大将军。
  郭缊虽然是大司农郭全之子,算是世家子弟,但他久居边塞,跟常年厮混在司隶洛阳的世家人物并不亲近,反倒是对大破胡人的吕布异常佩服。郭缊前来邺城拜见天子的时候,得知吕布准备举荐他为新建的朔州刺史,欣然领命,并自愿提出把儿子送入大将军府与大将军之女作伴。这自然是一种变相的质子,以求取吕布对他的信任。
  吕布笑着推脱,郭缊一再坚持,并且诚挚地笑道:“久闻大将军府邸里有诸葛亮、陆逊、吕蒙、吴班,皆是聪慧过人的少年,都跟随水镜先生、孔明先生学习文武韬略,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能让淮儿与那四位少年一起生活,受他们的影响,想必淮儿将来必能成为对大汉有用的栋梁之才。”
  郭缊既然已经这样说了,吕布便不便推辞,只好留郭淮在自己府上。
  诸葛亮领着郭淮,径直去到他们童子军的驻地。
  吕布望着诸葛亮拉着郭淮,不禁哑然失笑,谁能料想,历史上的他们竟然是两军对垒的死敌。
  郭缊主动将儿子送到大将军府,得到大将军的信任,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吕布嫡系将领也有跟主公进一步拉近关系的考虑,同时也考虑到子女的未来,便把五岁以上的子女都送到大将军府后的童子军驻地,与少主吕玲绮、诸葛亮、陆逊、吕蒙、吴班为伍,像沮授把十一岁的儿子沮鹄送入大将军府,贾诩将十二岁的儿子贾穆送入大将军府,吕岱将七岁的儿子吕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