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严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郡吏,他的气场很有限,根本无法跟手握数十万兵马的骠骑大将军吕布相抗衡,过了没多久,李严就觉得浑身流汗,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在吕布马前:“李严见过大将军。”
  吕布见李严终于被自己的气势压倒,满意一笑,翻身从马上下来,上前将李严扶起来:“正方,本将素知你才干出众,才兼文武,却屈居于一郡吏,袁绍果真不会用人。”
  李严听吕布对自己如此称许,脸上露出得瑟。
  吕布转而严肃地说道:“本将想要重用你,但本将有一个很大的顾虑。”
  李严抬起头,一脸迷惑地看着吕布:“请大将军示下。”
  吕布开门见山地说道:“正方,你觉得自己的性格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若是督抚一方,如何团结同僚,安抚下属?”
  李严虽然骄傲,却是一个聪明的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个性的不足,知道自己性格孤傲,自视甚高,难以与人相处,只是他意外的是,这个从未谋面的主公吕布,是怎么对自己的个性知道的如此精准。
  李严惊颤地拜倒在地:“卑职性情孤僻,难以与人难处,诚恐有负于主公厚爱。”
  吕布将李严再度搀扶起来,笑着勉励道:“本将一直看好你,想要委以重任,但尚需你多多磨练性情,才能放心将你外放为一方大员,这样吧,你先跟着本将身边,待你性情磨练沉稳谦和之后,再行任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
  0第570章 新野邓芝
  吕布本来想把李严拨给黄忠做副手,但恐李严这样的人物不肯诚心实意辅佐黄忠,干脆先把李严放在身边调教数年后,待他性情被磨练得谦和一些再行外放,而在吕布身边有诸多英才为之羽翼,李严不论是从治政还是用兵上都不是最杰出者,他现在在吕布的幕府里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不敢有丝毫桀骜
  在历史上刘备任命李严为诸葛亮的副手,实在是蜀地乏有大才,是没办法的办法,但在吕布麾下人才济济,而李严之才不足以登到那样的高位,吕布对李严的安排最高不过是边境一州的州刺史或州将军而已
  李严乖乖地走到吕布身后,接受了他现在的身份,做吕布近卫师教导旅的一个营参军
  吕布收了大将李严后,忽然想起南阳宛城又有一员大将,只是不知他是否在野
  吕布便问李严:“正方,你可知文聘文仲业何在?”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在历史上,为荆州刘表麾下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随见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见,问其何以迟,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见人,曹操被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动,先呛然而誉之,仍旧让他守卫江夏,使其典北兵、镇荆江文聘也不负曹操所望,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威名远播曹睿即位年间,孙权曾以五万人围于石阳的文聘,形势危急文聘坚守不动,围城二十多日后,孙权惟有撤出文聘乘机追上并大败孙军文聘在江夏数十年,有威信、恩惠,名震各国,令敌人不敢侵入
  文聘现在虽然年轻,没有名声,但同在一城的李严对他还是颇为知晓,知道他有名将之风大将之才,看吕布着急相问的模样知道主公很想得到文聘为将
  李严轻轻摇摇头,叹息道:“主公,文聘数月前已经前去襄阳袁绍麾下为将”
  什么,文聘已经投靠袁绍了,吕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失望,但也无法可想
  吕布大军在宛城休整两日便火起兵往襄阳进发,不数日,便到野城
  吕布大军驻扎在野城外,只领了四千名近卫入城接纳,黄忠、李严跟随身后
  野城北依宛洛南接荆襄,西临秦陇,东通宁沪,沃野百里,八水竞流,吕布原以为它是一座小城池,以为野城也是在历史上刘备在这里蜗居了多年才有些名气,现在看来竟然有股说不清的气势,说虚一点,就是给人地杰人灵物华天宝的感觉
  吕布策马站在野城外,凝视着面前这座城墙矮小、城门破旧的小城,觉得很荒谬,这个小地方怎么会给自己那种地杰人灵、物华天宝的感觉呢
  黄忠和李严见吕布表情甚是奇怪,连忙问道:“主公,这野城有什么蹊跷不成?”
  吕布便问这两个本地人:“这野城可有什么名人?”
  李严笑道:“主公,这野城虽小,可对我们大汉有特殊意义,没有这野城里走出来的两个人,咱们的光武皇帝就不能平灭王莽,使得大汉中兴”
  吕布来了兴趣,忙问道:“哪两个人?”
  李严笑道:“一位是我们开国宰相邓禹,一位是光武皇帝的阴皇后”
  吕布听后,信服地点点头:“正方言之有理,要没有野城里走出来的这两个人,就没有后来的大汉”
  邓禹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为光武中兴功臣之首,以运筹帷幄之功居多他曾协助光武,初定取河北以成帝业之谋,后来以知人荐贤名世,并在一系列决策性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邓禹之于光武帝刘秀,如诸葛亮之于刘备,如李善长之于朱元璋
  而阴皇后阴丽华美貌出众,贤而有德,早年,刘秀曾立下誓言“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得天下,在外有云台二十八将之功,在内便有阴丽华鼓舞之功
  阴丽华纵然再美,亦是枯骨,吕布没有任何兴趣,但他对邓禹的后人产生了兴趣
  自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但东汉安帝时,有人诬告邓禹后人邓悝、邓弘等曾反对立安帝,引起安帝不满,邓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此后,邓氏不断外迁,野县里存留的邓氏已经多是邓氏的旁系子弟
  在这些旁系子弟里,有两人最得吕布重视,一个是邓芝,一个是邓艾
  最让吕布感到可笑的是,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了东汉,邓禹的后人邓艾则帮助司马昭消灭了刘汉皇室最后的政权蜀汉,从这个角度来说,东汉是兴也邓氏亡也邓氏
  邓艾是三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其才能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度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邓艾又善于屯田,本身就是从典农都尉学士出身,后来得到司马懿赏识才开始发迹除了邓艾不善于在政治上自保之外,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统帅
  吕布大概记得邓艾出生在公元197年左右,而现在只是公元192年,有可能邓艾的父母还没有成亲
  吕布遗憾地想到,历史已经被自己改变了,邓艾父母的命运也被自己改变了,那邓艾还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出现呢
  不只是邓艾,姜维、杜预、王睿等在三国晚期大发异彩的人物能不能重现历史的光芒,都是一个未知数,甚至有可能都会湮灭在历史之中,这算是吕布改变历史的一个致命伤
  吕布现在唯一能够招揽的邓禹后人便是邓芝
  邓芝,字伯苗,是在曹操打到荆州的时候,逃往蜀地,虽然是世家子弟,却是流亡的旁系子弟,并没有受到重视和礼遇当时在益州做从事的张裕擅长相术,邓芝去投奔他,张裕对邓芝说:“先生七十岁过后,做官可做到大将军,而且会封侯”邓芝听说巴西太守庞羲好接待士人,就前去依附他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邓芝做郫县邸阁督先主出巡来到郫县,和他谈话,感觉他有过人之处,于是提拔他做郫县令,后又升为广汉郡的太守
  插一句闲话,刘备这家伙算是慧眼识英的明主,从军旅里提拔魏延,从小吏间提拔邓芝,说马谡言过其实,可谓有识人之明,这样的一个家伙,若不是基础太差,恐怕早就峥嵘起来了
  邓芝所在之处都清廉严整,很有政绩,内调入朝升做尚书的职务
  刘备在永安驾崩后,邓芝出使东吴,成功劝服孙权与魏国绝交与蜀国交好,孙权甚是器重邓芝,屡次有书信和邓芝互通音信,并送给他丰厚礼物
  等到诸葛亮往北进驻汉中之后,任命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同赵云伏兵箕谷,后来蜀军撤退,唯赵云、邓芝军不损兵将邓芝后来屯守江州,官至车骑将军延熙十一年,涪陵属国的人杀了都尉反叛,邓芝率领军队去征讨,一去便杀了他们的统帅示众,百姓因此可以平安过日子
  邓芝做将军二十多年,赏罚分明而有决断,善于体恤部下士兵;他自己本身的衣食依靠公家供给,不随便接受不明不白的钱财他一向俭朴,但始终不肯营谋私人财产,妻子儿女不能免于挨饿受冻,他死的那一天,家里没有剩下什么财物他个性刚强直率,不会掩藏自己的心事和感受,争取不到士人们的友谊他对同时代的人很少有尊敬推崇的,只是特别器重姜维一个人罢了
  这样的一个人才,现在在做什么呢?吕布派人探访,发现年满二十一岁的邓芝在野县衙当差,做一个普通的刀笔县吏而已邓芝做刀笔小吏,也是迫不得已,毕竟原本不可一世的邓氏已经衰落了,毕竟他只是邓氏的旁系子弟,纵然才学出众,也只能寻得县吏官职养家糊口而已
  吕布命人招来邓芝,跟邓芝畅谈一番,发现邓芝虽然年轻,但熟读典籍,对军政诸事都有自己的看法,看来他很有希望成长为历史上那个蜀汉名臣,再经过吕布的用心培养,有可能比历史上的他还要卓越
  吕布本来想如同历史上那样任命邓芝为赵云的参军,以重现他们历史上共同搭档而产生的荣光
  后来吕布转念一想,历史上邓芝和赵云搭档时,赵云已经五十多岁了,邓芝也五十多岁了,两人都是晓畅兵事的宿将,所以搭档在一起,配合默契,不会出什么问题,但现在赵云跟随吕布三年,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但邓芝只是县吏出身,还没有经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