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土兵加起来只有五十多,县衙中隶属县尉的弓手更仅有二十人。而且今夜是除夕,会坚守岗位的一只手就能数完。凭赵瑜手中百名精锐,斩首夺城当是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要是惊动了驻守在县城不远处的三姑寨,昌国巡检司的两百土兵【注3】,那就不一样了。大宋定制,‘弓手为县之巡徼,土兵为乡之控扼。’也就是说,弓手管辖范围只限于县城内,骚扰百姓是能手,动刀动枪就不必考虑他们了。而巡检司的土兵平日里却在山野乡村中捕盗剿匪,在昌国,那是连海盗都敢斗上一斗的主。论人数、论战力都不在赵瑜一众之下。所以,此次奇袭务求一击必中,他们并没有与官军缠斗的本钱。

    看到县城,赵瑜一行就停了下来,而赵文赵武却径自前行。好半晌,赵武才先领着两人回来,他们是赵瑜一早派出哨探。

    “下面的情况如何?”等两名哨探见过礼,赵瑜问道。

    一名哨探上前禀道:“小的方才顺着木栅向北走了一圈,探得分明。这出山路口已被两道鹿角封住。鹿角只比栅栏矮上两尺,也有六尺多,还下得铁链挂锁,有手腕粗细,急切间打不开。路口旁边就有一间院子,亮着灯,有人居住,应该是守门的土兵,如是要搬开鹿角,肯定会被惊动。栅栏靠山这边,有十丈宽的地都插了竹签,露在外的有两寸长,煞是尖利。小的走了半里地,都是如此。”

    赵瑜满意点头,这哨探说话条理分明,口才便利,‘是个人才。’

    另一名哨探也跟着上前,道:“小的是向南走。地上的竹签也是一般无二,削得极是尖利。小的还拔了两根,就在这里。”说罢,就从怀中掏出两个竹签,递了上来。

    赵瑜摩挲着两根竹签。这竹签大约**寸长,两头皆尖,而且极有韧性。这东西插在地上,如果不小心踩上去,脚底板立马一个血窟窿——这个时代可没有镶了钢片的鞋底。

    听到哨探的禀报,除了早知详情的陈五、赵武二人,赵瑜周围的其他人呼吸都粗重起来,显是紧张的缘故。山脚下如此防备,对他们这一队百人来说,却也不比攻打城墙容易。

    “众家兄弟不必忧心。”赵瑜笑道,“这事我早已知晓。若非有万全之策,我又如何会如此行险?且等文兄弟回来便知端的。”

    注1:昌国:今舟山市。唐称翁山,宋为昌国,至清时改为定海。宋时隶属两浙路明州。下辖富都(本岛及周围小岛)、安期(六横岛、桃花岛一带)、蓬莱(岱山岛及其东北诸岛一带)、金塘(金塘岛及周围小岛)四乡。

    注2:明朝以前,昌国的古城墙都是没有合围的,西北面的镇鳌山是昌国的天然屏障,所以城墙止于山脚下。到了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镇鳌山上跨山筑城墙,使西北边城墙相连,“西北跨镇鳌山,东抱霞山,余皆平陆”,形成一个完整的包围圈。城门“东曰丰阜,南曰文明,西曰太和,北曰永安。”

    注3:关于昌国巡检司,只查到了宋理宗时的资料,“三姑寨,额六百二十人,今五百四十人”。不过那时已是南宋,海防严谨,且那时昌国已是拥有两万户人家的望县。而本书中还是北宋末年,自然比不上女真入侵、北人南逃后的时代,所以把巡检司兵力定为两百。其实这已经算多的,一般情况下,东南一带的巡检司,额兵不过一百,实际兵力能有五六十就不错了。

 第二章 奇袭(下)

    又过了大约一刻钟,赵文终于急匆匆地回来了。 /跟赵武一样,他也领着一个人。其人光头僧袍,却是一个和尚。

    赵瑜、赵武见了那和尚,忙叉手问好:“见过三叔。”

    那和尚却不回礼,只急得跺脚:“还见什么礼?也不看看地方,嫌命长了不是?莫耽搁,快随我来!”也不等回话,转身领了就走。

    赵武一边紧跟上去,一边呵呵笑道:“想不到吃了几年斋,打了几年坐,张三叔还是这么个急脾气。”

    “谁说不是。”赵文跟赵武一前一后走着,也笑道:“俺回来时也是被催着走,黑灯瞎火的,好几次差点栽进竹签地里。”

    “呿,莫多话!”赵瑜走在两人后面训道:“仔细脚下,且跟着走便是。”

    文武二人口中的张三叔,本名张贵,江湖人称铁脚龟,是赵瑜的便宜老子赵橹的拜把兄弟,亦是有名的海盗头子。三年前因故受了重伤,再吃不得海上的风寒,加上无儿无女,没人供养,也不愿意在寨中吃闲饭惹人白眼,赵瑜遂想尽办法私下里拼凑了两百贯,买了道空白度牒【注1】,帮张贵出家当了和尚,有一个法号,唤作至善。几年来,这至善大师就挂单在县城中的观音庙里,也算是把身份洗白了。论身份论地位,他这三叔都不是赵文赵武能取笑的,赵瑜免不得要提醒他们守规矩。

    赵文赵武两人对视一眼,吐了吐舌头,再不敢多言,低着头追着至善往前走。赵瑜紧跟着他们,再后面百多人排成一字纵队,鸦雀无声地跟了上来。

    众人顺着山路向下走,将将看到山脚路口的鹿角,至善却不再向下走,反转向右行,向南边山林中走去,那里有条小路。

    赵瑜一行又跟着至善和尚在跟木栅平行的小路上,高一脚浅一脚走了有半里路。间或有人跌倒,但立刻就被扶起,没有半点耽搁。

    又走了几步,前面已经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城墙影子,就要出山了。至善领着众人改向左,朝木栅栏走去。他的脚下没有出现竹签,那里早已被清除干净,变成了一条安全通道。而这条通道正对着的那段栅栏也已被放倒,空出来的缺口恰能容两人通过。

    至善站在那个缺口边挥着手,压低声音催促赵瑜等人快点进去。

    过了栅栏,正对着的又是一堵院墙,跟栅栏只隔了一条二人宽的窄巷。院墙上一扇小门洞开,赵文一马当先,领着众人鱼贯而入。

    赵瑜、赵武这时留在最后,等所有人都穿过栅栏进了城,他们帮着至善和尚一起把放倒的栅栏扶了起来,又重新立回原位。cn接着三人快速地闪进门内,轻轻地把门掩上。

    门内是一个二十步见方的院子,这在小城中已经算大的了,但赵瑜他们从西侧小门进来,一百多号壮汉还是把院子挤得满满当当。院子正门朝南,北面则是一座小殿,供得是南海观世音菩萨,正是张贵挂单的观音庙。

    这庙中除了至善外,尚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住持,以及两个没钱剃度的沙弥。当初为了谋划这次偷袭,赵瑜几个月前也曾来过这间庙,见过那三人。当时就和至善计议妥当,行动前要先解决这三个障碍。前面赵文来寻张贵,便帮着他把住持三人砍死在后面的禅房中,没跑得一个。

    杀了这三人,至善倒也不用担心后路。原本他当和尚是为了养老,但这两年赵家在昌国的势力大涨,总寨也搬到了衢山岛,要帮他再换个养老的地方不难。不比几年前,蜗居在浪港山的时候,加起来还没县城大的三个小岛连个伸脚的地儿都没有。

    赵瑜、陈五、赵文、赵武还有其他几个头领来到殿中,齐齐跪倒向菩萨拜了几拜,至善在一旁点了柱香,毕恭毕敬地供了上去。

    这普陀山正属昌国地界,海岛上的人们对南海观音一向供奉甚谨。如赵瑜这般在杀人放火前先拜拜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在昌国海盗中,确是习以为常。

    跪拜祈祷后,众人就在殿中找了地方坐下来,分派接下来的任务。离三更还有段时间,也可以顺便歇歇脚,蓄养一下体力。由于顺利进城的缘故,气氛轻松了许多。

    三个蒲团给赵瑜、至善、陈五占了,其他人就散坐在门槛或是地砖上。唯有赵文赵武两人资历浅,没资格坐,只得站在赵瑜身后。

    至善盘腿坐在蒲团上,揉着小腿肚子,脸上有些疲色。今天他先杀了三个人,又走了几里夜路,还受了冷风,身体的确有些吃不住。不过他却是姜桂之性,断不肯在小辈们面前服老。

    赵瑜看在眼里,便回头使个眼色。赵文心中玲珑剔透,忙上前帮着至善揉腿。那和尚眯起眼,倒也笑纳了。

    见至善享受着,赵瑜在旁笑道:“今日里多亏了三叔,没三叔帮忙,我们也进不得这个城。”

    至善和尚睁开眼,神色有些不快:“一家人别说两家话。你三叔虽然出家了,但还是浪港寨的人。做自家的事怎能叫‘帮忙’?”

    赵瑜低头赔笑,“不是见三叔辛苦嘛,侄儿心里过意不去。”

    “唉……”至善不知想起了什么,看起来有些动情,指指赵瑜,“也就你小子有这份孝心。其他人呐……”

    赵文见气氛不好,忙插进来岔开话题道:“三叔,侄儿看这观音庙的院子挺大的。要是我们白天分散了混进来,在院子里躲到晚上,不就省了三叔辛辛苦苦地给我们领路了?”

    “你混得进来吗?”至善果然给转移了注意力,他嗤笑道:“小子,人笨没关系,但要学会藏拙。蠢话要留在肚子里,别拿出来给人笑。这昌国县城内总共才几户人家?突然一天有一百多生面孔进城,还是赶在年前,任谁都知道不对劲了。再说,别看我这庙小,白天香火却盛得很,人来人往的,你往哪儿藏?”

    赵文嘿嘿傻笑。其实他哪里不知,只不过故意让至善显摆罢了。

    “二郎,”坐在一边冷眼旁观的陈五突然开口,“该说正事了。”

    被陈五打断,至善停了口,脸色悻悻。赵瑜都看在眼里。他敛起笑容,正色道:“五哥说得是。”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随手打开后,里面是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熟宣,这是赵瑜前些日进城探查时所绘的昌国城池图。

    赵瑜把地图摊在地上,从供桌上取了个烛台下来,压住地图一角。所有人都围了上来。他手指着地图,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