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慌什么!?”耶律大石叱道,“你这像什么样子!”他是北院翰林承旨,辽人称翰林为林牙,所以世人皆称他为大石林牙。

    “林牙,是宋人,是宋国来册封的使节!”侍从的声音还是有些慌乱,他出门后便拉着一个相熟的杂役把事情问了个分明。

    “南朝地册使?!”耶律大石惊闻,摇着头,难以置信。赵瑜没有疯,怎么会把上国的使节安排到同文馆来?

    “不会错的!”见耶律大石不信,侍从忙解释道:“听说还是个相公亲来!奴才偷偷看了一眼,都是宋人地装束,还举着金鼓斧钺,有上百人之多!”

    耶律大石头低了下去,双手支额,把脸藏在了阴影中。侍从看不见他地脸色,却只见他的肩膀一阵阵地抽搐了起来。

    “大石林牙!”侍从惶惶的叫道。

    耶律大石仍然深埋着头,但笑声却从他嘴里不可遏制地冒了出来。笑声越来越大,只笑得双手再也撑不住,半个身子竟伏在冰凉的石桌上,用力握拳捶着桌子大笑。

    在疯狂地笑声中,耶律大石仅存的两个侍从面面相觑,却听到主子断断续续的骂着:“说……说什么大宋藩国,说什么不能交通外朝……当真以为……以为你忠心耿耿,想不到,还……还是一反贼!”

    “林……林牙!”侍从小心翼翼的试探道,生怕耶律大石是急火攻心,发了癔症。

    耶律大石对从人的担忧豪无所觉,站起身,分别命令两个侍从:“你去准备拜帖,送去隔壁……你,去准备水盆手巾,等我梳洗过后,随我去拜望南朝的相公!”

    半个时辰后,基隆堡中,赵瑜接到了耶律大石具贴拜会蔡攸的消息。“毫不犹豫,当机立断。当真是个人才!”又想起这几天,每天都能看到耶律大石站在堡门外的身影,又赞道:“忠心耿耿的人才!”

    赵文的注意力却放在另一个方面:“真想看看蔡少保和大石林牙见面时,会是什么表情!”

    赵瑜摇头:“蔡攸不会见的!交通外国的罪名,我可以当作是放屁,但蔡攸可不行!”

    说罢,他提起高声:“来人,等晚间把大石林牙给我请到偏阁去!我在那里见他。”

    注:即伍子胥辅吴灭楚,申包胥请秦兵复国的故事。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郢,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申包胥即入秦国借兵复国。秦哀公不允,申包胥立于王宫外,痛哭七天七夜,终求得哀公发兵: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伍百乘,救楚击吴。”

 第四十二章 大石(下)

    在殿外承宣官的通名声中。辽国的翰林承旨从偏阁外的廊道上踩着碎步。小跑着跨进阁中。趋步上殿。

    赵瑜眯起眼打量着应召前来的耶律大石。他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在另一个历史上。会成为西辽的开国之主。延续了契丹国祚近百年。只是觉的他很年轻。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也许是在病床上躺的太久。脸色苍白如纸。颧骨突出。双颊和双眼都深深的陷了进去。久病初愈的身子骨瘦弱的仿佛一阵风便能吹倒。与传言中善骑射、通兵法、文武双全的形象完全不同。但他下凹的双眼中透出的眼神却沉甸甸的如有万斤。即如其名。坚硬的像块石头。

    耶律大石半垂着头。在阁中依礼参拜。起拜间同时也在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殿中的三人。分据左右的两人虽未通名。但从衣袍和随身的饰物上看。应是东海国执掌政府和枢密的两位相公。至于盘膝箕坐于正中榻上的。自然是东海王赵瑜。

    年轻的过分呐!耶律大石暗自感叹着。东海王虽然刻意留着胡须。让自己看起来显的成熟。但实际上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开国之君!

    回想起自己二十多岁时正在做什么?日间骑马射猎。夜中埋头苦读。对循例参加北面官诠选毫无兴趣。准备着参加科举。与汉人士子角逐一个进士头衔。幻想能用最短的时间入阁拜相。一扫朝堂沉疴。重振大辽声威;而东海王。十五岁时家逢大难。父兄皆惨死在宋国官军刀下。但仅仅几年后。便亲手打下了这么大的一份基业。以刚过弱冠之年。高居座上。让自己叩拜。无论如何都让人惊叹不已。

    想一想。自古以来。白手起家。二十多岁便开国称王的又有几人?怕是一个人也没有!金主阿骨打现在已经五十多了。也不过刚刚做了几年皇帝。而完颜部能在数年内席卷北的。靠的不仅是完颜阿骨打的雄才大略。更多的还是完颜部连续几代的积累。而东海王一开始有什么。几百名被剿剩下的海寇罢了。

    耶律大石拜后起身。赵瑜看了看他颤巍巍的身子。先赐了座。等耶律大石谢后坐下。方问道:“林牙的身体是否大好?前日林牙重病。孤不便亲去探视。只听的人回报。着实令孤担忧。”

    耶律大石闻言。起身道谢:“若非大王遣医送药。外臣早已是黄泉路上之人。大王救命之恩。外臣不敢或忘!”

    赵瑜摇头笑道:“林牙远来是客。孤这做主人的可没有眼看着客人生病却不施救的道理!何须言谢!”

    耶律大石再一躬身:“大王仁德爱人。外臣铭感五内!”

    赵瑜一笑摆手。示意耶律大石坐下。对他的客套话并不以为意:“贵国的国书。孤已看过。天祚皇帝注的好意。孤亦心领。只是我东海为大宋藩国。与外邦通商并无不可。但私自结盟北朝。道君皇帝可容不的。何况。东海本是小邦。天祚皇帝却用大国之礼待我。这可如何使的?”

    赵瑜说着。连连摇头。在耶律延禧的国书中。并非以上邦对下国的口气来说话。而是平等相待。这种做法。在这个时代的东亚大陆上。却是极罕见的。能的到辽国平等对待的。只有大宋一家。其他国家。如西夏、如高丽。辽国与其互致国书时。都是用君主训示臣子的口吻来行文。

    就在两年前。阿骨打因女真扩张太快。后力不继。欲暂时罢兵休战以休养生息。便采纳汉人杨朴的建议:自古英雄开国或受禅。必先求在国册封。遣使辽国。要求其册封阿骨打为大金皇帝。同时金辽以兄弟通问注。双方议和。而耶律延禧虽然被打的丢盔弃甲。国中精兵尽丧。但仍没有答应金人的要求。仅以宗主国的名义册封阿骨打为东怀国王。为了这名号上的事。双方争论不休。使节来往十余次。直到去年。阿骨打因长生岛之败兴兵攻下上京城。方才告一段落。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两国论交。必先正名。大宋与辽国是兄弟之国。而赵瑜与赵佶是以叔侄相称。而现在耶律延禧又以大国之礼待东海。传扬出去。赵瑜向道君皇帝上贡的时候。未免就有些尴尬了。

    耶律大石心中冷笑。若赵瑜真的是这么想。也不会故意把宋国册封使团安排到他隔壁的几个院落居住。他提声放言:“大王太过自谦了!阿骨打区区一化外蛮人。不过仗着兵强马壮。便敢立国称帝。而东海论军力更胜女真。上至大王、下至群臣。也贤于金国诸蛮。论起仁德爱民。更是远远过之。这月来。外臣虽病卧榻上。但出外的从人皆备言基隆城规模不让五京。而繁华尤胜。由此可见大王治理之功。以大王之贤明。以东海之兴旺。如何当不的吾主之礼!”

    不的不说。耶律大石的马屁水平的确不错。赵瑜被拍的十分舒服。不愿去反驳耶律大石。便向陈正汇使个眼色。让他出头说话。

    陈正汇会意。说道:“我王即受大宋之封。一向谨守臣道。从来都贡奉不断。今大辽以大国之礼待我国。试问我王日后入贡。将如何自处?难道贵国乐见属国首鼠两端。一边称臣于辽。一边联手于金?”

    耶律大石仰天一阵大笑:“这位可是传说中治国之才不让萧房的陈正汇陈相公?!想不到以陈相公之才。竟只记的让大王尽忠。却忘了教大王尽孝!自古以来。皆以孝义之天下。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敢问大王。可曾忘了十一年前的昌国县城!”

    当然早忘了!赵瑜心中冷道。对于赵橹之死。他现在想来是有些遗憾。但对于他那个嫡母和大哥。他从来都一直认为死的好!只是看了看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陈正汇。被耶律大石如此质问。当真是无法回答了。他不由的暗赞一声。这个大石林牙此前当真做了不少功课。

    赵瑜长叹一口气。把话头转过来。解除了陈正汇的尴尬:“明人不说暗话。让东海背宋投辽绝不可能!孤虽出身于海盗。但东海却是以行商立国。做商人的讲究和气生财。如是有盗贼想劫掠东海财货。孤自当反击。但道君皇帝待我东海一向宽和。每年我国海商从大宋赚取的钱钞多达数百万贯。东海的国库都靠这笔钱撑着。除非大辽能给东海与之相当的利益。不然。孤只能对林牙说声抱歉了!”

    这下轮到耶律大石目瞪口呆。赵瑜这话说的够坦诚。也太过**裸:什么恩怨忠孝都是虚的。东海只认钱!东海王既然说的这么直白。再舌绽莲花也毫无意义了。数百万贯的钱钞。大辽无论如何是给不起的。莫说现在五京道已经被夺了两道。就算在圣宗皇帝在世、国力最鼎盛的那个时代。大辽的岁入也从没有达到数百万贯。

    当初大辽与大宋厮杀多年。到最后。拿到手的也不过是三十万匹绢、二十万两银的岁币。而东海只是行商四方。却能一年净赚数百万贯。传到北的。那些辛苦厮杀的只为了求个富贵的豪杰肯定会想一头撞死。想不到南国之富庶一至如斯!

    赵瑜见耶律大石哑口无言。也不为已甚。转移话题道:“大石林牙。孤想贵国上下应该已经知晓。这些年来。大宋已多次派出使节前往辽东联络金人。意图联金灭辽!”

    耶律大石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辽国与大宋做了一百多年冤家对头。都有间谍在其国中。大宋联金灭辽的图谋虽号称密议。但在东京城中早就传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