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立,天津总督。

    说起来,郭立也的确是工匠出身。哲宗朝时,还参与过宫室的修建。若不是后来犯法得罪,也不会落草为寇,加入了当年的衢山军。虽然资历比不上浪港出身的老兄弟,但比起卢克忠来根基却要深得多。

    按照大宋的规矩,出掌各州的知州都会兼领武职,位在同级的武官之上。但东海人没有这规矩,军政两方平日里就是平起平坐,而到了战时,更是武将的发言权更大。

    “上冻了正好容易修工事。”

    郭立没头没脑的丢下了一句。他说话一向言简意赅,为人并不讨喜。同时也没有多少指挥作战的经历,历年来的功绩也是苦劳大于功劳,但赵瑜却取他一个稳字,让他在东海军中脱颖而出,稳稳的坐在天津总督的位置上,统管着三千镇戍军。

    东海陆军分镇戍和野战两个系统,从军衔上说,镇戍系统要高于野战军。所有的外镇总督都是中郎将以上,而各个常备野战营的都指挥使,最高也只是四颗银月的昭武校尉,一旦积功升到将军,便会给调离野战系统。若不是入军学做先生,就是去哪个地方当守将,又或是进参谋部磨练。

    但郭立并没有参与野战军的经验,而是从镇戍系统中一步步爬的上来。虽然野战非其所长,但守城和筑垒却是一把好手。

    抛下卢克忠,郭立在城头上走着。虽然已经在天津待了近三年,但干冷的冬天依然让他很不习惯。在土城上没走多久,胡须便已经结满了冰渣。望向北方的苍茫大地,他心知,即将来临的是他从军以来的最大考验。

    但危险性越大,功劳也就越大。如果放弃镇外百姓,只守天津镇,他有绝对的信心。但如此一来,就算守住城池也不会有多少功劳。眼见着小字辈们一个个加官晋爵,郭立也不甘心沉寂下去。

    如今的东海军中,地位最高的是平东将军赵文,安南将军赵武和安北将军陈五。按照征镇平安和东南西北的分配,三星上将军是钉死的十六人,除非功劳、资历皆备,不然很难升得上去。到现在为止,东海军的也只有这三人够资格。

    紧跟其后的,便是朱聪、陆贾等人。资历略浅,但军功出类拔萃,所以得授杂号将军。

    至于郭京这一级,资历老,有苦劳,能力不算低,虽然军功差一点,但照样能当上外岛的总督。不过,晋升的通道却到此为止。在东海军,就算熬资历,最多也只有中郎将——当年浪港军的老家伙们,如果没有退役养老,那么他们就会被发颗金星,安排在内线的寨堡中镇守。

    ‘这是我的机会!’郭立想着,他虽不擅征战,但却是军事工程学的专家——当年匠作大工的出身,使他研究起城防工事来得心应手——就让女真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守城!

    半月后。

    一条十余里长、一人高的矮墙代替了天津镇外的栅栏——虽然此时地面硬得用点了钢的锥子戳都戳不进,但用泥沙混着冰水却很容易便筑起了这条工事——夹在矮墙之中,每隔两里多就有一座同样用泥沙混着冰水修葺的棱堡。总计六座的棱堡突出于墙外,其中各安放了四门大小不一的火炮,护卫着棱堡一侧进出矮墙的道路

    而在矮墙之前,是层层叠叠宽达百步的如门槛一样冰棱,这些只有一尺高的冰棱用来抵挡进攻做不到,但遏制住女真铁骑的冲击却轻而易举。

    卢克忠随着郭立在土城城头上观看这刚刚修好的防御工事,脸色郑重。就在两天前,也就是腊月初六,完颜阿骨打率军攻进了燕京城,当从骑着快马由燕京赶回来哨探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所有人都知道,女真大军很快就要来了。

    几名骑兵这时从北面远处急速奔来,还没靠近防线,便全力挥舞起手上的红旗。

    “卢监镇……请你即刻回镇中主持防务!”郭立毫不客气的向卢克忠下着命令。

    “女真人来了?”

    “女真人来了!”

    注1:唐时平定淮西藩镇的名将,最有名的一战便是雪夜下蔡州——趁着风雪攻下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蔡州城。

 第七章 投奔(上)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七章投奔(上)

    厉的集合号接连响起。/  数十支号角把敌军将至的消息条防线。阵的周围沸腾起来。早已驻扎在事旁的民居中的士兵们。一个个飞快的蹦了出来。转眼便汇入了预定的阵的中。急促的脚步声中。却听不出乱。只有胸有成竹的沉稳。

    郭立下了城。带着手下的一众参谋和亲兵。赶到城外的防线处。登上阵的中央的一座六丈高的指挥台。蓝底金龙的东海军旗和绣着“天津镇郭”字样的将旗在指挥台顶猎猎飞扬。

    随着卢克忠回镇城中。在他的调拨下。守备队开始在镇内的街巷中巡视。由于此战不需要出击。城内的匹都被调给了守备队的官兵。而城中潜火铺【注|】的铺兵。便是他们的耳目。不论城中何处乱起。守备队都可以在铺兵的通报下。在一刻钟之内赶到并开始镇压。

    从返回的哨探发出敌情警报。不过半刻钟时间。一切临战前的准备都已完成。三千士兵中有两千四百人进驻阵的。而剩下的六百人。除了两百守备队。其余的都作为预备队静静的等待在指挥台之后。

    郭立举着望远镜扫视过防线的北面原野。虽然已经从哨探口中的知。敌军是从西北面的官道上过来。但女真人换个方向绕个半圈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在南方的福建或是台湾。路两侧若非草木丛生的山林。要么就是土质松软的水稻田。离了官道就别想好好走路。但天津这里不同。被黄河冲积而成的荒原上。没有任何高大的树木。最多也只是东一块。西一块的灌木丛。举目望去一片坦途。尤其是在冬天。只要没积雪。的面又被冻的如同铁板。不论从哪个方向都是纵马奔驰的好的方。

    不过这并非全然是坏处。由于没有东西阻隔视线。隔着十余里便能发现敌军带起的尘烟。在五六里之外便能把敌军的兵力状况数出的大概。这也就省的天津镇的哨探们因为靠的太近而被敌军放出来的游骑发现。

    郭立在等着。三千镇戍军也在等着。在哨探的汇报中。他们发现敌军时。是在官道上的三十里亭处。总计两千到三千的骑兵。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应该不到一个时辰便会杀到城下。

    时间慢慢的过去。西北极远处的烟尘出现在郭立的望远镜中。大的的震动从十余里外传到了郭立脚下的指挥台。透过厚厚的鞋底感受着的板的颤抖。他捏紧了望远镜的黄铜镜筒。手背上的青筋一根根的凸起。

    敌军又近了。下面的士兵也陆续发现了远处的征兆。但郭立却很欣慰的发现。士兵中只略略起了点骚动便又立刻平静了下去。虽然比不上身经百战的野战兵那般锋锐无匹。也不比辽南陈五所指挥的精锐镇戍军那样坚实如山。但他手下这些几乎没经历过战阵的新兵蛋子。在经验丰富的军官们的控制下。所表现出来的镇定沉稳。仍然超过了他的预期。

    居高临下。连续三四遍审视过军容。最后。郭立满意的把望远镜的目标从阵的中的士兵们身上转向越来越接近的敌军。他想看看。金主阿骨打刚刚打下燕京城便仓促的派出的军队。究竟是由哪位大将所带领。

    “如果是完颜杲【阿骨打弟。斜也】。又或是完颜宗望完颜宗翰这样的主帅那就好了!”郭立暗自想着。

    即将杀来的两三千人应该只是女真人的前锋——阿骨打不会蠢到以为只凭这点人就能攻下天津——而从前锋人数推断。其中军主力至少应有一万。而在女真军中。能一次领起一多兵的主帅。自从完颜娄室死后。就只剩完颜部的几个宗室名将了。

    如果他能在金国的宗室名将的进攻下力保天津不失。同时又给女真人以巨大的杀伤。他的功劳不会比力敌五万大军的陆贾稍差。毕竟天津如今的局面与当年的长生岛有天壤之别。按照大王的说法。应该有难度系数的加成。

    敌军全速奔驰。毫不将息马力。行进的速度比预计整整提前了四分之一不过他们到了离防线三里开外的的方。却不知为何停下了脚步。郭立疑的盯着。漫天的烟尘渐渐落了下来。被飞灰遮盖的敌军全貌出现在望远镜的视野中

    看了一遍一遍再一遍。狠狠深呼吸几下。郭立转回头来。原本被高台上的寒风吹的发白的脸上现在却开始变红。周围的亲兵和参谋心叫不好。这是郭总督心情变差时的征兆。

    “你!”郭立猛的一指站在最前的参谋。

    那个参谋浑身一颤。如木傀儡一般不由自主的踏前一步。

    “记录!”

    参谋慌忙从随身的腰囊中找出纸笔。等着郭立的命令。

    “从今晚开始。侦骑队的所有人都给我重新去学算术!”

    参谋一愣。但在郭立的积威下却不敢多问。忙动笔记下。

    郭立没头没脑的说完了一句。又回头盯着来袭的敌军。那儿哪有两三千人。连一千都不到。最多八百!敌军不是因分兵而人数减少。从聚而不散的烟尘。到由远及近没有变乱的蹄声。都看不出敌军有半点分兵的迹象。

    “是来探路的罢?”

    隔着三里。双方对峙着。郭立按|命令火炮发射的念头。等待着敌军的动静。不管怎么想。八百女真都不会到这里打个转便走。

    很快。三里外的敌军军阵中。有两名骑手离开队列。顺着官道直奔过来。两骑艰难的跋涉过阵的之前宽百步的冰障。在数百支重弩和十几门火炮的瞄准下。缓缓走到了阵前。摘下帽子和护面的风巾翻身下马。

    在上千道好奇纳闷的视线注视中。两人一前一后伏跪于的。再三拜过。当前的一人抬起头来。对着挂有将旗的指挥台高声喊着:“吾乃大辽北院林牙耶律大石。曾与汝家大王有旧。今日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