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年一下子便兴奋起来,一个怀才不遇的年轻匠师或是探险家,在失落的时候偶遇了一个愿意解囊资助的贵人。在慧眼识人的伯乐支持下,年轻人的探险或发明大获成功,最终名利双收、金钱美人滚滚而来的故事,都是在社会上流传很久、并脍炙人口的段子。

    而且这并不仅仅是故事,实际成功者也不乏其人。当今世上最年轻的船作大工徐刻,就是在平阴侯丁涛的资助下,用了十年时间,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快速帆船。能让船只以最少的人力,跑出最快的速度,在公开的测试中,创下了两天零十八小时从衢山抵达天津的速度记录。洪武天子亲自起名为飞剪船,以其速如飞,破水如剪而得名。徐刻的大工称号和青溪县子的爵位,也便因此而来。

    而方才骑着马在大街上招摇过市的薛定锷校尉,当年也是在第三舰队中郁郁不得志。而后听闻天子招募向东进行环球航行的探险队,便在赵师弘他六叔秦王赵伯铭的帮助下成为了探险军的统领,整整用了三年半时间,方才率领船队归来。虽然没有成功完成环球航行,但发现了一片比大宋现有国土还要广袤的大州,已经足以留名青史。

    还有实行了世间第一例阑尾手术,并将剖腹手术条例化正规化,在皇家医学会拿到金质会员徽章的名医庄鸿鹄,也是从少年求学时,就受到贵人的资助。

    回忆起一桩桩流传于世间,得到贵人相助最终一举成名的例子,青年心脏也不禁激烈的跳动起来,难道曾经让徐刻、薛定锷和一举成名的幸运,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

    但当他绕过间隔包厢的屏风,看到一名才十四五的少年坐在桌边,就怎么也掩饰不住脸上的失望。他的工作和志向是造船,不是造给小孩子玩的玩具,

    早熟的赵师弘能看得出来这名貌不惊人的青年在想什么,不过十几年的皇家礼仪教育并不是白费,他端坐在桌边,神色却比比他大上五六岁的青年还要沉稳许多。

    “方才听兄台和那位工师争论,小弟有些好奇。不知兄台手上的图纸,能否让小弟一观。”

    青年想了想,最终没有拒绝。心中总是还抱着一点希望。

    赵师弘终于在图纸上看到了青年设计出来的船只全貌,圆圆滚滚,就像方才那名船作工师所言,的确是个王八舰。而且这个舰只竟然被标明是钢铁所造。这样的船只怎么能航行于海上?!赵师弘现在觉得方才的那名工师骂得一点没错。

    他从图纸中抬起头来,有些惊异的问道:“小弟对造船并不了解,但也知道船只需破风浪,所以必须造得窄长。兄台设计的船只,为何却看不到这一点?”

    青年见赵师弘一下问到点子上,并不是那种对船舶一无所知的少年,眼睛顿时一亮兴奋的说道:“这艘铁甲重炮舰是在浅水中航行,作为移动炮台使用。并非要航行远洋。”

    赵师弘摇了摇头:“恐怕风帆带动不了这么沉的战舰?”

    “可以用蒸汽机!”

    “蒸汽机?!”赵师弘又摇了摇头,“小弟没听说现在已经有了能上船的蒸汽机。那个实封伯爵的悬赏在科学院挂了多少年了,到如今也没有一个人能领走。”

    据说早在东海国时代,就在皇宋工程院的前身——几个由赵瑜资助的机械小组中在开发蒸汽机。但到如今,洪武这个年号已经有二十四年了,但实用化的蒸汽机到现在也没有发明出来。赵师弘虽然年纪不大,但他的地位让他的耳目十分的灵通,他很清楚想用来代替船上的风帆,和铁道上的挽马的动力,到如今也没有解决。

    一个实封伯爵的悬赏挂在那里,但多少年来,无数人来冲击这个悬赏,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虽然也不乏成功了一半的发明,就像现在在公共澡堂、学校和军营中普及的热水锅炉,就是发明蒸汽机的副产品。如今的两名仍健在的机械大工,一个是因为发明了实用化的摆钟,一个便是kao着发明锅炉这个成就而通过了机械学会的认可。现在那名发明了锅炉的大工,正在工程院中,领着一个开发小组在继续研究实用化的蒸汽机。小组中的成员都是从千百人挑选出来的英才,可几年过去了,却还没有一个音讯。

    青年却自信的笑道:“蒸汽机已经有了!”

    “这不可能!”赵师弘有些生气了,感觉他面前的这名朴实青年满口都是谎言,“若真的造出了蒸汽机,兄台去工程院走一遭,要什么没有?何须求着区区一名工程师?”

    “那是俺的一个兄弟造出来的。原型机在早前的实验中爆炸了,俺兄弟也受了伤,现在才刚刚养好。不过原型机会爆炸并不是因为设计问题,只是用的材料不对,俺们几个都是穷光蛋,选的设计材料都是便宜货,若是能用上滦州钢铁场的上等钢铁,肯定不会再出意外!”

    赵师弘沉吟了一下,没再追问,“还没请教兄台名讳?”

    “俺姓沈名胜,海州人氏……”沈胜是个很实在的人,没有什么心机,当发觉他面前的这名少年看起来真的有心资助,欣喜非常。连家门身世,还有自己的联络方式一股脑的都报了出来。

    赵师弘点头,站起来正色道:“兄台的大作小弟是看过了。如果兄台有意,这两日可以去岐王府一叙。如果能带贵友一起过来,那就更好了。小弟虚席以待。”

    赵师弘已经决定资助沈胜和他朋友的研究工作。也是平常之事,任何一个皇子,或是有望封爵的将军,还有那些海外的藩国国主,都是大把大把的花钱资助大宋国内的有为青年,在这世上,最金贵的就是人才。只要在学校中表现出来一点才干,就会有大批大批的资金献上来。

    因为这些资助者的存在,在大宋三十岁以下的男子文盲率已经降到了三成以下,就算将女性算进来,也有五成的识字率。这还是建立在去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达到了两亿三千万的基础上。比二十年前第一次普查时的一亿六千万,增长了近百分之五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首前朝皇帝写下的诗句,在洪武朝更是深入人心,并没有因为军人、工匠的地位上升而成为笑料。资助有才的年轻人,在过去也有,不过现在却更是普遍。

    与沈胜道别,赵师弘回到岐王府中。一名腰缠红色锦囊的内侍已经等了许久,脸上也满是焦急之色。见到赵师弘回来,如释重负,尖着嗓子道:“官家有旨,请岐王殿下即刻入宫陛见!”

 第十七章 传承(三)

    入夜后,秦王府的书房中。/  /灯火通明。掺了龙涎香的灯油,将香气散播到书房中的每一个角落。龙涎香有宁神定气之效,从轩窗外的荷塘中又有着徐徐清风吹来,但坐在书房中的宁易,身前摆着的冰镇香薷饮一点没动,却是有些急躁上火。

    就如赵瑜订立皇子入军学制度时的期愿,与皇子们在军学同班的同窗学友,现在都不出意料的成了皇子们的心腹。赵伯铭的十几名同学,甚至还包括中途被淘汰,最后编入士官行列的那些人,如今都是秦王府中的座上宾。其中最为亲附的,也就是现下坐在秦王府书房中的宁易及远在云南行省的陆游两人。

    陆游有文才有武略,在毕业后的六年里,在西南边陲屡立战功,而其诗名更在武功之上,他的诗词在京中也多有传唱,一篇大理赋,甚至博得了多名文坛前辈的赞誉。是赵伯铭左膀右臂的当然人选,不过他是个自由散淡的性子,现在又远在万里之外,故而在参谋部中就职的宁易便更得赵伯铭的信重。

    且相对于陆游。宁易功名之心就重了一些,助赵伯铭夺嫡位的念头也更加迫切。这也是他和陆游家世不同的缘故。陆游之祖陆佃,是上了党人碑的元佑邪党,其父也是曾在新旧两朝为官,他是根正苗红的士大夫子弟,文才气度都是家学渊源,而从幼时培养出来见识,让他不愿过多的涉足储位之争。

    而宁易的出生远低于陆游,其父不过是个早早退役的士官,在吉林行省不过是个军屯的屯长而已。而祖辈,更是不知是何许人。低微的身世,使得宁易的功名之心便远重于陆游。

    当然相对而言,宁易在赵伯铭心目中的重要性并不下于陆游。其推荐他入学的世伯李乾,也是他如今的岳父,现在已经统领职方司东北房。虽然在洪武二十八年的现在,东北再无一家异心之族,旧时曾经在职方司中煊赫一时的东北房便日渐没落。职方司的工作主要是刺探敌国情报,对外而不对内,对内的侦查基本上都是由飞鱼卫来完成。所以现在的东北房除了勘探地理,日复一日的绘制地图以外,也没有别的任务。不过,人脉就是人脉,李乾在职方司沉浮多年,上下皆是熟悉,且还在皇宋地理学会中挂了名,身份和地位皆不可小觑,让人不得不重视起来。

    同时宁易本身也是才干卓异。在陆军总参谋部中如鱼得水,深得好评。在秦王府中,也是赵伯铭最为看重的谋主之一。当岐王赵师弘被赵瑜招进宫后,收到消息的赵伯铭第一个通知的便是宁易。

    “官家招了岐王进宫?!”宁易惊问着。

    赵师弘进宫并不算新闻,他是长孙,年节进宫参拜皇祖父、皇祖母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眼下正是三王夺嫡的关键时候,好不容易赵伯铭kao着蓬莱洲远征队的回归占了上风,但故太子的嫡子却突然横里杀了出来,让人实在有些措手不及。按正理,今夜应该是设宫宴款待从极东蓬莱洲回来的薛定锷一行,怎么又突然招了赵师弘进宫陛见?

    “啊,是这样没错!”赵伯铭却没有宁易那般急躁,低头轻轻转着小巧的白玉茶盏,杯中的茶水如碧,映衬着羊脂白玉也变成了碧玉色。

    “大王,这事情有些不对!这时机选得也是太过莫名其妙!”宁易皱着眉。

    赵伯铭看似不以为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