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不错!”赵瑜颔首赞许,上下打量了高明光一下,笑道,“看来总让高兄弟你做送礼的活计,倒真是屈才了。可愿去参谋室做一阵子?”

    高明光大喜,连忙跳起,抱拳道:“全凭大当家吩咐!”

    “很好!”赵瑜道,“既然这样,等你把此行的报告完成,就去参谋室报到。以后与童贯打交道的工作,就另外找人好了。”

    “遵命!”

    赵瑜点点头,一挥手,让高明光退了下去。他对陈正汇道:“正汇先生,你看这高明光如何?”

    “有点见识,但还是差了点。他应该没想到琼崖之变早在我东海的掌握中。”陈正汇说道。

    赵瑜笑了一笑:“这高明光只考虑到东海缺乏开拓琼崖的人手,却没注意到琼崖四军州【注1】本来就是有人的。琼州有八千户汉儿熟黎,昌化、朱崖、万安三军加起来也有一千多户,这么多人手,我们怎么可能放过!?”

    陈正汇道:“出来已有一个月,只不知那四千户琼崖移民现在过得如何?”

    “毕竟才两个月,要想让他们习惯台湾的生活,还得有段时间。不过有文兄弟在打理,再加上一批有经验的熟手,不会有问题。”

    “说的也是!”陈正汇点头道。这两年,上万户疍民、流民都被打理得安安稳稳,对付几千户琼崖移民又有何难。放下琼崖之事,他叹了口气:“说起来,倒没想到童贯会有这么一手,竟然想让东海去对付黎人。”

    赵瑜道:“童贯此举,谁能事先想到?”

    “那大当家你打算如何处理?是按高明光所言,让他们继续乱下去吗?”

    “当然。”赵瑜说得肯定,“我只要保住石碌铁矿和昌化港就够了。剩下的地盘由着他们去闹!”

    打仗靠的是钱、粮、靠的是铁、血,东海不缺钱、不缺粮,若论勇猛果敢,也决不输人。唯一缺的,就是钢铁。在台湾基隆堡附近,赵瑜从福建招徕了一批铁匠,让他们依照青阳、赤水、宝吉等几大铁场的制式,建起了几个小高炉。

    在这个时代,只有大宋才有一次出铁万斤的高炉,冶炼技术远远超出赵瑜的想象,除了石灰和焦炭,他并没有什么能传授给人的。但高炉建起后,铁矿石始终没有着落。虽然在当地海边有几个小砂铁矿,但远远比不上赵瑜记忆中的那座中国最大的露天富铁矿——石碌铁矿。

    赵瑜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派出了十七支探矿队,沿着昌化江上溯,付出了几十条人命,才找到了矿山所在。这座铁矿是赵瑜征战天下的本钱之一,只要保住这座矿山和昌化江出海口附近的昌化港,他根本不在乎海南岛上如何地覆天翻。

    这次琼崖之乱本就是他挑起,一是不想让宋廷得知开矿之事,而更重要的则是为了人手。除了四千户迁居台湾的移民,逃难至铁矿和海港的居民也有两千户。依靠这些人手,只花了两个月,第一艘满载着铁矿石的货船就开进了基隆港。

    “……我可以派些人充充样子,夺回海边的一两个水寨。但绝不会去收复州府。至少在那些移民和矿工习惯自己的新生活前,琼崖必须乱下去!”

    注1:琼崖四军州:宋代,围绕着海南岛中部的黎母山,设立了四座军州。北面琼州,西面昌化,南面朱崖,东面万安。

 第七章 纷乱(下)

    政和六年十一月初八,丁酉。【西元1116年12月13日】

    轻轻摇晃的海船上,赵瑜双手撑着桌子,纹丝不动。一盏被玻璃罩笼着的油灯,散出昏黄的光芒,照亮了桌面上摊开了的图纸。看着上面由一条条扭曲的线条和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墨圈组成的画面,赵瑜问道:“这就是汴河沿岸的地图?”

    “回大当家话,这正是自扬州至开封,汴河沿岸两府、五州、一军的地图!,下面的一份,则是回程时经过的古汴渠和泗水的地图。”回答赵瑜问话的是高明辉,站在他身边的则是丁涛。

    东京一行的正使高明光还在舱中赶他的报告,来接受赵瑜问询的也只有这两个刚从义学毕业的小子了。不过话说回来,绘制这幅地图的正是他眼前的丁、高二人。

    义学学生的绘图技术从他们刚开始认字时就同时开始培养,三年下来,这些学生只需一把曲尺,便可把看到的地形描绘到图纸上。丁涛、高明辉能被编入入京队伍中,唯一的原因也正是他们俩的绘图技巧在新一届的毕业生中首屈一指。

    这么些年下来,东海的海图日渐周详,沿海州县的地图也慢慢齐备,但内陆地图的绘制工作却一直没有被重视起来。丁涛他俩还是第一批被派入内地绘制地图的东海人。

    赵瑜眼前的这两份地图,虽然十分粗陋,但至少把通向东京城的两条水路沿线的城镇关口都绘制了出来。如果剔除东海的这个特异,宋代的地图绘制技术也就只有这个水平。

    “画得不错!”赵瑜夸奖道。

    两人齐声道:“谢大当家夸赞!”

    赵瑜让两人把地图收拾起,笑问道:“今次去东京,可有什么感想?”

    高明辉抢着道:“东京繁华无比,吃的穿的,都是以前从没见识过的。不过东京虽好,却还是比不上家里自在。”

    赵瑜笑道:“出门在外,旅途劳顿,自然比不上家里!不过……我问的可不是这个。”

    高明辉愣了一下,面色有些迷惑,不明白赵瑜的意思。

    赵瑜有些失望,看来这小子也就制图水平还可以。他转过视线,看向他在义学毕业典礼上,亲手赠与了一把百炼军刀的首席毕业生:“丁涛,你有什么感想?”

    丁涛皱着眉头,油灯灯火在眉间撒下阴影,微圆的脸上,稚气和稳重糅合在一起,“这一路来,经过的州府不少。只有东京一地繁华无比,其他州县却都有些破落。京城人吃穿都富贵得紧,但外地却有不少百姓沿街乞讨。在来回的路上,没看到官府救济流民,但在大相国寺,却有许多人费上几十贯,买了鸟兽鱼龟放生。我在学里时,听先生说这是以天下财货济一城,不过现在看来,也许济不了几年了!”

    政和六年十一月十一,庚子。【西元1116年12月16日】

    借着凌冽的西北风,只用了六天,赵瑜就回到了阔别一个多月的台湾。这些天来,他的心情一直很不错。此次出行所巡视的湄屿、琉球、衢山三地,不论内政还是军事都发展得不错,皆在他预计之上。

    尤其是衢山,当三年前他逐步把大部分工坊迁往台湾后,这座他起家的岛屿因此衰落了一阵。但自从两年前,宋廷在两浙、江东两路增设税司后,情况却发生了扭转。为避免缴纳大幅增加的商税,这两路的商人纷纷租船出海,转往衢山港进行交易,再加上东海开始在岛上销售的香精、白糖等特产,衢山岛又重新繁荣了起来。

    在大陆上,贩运商品的货主每经过一道税卡就要缴纳百分之二的过税,而增设近倍的税司,让商品物流成本一下增加一多半。‘二十里路三税司’,‘无半里许又有税’,这些不是笑话,而是摆在所有东南商旅面前的事实。但与陆上不同,在海港交易,则只需交纳百分之三的住税,也就是交易税,至于过税,大宋政府还没本事把税卡开到海上。

    得惠于此,今年前十个月,衢山岛上的商税就已比三年前全年的税入多出了三倍有余。衢山税司完全在东海控制下,只要保证上缴明州的税入不减少,这多出的部分,却全落入赵瑜这个地头蛇的口袋。这些税收,再加上经营港口所得,整整二十万贯的岁入。而且这二十万贯,并不包括出售香精、白糖的收入。若是加上去,已能超过三十万。

    不过衢山收入虽多,却仍比不上湄屿私港。曾经是大宋最大的回易黑港的围头澳,在被赵家舰队烧成白地后,已彻底败落。辐射东南沿海的黑市中心,也因此转移到湄屿港上。泉州港现在虽然还能保持着大宋海贸第一港的地位,但随着湄屿港的名气日渐增大,上岛采办的商人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大食商船开始转往湄屿岛贸易。

    在泉州,所有海外商品都要先由市舶司过手,在和买、征榷之后,大部分利润都流入大宋政府手中,留给普通商户的就只剩些残羹剩饭。但湄屿港不同,所有的商品贸易,东海并不插足,只是以赵家的两万水军做担保,收取百分之五的中介费罢了,比起市舶司起征点高达百分之二十的税率,实在微不足道。但这区区百分之五所带来的入息,就算赵瑜已是号称富可敌国,也免不了要眼晕。不过赵瑜很清楚,湄屿土地狭小,发展已经到了极限,现在的收入已经很难再增加了。

    这两座港口给赵瑜、给东海带来的收入,差不多能有大宋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二,虽然份额不大,但平均了东海治下的人口后,已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不过在东海治下,除了布匹、硝石之外,其他物资基本都能做到自给自足。赵瑜拿到这些钱,却没多少花的地方,如果全砸在台湾,怕是会引起通货膨胀。东海实在太小,容不下这么多钱在内部市场流通。所以赵瑜才会另发新钱,一是为了正名,而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却是为了隔绝内外币制,以防止东海社会的经济被破坏。

    ‘要是人口再多些就好了!’赵瑜忍不住这样想着。要是再多些人口,这些钱就可以用在筑路、修桥上,用来购买物资、给发人工。日后,还可以通过税赋征收上来,然后再用出去。财如流水,要不断循环才能激活经济——最粗浅的经济学知识,赵瑜还是有的——但在东海,这个循环却还没建立起来。正因为这样,东海才不够资格在后面缀个‘国’字,称不上国家。

    船只进港的钟声,惊醒了赵瑜的沉思。他抬头望着台北港东侧远处,南观音山上的基隆堡——北观音山自然是衢山岛上的那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