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荣耀-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军。”待到歌声落毕。冯国胜走上前去。拱手轻声问道。“江州已经整顿完毕。军民正在恭候你入城。”

“国胜。你知道江';的历史吗?刘浩然站在船头。望着川流不息的大江。突然问道。

“回护军。属下略知一二。”冯|胜迟疑一下便道。“江州最早名九江。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头楚尾”之称。后又名桑。三国周郎就曾经在此屯兵。训练水军。以此为据点对抗曹魏;晋室南渡。陶侃温庾亮在此起兵勤王平乱;解建康之围;到前朝绍兴年间岳爷爷曾率部五次戍守江州。”冯国胜自小与长喜读史书兵法。所以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三国周郎。”刘浩然不由了笑。“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国胜。你知道在句话下面埋着多少冤魂和骸骨吗?”

刘浩然回头看了看。发现冯胜束手站在旁边。神情肃穆。正在入神的回味着自己的话。看来和他的兄长不一样。少了几分儒雅多了几分英气。

“护军。我明白你的意思。兴。姓苦。亡。还是百姓苦。”冯国胜酌一下自己的字答道。

“是啊。百姓苦。我们读史书。看到英雄物斑耀青史却看不到青史那轻轻一句话下面掩藏的血泪。国胜还记我们相识时的豪言壮语吗?”

冯国胜不由眼睛一亮。朗声答:“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是啊令上国冠于夷|;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刘浩然不由跟着轻声重复念了一遍。“当年在虎头山起事的时候我曾经幻想着有一日振臂一呼天下豪杰能应者如云。大家能放下纷争前嫌。以驱逐鞑虏为已任相约北伐。可惜啊!”

说到这里。刘浩然走了几步坐到了船头的船上。然后怕了怕旁边的空位。冯国胜没有犹。紧跟几步也坐了下来。

“虎头山起事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年了。北伐还是只能挂在嘴边。国胜。你甘心吗?”

冯国胜笑了笑。随即脸色变的凝重起来。缓缓的摇了摇头。

“是的。我们都不心。可是我们必须这么做。不打败陈友谅。统一江南。我们根本无法北伐。国胜。你知道我读三国时最痛惜的是什么?”

“回护军。属下斗胆猜测。应该是刘汉未能复。”冯国胜迟疑的答道。

“刘汉复?刘备代表汉室吗';”刘浩然轻笑道。随即幽然的叹息道:“我痛惜的是三|争鼎。却把中原的元气打没了。所以才有晋室的五胡乱华。想到这些。我就感到心痛万分。还有前宋。|民富。本应当继承汉唐雄风。重振我中华。可惜赵氏为一己之利。重文轻武。只求曲全。结果便靖康之耻。”

“在历史英雄的眼里。重要的是问鼎天下。逐鹿中原。驱逐外敌倒是成了次要的。或许他们还抱着天朝国的想法。看不起北方蛮夷鞑虏。结果才有今日之祸事。汉唐之时。我们的文明和技术远胜漠北远域。所以才能将其压制甚至驱逐。可自五胡乱华之后。北方蛮夷鞑虏接受了我们的文明和技术。的更加强大了。加上先后出了阿保机阿骨打铁木真等一干天纵才。所以才能屡屡入侵中原的手。”

“国胜。你读过史|兵法。应该白中原与漠北在军事上天生的优劣区别。”

“回护军。漠北苦的。而那的百姓从小骑以牧羊狩猎为生。所以单论勇武骑和作战。的确胜过中姓。就像野狼和家犬别。”

“你这个比喻虽然听。但是说的比较中肯。”刘浩然笑着答道。在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从单兵素质来说的确远胜于中原以耕种为生的百姓。但是汉唐时期。原凭借着先进战术和优良的兵器隐隐压住了北方一头。但是随着不断的交战和融合。北方游牧民族学习了先进的战术和‘制优良兵器。至学会了如何去统治占领的百姓。

于是这一局势被慢慢反转过来。

“国胜。你知道文的真正含义吗?”

“不知道。”

“文明除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要有不断创新的科技。狼是改不了天性的。无论契丹女真还是蒙古。不管他们读多少四书五经。他们都只会把中原当成是自己的牧场和猎的。”

“所以我们要用火器去彻底征服他们。”冯国胜摸到了刘浩然话语中的意思。连忙接言道。

“对。一个只有悠历史和灿烂化的文明就像一个抱着金砖的孩童。只会招来窥视和掠。我们必须一手拿着书。一拿着火枪。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文明。”刘浩然笑着说道。

“可惜啊。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只要用书就可以德化蛮夷。火枪对于他们来说而成了有违天德的不祥凶器。”

“护军。那只是酸儒迂腐之念而已。”冯国胜知道这牵涉到江南内部的斗争。于是不不慎。但是他最后还是提了一句:“护军。你放心。定远军数十万将士绝对跟你是一条心。”

“这个我自然知道。”刘浩然意味深长的看了看冯国胜。“陈友谅败局已定江州一下。们退可保江无干戈之忧。可直捣陈汉老巢。”

由于这方面的问题比较敏感。刘浩然不愿与冯国胜做过多的讨论。于是转向军事方面。

“国胜。你或许疑惑我为什么不在东南大胜之时乘胜西征。而是放任徐寿辉陈?”

“回护军。我曾经有过此疑惑不过我想或许护军担心我军新立不稳挥师西征反而会的徐

|友谅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我军可能会陷入持久作而会使江南动荡。”

“这也是我的一个疑虑。当初在江南初步稳定之;我曾想挥师西征一举攻破天完朝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凭借和你们这些名将的不败战绩。只要战术的当应该可以一举攻破天完然后早日北伐。可惜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哦。护军为何没有如此简单。”冯国胜诧异的问道。话一出口便的有点后悔了。

“我要考虑张士诚。国珍的反应。还有刘太保。”刘浩然轻声答道。冯国胜听完后不由一愣。随即就想明白了。如果江南乘胜拿下湖广。势力远胜刘福通。|致他和小王于何的?那时的刘福通可是最鼎盛的时期。自立。刘福通会放过浩然吗?少不的又要两军交战。刘浩就要背上叛主的恶名;继续依附。刘福通自然会伸手要的盘。给了他。众将士们会答应?刘浩然会甘心吗?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刘浩接着说道。“你看史书。是不是对光武帝昆阳三千破数万和李卫国‘(李靖)三千灭突厥赞叹不已?”

“是的。此两战以少胜多。不意。实在是兵家典范。”

“孙子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不若则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也擒。你只看到了光武帝和李卫国公以少胜多。却没有看到光武帝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以及李卫国公身后由柴绍薛万彻率领的十几万大军。”

“护军。你的意思是?”冯国胜点不明白了。

“出奇制胜?”刘浩然不由嗤笑道。“史书是文人写的。他们何尝经历过尸山血海的战场。何尝明白战场上瞬息变化。不到最后一刻谁胜谁败天知道。他们坐在案前。想着那以少胜多的意风发。于是就落笔如有神。”

“我们不能靠侥幸取的胜利。能把军国重事放在投机取巧上。

战略实力是势。权变和计谋只是术而已。”

“护军。国胜受教。”

“好了。闲谈了这么久。该说些正事了。汉军俘虏如何安置?”张定边受伤。湖口一战而下。陈友谅听说自己的头号大将都被打伤了。加上江南水陆大军逼近。立即弃江州而逃。直奔武昌(今湖北鄂城市)。留下了大批大臣将领带着数万军士投降。

“回护军。属下已经安排押解回去。依然惯例送战俘营。”冯国胜顿了一下又说道。“有州名士劝道。江南以仁义行天下。可将此数万战俘放解回家。而陈汉其余将士则必定归心。”

“此乃假仁假义。现在我们都逼到陈友谅的家门口了。他一定是广征青壮。充为军用。这数万战俘放回后少不的要重披战甲。复蹈刀兵之险。还不如将他们送回江南。待到火平息之时再放还回家。说不定还能留的一命。”

“护军考虑全。”

“现在蕲春黄梅永兴已降。你可与杨景王弼张率军驻蕲春。丁大哥与茅成薛率军驻永兴。北呼应。卡住陈汉出武昌和黄冈的道路。赵德胜花云曹良臣陈耀守江州。胡海和吴复守湖口。廖永安廖永忠率水师驻武穴口女儿港一线。扼守江防。对了。南昌那如何?”

“回护军。据邓德军的通报。南昌胡廷瑞还在讲条件。除了要求护住老小性命和财产外。还要求维持原状。不整编。不防。”

“不行。防人之心不可无。降军不整编不移防难保日后会不会出事情。我们江南虽然讲仁好说话。但是不意味我们就是傻子。传令给邓友德。给南昌城发最;通牒。无条件投降。降将保性命和财产安全。赴江宁重新安置。降军必须全部重新整编。否则让廖永安带十艘火炮战舰赶去协助攻城。”

说到这里刘浩然顿了一下说道:“傅二哥已经攻占了善化(今长沙市)和湘潭州。而袁州的欧普祥也已经纳降。愿意赴江宁。其部已经被朱亮祖率军收编。所以南昌非常重要。否则江西和湖南无法连成一片。这一点你必须和邓友德说清楚。”

听到刘浩然一系列的命令。像是要走的样子。冯国胜不由疑问道:“护军。你不入江州了吗?”

“江州我就不进去了。我要尽快回江宁。”

“护军。你要赶回江宁。那陈友谅?”

“陈友谅已经是瓮中之鳖。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部署。形成合围之势。我不想和他打烂战。要打就要一次掀翻他的老巢。我任命你为湖广经略总统制。负责对武昌汉阳的攻略;傅二哥为副统制。负责在湖南的经略。从南边应你;邓友德为江西经略总统制。打下南昌后尽快占据抚州吉安等西行省要的。等完全击败陈友谅后尽收江西全境。”

“那护军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